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教自我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汽车维修项目教学法运用
摘要:
随着高职教育实用性人才培养优势的凸显,高职教学改革更加深入,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以项目活动的开展为前提,注重师生的教学合作与互动,在高职教学中意义重大。本文以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汽车运用与维修;应用分析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具有社会性活动计划特性的同时更兼顾科技类项目设计的优势,其对比传统的课程教学或者单纯的课题研究,更侧重实践与操作的比例提升。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的教学课程,相比某一问题的侧重讲解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侧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因此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可以实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作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汽车成为家庭比较常见的耐用品,而汽车维修也成为热门行业,高职教学中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一度成为热门课程。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仅仅掌握基础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是不够的,其必须具备专业的问题分析能力与协作创新能力,而这就要求积极做好高职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深化。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更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侧重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还原与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更高,对课程本身的了解把握更到位,对教学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向。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综合实验设计
摘要:综合实验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硼酸的质量鉴定”综合实验项目设计从教学环节、实验方式、实验内容、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重点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验;能力;创新
一、综合实验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职教学已逐步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注重理论讲授转向注重实践探索,逐步引导学生向自主思考、自主创业、创新方面转化[1]。从高职发展初期的实验、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发展到产学合作、职业技能鉴定、订单培养以及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学徒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职业技能的培养方式也从比较单纯的专业技能培养向综合技能方向发展,展示出高职教育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近年来高职创业教育的“温州模式”,体现出高职教育适应国家经济整体转型,谋求创新发展的独特魅力,引领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2]。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综合实验教学过程是对已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能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学生逐步从理论走近实践、从课堂走近生产、从校园走近社会的综合演练。
二、工业分析专业综合实验的现状
当前工业分析技术各专业课教材体系建设比较完整,各专业课所涉实验内容也丰富多彩,专业课纵向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足够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专业课之间条块分割严重,缺乏有机的横向联系。例如《仪器分析》教材更多地讲述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工业分析》教材主要讲解如何分析检验煤、石油、农药等工业产品。两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于无形中被割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照方抓药,机械式的进行操作,虽然可以得到分析结果,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如何进行综合分析检测的总体思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为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技能,有必要对综合实验的内容和项目进行创新开发,引入具有自主性、探究性的行为向导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咨询指导为辅的新型实训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挥每个实验小组成员的主体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实践中,进行各种单项的、成熟的分析检测、鉴定实验项目很多,但综合设计性实验却少见,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很难使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相互融合,做到举一反三,达到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3]。
三、“硼酸的质量鉴定”综合实验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运用
一、高职项目教学的提出
1.高职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高职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程,但其办学方法和培养模式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社会发展的各种转型,使得原有的培养人才模式的教学方法遇到了许多问题:①关于教学模式的问题;②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③关于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问题等。
2.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的凯兹博士和加拿大的查德博士共同创立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从收集资料、设计与实施方案,到任务完成后的评价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是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模式,以完成教材内容为目标,学生习惯于教师对课本知识填鸭式的讲授,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职业教育再庞大,也很难找出大批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项目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主体),以课程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转变为新三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主体),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以项目活动为中心”。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社会性与应用性、人本性”。
二、项目教学法中教学的设计与策略
1.项目教学法的原则。
中职驱动任务计算机教学应用
摘要:
驱动任务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驱动任务教学法的意义出发,分析与探讨了驱动任务教学法应用存在问题,并为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驱动任务;中职;计算机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阶段,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一方面给社会与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另外一方面给现代就业市场带来严峻的压力。许多用人单位更加青睐中职学生,与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具有更加强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动手能力方面更胜一筹。中职教育的发展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中职教学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纵观现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很多教师采用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为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就要加大力度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驱动任务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将学生安排成若干个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名义去完成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干预学生的任务,任务结束之后,小组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并进行简要点评。驱动任务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重点探讨了驱动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并为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本课题进一步丰富了驱动任务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并为中职教学提出实践性的参考价值。
二、驱动任务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应用
高职平面设计教育改进策略
摘要:平面设计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因为社会的需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也提高了平面设计课程比例,对平面设计专业方向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对于社会对平面设计需求量及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平面设计教学要及时自我总结,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此,本文就分析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平面设计教育。
关键词:市场需求;高职;平面设计;改进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要实现平面设计教育的改革,制定合理且有效的教育计划,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用科学教学手段提高创造力及想象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提高,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实现平面设计教学的完善
平面设计自身具备超前性及时效性,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使教学具备时代气息及流行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优秀设计,和我国特点相互结合实行创作,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及特点。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比如从纯手绘设计转变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育模式较为单一,并且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较为被动,并没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的合理设计,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知识更新和使用。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丰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集中。教师也要使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平面设计属于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学科,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对教学知识进行保证,使知识对学生有效的传递。另外,教师还要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灵活面对教育改革,适应时代变化,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
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创新意识
目前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设计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学生气息,无法满足市场使用需求,并且缺乏专业使用价值。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进入到社会以后无法找到合适工作,从而导致部分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转行,严重浪费了高校资源。对高校来说,要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不能够使学生只停留在简单课堂练习设计过程中,和社会需求脱节,这对学生就业之后的自我定位是非常不利的。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养成良好创新意识及习惯,掌握原创重要性,并且鼓励学生多和相应企业进行接触,在现实案例中成长及学习。高校也要为学生提供相应实践机会,实现产学研的相互结合,使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且服务于社会,充分展现出自身价值。
计算机综合教学讨论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自觉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依托新的教学方法进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实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1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授课,通过大屏幕投影将教师操作计算机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加大了信息传递的容量,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提高了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保持在1:1,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异,相应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不同步;其次,新生分别来自于职高和普高,职高类学生已普遍学习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相对较好,而普高类学生高中阶段部分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正是由于基础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存在很大差别:课程内容对基础好的学生吸引力不大;导致有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普遍反映内容太多、难度太大,老师讲课太快,上机实验课的内容根本无法及时消化。 (2)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快,使学生无法边听课边做笔记,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 (3)多媒体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上,实质上只是将传统教学方式的黑板换成了计算机和大屏幕,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由于过多注重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注重对软件使用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学生课堂听课认真,上机也能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但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造成学用脱节的现象。 (5)应试教育色彩浓厚,近几年“双证制”逐渐被高职院校接受,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强调学生要获得全国计算机一级或二级证书。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等都受到等级考试的影响。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等级考试,但是并没有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1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材开发的改革 高职教材开发应符合职业教育特征,摆脱理论化、系统化的本科教育模式,着重突出其技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体现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开发高职教材前,应按照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注重对实用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技术的掌握和新技术的传授上。 (2)内容结构力求理论与实践融合有理论有实践的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组织模式,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及能力形成。高职教材的开发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融,吸纳大量实例配合教学,并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3)教材的“立体化”教材应该适合学生自学,除每章安排实训和习题外,还应随书或网站提供“自主学习实训软件”、“全书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辅助学习课件”,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材还应配套出版过程化考试软件,使学生可以阶段性地对自学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1)分类、分层次的组织教学,分层次进行培养。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网上计算机基础水平测试,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按照课程主要内容分模块进行测试,学生根据各个模块的通过情况选择后期的学习内容,全部通过者给予学分认定,可以免修该课程,再选修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突出专业特色和实用性。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分层次培养(基本型和开放型)。基本型主要面向大部分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主要技术与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进行实验内容设计时,以基础与验证知识型(所占比例约为30%)和综合设计型(所占比例约为30%)并重的策略。开放型主要面向部分优秀学生,要求学生进行创新,进行实验内容设计时,以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 (2)要开展“主导-主体”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逐渐地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学习型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使有限的“课内学习”变成“全程性学习”。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自主学习型策略、网络协作学习策略及基于资源学习策略等。这些策略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适合计算机素养个体差别较大群体的教学实施,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主动性。此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和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产生“立体化”的教学效果。 (3)任务驱动,重视上机实践环节。“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例如用WORD做个通知、广告、简单文书、报刊排版;等用EXCEL制作学生成绩表、财务报表等。通过这种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完成一些基本的文秘方面的工作,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都是从事各行各业的职业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p#分页标题#e# (4)与开放式实验室相结合。计算机公共课程可以依托开放式实验室,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在该实验室进行自学,有教师进行答疑指导,实验室所配备机器中都安装有计算机公共课所需软件及考试系统,学生可以自由进行考试练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该环境中巩固练习所学知识,而高水平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组成兴趣小组,在某一方面深入研究。教师同时结合实验室管理统计分析软件对学生利用该实验室自学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建立一个详细的信息库,包括学生学习时间、内容、学习成果等,从而了解学生掌握课程情况,调查教学效果,及时反馈、修正,再进行反复。通过对信息库的统计分析发现优秀学生,鼓励其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将计算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专业学习中。 2.3辅助性教学网站的开发与建设 实验教学网站的开发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网站主要给学生提供如下资源:学习资源系统、网络答疑系统、作业提交系统、网络考试系统、网络评价系统。 (1)学习资源系统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授课计划、习题集、教学录像、知识难点动画演示、学生优秀作品、课程电子讲义、教学案例与素材、课程新技术介绍、课程常见问题、相关网站等,主要是供学生自主学习。 (2)网络答疑系统主要包括课程常见问题的解释,基本概念的提炼,分知识模块讨论区。分模块讨论区主要是给师生提供交互的空间与场所,教师可以及时答疑,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 (3)作业提交系统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服务,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展示的平台,给实验、作业等电子文件提供一个存储空间,实现电子化作业批改。教师批改后也可以挑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搭建FTP服务器即可实现,学生进行身份验证后才能访问。 (4)网络考试系统主要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平时学习的问题和改正错误进行的自我测试,同时减轻老师批量阅卷的工作量。可以自动抽题,自动生成试卷、自动评分,涉及的题目类型以操作为主。 (5)网络评价系统主要是调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教学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革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 2.4考试方法的改革 目前,学校检验教学效果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考试。计算机基础课程除了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需要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考核内容还应该包括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完全笔试、笔试+机考或完全机考,这种在期末一次性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我院设计开发了一套开放式的考试系统,将理论知识部分(约占20~30%)与操作技能部分(约占70~80%)按比例分阶段建立试题库,根据阶段性的授课进度,进行随机抽题上机考核作为平时测验成绩,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实践环节。学期结束时,可以采取综合出题方法进行机考,也可以根据规定题目或者自拟题目通过上机实践将所学知识设计成一个作品,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3结束语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着眼于应用,着眼于未来,不断更新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校企协同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培养
摘要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下,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应当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此,联合企业与学校的资源,深度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路线,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要求都很高,走两结合的路线,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能达到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产业发展与教育进步的双赢。
关键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尤其近十几年来为社会一线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传统高职教育的缺陷就逐渐显露出来,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办学问题,也为了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并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既加大了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又为用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储备力量。我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时间尚短,仍然需要进一步地发展与完善,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
1校企协同模式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1就业压力与市场发展的需要
中职计算机教学学习环模式的运用
【摘要】随着学生学习的压力不断增大,很多学生在即将迈进高中的校门之前,放弃了进入高中的机会,从而选择了中职学校进行学习。由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存在进入中职学校就是为了混毕业证的心理,因此一部分学生在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有放弃学习的想法。所以中职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开始研究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开始着手教学模式的转变,第一时间想到学习环模式教学,而这种模式的实施有着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应用研究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中职学生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考试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选择放弃步入高中校门的机会,从而选择中职学校进入学习,进入中职的校门之后,大部分学生的都对其很陌生,进入校门有很多不熟悉的新面孔,不了解其脾气性格,心里至少有着几分害怕,并且这个年纪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成年,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尽管学校的管理和安全还是很好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学习上需要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在生活上需要不断培养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经验不足,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基础,由于学生刚刚从初中步入中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模式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在新的学习环境成长。2、计算机教学现状。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形势比较单一,没有新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就算教师无论知识点讲解的多透彻,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依然没有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成绩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好的学习兴趣,就不会认真的学习,在课堂上也不会认真听教师讲课,因此就会影响教学效率。
二、中职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影响
计算机在中职学生发展教学中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授课,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方便快捷,利于操作,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储存记忆功能,学生如果没学会,或者学的不扎实,不用再去请教老师,直接通过上次存储的记忆继续学习。劣势就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太快,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无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出现。
三、学习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