制药工程专业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制药工程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均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本文以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制药工程;专创融合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医药行业人才的竞争,培养具备较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医药类高等院校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既是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了全面做好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从以下几点展开讨论:

1.改革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以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为导向,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修订和完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创业基础与实务》、《创新思维》课程,并设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块,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并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2.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要求,要做好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决定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对于各大高校中,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及卓越的科研能力,但往往这类教师缺乏对创新创业方面知识的了解,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很难将创业意识、创新思维与专业性知识结合;而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却很难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难以指导专业性极强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新创创业实践,这将阻碍高校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学校现有的青年教师中去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教师。培育创新创业型专业教师,不仅要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还要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和创新创业知识的教学方法[3]。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握科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紧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还可以从制药企业邀请长期从事药物研究的人员作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勇于创新创业,走上良好的职业发展之路。

阅读全文

制药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制药工程专业成人教育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适应制药行业的新需求,本文对制药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对该专业成人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思考。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现状分析;改革思考

随着医药企业对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制药工程专业普通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均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且制药行业以GAP、GLP、GMP、GCP和GSP等标准为规范,准入门槛高,因此制药工程专业成人教育与其他工科专业成人教育相比,在职业能力提升方面有其特殊性与迫切性。尽管国内外在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关于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成教人才培养的研究改革未见报道,相关研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药工程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1-2]。

1制药工程成教现状分析

1.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类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具有什么专业知识能力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得到明确的回答。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对理顺整个教育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高校成教的未来发展。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对制药工程专业成教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尚不明确,存在与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混为一谈的现象,势必导致制药工程成人教育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制药工程专业成人教育起步较晚,在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成教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为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并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制药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和培养方案等急需进一步改革、创新与完善。高校成人教育不属于精英教育,因此,制药工程成教应体现成教特色,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也必须用职业化的标准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3]。

1.2对成教学生职业能力构成认识不清

阅读全文

制药专业工程教育改革浅探

摘要:“新工科”概念对工科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制药工程专业认证质量标准和地方产业结构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是高校建设制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在办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出了几点制药工程专业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的措施,探索一套适合新工科背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新工科;制药工程;工程教育改革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正在不断推动着我国工程教育向新形势下高质量工程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为主动应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工科”的率先提出以及内涵的不断拓展得到了全国高校的积极响应,也顺应了新形势下对工科发展的新要求,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专业认证质量标准等一系列举措打开了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新局面,在制药工程专业质量标准框架下全国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高校纷纷响应,开始探索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新模式[1]。

1制药工程专业办学现状

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竞争的焦点,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急需大量立足于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起步晚,办学时间短,教学基础较为薄弱,实践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全国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高校大多数是在原有化工、药学、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教学模式源于相关专业,办学模式相对传统且均处于摸索时段[2]。加速转变传统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医药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和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实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既有制药技术又懂工程还具有企业管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来充实国内的制药企业是高校制药工程今后发展的任务和使命。

2创新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模式的主要策略

2.1创新培养模式。传统的人才模式不能满足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要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办学高校现有的制药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制药工程实训中心以及与药企建立的实习基地,探索适用于不同地区制药工程专业的个性化、创新性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实践综合能力[3]。2.1.1通过校、企合作,建立“2+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2”是指人才培养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大板块进行;“3”是指培养过程包含三个方面的结合,即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课堂教学与导师制结合(图1),探究校企“双师”联合培养新模式[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并增设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理论+实践”学习,在实践基地开设理论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参与实践,可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掌握了实践操作能力,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过程改变为通过实践过程指导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5]。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突出了教学的应用性,可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培养企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1.2探究并推行“双元制”培养体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构建集理论教学、工种实训、教学见习、毕业设计和实习就业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积极创新并融合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为代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重实践,重技能,与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双元制”办学特色,实现教室、教师、学生的双重身份:即“教室=车间”、“教师=师傅”、“学生=学徒(企业准员工)”[6]。校企合作共同选择培养对象。采取“以企为主,校企联动”的择生方式,分别由学校和企业派出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专员共同选拔、择优确定培养对象。确定培养的学生,依据企业需求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坚持“企业建在学校,学校搬进企业”的基地建设要求,实施基地资源共享,做到“车间与教室合一”;实施师资资源共享,做到“教师与师傅合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保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学校传统教育与企业文化培育相统一,让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相互渗透与充分融合,让培养对象接受原版的“双元”培训,提前进入岗位角色。实现“企业发展有人才,学生就业有岗位,学生成长有平台,学生成长有平台”的四“有”目标。

阅读全文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摘要]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然后结合黄淮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新工科建设实际,从专业布局调整、培养方案优化、办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转变、评价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校;制药工程;工程教育;培养体系;改革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新经济背景下的跨行业、跨领域的新业态层出不穷,全球正处于深刻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1]。为了在这场国际竞争中获得并保持优势,国家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发展战略。“大业欲成,人才为重”,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为了主动响应新经济、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对新型应用型工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于是,“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正式拉开了全国范围以“新工科”建设为主题的高等教育工程教育改革的帷幕。地方高校的制药工程作为新兴专业,由于其重要的“地方属性”,其基于新工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技术需求开展深入研究、探讨和实践[2]。本文从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入手,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引,以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结合黄淮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际,从专业培养方向调整、培养方案优化、办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转变、评价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适应“新工科”要求的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之路。

1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虽然规模庞大的工程教育曾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工程教育的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是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在“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3]等方面还缺乏清醒认识和明确定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同质化严重

很多地方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上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存在着认识偏差,常常陷入到底是进行科学教育还是开展工程教育抑或是实施技术教育的迷茫中,这种摇摆不定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制药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进程,进而影响着其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灵敏度的提升[2,4]。另外,部分地方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没有完全理解和充分认识到自身“地方性”的内涵,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能充分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及人才市场的需求,而是盲目追随全国性综合性大学,无法凝聚和体现自身特色和优势,从而导致同一专业不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趋于同质化。

阅读全文

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体会分析

[摘要]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颁布,中药制药显示出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其教学质量对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经验,针对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药学;制药工程专业;民族地区高校;教学体会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颁布,中药企业将再一次迎来发展的高峰。不难看出,中药制药已经与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一起形成了我国制药行业三足鼎立之势[1],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该课程是医药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药学方面知识的掌握。由于我校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综合性院校,中医药知识匮乏、医学氛围淡薄、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都严重不足,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笔者结合几年来自身实际授课情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1《中药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1.1内容繁多,学时甚少

目前,市面上没有专门针对制药工程专业编写的《中药学》教材,其所使用的教材与中医药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材一样。教材一般有28章左右,收录药物500多味,其中作为重点药物需要学习的就有150多味。学生要学习的药味不仅多,而且每种药物需要掌握的项目也比较多,比如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相关内容。而一般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课程课时普遍较少,以凯里学院为例,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只有32学时,然整个《中药学》教学内容繁杂,要想逐一学完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学时相当有限的情况下,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大纲,精简内容,把重点内容讲深讲透,让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制药工程专业岗位需求,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项考验。

1.2基础课程开设不足,学生知识断层明显

阅读全文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摘要: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本文拟为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的特点,我们探索了药物化学教学的新思路,从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探索。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物化学;制药工程;改革与实践;教学质量

制药产业是现代医药的支柱产业,制药工程是药学与生物学、工程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应用学科,是利用化学、生物学、药学、工程学、设计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实现制造药物的实践过程,既是工程技术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该专业既具有药学特色又有很强的工程学背景。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理化性质、研究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交叉性综合学科[2]。药物化学不仅是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也是药物研制与创新的先导学科,其特点是涉及学科多、课程内容繁、知识点散乱、药物结构式复杂难记[3],加上课时量相对不足,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枯燥乏味、学习困难、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低,多以死记硬背为主,教学矛盾非常突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与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对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现总结如下: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使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在讲授本课程之初即向学生反复强调药物化学的重要性,从药物的本质来讲,无论是化学药物、天然产物药物,还是生物技术药物,其化学本质都是一些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其生理作用、毒副作用、成药性等重要性质都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因此想要更深入地研究各类药物,必须先充分了解其化学结构与性质。在介绍新药研发的流程时,明确指出第一步即是设计合成出有特定结构的候选化合物,后续的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等过程才有具体的研究对象,强调药物化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是药学领域各学科的带头学科,既突出了药物化学的重要性,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各门专业课程的作用。通过这些讲授与灌输,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药物化学的重要意义,使其产生学好该课程的内在动力与意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调整教学内容

2.1对讲授内容作适当整合与删减

阅读全文

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一部分,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重要。从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办法等方面着手,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讨论了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内容的合理布局,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办法的改革,以及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效果提升显著。

关键词:制药工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制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药物性质分析能力、药物合成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新药研发能力。药物,无论是天然药物,化学药物,还是生物药物,绝大部分都是有机化合物。对药学人才来说,需具备过硬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因此,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尤其重要[1]。“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涉及到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验课程的学习两个部分,且理论最终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第一,实验是对理论的验证,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绿色意识”。有机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一些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试剂。如何防止毒害?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也应纳入到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任务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安全意识”和处理危急情况的能力。另外,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应引导学生妥善处理,为学生植入“环保”、“绿色”的理念。第三,有机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尤其重要,亲力亲为才会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思路,继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有机化学实验对深化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建立绿色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主动出击,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1.1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所选择的实验项目,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多样性、创新性。第一,有机反应机理要具有代表性。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反应机理。比如,“苯甲酸的制备”、“阿司匹林的制备”、“查尔酮的制备”三个制备实验分别按照不同的反应机理进行—氧化反应、酰化反应、缩合反应。第二,基本操作实验要具有针对性。通过实验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及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蒸馏、精馏、萃取、柱层析、重结晶等基本操作,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为科研、生产服务。第三,实验中所采用的实验装置、使用的操作方法要具有多样性。比如,一般的制备实验使用磁力搅拌即可,而“苯甲酸的制备”必须使用机械搅拌才能取得较高的产率;再如,同样采用回流操作,但不同的反应需使用不同的冷凝器,“正溴丁烷的制备”使用回流吸气装置,“肉桂酸的制备”使用空气冷凝管[2]。第四,探索开展研究设计型实验。我校制药工程专业16级1班的学生,研究设计型实验的内容是合成一种新化合物。将32名学生分成四组,在课程开展的前两周,学生开展进行实验方法讨论,教师听取讨论结果。合成路线、后处理方法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学生可按照不同路线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合成[3]。实验所需原料由学生递交试剂清单,教师统一购买。实验报告采取小论文的形式,锻炼了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

1.2合理布局实验顺序,整合实验内容

阅读全文

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围绕课程教学,分析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学校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特色,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索和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完整的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理念和初步的工艺设计能力,满足制药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教学;探索和改革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1998年推出的新专业,是以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和药学为主的新型交叉学科,旨在培养满足药品规模化生产与管理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1],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的设置正是为了满足此培养目标。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内涵广泛,涵盖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等工程技术知识,是我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重点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课程总体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结合现代制药企业的制药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要求,依据制药工程技术本身的特点,阐明制药设备基本理论和制药车间工艺设计基本知识,培养出具备药品开发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经济观念和环保意识的高级制药工程人才[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最终要求学生掌握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流程和GMP内容,熟悉常用制药设备的选型,使学生领会GMP及药厂洁净区的内涵,具备初步的制药工程设计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满足飞速发展的制药行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中小制药企业;然而,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是1998年刚刚设置,各有关高校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多数是根据自己学科原有相关的、相近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也多有差异,导致课程设置方面也有很多差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作为制药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素质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在教学上也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1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已经出版的参考教材偏少,主要有周丽莉教授主编的《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张珩教授主编的《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王志祥教授主编的《制药工程学》等。教师能参考的教材材料很少,加上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老师所讲授和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单,一陈旧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与生产实际、科研创新脱节,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