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竞赛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知识竞赛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知识竞赛论文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服务转型路径

【摘要】智能化应用到图书领域,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对图书馆员的服务和创新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安徽省“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围绕“培养馆员新型能力”和专业知识竞赛两部分进行,旨在提高馆员的综合水平,提升馆员的业务素养,拓展馆员的服务层次。开展自上而下的多元培训模式,设立奖惩机制,培育数字人文馆员,是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实现服务转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馆员新型能力;科研水平;专业知识竞赛;服务层次;馆员培训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服务信息化,馆藏多媒体化、资源共享网络化、工作人员知识专业化,都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具有学习能力的文献信息开发和服务队伍,这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馆员知识结构老化,信息组织能力落后,服务手段单一,不能满足时展带来阅读需求。笔者以安徽省图工委在安庆师范大学举办的2017年安徽省“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暨馆员专业知识竞赛作为切入点,探索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服务转型的路径。

一、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

1.论坛举办

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旨在探讨智能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服务层次。论坛围绕如何提升高校新型馆员能力进行。2017年5月19日上午,各高校馆长极其本馆参赛人员参与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的举办,这次论坛有来自各高校图书馆工有53篇论文参赛,参赛者的论文内容涉及到培养新型创新性人才的方方面面。会议派遣代表上台论述新型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模式,其中获奖一等奖6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15人,优胜奖若干。由此可以看出,论坛的举办深受欢迎,馆员们积极思考,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献言献策,并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2.馆员专业知识竞赛及文化考察

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教学先学后教的有效方法分析

初中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一些传统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的形式,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利于培养具有全方位素质的人才。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

一、多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活动

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更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等,多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活动。以更好契合学生的天性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及核心素养,体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成效。譬如,语文教师每周选定一节课时实践,以组织开展语文知识竞赛。知识竞赛的题目范围主要以上一星期和这星期的教学知识点为主,竞赛分为口答及笔试环节。首先,语文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成绩和理解能力将班级学生科学分成5个小组,并开启第一轮的小组竞赛。先在小组内部开展第一轮知识竞赛,由最终的胜出者代表各小组参加班级总决赛。经过这样的竞赛形式,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都被积极调动起来,每个人对于马上要进行的知识竞赛都充满了紧张与期待心理,一个个跃跃欲试、精神高度集中。随后,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知识竞赛,每个小组的竞赛题目都由教师分别出题,所以不存在作弊及提示可能,最终以小组范围内答题数量最多、正确率最高为终极优胜者。经历了紧张而激动的初赛后,各小组分别选出了最后优胜者,并继续进行终极知识竞赛。全班学生都伴随着5位学生思考、答题的频率而紧张思索,有一些问题台上的学生答不出时,台下的学生都在苦苦认真思索,并翻找资料。语文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开展知识竞赛的形式,既契合了学生求知欲、好胜心强的自然天性,又帮助学生良好巩固了学过的知识点,显著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成绩。

二、引导学生组建读书交流会

读书交流会属于社团性质的学习形式,便于同龄人沟通交流。具体形式有两种,即:校园内的线下书面交流,以及假日线上阅读打卡交流。通常而言学会运用优美的词汇语言不是朝夕间就能实现的。这个过程相对漫长,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基于阅读视角,才能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词汇。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读书交流会,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此外,线下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操场、家中、公园、图书馆,都可以是交流的场所。阅读所用书籍可以学生自带,或教师提供。在阅读活动之后,每位学生应学会写读书体会,这种记录应该当日完成,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通过交流读书体会,大家能透过文字,学会与其他学生交流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节假日期间,线上打卡不仅是对学生持之以恒的印证,更是一种相互鞭策。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结合课件营造人文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课件图片营造出对应的人文情境。从而引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课文内容,促进其人文素养及语文综合成绩进一步提升,实现语文教学实效。比如,在讲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节课时,语文教师先引领学生进行全文诵读,并给与学生一段自行阅读时间,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认真体会课文大意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待学生自行阅读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展示课前整理的对应“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华北以及共产党红军开始长征的课件图片,使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认知事件的人文背景环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针对《大公报》为国民党不抵抗作为发表推脱言论的驳论文。鲁迅先生用铿锵犀利的论句一一驳斥其伪论点,并体现出鲁迅先生深深的忧患意识及强烈的爱国情操。随后,语文教师开始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读。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和课件图片,为学生构建出对应的人文情境,这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浓烈的爱国情怀、人文意识,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成绩,培养新时期需要的全方位素质人才。

阅读全文

线上线下教学在内经选读课程中运用

摘要:内经选读是中医本科专业学生学习《黄帝内经》的必修课程。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思维导图、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工作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内经选读;线上助力线下

《黄帝内经》在《汉书•艺文志》所载“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4类中医典籍中被收录于“医经”中,是中医研习者的必修书。内经选读作为中医本科专业学习《黄帝内经》的必修课程,自1956年开始中医本科教育以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精品教学的示范者,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一直秉承小班精品的教学模式。为了使教学更有深度,帮助学生更加热爱经典,笔者对内经选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线下课程为主体,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结合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得到了实践的检验,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内经选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十年来,内经选读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变,西医课程增加,学生见习实习在医院以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主,大学二年级开始的内经选读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主动探索能力不强,完成教师要求掌握和背诵的内容之后不再深入学习,知识体系局限在教师设定的框架之中,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主动应用在临床实践中[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这门经典更好地被传承,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教学效果[2]。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内经选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微课攻克教学难点

阅读全文

创新能力培养下种子学实验改革探析

摘要:学生对《种子学》实验教学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造成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普遍偏低。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种子学》课程团队进行了为期3年的改革,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改进实验教学内容、革新实验教学方法设置多样化考核方式以及利用自媒体平台和知识竞赛手段,强化实验教学内容。

关键词:《种子学》;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部分用人单位反映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动手及创新能力差的问题[1],这种负面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学专业的声誉和就业率。那么,如何提高农学专业学生的动手意识及其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2],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3]。《种子学》是农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联系《作物育种学》和《作物栽培学》的桥梁,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然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实验教师多以满足教学要求和完成教学大纲任务为目的,并按照固定的上课时间、固定的实验内容、固定的实验仪器、固定的实验操作、固定的考核方法的“五个固定”模式开展教学[4],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学生。鉴于此,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种业人才,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种子学》教学团队在该课程理论教学改革获得成功的基础上[5],以海南大学作物学一流学科、农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种子学》校级精品网课建设为契机,又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种子学》实验教学进行了连续3年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种子学》实验共16学时,5个实验项目。长期以来,老师都遵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安排实验,几乎都是最基本的验证性实验,较少涉及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了让实验内容先进、新颖,课程团队进行了如下改革。首先,开课前认真梳理《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实验项目与内容,避免出现重复。其次,将验证性实验改为创新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种子物理性的测定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测定种子静止角、自流角传统装置的缺陷,自制出更佳的静止角和自流角测定装置[6-7];找出测定种子比重方法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种子净度分析实验在常规的净度分析内容外,增设了种子扦样,要求学生对扦样方法“找茬”并提出解决方法,还引导学生对种子净度复杂的计算进行编程或利用Excel软件简化计算。电导率法测种子活力实验更新为涉及种子老化、种子发芽、种子活力测定及其计算、活力指数相关分析等内容的综合性实验。种子平衡水分测定实验综合种子水分测定和曲线方程的DPS软件模拟方法等。最后,增设电泳法测定种子纯度实验,让学生掌握垂直电泳的基本操作,理解4种种子贮藏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具体实验项目见表1。从表1中可知,《种子学》实验内容涵盖了种子生理、种子加工和种子检验等领域。

2革新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实验教学多采用“一讲课二巡视”的教学方法,准备工作也基本上由老师完成,学生只需按照老师的讲解按部就班操作即可。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确保教学效率,但学生创新思维受限,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课程团队采取以“学生探索为主,老师提点辅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学生课前参考实验指导书设计实验步骤,课中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课后反思总结。老师课前审核实验方案,课中不讲解基本理论,不预设实验步骤,只进行指导和答疑,课后对共性问题进行归纳讲解[8]。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

阅读全文

通识教育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桥头堡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导向,加强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促进通识教育为目的,以阅读推广活动为抓手的阅读工作,积累了经验,总结了不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阅读推广

在中央多个部委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推广自2006年以来蓬勃发展。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无旁贷。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广泛开展了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并成为突破大学生碎片化、浅显化阅读困境的重要举措。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大学生的阅读推广活动,即是契合党的决策,响应中央政府号召的务实之举,又是践行党的重要精神的桥头阵地。近十年来,我馆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导向,加强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促进通识教育为目的,以阅读推广活动为抓手的服务工作。经过不断的摸索、升级,形成了以文化、竞赛、培训、评选为主的系列活动,并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文化普及突出特色

“师大共读”是我馆长期开展的一项活动。该活动密切追踪校内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明星教师,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紧跟社会文化热点,每期选择一名老师或同学围绕一本书、一个人或一个主题展开分享阅读。比如,在文史类大众阅读方面,我们邀请校内名师担纲主讲,策划了“图像文献:观看文学的别样视角”“人生若只如初见:爱情的历史世界与诗歌的爱情世界”“唐朝社会的胡风潮流”等多期内容。为了拓展共读的学科覆盖面,我们以学校教学团队获得全国CUPT大赛三等奖为契机,邀请团队师生以“遇见物理,玩定物理”为主题探讨了大学生的读书与学习。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我馆与南充市川剧团合作策划了川剧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川剧名家陈波老师到馆普及川剧知识,与中外学生互动。在共读活动中,我馆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将线下活动以直播形式通过网络实时传播。活动结束后,现场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共读专栏,供回放观看。

二、参与竞赛带动示范

通过各类竞赛,带动大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是目前阅读推广普遍采取的方式。近年来,我馆先后参与或组织了多项竞赛活动,主要包括:诵读比赛、设计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通过比赛活跃校园文化,并借助文化平台推动阅读内容的普及与深化。2018年,我馆选送的选手在全国大学生诵读比赛取得二等奖1项;四川省大学生诵读比赛取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全国图书馆杯阅读主题海报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的成绩。在常年举办的南充市图书馆联盟知识竞赛中已连续多年夺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显现了我馆图书文化节活动的影响力。

阅读全文

央行金融教育启发

本文作者:徐文德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澄迈县支行

随着金融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社会公众享受到越来越多金融产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市场风险。人们一直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发达市场不受约束的金融创新,以及人们对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缺乏基本认识。而改变这种情况的一个措施就是大力开展公众金融教育。加强金融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金融知识水平,既可以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避免个人金融资产损失,又可以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效果,维持金融稳定。因此金融教育得到了欧美各国政府尤其是央行的重视。近几年来,各国央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金融教育,这些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一、各国央行开展金融教育的做法

(一)发行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强化金融宣传和教育。出版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是各国央行推广金融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如美联储系统出版“TheFederalReserveSystem:purposes&functions”书籍和“powerofmoneycurriculumpackage”录像带,加拿大央行出版“notyourAveragebank”录像带,英格兰银行出版“Pounds&Pence”彩色小册子及DVD等。这些图书音像制品既有介绍央行角色作用的内容,又有普通金融知识的宣传。一般公众可以免费索取或在互联网上直接下载得到。这些书籍内容会持续更新,新的音像制品不断推出,保证公众可以得到最新的金融知识。

(二)建立金融教育专网,拓宽金融知识获取渠道。大多数国家央行都建有互联网网站,并将其作为沟通公众、货币政策和有关研究信息的渠道。而一些国家央行,还进一步建立了金融教育的专属网站。通过在网站上提供金融知识教材资料,帮助一般大众、学生、老师等群体迅速获取所需的知识。相对于出版发行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这种方式成本低、方便、更新快。同时在网站环境下还能设计出更加生动活泼、互动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如英格兰银行教育网站上提供的“MeettheJacksonFamilyandAnita”是一种卡通动画的线上教材;加拿大银行教育网站上提供寻找货币的“digit”在线游戏,让浏览者以游戏的方式认识货币;美联储系统教育网站上提供的‘Peanuts&crackerjacks'是一种线上游戏,通过模拟棒球比赛灌输经济理念。这些依托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组织金融竞赛,激发金融知识学习热情。不少国家央行都采用金融知识竞赛的形式推广金融教育,激发公众尤其是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热情。美联储系统、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和韩国央行都组织了全国范围内定期的金融知识竞赛(见表一)。这些央行组织的金融知识竞赛不是抽象的理论比赛,而是模拟现实的金融实务竞赛。这种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参赛和观看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在普通教科书中无法体会到的真实的金融世界,可以提高他们对金融知识的兴趣,影响他们大学选修课程甚至影响其对就业行业的选择。

(四)打造多层教育体系,增强金融教育针对性。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知识结构以及对金融知识兴趣、接纳程度不同,各国央行都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的金融教育内容,形成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比如英格兰银行,对中小学生发行“MadeofMoney”彩色小册子及DVD,对一般公众发行多媒体教材,对各国央行从业人员则专门成立了专业培训机构Bank'sCentreforCentralBankingStudies,通过主办研讨会、课程等进行央行业务培训。在各国央行中,金融教育内容全面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是美联储系统,从表二可以看到,美联储系统金融教育的对象层次分明。另外还要指出的是,一些央行比较重视少年儿童的金融教育,美联储、日本银行、我国台湾省‘中央银行'都建立了专门的儿童版央行网页。

阅读全文

有机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为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利用学堂在线网络资源和课程自建网络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综合运用雨课堂、微课、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雨课堂;翻转课堂;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工科院校化工类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培养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印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该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实验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尤其是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的提升,更需要加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随着MOOC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4-11]。在学时压缩[12-14],学生基础薄弱的背景下,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利用学堂在线网络资源和课程自建网络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雨课堂、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形成了一套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验技能的培养。例如对2017级化工类学生的调查发现,有30.3%的学生动手进行过有机实验;4.6%的学生独立完成过有机实验;22%的学生观看过老师的演示实验;19.3%的学生通过电子资源观看过有机实验过程,28.4%的学生既没动手操作过,也没看到老师演示或电子资源展示。这充分说明学生对有机实验室和有机实验过程缺乏必要的认知,实验基础薄弱。2.学时压缩,实际操作时间减少。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传统课程的学时压缩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我校在学生培养计划持续压缩学时的情况下,有机化学实验由50学时压缩至40学时,同时1学时由50分钟压缩至45分钟。在现有的学时条件下,若想既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仅靠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3.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在学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存有顾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有机化学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对有机化学理论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把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的经验推广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经过三年的持续改进,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验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解决了上述问题,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根据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内容,我们把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表1)。以下我们将根据四模块进行具体介绍。识》中的相关内容,结合我校实验室的基本概况,通过雨课堂发给学生进行自学。利用雨课堂开展基础知识测试,进行考核。达到考核要求的可以进实验室进行实验,达不到要求的要重新进行学习和测试。这种学习和考核方式,既节约了课内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91%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加强自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有效性。2.实验基本技能与知识的教与学。实验基本技能与知识,是知识型和技能型知识的结合,是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通过分组学习、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把单个实验操作录制成小视频,放在课程网站让学生学习。同时,针对这部分理论知识,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下学习。每组完成一份学习笔记。翻转课堂上,要求每三组为一大组,全班两大组,进行知识竞赛。把实验基本技能和知识分为六大部分,每大组抽取三部分内容,所在各小组轮流对同一部分知识提出3个不同问题,即每一部分9道题,每组整理三部分27道题的答案。最后由两大组随机指定对方学生对其所在组的知识随机抽题号进行作答,答题情况作为小组的考核成绩(图2)。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记忆。通过课堂讨论与组间竞赛,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凝练,同时梳理知识体系,让学生课后完善课前的小组学习笔记。经过翻转课堂和课后的再梳理,再利用雨课堂软件进行学习测试,与小组竞赛成绩一起作为本阶段的评价成绩。有91.7%的学生认为小组学习有利于加深理解;94.5%的学生认为小组竞赛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及时复习巩固。3.制备性、综合性实验的教与学。制备性、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常常“照方抓药”,对于实验书上具体实验的设计没有深入思考。没有思考就无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本环节,我们采用三步走的方式,2人一组进行教与学。第一步,根据实验内容,以问题提纲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并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每个实验从实验原理、目的、过程、设计、基本技能、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10个问题。让学生对一个具体合成实验有系统的认识。对不同的实验为什么采用不同的反应装置、不同的分离方法,如何纯化,如何进行结构表征的选择等,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这个过程是学生对前一阶段基本实验技能与知识学习的具体应用,也是学生后续专业课实验和毕业论文进行实验设计的重要锻炼过程。第二步,让学生观看实验全流程操作录像,规范各个基本操作,梳理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动手操作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第三步,动手实验,完成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在此环节中,2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和纠错、提问等工作。我们的考核根据预习、操作、产品、报告、卫生安全等五项内容来进行综合考评。学生在此阶段学习之后,初步具备了实验设计的思路、扎实的实验技能,为后续阶段的实施奠定了基础。4.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教与学。这一阶段是对第三阶段的提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给出合适开放性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交给指导老师审查。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讨论完善实验过程与实验步骤,再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自愿结组进行,考核按照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评价、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进行。此阶段成绩作为学生的附加成绩,为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竞赛和开放实验提供参考依据。设计性实验教学还原了实验探究的本来面貌,能给学生一个较宽阔的思考空间和选择余地。这一阶段有利于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5]。

阅读全文

寒区水利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效果

摘要:水利概论类课程是水利院校的基础课程,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依据地方特色,开设寒水概论类课程。文章运用案例分析以实例法对寒水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模式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全部通过期末考试,考试通过率有效提高;助教研究生在全面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技能,为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提供选择;助教模式对学生、授课教师及助教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水利院校;寒区水利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

寒区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指温度低且固体降水在总降水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地区,其面积可达到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因此针对寒区(寒区现象)的水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黑龙江大学位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处于典型的寒区地带,是一所地域特色非常明显的高校,尤其在水利领域,寒区水利(以下简称寒水)概论类课程已成为本科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授课对象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研究生助教制度作为高校本科生扩招与高校师资力量短缺之间矛盾的产物,首次创造于19世纪末的美国哈佛大学。寒水概论类课程不仅是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同时该课程内容也可能是助课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之一[2]。针对寒水概论类课程的研究生助教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对上课本科学生、助教研究生所产生的不同方面影响。

一、目标选定与方法的选择

寒水概论类课程具有特色鲜明、浅显易懂、涉及面广等优点,适合刚入学的新生作为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及科研做好铺垫。针对本科生、助教研究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效果为主要分析目标,总结结论,为寒水概论类课程助教模式的应用提供依据,积累经验。面向本科生采用以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的课程效果分析。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课程基础情况、课程习题、学习小组、助教总体评价以及需要改进的共5个模块,调查问卷以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习题、助教总体评价为主体,包括16道单项选择题及1道简答题。针对助课研究生,以总结反思为主要分析方式。

二、实例分析

(一)寒水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实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