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质量监控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质量监控环境下网络教育论文
一、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不足
网络教育教与学的时空分离,造就了教学过程的相对松散性,同时,网络技术支持和网络资源质量等硬件技术能力同样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尽管我国网络教育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在现阶段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现行的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控措施有很多不足之处。
1.网络教学资源缺乏监控。
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开展的前提所在。由于我国目前对教学资源的监控比较缺乏,办学高校也承受着资源建设的经济压力,致使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网络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的网络课件主要存在制作质量不高、使用效果不佳、内容陈旧,缺乏定期更新等问题上。
2.忽视自主学习的过程监控。
网络学习以个人学习为主,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若不对学习过程适当加以指引、监控,容易引起网络学习障碍,降低学习效率。人机对话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封闭的环境加剧了学习枯燥感,学习热情大打折扣;再者,学生学习过程缺乏监督,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与不学无人问津,容易滋生混文凭的念头。
3.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不足。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下基础教育论文
一、确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与原则
(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学校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必然诉求
教学质量的形成与发展并非是单因素作用而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是一个由若干环节与阶段所组成的相互制约与联系的完整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个环节与阶段都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要求,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多环节、多因素综合管理的需求。这样的监控体系对于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体系是对教学工作为中心的进一步明确,是在基于教学质量提高而实现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
(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构成
“以人为本”是我国基础教育所必须秉持的教育思想,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高素质人才的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学中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提升,有效履行学校的人才培养职责对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师、教材、学生、设备以及环境等进行结构化、体制化、持续化的调控与评价,从而使之达到最为优化状态的程序、组织及方法的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科学、有效地对学校进行监管的基础和前提,其有效的建立也有利于相关部门高效和直接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从而推动学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质量的了解与诊断,推进教与学双方的发展与提高,也是学校教学与课程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般由目标决策系统、信息系统、评估系统、保障系统、激励系统与反馈系统构成,他们紧密联系于一体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样的体系中涵盖了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确立和信息的分析、整理、反馈与调控等各个环节。
(三)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原则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秉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全员性与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科学性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的重要原则,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科学行为,其内在规律的探究需要运用科学的态度与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要实现对全过程的监控,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等各个过程,所以要保证其系统性的监控过程。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要求,监控体系需要删繁就简、主干清晰、程序简单易实施,并满足实际监控需要。另外全员性与可持续性也是其重要构成,整个监控体系要使学校教师、学生等参与其中,并且这样的监控体系是不断探索与总结的逐步积累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要秉持上述原则,从而在整个质量监控过程中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方法探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湖南省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结合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毕业设计的相关数据,指出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研究视角、范畴、方法等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构建并逐步推进“双质共治螺旋提升”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方法,管理质量加教学质量依托校本毕业生数据中心,强化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管理可追溯性。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高职
湖南省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抽查结果,既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将作为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的重要依据。①始于2015年,启动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抽查试点,抽点关注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有利于推动学校强化毕业设计的质量意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坚持以“两查三赛”为核心,编制了19个专业大类的毕业设计指南,包含我院编制的公安与司法大类毕业设计指南。《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提出并逐步完善了“由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办学实力、发展环境、国际影响力和服务贡献力构成的‘五维质量观’及其第三方评价的指标体系”。[1]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发展。②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职业教育源于西方,最早确立实践教学研究重要地位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影响力较大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模式主要包括“教育评价之父”R.W.Tyler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单项封闭系统)、斯塔佛尔比姆(Stufflebeam)的综合评价CIPP评价模式(C背景、I输入、P过程、P成功评价,意在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过程,为了改进)、克龙巴赫(Cronbach)教育评价观(评价的重点放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关心目标到达的程度)、以古巴(EgongGuba)等人“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国外教育评价过程由封闭转为开放;评价内容从片面到全面;评价功能由单一转为多元,再进一步发展到全方位评价;评价手段由定量转为定量与定性结合,再进一步到收集多方信息,进行解析论证,作出价值判断。总体来看,国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监控采取了监控主体多元化(如德国主张监控主体是“企业”),多监控和评价对象全面化、监控与评价手段科学化、监控与评价过程动态化等特点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中比较常见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主要从毕业设计选题、设计、答辩等环节给出各种方法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桂文龙提出从论文谈高职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马文姝等提出高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并行的质量保障体系;栾奕娜等提出了“两级三层”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段向军等提出从毕业设计选题、双师协同等方面加强校企协同育人,优化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机制;李常茂等从毕业设计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三个方面探讨了PDCA管理模式在高职毕业设计管理中的应用;魏欣提出基于L/S模式的高职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鲍风雨和栾燕提出通过内环和外环的控制与评价,保障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张会琴等[2]提出引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PETOE)到毕业设计,通过轻结果重过程,适用于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运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研究的视角、范围、方法、信息技术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视角较为单一。早期校内质量监控体系成果,未能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协调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研究,其借鉴性不强。近期诊改缺少建立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适应的多维质量监控体系,未能及时修订教学质量保障相关配套制度。2.研究范畴存在局限性。已有的研究多基于某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研究范畴,缺乏适应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学生毕业设计监控模式研究,缺乏由行(企)业、学校、学生、第三方机构作为质保体系的共同主体,开展内外互补的毕业生质量“画像”监控体系,并且实证研究相对匮乏。3.研究方法相对保守。已有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方法研究缺乏如何利用云技术进行“一站式”云服务过程监控,帮助提高高职生毕业设计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的操作和管理,缺乏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使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更加实时、动态、有效等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机制初探
摘要: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出发,本文以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指出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毕业设计质量保障及持续改进机制,围绕达成毕业要求这一核心目标,形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的支撑对应关系,构建“评价—反馈—改进”的螺旋上升式持续改进路径,改进毕业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从而为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专业认证;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持续改进
一引言
目前,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已开始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工程管理专业是对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评定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指出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对应专业认证的要求,提出毕业设计质量保障及持续改进机制,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二毕业设计质量保障研究现状
关于毕业设计内容和过程的质量监控研究,赵岩松等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融入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形成目标制订、科学出题、过程考核和结果反馈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闭环体系[1];唐鸿儒等介指出严密的组织和关键节点监控能有效地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和实践效果[2];刘海彬等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并构建了以全程质量监控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3];马超群等分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准则与质量标准子系统、质量组织与管理子系统、质量监控子系统、质量评价子系统、反馈与修正子系统五个子系统,阐述了各个系统的结构和主要任务,并就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措施建议[4]。对毕业设计质量改进的研究,孙晶等基于持续改进理念,构建了“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提出了基于“内外部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活动”逐层递进的改进体系,并从毕业要求支撑度方面阐述了持续改进的实践情况[5];高扬等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提出采用加强过程化管理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培养质量,在本科教学全过程中采用渐进递增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6];张薇探讨了PDCA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对发现、解决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进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有较好的效果[7];尹慧敏等将PDCA循环法应用在毕业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中,使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标准化,以达到毕业设计质量的连续提高[8];徐虹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建立多模块设计方案,改进毕业设计从最初选题、修改过程、评阅答辩到成果反馈等阶段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方便时效的本科质量控制体系[9]。总结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数学者针对毕业设计实践中的问题,探索了从毕业设计内容和选题、过程指导、成绩评定等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构建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提出了相关的质量保证措施;有学者则从某一个方面(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或采用某一种技术(如PDCA或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研究;孙晶等对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三毕业设计质量问题分析
探求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制的创建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与受教者有关的影响因素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施教者的对象,是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的接受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能力程度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学习状态: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是学习状态的主要体现。学习目的明确、正确与否直接决定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够使学生保持持续、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非单纯体现在专业理论学习获得的高分数,还表现在对旅游实践、操作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包括固有的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以外,还包括与非智力因素相关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这些能力部分是先天禀赋,更多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培养。
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教学方法、手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质的飞跃。这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表现之一。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由学生个体学习状态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群体式的学习风气,它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旅游管理专业因专业特点的原因,表现出的学习氛围除了体现在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对操作技能的反复实践和掌握。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对改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与管理者有关的影响因素
校方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管理、支持、监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教学观念:教学观念是办学的指导思想,它决定着培养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管理的完善等等。旅游管理专业与人才市场密切相关,其教学观念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经常性的调整和修正,以适应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具备的要求。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进行、良好教学质量实现的基础条件和硬件保障。作为提供教学基础设施的校方只有为教学匹配了相应的教学设备,各种教改的成果、设想才能得以实施。
旅游管理专业教改成果多体现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方面,成果的实施需要实验室、电化教学设备,它们是改进、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教学过程有序顺畅、教学质量稳定和提高的重要保障。从管理层面而言,教学管理包括校方、院系方两个层级。无论哪一层级管理都要建立在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管理秩序、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手段等基础上,形成稳定的教学管理机制。就教学管理对象而言主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管理机制中的激励约束、监督控制机制尤为重要。
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摘要]从3个方面阐述了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一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二是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三是提高成人教育培养质量的保证。并从4个方面着手介绍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及从3个方面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提高医疗技术人员能力水平的要求,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则是提高中医药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
1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1.1高等中医药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机构一般为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二级学院,以下简称继教院)。虽然招生竞争激烈,但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清醒认识到只有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到更多的生源,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测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持续改进分析
摘要:通过持续改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初衷。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对测绘工程专业的持续改进建设机制进行探讨,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的建设思路。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从教学准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全面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科学设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以及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推进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持续改进
0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的工程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工程教育培养要求也与日俱增。我国工程教育实践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内容、方法、制度等不断调整和完善[2-6]。测绘工程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程教育专业,具有技术革新快、应用领域广、实践性强的特点,更加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7-9]。鉴于此,论文针对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在专业认证要求的指导下对测绘工程教育的持续改进机制进行探讨,并以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例,依据测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与评价等方面设计构建的持续改进机制,以期不断提升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1.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架构
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通过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图1),规范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工作,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并通过教学日常检查、校督导听课、院领导及同行听课、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师自评、抽样检查等措施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实行过程管理,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1)校级教学管理。由学校党政一把手、学校教学委员会、教学校长、教学事务部、校本科教学督导组组成。校党政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本科教学质量;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宏观负责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把握有关教学和管理的指导思想、政策、规划、重大改革措施等;由教学校长担任主任委员的教学委员会负责全校本科教学的工作事宜,研究讨论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风建设、教学评估、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专业发展规划等重要问题,并协助校党政一把手落实各项措施的实施;教学校长主持日常教学工作;教学事务部是管理教学工作主要职能部门,协助教学校长完成教学工作的管理与运行;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在教学校长的领导下挂靠教务事务部开展工作,代表学校对本科教学开展教学检查、督促、评估、指导和信息反馈工作,并开展专题调研工作。(2)院级教学管理。由学院党政一把手、学院教学委员会、教学院长、教学院长助理、教学秘书组成。院长、院党委书记作为学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好学院本科教学质量;院务会议每学期至少进行二次专题研究本科教学质量问题;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的院教学委员会全面负责学院教学的工作事宜;教学院长为学院教学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在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学校教学事务部的指导下,主持学院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学院长助理、教学秘书协助教学院长做好日常教学的辅助和管理工作。(3)系级教学管理。由系(副)主任、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课程教师和实验教师组成。系主任负责专业建设领导和组织工作;制订本系正常教学、专业与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对重大教学管理内容或活动把关,参与院教学工作会议。系副主任协助系主任开展工作,分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全面负责本中心工作,配合学院和系主任搞好相关的专业建设工作,负责学科和专业建设中设备计划的申报、组织采购和验收等,对重大教学管理内容或活动把关,参与院教学工作会议。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协助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开展工作。课程教师(实验教师)负责具体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实施;组织教学工作,对教学过程实施管理。
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新探
摘要:贯彻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总要求,科学设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补齐教学质量建设的“短板”,推进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和育人水平高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进一步总结高校网络教学质量监控的有益经验,强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的监管,将对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要求
教学质量影响育人质量,高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承担着教学育人的责任,因此,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做好教学质量监控,是推进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所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既定的教学质量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与流程,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和因素进行监督和控制,以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并不断提升而形成的一套互相协调、成制度化的质量管理体系[1]。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要树立质量意识,课程的育人价值是第一位的,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为关键因素。高校领导、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要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切实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到育人的全过程,保证各门课程育人作用发挥。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要从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等层面进行“把关”,确保课程的建设导向和育人导向。同时通过校领导、学院领导听课以及专家督导、同行听课等措施,检查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和育人效果;并把毕业设计、专业实习和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环节中是否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要求,是否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通过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分解到教学全过程,使广大教师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学职责。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要根据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和课程体系科学设定教学质量评价要求,按照立德树人总要求,分类推进,确保教育质量。
二、要科学设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从顶层设计、评价指标、实施路线等综合推进。就学校层面而言,需要建设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教学质量意识传导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如有的高校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常态监控和专项评估,重点对学生、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实施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闭合管理,逐步形成以专业评估(认证)、课程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命题质量评价、毕业生质量评价为特色的“1基2式3维4步X专项”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框架就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基本面和主要环节,贯穿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了重点环节有要求、整个过程有标准、质量建设成体系。对于具体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高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考核指标,有的指标体系设定一级考核指标、二级考核指标和具体考核点,这为教师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起到了“标杆”作用。如有的高校从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作为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又有具体的评价要求,同时也设定了优+、优、优-、良+、良、良-、中+、中-、及格、不及格等不同的评价等级,这样就有利于全面、客观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展评价。如在一级评价指标教师素养中设定的具体考核要求有:教态得体,精神饱满,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表达流畅;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行为规范,教学内容熟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也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具体考核要求。但需要指出的是高校课堂教学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还包括实践教学;不仅有理工科学科课堂,还有艺术类、体育类等专业课堂;不仅有上百人的大班教学,还有二十几人甚至更少学生数的课堂。这就需要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在坚持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差异性评价指标的设定,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同时还要辩证分析学校教学督导课堂评价分数和学生课堂评价分数,由于专业学科的不同特点,课堂组织形式也存在差异,这就会出现两个群体在对同一课堂进行教学评价时出现不一致甚至分数差异很大的情况。如有的高校校级教学督导对艺术类课程进行督导评价时,督导评分较低,原因在于艺术类课程在教学时比较灵活,不太注重教学规范。而艺术类课程普遍实行小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较多,故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较高。而对于校级公共基础课多采用大班教学,大部分教学班学生人数在90人以上,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24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关注不足,因此学生评分较低,但由于理学类教师的教学较为严谨,教学规范性较强,故校级教学督导评价会较高。这就需要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从学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大局角度,结合每个专业学科的特点和课堂组织形式等,对不同学科专业的课堂教学做出综合性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