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质量守恒定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研究

一、先学后教模式

先学后教模式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从根本上说,先学后教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顺序,将学生的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将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监督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通过探究与交流推导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只能在学生遇到困惑时进行适当的帮助。此时,学生就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得到更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总结学生探究的结果,要针对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先学后教模式,教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得初中化学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二、实践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使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换言之,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自主实验得到化学结论,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为例,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学生的操作,防止学生出现违规操作。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实验器材的用法,能够在积累化学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交流,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作者:卢凤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第九中学

阅读全文

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分析

摘要: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化学课程标准》中重点强调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并提出了具体探究的相关建议,旨在改正学生旧有学习方法中所存在的错误,弥补学习方法中存在的缺陷,促使学生将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同时,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设立了独立主题,确定了明确的科学探究目标与能力培养方法。

关键词:生长点;疑难处;策略运用;科学探究

化学这一学科本身就是对自然进行科学探索且充满探究意识的学科。化学的发展历史无疑就是人们对大自然规律进行探寻的记录。科学探究在化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科学探究能够使人们以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本质,以科学的技术对相关概念及规律进行正确验证,没有了科学探究,所谓的学习也只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复验证与实验。所以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意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学习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探究是《化学课标》提倡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自我意见的时间与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所得出的见解进行解释,从而提高课堂的互动氛围,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课堂中引领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探究,应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在知识的根源上进行科学探究,有助于知识的内化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工作是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这一学科,所以在某些方面不能够正确理解,这时,化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检索旧知识,达到“以旧引新”,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这样,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就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焦点。如“离子”的教学中可先复习原子的构成,从而“提出问题”——“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给学生提出尝试探究的具体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预测,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进行意见交换,从而结合多种不同猜想方案:(1)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杂乱无章地运动,没有任何规律。(2)就像人造卫星围绕地球旋转一样有固定的轨道。(3)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绕原子核高速旋转运动,分层排布——旧知识迁移。同样,为了突破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可采用“互动——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层层铺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可先让学生回顾空气一节中学习的稀有气体的性质,再引导学生观察1~18号原子中稀有气体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目,之后,师生共同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新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初中化学教学中,物质性质的多样化的学习又是一个生——生和师——生互动的探讨过程,也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例如,在学氧化硅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对悬浊液溶液的学习放在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研究之前,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二氧化硅所具有的化学性质,还能让学生茅塞顿开,给学生带来溢于言表的心理愉悦。类似的探究,由于教师抓住了构建新知识的生长点,夯实了科学探究的基础,并利用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氛围中明确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点链接成线,形成网络,使之更系统化,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2在知识的疑难之处进行科学探究,有助于知识的简化

化学是建立在对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的分析总结基础上的一门学科。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而在初中化学学习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初步形成化学概念和认识化学规律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组织学生以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的分析总结来自主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组实验探究。有的小组的学生设计出白磷燃烧的探究方案。还有的小组的学生的设计出探究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探究过程中要求让学生注意观察:(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及现象;(2)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的变化。之后,再让学生对比思考:反应前、后物质(或物体)的总质量的变化情况;这样,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结论,最后教师在评价得出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结论后,再次提出问题:验证该定律仅观察实验现象有不同结论吗?再组织学生探究稀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与镁条燃烧的反应,此时围绕学生理解的疑难之处,我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上述两个实验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学生经历具体的实验探究和“再探究”的过程,此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水通电分解、氢气燃烧生成水和氧化汞受热分解等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突破难点,再让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这样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与分析来做出对实验现象正确的解释,从而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由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微观实质的得出来自学生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以及学生实际观察,分析与讨论所得出的,所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更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也更为扎实。这样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印象深刻,体验了化学原理的再发现过程,也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同时明白了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主动建构了对知识进行认知与验证的相关步骤,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习方法。

阅读全文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各阶段应用实例

摘要:微课短小精悍,可以让学生不受时空束缚地自主学习,满足初中化学教学各阶段的需求。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尝试制作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各阶段的微课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归纳常用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应用实例

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网络课程资源[1]。微课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用途广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近几年,笔者制作积累了一些初中化学微课作品,可使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学段衔接阶段,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内容短小(中小学微课一般在10分钟以内),在学段衔接阶段,选择一些学生关注或关心的话题,融入浅显的化学知识,能使学生快速地了解化学学习的内容,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由于微课声情并茂,情景真实,还可辅以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段衔接阶段的微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不宜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宜讲述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故事,展示化学变化中的奇妙现象,揭示化学和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通过微课真实的展现,使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的意义,调动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启发他们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而产生自主深入研究的欲望。学段衔接阶段,适合制作微课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有“元素周期表”“蜡烛燃烧实验”“空气”“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等课题。扫图1中的二维码可观看笔者制作的微课“水的组成”。该微课介绍了水的组成揭秘史,演示了电解水实验,推理了实验结论的得出过程。学生观看后,对“水”这一身边物质和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利用导线、硬币、干电池等生活中寻找到的物品,自己操作了电解水的实验过程。

二、新课教学阶段,突破学习难点

微观世界是抽象而神秘的。因其抽象,学生望而生畏;因其神秘,学生渴求了解。抓住学生的这种矛盾心理,对于一些微观概念较多、较复杂的课题,可以借助微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学生能从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会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在新课教学阶段,该课题的实验多、抽象概念多、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多。以上“三多”,极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突破不了难点,一遇到称量结果为“质量变化”的实验,就容易被现象所误导。因此,笔者制作了微课“质量守恒定律”(扫图2中的二维码观看),要求学生课前自主观看。该微课主要内容有三点: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从理论角度推出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然后,通过对比碳酸钠与稀盐酸分别在敞口装置和密闭装置中发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要领。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多个化学反应实例,学会解释一些看上去“不守恒”的实验假象。学生通过课前的微课学习,主观上已经接纳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客观事实,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去多做一些分组实验,互相展示和讨论实验结果。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阅读全文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作用

【摘要】在高中化学学习当中,守恒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十分有效的解题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解题准确性以及解题效率。在本文中,将就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守恒法;高中化学解题;应用分析

1.引言

在化学解题当中,守恒法是经常应用到的一种解题方式。在化学物质反应过程当中,生成物与反应物总质量、物质当中原子总数、化合价升降总数等都具有着守恒关系。在我们实际化学题目求解当中,在实际使用守恒定律时,不需要对途径变化以及整个过程的细节过于纠结,仅仅对反应过程当中部分化学、物理量的相互作用当中的开始形态以及最终形态进行考虑即可,不仅将免除复杂的数学计算,且在对整个解题过程有效简化处理的基础上实现解题正确率以及解题速度的提升。在化学反应当中,其都对守恒定律具有遵守,包括有质量、原子、电荷、化合价以及元素守恒等,对此,在实际题目解答时,即需要能够做好守恒法的重视与重点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等量关系的迅速建立实现问题的快速解决。

2.守恒法在解题当中的应用

2.1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即在一个同周围隔绝的系统当中,无论发生何种化学过程以及变化情况,其总质量都将在此过程当中保持不变。在我们实际问题解答当中,则可以以该原理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反应物总质量相等原则的应用做好计算推理。例1:有混合物由A、B、C三种物质组成,三种物质在其中的质量分为为25g、10g、5g。之后,在一个密闭容器当中将混合物加热,反应完成之后,发现其中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生了变化:A为10g,B为21g,且生成有新物质D。求该反应当中反应物同生成物的质量比。面对该问题,如果以普通方式求解,整个题目求解则将十分复杂、繁琐。根据对该题目已知条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对参加反应的不同物质质量总和进行确定是关键性内容。即对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形成的生成物以及参加反应不同类型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A、C质量在该反应当中质量发生减少,即为该反应过程当中的反应物,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减,则可以得到A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5g,C为5g。而因B、D质量增加,在该反应当中则为生成物。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减,B生成质量为11g。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以获得D的质量为9g,进而获得反应当中几种物质的质量比,完成题目的求解。

阅读全文

初中化学有效实验教学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既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且还能把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借助实验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先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石灰石,然后再添加适量的稀盐酸,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试管中产生出大量的气泡,然后再通过实验证明此为二氧化碳,结合现象: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实验中产生出来的二氧化碳怎如何才能收集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研究,同学们很快就能发现可以借助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二氧化碳,还可以在试管的管口处加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借助简单的实验就能很容易地引出简易发生装置。所以说,在实验教学时,创设简单的实验情境,既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思考问题以及创造方面的能力等。

2注重应用性,拓展知识水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应用性,还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教材作为中心,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逐渐得出实验结论。例如,在探究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溶液加热时,尽管在教学时,教师强调很多次,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还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这一状况,指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给玻璃杯直接加入开水后杯底脱落的实际现象总结,再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解释这一现象,结合生活实际,适当拓展,学生以后再遇到这一情况时就会很少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而且还能掌握加热前擦拭试管外壁的水以及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直接用冷水冲洗的方法与好习惯,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解题能力也能够逐渐得到提升。

3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时,演示实验是最能调动学生情绪的一个环节,而且还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新教材的使用涉及更多的实验,几乎所有的单元与课题都设置不同特色的实验,因此,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新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有些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也有些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与验证,还有些是属于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方面的。例如,在探究“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实验中,笔者就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适当加以改进,使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慢地通入氧气,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热水中的白磷和氧气接触之后,也逐渐燃烧起来,进而有火光的现象出现。演示结束后,笔者请同学们就实验现象思考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却不能燃烧呢?水中的白磷到底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够燃烧呢?红磷能不能燃烧呢?接着,笔者再继续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把少量的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加热,请大家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再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教材内容后,归纳总结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实践教学总结,这样的教学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对相关知识点记得更牢。

4鼓励学生探究,促进自主学习

阅读全文

化学方程式教学视角下高中化学论文

一、“实验———化学方程式”教学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观赏性、趣味性的特点,而且化学实验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化学方程式的本质,能深深吸引学生,也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观察化学物质的本质.

二、“微观———化学方程式”教学

借助多媒体从微观层面进行化学方程式教学,呈现出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让学生更深层次观察到化学物质的构成与本质,感受化学反应的神奇.例如,在可逆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flash动画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的微观状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平衡概念.这种动态化的演示对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又如,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中,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能挖掘出化学方程式更多隐藏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化学知识点.

三、“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教学

所谓质量守恒,就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跟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而且各个元素的种类以及原子总数都没有发生变化.借助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极具指导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性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这些知识.

四、“巩固———化学方程式”教学

阅读全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探微(3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设计与教学

化学教学工作主要是以实验为主,用于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但由于某些学校自身管理模式的不完善,导致在化学演示实验课程分配、设计、实验器材无法满足正常的化学教学工作,从而加大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一、保障演示实验的清晰性特点

在化学课程中,可以选用一些化学反应较为明显、颜色变化幅度较大、有气体产生的化学材料,在给学生带来视觉上冲击力的同时,达到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而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应将试验台放置在较为开阔、学生能够清晰看到的区域,并在某些不易造成安全事故的演示实验中,将学生分为相同的小组,让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练工作;或者教师可以提前进行化学实验,利用视频的方式将其播放,进而达到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化学材料的实验反应。例如,在进行《酸、碱、盐》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先对酸、碱、盐的含义进行讲解,探究浓硫酸、浓盐酸、盐酸、稀硫酸、烧碱、消石灰、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特性,并加深学生对强酸、强碱的强腐蚀性印象,同时还要确保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无任何安全事故的出现,之后再进入化学实验过程。众所周知,在某些水溶液中可以产生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从而使溶液拥有导电的现象,该实验所需材料为盐酸、硫酸、硝酸,实验期间分别将这三种材料加入水中,然后对水实施通电通过观察得到结果。而实验数据表明,加入这三种材料的水溶液都可能够产生电流,由此可见该三种材料都可在水中产生自由移动的分子、离子。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盐酸、硫酸、硝酸三者之间的特点,并写出化学离子式:HCL=H++CL-;HSO4=2H++SO42-;HNO3=H++NO3-,以及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三者之间的物理性质。

二、利用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思考、动手能力

实验中,化学材料使用的大理石与稀盐酸是真实存在化学反应,并在反应中吸收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而这种化学实验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直观上的感悟。通过对化学材料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学生《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实验时,教师采用两种化学实验装置,一种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装置,另一种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装置,之后进入化学实验过程,并提出实验内的锥形瓶为何要进行密封等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带着问题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而通过化学实验的证明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避免锥形瓶内因压力过大造成瓶塞弹出现象。同时,教师在对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可将材料的化学反应归为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并总结“五定、两变、一待定”的化学反应规律,其内容为:宏观不变因素:元素种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微观不变因素:原子种类、数目、质量等;宏观变量因素:物质的种类;微观变量因素:分子的种类;待定变量因素:分子的数目。此外在对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第二,质量守恒定律主要是指化学材料的质量不变,而非其形态、体积不变;第三,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总和应包含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第四,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包含所有生成的物质,例如,气体、沉淀物质等。

三、完善化学演示实验的完整性、合理性

阅读全文

初中化学创新教育反思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开展,作为一名化学教学工作者,要顺应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要善于钻研,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力争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教育;培养

创新是在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钻研,寻求突破,以更好的方法和方式解决当前问题。当前的九年级化学教学通常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缺少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因此,我们要以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以教材为中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校要推动创新教育的开展

在学校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化学学科的灵魂就是多做化学实验,如果一味地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化学教学的效率,以不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对化学知识的运用。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强调升学率,严抓课本理论知识,搞书山题海战术,忽视和教师实验课程的教学,也不重视功能室的建设,一些教师甚至以讲述实验代替课本操作,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有的学校甚至连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等这些最基础的实验都没有做过,学生面对仪器不知如何动手,完全没有实验操作能力。因此,作为教学工作的领导者,校方要加大改进力度,提高认识,做好部署。首先,学校要常抓实验教学,为实验课分配一定的课时比例,为实验课程的开展创建足够的物质基础;第二,要加强教师的教研和培训,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平台,使教师得到不断的提升。

2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常常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主要依据,进行机械式的教学,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固化,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难以养成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实际能力,使化学学习停留在理论和表面。这样,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对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因此,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视野,不局限于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和课外书籍了解身边的化学知识,教师还要适时的渗透化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家的传记,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索欲望,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创新能力。第三,教师要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呈现给学生的化学知识也是充满趣味的,教师要充分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比如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视频、PPT、挂图等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以便使学生更轻松愉快的学习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学科的无穷魅力。重视化学概念与化学规律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琢磨化学概念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化学学习的规律,比如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理解“参加”化学反应,如何判断参加反应质量的多少;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判断化学反应?对各物质“质量总和”如何理解。通过对化学概念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会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扎实。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不断的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的本质。教师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提高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