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知识管理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教育变革中知识管理路径分析
摘要:对职业教育变革中高职院校知识管理路径进行探讨。分析了知识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知识管理的运用提升专任教师能力,对现有松散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对现有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通过交流共享对已获得的知识或他人的观点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培养具备知识管理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高职院校在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有利于对教师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优化整合,促进知识的再加工、交流、共享、创新和增值,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知识管理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落下了帷幕,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从“职教20条”的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和信心。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场教育变革,关系到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改革。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变革的主力军,是通过知识传播、生产和创新等重要载体将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有效运用到高职院校的管理实践中,探索知识管理在高职院校的建设路径[1],通过知识管理适应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变革。
1知识管理与高职院校
20世纪末,知识管理的理论在西方国家众多企业中广泛应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成效。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和高校的专家教授开始专注于知识管理的概念研究,部分企业逐步将知识管理真正融入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渐渐成为一种更为重要的管理方法。全国各地持续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建设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在生产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以知识创新为主要目的。受社会、教育、生产等方面的影响,生产系统和教育系统是相互渗透的,知识管理会影响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高职院校知识结构中的动手能力培养及经验性技术训练属于隐性知识[2],而这类的经验型隐性知识一般依靠学徒制培养模式,知识存在于“双师型”教师的头脑里,是各高职院校申办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重要资源。目前,部分院校的技术技能型教师缺口较大,有些专业的技术技能教师没有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学生,导致知识传递出现了真空层。高职院校应树立知识管理的观念,加强专任教师及行政管理教师的知识共享和不断学习的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知识管理的全过程,适应职业教育的变革趋势。如今,高职院校也在改变传统的单一办学模式,例如,推进部分专业申办职业教育本科等,很多院校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高职院校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无论是本省还是全国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进行知识创新。
2知识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在国际管理领域,知识管理是一种高效、科学、较为成功的管理方法,包括对与知识有密切关系的无形资源、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也包括知识管理本身。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应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知识管理的本质主要是由职校性质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所决定[3]。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创新模式应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内涵相适应。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使学校无法满足知识充分交流的需要,会影响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将知识作为校内各行政管理环节运行的资源,构建部门组织结构和管理团队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打造扁平化、柔性化的知识管理模式[4]。这种管理模式可减少决策和行动过程中的时间延迟,降低重复性工作的比率,使校园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集中精力,高效完成工作。高职院校行政机构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应要求行政部门将经验型行政工作制作成知识流程图,建立行政管理资源库,为校内外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共享奠定基础。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扭转;(2)学校知识量大,分类标准不统一,各类知识转换方式不规范。这些都需要管理者进行相应研究,不同的管理问题要采取不同的对策,逐步实现分阶段解决。实施知识管理理念离不开知识共享体系的建设,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构建知识共享体系,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5]。从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状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对知识共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知识共享体系建设作用不大,这一观念会影响知识管理理念作用的发挥。行政管理人员在构建知识共享系统时,可以按照网络共享系统和人工共享系统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行政管理人员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学校管理信息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反馈,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并完善,从而保证学校管理质量。高职院校在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时,应及时将管理情况和分析反馈信息展示到平台上,并要求学校行政管理各部门就这一阶段的管理情况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可以促进显性知识的积累、沟通、传递;二是行政管理人员可以不定期召开学术、调研等会议,鼓励参加会议的人发表自己的观点,积累各种教学经验,从而实现隐性知识的交流与传递。两种知识共享体系的构建有效实施了知识管理理念,显著提高了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质量[6]。
企业知识管理体制的构建(共2篇)
第一篇
一、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知识管理就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管理者不断的探索出来的企业管理方法,它能够有助于企业创新,为企业的蓬勃发展增添动力。现在每个行业运用科技进行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方法,科技的根源是知识的运用,谁能够率先取得科技的领先谁就取得了竞争中优先权。现在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不是一成不变的,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靠企业运用知识来保障的。
2.核心竞争力对知识管理的导向作用
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最终原因,企业适应市场能力的高低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知识管理是服务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实施的企业管理方式。
(1)一个企业制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是高于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它是从企业长期的发展角度来思考企业管理,它是指导企业怎么样运用知识管理,它是一个企业保持发展的根源。
会计师知识管理绩效模糊评价
摘要: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绩效模糊评价的探讨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的绩效水平以及模糊评价体系,为日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绩效模糊评价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日益繁荣,会计师事务所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本篇文章主要对知识管理绩效模糊评价的方法和意义进行概括,同时对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绩效指标要素的构成进行分析,最后对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绩效指标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在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下,作为知识型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日益创新与发展,知识管理绩效模糊评价在会计师事务所中日渐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相应显著的成效。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特定的量化指标和评价方法,对相应经济效益和执行职能后的结构进行综合性评价,对作为知识型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绩效模糊评价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一、知识管理绩效模糊评价的方法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日益繁荣。目前知识管理绩效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手段,具有其独特的模糊评价方法。着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知识管理绩效模糊评价的方法有无形资产计算值研究法、知识管理决策的报酬研究法以及平衡计分研究法等。上述研究方法为静态式的研究评价模式,对于知识管理绩效模糊的定性评价分析多与知识管理绩效模糊的定量评价分析,不同的研究方法所研究的结论通常为被研究企业对对学习性组织能力、对待突发事变所产生的反应能力以及对知识资产积累成果的描述。
科技期刊资源与铸造企业知识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开放更多的产业。作为WTO的支柱型知识贸易,中国的期刊产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并面临严重的考验以及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技期刊是是我国期刊行业中关键的组成,也是我国期刊行业的主要力量之一。近年来,期刊界持续关注着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科技期刊的资源非常丰富,在知识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将它们应用于铸造公司的知识管理当中,对铸造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简要介绍了科技期刊的资源以及铸造公司的知识管理。在总结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之后,分析把两者有效融合的好处以及重要性,最后分析了科技期刊资源与铸造类公司进行知识管理的融合路径。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并建立相应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知识经济的优点,实现知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管理系统,可以利用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源,并全面进行资源协调来控制企业的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与创新,主要是通过创新企业知识的氛围与环境,实现企业知识的转换与共享来展示企业的知识能力。企业知识可以无形地应用于项目的建设环节中,从而有效地将企业知识具有的成本向可见型的经济利益转化。
《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是为满足我国知识管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一本教材,从知识资本管理、战略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管理的组织行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和评价七个视角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并介绍了知识管理在客户关系管理、电子政务和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教学内容体系。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指导科技期刊资源与铸造相关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参考书目。
当企业管理知识时,大多数公司会以知识创新的方法开发并利用知识资源。在创新知识的环节中,企业为创新创建了各种奖励机制,进而鼓励员工提升自己的知识创新技能,并通过可行的奖励措施进行协调,充分激发了员工进行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营造了宽容且和谐的创新知识的氛围。例如,铸造类公司建立完备的知识创新型的奖励体系后,充分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新意识,激励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推动了企业知识创新成果向科技型成果的转化,转化率明显提高。
此外,在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当中,公司的文件管理以及信息资源不断更新,将不同种类的隐性知识向一种知识储备型资源转化,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提取以及调查,推动知识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以及系统化,方便进行知识资源的共享。当然,企业知识管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及指导,利用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来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满足不断学习以及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加人性化以及科学化,满足并促进员工管理的知识管理。
伴随信息社会的高速更迭,知识的价值也在不断扩大。为了实现知识管理的标准化,铸造类公司一般都具有对应的硬件设备,以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和谐的管理知识共享的环境。公司基于知识的传播以及信息管理的速度,整合全球各类信息资源,其中就包括科技期刊资源,建立完整的整理数据库,以使员工能够快速访问各类信息以及行业中的其他公司的信息,以帮助他们了解相关业务领域最新动态。它不仅增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且促进了行业内的沟通与协作。
同时,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需要减少科技人才的流失,防止员工以公司内部职位变动的形式跳槽,并尽可能地减少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意以及厌烦心理,这需要采取轮岗的措施.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的职位,并在轻松的工作环境中释放自身积累的知识潜力。
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
人类社会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构建了科学的社会秩序,同时也衍生出优良的管理方法,其不止引导了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也支持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促使其构建起良好的教育结构。因此,在现代电子商务教育中,确保实验教学利用优良的管理手段,合理构建实效化实训方案,提升电子商务教育质量,是教学发展的当务之急。对此,本文考虑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应用的科学管理模式,以知识管理为着眼点,构建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环境,确保电子商务教学的科学开展。
关键词:
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一、商务实验教学体系中应用知识管理的价值解读
众所周知,知识管理手段的初始应用场所主要为企业管理领域,借助知识的共享、传播及推广,庞大的企业发展可达到协调统一,并以此保证企业实现发展的预定目标。对此,教育教学发展在认知知识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于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中应用知识管理,其所能获取的价值如下所示:其一,确保知识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保证教育优化发展的关键。目前,研究知识解构类文献后不难发现,已知的知识构建体系,主要以鉴别,获得、开发、解构、记录、传递、共享及再鉴别为循环体系而成,其虽然具备循环性,但却呈现螺旋上升状态,即是说,知识的鉴别到再鉴别的过程中,人类的思考能力与行为意识都在以适合生存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得以提升。正基于此,我国“十三五”规划才将“学习型社会”构建作为未来教育的发展目标,其目的便是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循环学习体系。对此,于教育体系中引入知识管理,利用其知识体系共享、传播及利用的先进思维,打造科学的知识利用循环系统,从而保证知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循环上升发展,无论是对教育优化,亦或是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效果凸显,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二,电子商务学科综合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管理手段不仅可促进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其落实于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中,将保证电子商务教学科学应用学科资源,打造符合受教群体发展的实训场所。众所周知,电子商务专业是复合性极强的专业,其不仅横跨管理、经济及计算机等技术,其本身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也十分丰富。然后,面对自身专业复杂化,可用资源过于丰富,如何保证教学开展的科学化,实验教学的精准化,便要借助知识管理的统和与分配,筛选适合教学开展的资料信息,并将其与实验内容充分统和,将保证教学开展的科学化。其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活力。在应用知识管理手段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过程中,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开展将逐步由教师主导教学转向为学生自主学习,以激发学生能动性为基础,促进课堂教学活力的提升,以此来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此外,借助知识管理将校园资源及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统和,并借助学生的活络思维来引导预判与再创造,将极大的激发课堂活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确保实验教学开展迎合素质教育要求。培育出适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创新探讨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知识需求逐渐提升,图书作为人们摄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知识管理和图书情报学方面的研究受到社会大众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在如今的相关方面研究发展中,图书情报体系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知识领域中。本文通过对目前图书情报学和知识管理的基本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图书情报学的重点和热点进行基本阐述,并结合当前社会的知识管理新形势下对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出可行的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创新的方法策略,以期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促进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高效率发展。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情报学;创新方法
知识管理是近几年在企业知识创新方面新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主要针对目前企业在变化较大的非连续性环境的过程中,适应组织的生存和竞争等多角度的一种方式,具有迎合性的特点。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知识管理是在知识领域中经济对创新和共享方面的一种新要求与新趋势,由于人们对创新发展的重视,知识管理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广泛关注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图书情报学就是图书馆业务学科与情报信息学科的集合,这两个学科现在都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是与分析、组织、存储、检索文献信息以及服务读者等内容相关的知识学科。目前的知识管理已经对图书情报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将两者实施并行分析与创新研究成为重点内容。
一、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基本关系
(一)知识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虽然同属于管理范畴,但是两者在本质上具有较大的不同。信息管理的重点在于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与整理传输,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管理者的工作和创新能力要求较低。但是知识管理则主要侧重于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突出了人本思想,将创新能力重点体现在其中,对人力资源的应用和发挥要求较高。知识管理不仅是一类管理概念,更是当代社会中知识生长特点的反映,能够产生创造性的高智力知识。知识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将具有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和多种显性知识结合在一起,同时融入管理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实现了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联合。图书情报学主要研究将文献层次向知识层次转变和深化,而知识管理也重点涉及该方面的内容,研究如何将知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延伸到知识组织、服务和创新三个方面。图书情报学在知识经济出现的新环境下不断朝着“知识”和“信息”进行深度发展,逐渐提升到对知识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即知识管理的内容。通过对知识管理和图书情报学的并行研究发现,知识与使用对象具有密切联系,因此要重点发展图书情报学必须将知识管理中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相对应的提升,能够在管理过程中营造出具有创新氛围的文化环境,从而推动管理人员自发进行管理实践,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
(二)知识管理在图书情报学中的应用。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和重要目标都是针对知识进行创新,将图书情报学应用到知识管理的过程即是一种创新应用,这两种的共同研究和应用能够实现一种针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与利用手段,同时在相同领域的共同发展中能够推进两者的互利共赢、共同进步。知识管理应用到图书情报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图书情报学升级为高级管理,从而在战略高度上设定新的发展目标,制定具有可靠性的新型工作体系,积累管理工作人员的隐性知识,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与创新激活。在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发展中,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图书情报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实现了图书情报学的改革创新,推动了图书情报学的创新型长期发展。
二、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发展研究
教师知识管理提高策略(共2篇)
第一篇
1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1.1问卷设计
问卷中共设计了26个问题,问卷内容大体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被调查教师的个人背景,以便于样本统计分析;二是了解高校教师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与评价;三是调查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四是调查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现状;五是了解教师间知识共享的意愿和困难;六是调查高校教师实施有效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
1.2样本情况
为保证调查信息的真实有效和调查对象的覆盖面,选取了赤峰学院的13个教学院系和4个行政及教辅部门的教师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共发放问卷501份,回收418份,回收率为83.34%;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3.78%.根据本研究对象的392个样本,分别依其性别、学历、专业(文理)、教龄等项目。
1.3调查结果
卓越绩效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最初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21世纪初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与长足发展。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传播、实践与服务已成为社会前进重要的推动力,而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的能力更成为个人发展与组织进步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为了促进企业的知识管理,从2010~2014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先后了GB/T23703.1~23703.8《知识管理》,标准涵盖了知识管理的框架、术语、组织文化、实施指南、知识活动、评价、知识分类通用要求、知识管理系统功能构建等,为企业全面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提供了方向。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企业积极开展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知识与知识管理
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把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分为四种形态,即事实知识(Know-what):指可以直接观察、感知或以数据表现的知识,如统计、调查资料等;原理知识(Know-why):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即关于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即关于做事情的技巧、诀窍等方面的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即关于谁知道和谁知道做某些事的信息。很显然,传统知识和能力的矛盾在知识经济时代统统归为一个概念“知识”。在GB/T23703.2—2010《知识管理第二部分:术语》中,对知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知、判断或技能。知识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隐性的;可以是组织的,也可以是个人的。知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定义为在组织中搭建一套以人文为核心以技术辅佐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实现流通的过程,达到知识在系统内部不断积累、创新、迭代的目标,助力企业制定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一般认为知识管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资产化、知识场景化和知识生态化。知识资产化。知识管理初级阶段,往往从最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入手。例如,重点收集文档,建立知识文库,对各类信息分门别类,梳理设计出组织规范的知识分类,并根据用户角色配置访问权限。21世纪初,随着知识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关于知识搜索和知识统计的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开始配置不同的知识地图来对知识进行主题聚类、分析和展现。这种以内容为导向、强调显性知识的知识资产化实施模式,到目前为止仍是许多组织实施知识管理首选的关键策略。知识场景化。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知识工作者,他们离客户最近、离现场最近。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比后方的经理、高管们更鲜活、更有效。日本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认为,创新通常来自于创新者个人的信念。他特别强调隐性知识的重要性。最有价值的知识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而是自己内生的。把知识情景化,依赖“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来构建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背景,形成一个综合知识场。针对具体场景的“因天因地,因人因事”的知识,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人,主要的策略是连接。在知识管理场景化之中,实践社区、知识秘笈、知识专家、知识积分等都是实用的策略。目前,华为的显性知识管理、经验管理、集体智慧管理三者并重的知识管理框架是现实中典型的案例。知识生态化。人的大脑在学习时,如果只是在原有认知上进行延伸,学习效果不大。如果过程之中有解构、有组合、有重构,才是有效学习。正是认知的不同组合,才能创造形成新的知识。因此,通过构建知识生态体系,形成知识多样性,激发更多个体的创造力,从而唤醒其内在的智慧,这种实践就叫做“知识生态化”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营造其生态系统,主要的策略是创造。如果我们无法自我突破,在同一个管道内部很难出现颠覆性创新,要产生颠覆性的创新,必须得换管道,尽可能把自己原有的认知清空,多吸收一些不同的思想,多学习一些不同的思维。目前,知识管理已从原先仅仅对知识的管理,而现在变为对具体人的管理。经过国际知识管理协会研究,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传统的指导性学习只能解决员工在日常工作中10%~30%的问题,其余70%~90%的问题需要通过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解决。而知识管理恰恰是解决这70%~90%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卓越绩效准则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要求
做好知识资产和知识管理是事关优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卓越绩效模式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准则,要求组织保障数据、信息的质量,知识的易获取性、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注组织管理并增长其知识资产以及如何学习,尤其在如何收集与传递员工知识;通过不同渠道融合和关联数据以建立新知识;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协作者双向传递相关知识诸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应从事业、使命和总体战略出发,确定知识管理的策略和目标,围绕知识管理过程,营造尊重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文化氛围,建立知识管理的制度体系和信息化平台,监测知识管理的各项活动和结果,通过评价、评审,实现知识管理的不断改进和提升。图1提供了知识管理体系逻辑和知识系统架构图,可供参考。
三、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目前,部分优秀企业在知识积累和知识库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知识存储和管理方式简单、缺乏统一管理而导致的知识难以共享和有效利用等问题。而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各类知识往往分散在多处,没有形成统一的一体化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在以下四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知识与经验没有得到有效积累。专业人员往往注重技术应用,忽视对业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防范措施的总结,没有将有关经验和知识变成文字,导致类似的问题可能重复发生。同时,业务骨干头脑中存在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隐性知识由于缺乏有效载体,难以较快地得到传播,也容易随着人员的变动而流失,导致企业知识的积累乏力、传播时流失。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诸如产品研制或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技术资料分散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缺乏统一平台对已有的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整合,导致知识信息不能全面掌握、利用率低、无法共享和查询难度大,难以进行汇总、归类和分析等。知识没有得到有效共享。知识积累主要由企业各部门自主进行,相关成果也主要保存在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缺乏知识共享,导致相似的工作需要重复研究,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统一平台的支撑,在现有条件下,员工个人经验得不到有效推广,无法传承给更多的人。知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业务人员需要找准确的资料和知识时,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做出决策,缺乏统一、准确和最新的数据源,导致技术资料和经验利用率较低。知识传递还停留在传帮带的传统模式上,缺乏信息化支撑手段,导致企业知识无法快速传递。知识没有融入业务。知识来源于业务,又反哺于业务。所以,知识要真正发挥其应用价值,就必须与业务深度融合。有的企业虽然早早建立了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对知识形成了集中式管理,但由于未整合到业务流程中去,无法形成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应用和迭代更新,导致知识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越来越低。另外,随着知识管理实践的深化,如何能够持续地、有效地鼓励员工提交知识?如何挖掘和管理员工头脑里的知识?对于标准化流程之外的那些创造性工作如何管理?针对市场节奏变化快的业务如何确保知识能够及时更新?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解决,也是知识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对应策略来看,总体而言,影响知识管理实施的诸多问题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为更好地应对知识管理发展中的问题,企业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策略。加强知识管理主体建设。一个组织的知识管理主体不仅仅是单独一个知识主管,而是一个包括知识主管、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和全体员工在内的多层次有机体。组织中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对于知识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知识主管可以设计和建立组织的知识基础设施,可以为组织制定明确的知识管理程序,因此发现、聘用、培养以及保留住知识管理的专业人员是保证知识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非专业知识管理的人员,也就是普通员工。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在知识型员工的培养上加大力度。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由于组织内知识的零散性、多样性、非结构化等特点,导致知识资源难以被有效利用,致使大多数组织机构面临着信息过量而知识难求的状态,尤其是可以精确指导工作的知识和可用于决策指导的知识,更是难以挖掘和管理。因此,应该利用知识地图、知识库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整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新旧知识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建立促进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要把知识共享体现在组织的核心价值中。一个成功的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发现、共享和创造知识,激发员工内心愿意成为组织中知识资源的一部分。首先,组织文化应该有利于形成相互信赖的关系和统一的价值观;其次,组织应当通过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员工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后组织应该创造一个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内部环境。总而言之,组织要不断强化员工的知识意识,使知识管理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断鼓励员工进行知识活动,形成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