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具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智能家具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智能家具论文

城市新功能定位下家具产业的创新发展

[摘要]2017年,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北京“四大中心”定位的引导下,家具制造业等一切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正有序外迁,前往新的落脚点,留存的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之路,整个家具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背景入手,研究了北京家具产业特点、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方面,分析得出北京城市新功能定位给家具产业发展带来的利弊和新要求。最后,总结了北京家具产业创新发展所要坚持的原则和相关建议,为家具产业在京发展谋求一席之地。希望在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北京家具产业能逐步迈入高新技术产业行列,为全国家具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示范和表率。

[关键词]功能定位;北京家具;产业特点;创新发展

1绪论

1.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1]。加之北京低碳循环行动、大气污染治理、清洁空气行动等相关政策相继出炉,对于传统制造型的家具产业而言,生产环节不可避免地面临疏解转移,而存量企业则必须突破困局寻求适合自身又符合政策向导的新发展方向。2017年6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出台,发布落实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四个中心”定位的引导之下,北京家具产业逐步实行转型升级,在品牌建设、产品布局、系统搭建、工厂改造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引进国际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生产线的绿色改造,促进行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家具制造体系,加速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北京家具产业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产品远销国内外,其品牌、理念已经在全国形成较强影响力,但总体而言,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科研投入等方面尚未达到“高精尖”产业水平,随着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家具产业亟需政府部门进行战略统筹、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本文通过论证研究北京家具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首都功能定位对于产业带来的新挑战,结合当下发展背景市场环境分析,从而对北京家具产业的规划方向上得出有价值的发展理念和建议。

阅读全文

奥康纳分析教育哲学思想探索

作者:朱镜人 张珍珍 韦立君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丹尼尔•约翰•奥康纳(Daniel.John.O’Con-nor,1914)是20世纪英国分析教育哲学代表人物之一。奥康纳著作颇丰,其《教育哲学导论》是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性名著。1979年,英国教育哲学界曾撰写了21篇论文庆祝他的75岁生日。1991年,这些论文以《逻辑基础:纪念奥康纳论文集》(LogicalFoundation:EssaysinHonourofD.J.O’Connor)为题出版。该书主编在前言中特别强调,书中每一篇论文的作者都曾受到奥康纳的影响,而且所有的论文选题都是奥康纳曾经关注过的问题[1]vii。可见奥康纳对英国哲学界的影响。换言之,研究英国分析教育哲学是需要深入研究奥康纳的。

一、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奥康纳的分析教育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其分析哲学思想关系密切。分析哲学家对传统哲学是持批判态度的。奥康纳本人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传统哲学无力完成其自身的任务。在他看来,传统哲学家大致有3项相互关联的任务:一是审视宇宙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二是对提出的问题作理性分析:三是设法论证其观点或者至少能证明其具有一定道理,即便宗教的观点也要有可以为其辩护的论据。[2]16但在这一方面,传统哲学家工作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奥康纳认为,在历史上,在有关宇宙的学说中,很少有哲学家取得像像阿奎那和斯宾诺莎那样的让许多人满意的成就。但奥康纳强调,即便这样,在他们学说体系的逻辑性方面或逻辑前提的真理性方面还是有明显的破绽。因此,“不论他们提出的理论多么迷人和多么有说服力,人们仍然没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们是真理”[2]16。奥康纳认为,现代哲学家的目的要贴切实际的多了,哲学家仅根据自己的哲学观提出有关学科范围的见解,很少有人再持传统哲学家的观点了。因为,“传统哲学家提出的假设超出了他们能够证明它们的能力。他们关于宇宙的解释应当像炼丹术、占星术、巫术一样被否定掉。理由很简单,任何探究的结果要想被接受就必须能经得起公开验证以证明其可靠性,而且与其他公共知识一致。传统形而上学,如占星术、炼丹术无法满足这些要求”[2]17。

其二,传统哲学方法缺乏新的突破,面临窘境。传统哲学源头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奥康纳认为,那一时期,学科概念缺乏清晰的逻辑性。哲学概念几乎涵盖涉及人和宇宙本质的所有问题,与现代的哲学概念相差甚远。[2]18即便如此,一些学科的研究方法还是清晰的,如植物学家、地质学家和天文学家等使用的是观察法,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用演绎法。但传统形而上学和自然宗教哲学家们使用的方法难以确定。奥康纳说:“当我们转过来审视哲学问题时,我们清楚地发现,很难确定它们的方法究竟属于自然科学的观察法还是数学和逻辑学的演绎法。”[2]18奥康纳认为,这是导致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自然宗教后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到16和17世纪时,自然科学开始加速发展,人们对科学方法有一个新认识,开始强调眼见为实,强调尊重事实。奥康纳认为,当伽利略和牛顿的物理学在17世纪替代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后,哲学家们也因此可以卸去研究那些涉及可观察的事实的问题以及探究自然规律的责任。但这种责任的减轻并没有使哲学得到真正的解脱反而凸显了传统哲学方法面临的窘境:“如果所有与可观察的事实相关的问题都由科学家去研究,那么留给哲学家的问题还有哪些呢?他们又怎样去研究剩下的问题呢?”[2]21对于这一问题,奥康纳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认为,哲学遭遇科学革命之后便形成了这样的结果:一些属于典型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的问题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来解决,即通过观察而提出假设,并通过观察验证假设;其他的问题,如逻辑学和数学学科的问题,可以通过符合演绎规律的计算来解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划入这两类问题,比如传统的哲学、伦理学和自然宗教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既不能通过经验的方法也无法通过纯演绎的方法去解决。[2]22这是自然科学获得成功之后摆在哲学面前的问题,即哲学研究的方法问题。许多哲学家为此作了不少努力。如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受数学方法的启示,想用几何学方法去证明哲学结论,结果没有成功。奥康纳认为,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他们误解了数学符号与哲学语言之间的差异。[2]23又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和德国哲学家康德,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方法方面的问题,但他们提出了一些与方法相关的问题:“人类知识的局限性有哪些?”他们试图列出人类智力可以发现的问题的清单。他们没有像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家那样去思考宇宙的本质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而是(用洛克的话来说)审视人类的理解力,检查人类的能力到底适合研究什么事物。这种试图检查人类智力能量实际上与传统哲学一样困难且容易引起争论。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引起哲学家关注“知识论”,即关注有关人类知识的起源、性质及效度等一系列问题。在奥康纳看来,这些温和的哲学怀疑论者尝试解决哲学方法面临的问题,结果他们只是在开辟新探究领域方面获得偶然性的成功。但是只要方法问题没有解决,这种尝试对于哲学领域而言,就好比在没有找到应对旧细菌的方法之前又发现了一个新细菌[2]23,令人烦恼。

其三,传统哲学的理论依据存在逻辑上的瑕疵。奥康纳以中世纪哲学家为例作了说明。在他看来,中世纪哲学家的理论瑕疵在于理性探究不足。他说,“许多中世纪哲学家具有伟大的天赋和广泛的兴趣,他们所缺乏的是对人类认识事物的智能以及如何运用智能去获取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他们过于相信凭着常识和‘不证自明’原理,就可以对神的存在、人的本质、命运和物质宇宙的构成等等进行论证,但是由于缺乏像数学或科学的那样证据,他们的结论因此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可”,甚至“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就能指出所谓神的存在和灵魂不灭理论的逻辑瑕疵”[2]24-25。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奥康纳认为,是由于中世纪哲学家掌握的知识没有具备公共性、可验证性和可交流性的特点。换言之,是中世纪哲学家没有意识到“哪种证据适合用来回答问题”[2]25。#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智能变色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近年来对智能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创新,智能材料逐渐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其已经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智能变色材料便是智能材料中的一种,它能根据所处环境各因素的变化产生“响应”,并且颜色丰富能动态变化,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创新性。本论文主要对智能变色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试图给室内空间带来传统装饰材料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及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智能材料;智能变色材料;室内设计

生活中大部分传统装饰材料只具有一定的保护性能、装饰性能及其它用于特殊目的性能,大都是单方面的,不能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产生自身的反应,从而也不具备“智能”的意义。科技发展将智能材料推向了各个领域,不同的智能材料能根据所处环境中不同因素的变化产生自身的响应,智能变色材料便能在光线、温度、电及湿度等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中产生色变,而这些功能可能就是室内空间所需要但传统装饰材料不能提供的。

一、智能变色材料的定义和优势

1.智能变色材料的定义

变色现象是指物质在外界环境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对光反应的改变。在外界激发源的作用下,一种物质或一个体系发生颜色明显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色性。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都可以观察到变色性,外界激发源可以是光、电、热和压力等。利用材料的变色性做成的器件称为变色材料。按材料受到的刺激方式来分,主要有4类:光致变色,热致变色,电致变色和其它变色。光致变色现象是指一个化合物A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辐照下,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获得产物B,由于结构的改变导致其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在另一波长的光照射下或热的作用下,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式。这种在光的作用下能发生可逆颜色变化的化合物,称为光致变色化合物。电致变色是指在电流或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光吸收或光散射,从而导致颜色产生可逆变化的现象。热致变色是指一些化合物和混合物在受热或冷却时可见吸收光谱发生变化的性质;热致变色材料是由变色物质加上其他辅助成分组成的功能材料,具有颜色随温度改变的特性。

2.目前智能变色材料的应用领域

阅读全文

自动化专业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摘要:自动化专业英语是为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掌握核心的专业英语词汇、术语及相关语法,进而查阅英文文献,并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及撰写能力。本文针对目前开设课程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分阶段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针对性的讲解及练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专业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一、引言

自动化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系统或工业过程自动运行并获得指定目标的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及家庭服务等各个方面。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对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则是为了适应在国计民生中日益广泛应用的自动化技术而产生的,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尽管我国也较早进入自动化教育行列,并且在相关技术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整体水平仍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距离。随着“工业4.0(Industry4.0)”概念的提出及其在各国的实施,在技术发展和市场拓展方面对自动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在技术解决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时刻跟踪国外先进技术进展,与时俱进。而目前的大部分技术文献及科技论文均是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加之大量的合资和外资企业成为用人主体,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专业英语知识阅读和撰写文献,因此,高校开设了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然而,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在大多数院校的开展却并不顺利,效果也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的影响,通常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很多同学奔波于求职及备考现场,无法兼顾课堂学习。另一方面,是由于课程内容设置的因素,较为陈旧的内容及授课方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1-3]。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材、内容、方法、手段[1,4-6]和考核方式[7]等方面着手,对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获取有用、直接的科研信息;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展示水平;专业英语表达、听说及应变能力的提高,则有助于国际交流合作的开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为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撰写能力、表达及应用能力,本文将从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内容设置、课堂呈现形式及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以任务为驱动的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二、课程内容设置改革

(一)课程学习及教学目标

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由于专业英语在词义上具有不同于普通英语的特点和含义,并且英文科技文章在结构上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再者,专业英语对听说读写译的侧重点与普通英语有所区别。因此,学生有必要认真学习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着重讲述自动化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及科技论文的特点、写作基础及注意事项;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阅读、查阅英文科技资料及理解和撰写英文的写作能力。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词汇及词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撰写、翻译能力,使学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相关外文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能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英译汉,要求理解基本正确,译文通顺;能用英文撰写论文摘要,正确表达原意。

阅读全文

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探究

摘要: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采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投入率和需求率等指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测度和分析了辽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程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现阶段两大产业的融合具有非常明显的制造业驱动型特征;两大产业融合很不均衡。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制造业;产业融合;投入产出法

一、引言

《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因此,对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与升级,进而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以及加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为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和人工智能五大类别。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产业融合的动因、条件和路径,目前已经基本成熟。但对产业融合度的测算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梁伟军和易法海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和生物产业的融合程度[1]。2001年Fai等学者针对美国四个产业部门运用产业间专利相关系数测度了部门之间的技术融合度[2]。2007年李晓钟等学者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我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情况,对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各行业绩效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3]。上述三种方法计算过程虽然简单,但专利数据难以获取,使用较少。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投入产出法。因此,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构建两大产业融合水平的测度模型。

二、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关联性指标、融合共生指标来衡量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论文中MI代指制造业,GI代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两大产业之间的融合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以MI企业为融合主体,从MI边界向GI渗透和延伸,进入GI市场参与竞争;二是GI企业为融合主体,从GI边界向MI渗透和延伸,进入MI市场参与竞争。把两个主体的融合度的平均值作为两大产业的整体融合水平。表1的总体融合度公式中GMC与MGC计算如下:以MI为主体向GI渗透的融合度2MGGMMGSFC(1)以GI为主体向MI渗透的融合度2GMMGGMSFC(2)

三、辽宁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水平测算及分析

阅读全文

国际期刊对学科建设和国际化的作用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各种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然而,我国学者投稿的大部分学术期刊,基本上是由一些国际著名出版公司所拥有。这些出版公司委托专业能力强、且有一定期刊运行经验的专家团队(主编、副主编等)负责论文质量把关,同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协助论文审稿和出版工作。这些国际学术期刊没有明显的学校、学科属性,而是按照国际化规则进行审稿、运营,依靠期刊自身建立起的学术影响力维持正常运转。因此,总体上看,期刊只有学术属性。然而,随着我国“双一流”(国际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科研成果的发表,还是科技创新力的不断提升,都需要更加紧密地围绕学科建设这个主题开展。科技期刊不仅是科研成果记录和交流的载体,更是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风向标,其兼具科研成果首发、学术评价把关、学术发展和学术传播推动等多方面作用[2]。一个国际一流的学科必然拥有一流的科研成果和人才队伍。是将这些成果零散地在已有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还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强力打造与自身定位和发展相匹配的新的国际刊物?这两种做法从表面看似乎区别不大,但实际上涉及科研成果的话语权、影响力、认可度等多个方面,是我国在学科建设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于2008年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建筑模拟》为例,阐述创办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对学科建设与国际化的推动作用。

1《建筑模拟》国际学术期刊创办背景及运行经验

1.1期刊支撑学科简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学科是《建筑模拟》国际学术期刊的主要支撑学科。该学科于1952年正式成立,目前有全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1名,助理研究员3名。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中组部“青年千人”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环境科学与工程,包括建筑环境科学、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城乡能源系统和国情政策与战略4个主要方向。经过60多年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伴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学科也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行线。迄今为止,本学科在国内外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及知名度,拥有“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平台。此外,还与多个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主办IndoorAir,BuildingSimulation等国际系列学术会议,担任国际能源署建筑与社区节能委员会(IEA-EBC)执委和中国代表,近十位教师在行业国际期刊中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等职。本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平均每年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的国际期刊论文50~60篇。与国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顶级研究人员与研究生进行常态化的密切交流。经国际评估,本学科被认为是在建筑节能与建筑环境领域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丹麦技术大学齐名的三大国际一流学术研究团队之一。

1.2期刊创办背景简介

2008年,基于多年的学术积累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创办自己的国际学术期刊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但是,本学科是一个传统学科,尽管十几年来不断添加新的跨学科元素,该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发表基本上被几个有50年左右历史的大型国际学术期刊所垄断。因此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恰好,2007年本专业在北京成功主办了建筑模拟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BuildingSimulation2007。本专业又长期在建筑模拟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开发了国际上认可的数个建筑模拟软件平台。因此决定以此为主题,创办国际上首个专注于建筑性能模拟的国际学术期刊。期刊英文名称定为BuildingSimulation:AnInternationalJournal,简称BuildingSimulation。由一个并不算大的学科创办国际学术刊物,这在当时国内仍是个新鲜事物,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也招来一些怀疑的声音。幸运的是,该想法得到了清华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迅速组织了具有办刊经验和热情的教师团队开展前期调研及可行性论证,清华大学出版社与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斯普林格)作为联合出版方,对期刊定位、出版、发行等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并派出了精干的出版和编辑队伍参加期刊筹备及后续运行工作。出版发行所需经费也主要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承担。2008年3月,经过半年多的紧张高效的筹备,《建筑模拟》首刊正式发行。期刊聘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江学者”杨旭东教授为主编,清华大学江亿院士、比利时列日大学的JeanLebrun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AliMalkawi教授(现为哈佛大学教授)为副主编,聘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赵彬、燕达、夏建军3位副教授为助理编辑(现赵彬教授为期刊副主编,后又分别聘请了在美国工作的青年学者BingDong和YixingChen两位博士担任助理编辑),协助主编和副主编工作。聘请了建筑模拟领域40多位国际顶尖学者为编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出版社派出由曾洁编辑领衔的编辑出版队伍、斯普林格出版社也派出一位高级编辑参加期刊的各项工作。期刊分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步发行,为保证纸质版的出版效果,采用四色印刷,额外费用全部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承担。开始发行时为季刊,每期发表10篇论文,按照主题分5个固定栏目(A、B、C、D、E)。5年后改为双月刊至今。

1.3期刊运行及管理

阅读全文

远程教育研究论文3篇

(一)

一、远程教育中教学交往的特点

1.自主性

在远程教学中教学交往具有随机自主的特点,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选定,学生根据给定的目标进行学习,而远程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习者可以自己选择教学内容和老师,可能每次学习面对的都是不同的老师,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通过留言版进行问题的提出,老师或者指导者可以在方便的时间进行指导和留言,也可以通过视频或语音的方式进行非实时的交流,因此师生之间交往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不确定。这一特点也是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特征之一,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选定学习的时间和方式。

2.智能性

远程教育的交往大多以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所以不只是老师需要掌握交往中的技巧,学生也需要一定的使用基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更新也是十分迅速,这就需要特定的现代智能技术素质培养,所以说在学习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和老师的多媒体智能技术培训也是交往中所必备的。

3.人文交流性

阅读全文

厨房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家是中国人的信仰,厨房是独立家庭的标志,也是人间烟火的存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日常饮食的重视、对于中国饮食文化内涵的传承。随着烹饪历史的发展,中国人的做饭模式经历了火塘、灶炉、整体橱柜到智能厨房的提升和发展。今日的厨房不仅是一个烹饪场所,还是家庭的活动中心、又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厨房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件事都与饮食有关系。正是因为饮食在国计民生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烹饪场所的发展与繁荣也尤为重要。中国的烹饪场所是从火塘、灶头再到灶房延续了数千年,直到九十年代末现代整体橱柜传入广东,从此中国的整体橱柜市场开始遍地开花。作为以西方橱柜为参考设计的中国市场上的橱柜,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形式上,都是根据西方的文化设计的,然而缺少与中国的饮食文化结合。厨房环境设计与人们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所以本次论文的重点就在于挖掘中国饮食文化对于中国家庭厨房环境设计的影响与启示。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中国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等都擅长烹饪之道,更将饮食、烹饪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提并论,从而使烹饪超越了烧饭做菜的本身,升华至一种思想和一种哲理,成为历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民族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