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教改革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三教改革的探析
摘要:依据“三教改革”理论为指导,实施“三教改革”并贯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三教改革”全面融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中,提出了“以教师为根本、以教材为基础、以教法为途径”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教改革”的建设方案,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经过探索与实践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教改革”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三教改革;实践研究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双元育人机制作出专门部署,为深化“三教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在“三教改革”方面已开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三教改革”的多种模式,取得了部分成效。其中,文献[1]应用研究型地方大学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探索;文献[2]关于高职本科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文献[3]当代职业教育新论;文献[4]我国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历程与路径优化;文献[5]对高职文科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文献[6]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实践偏差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文献[7]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实训课程开发;文献[8]基于高职特色的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文献[9]产教共同体:内涵价值、问题困境与路径优化,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教改革”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参考。
一、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面向现代高端智能建造及服务领域。专业建设的“思路”围绕“四个对接”,即:“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我们通过“思路”依据职教20条,同时结合岗赛证课融通的方式来指引“目标”,专业建设“目标”是: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科技发展趋势”,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服务管理型技术技能人才(如下图)。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自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三教融合”的专业建设教育理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教改革”的实践研究是依据“三教改革”理论为指导,实施“三教改革”并贯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三教改革”全面融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中,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而形成的“以教师为根本、以教材为基础、以教法为途径”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育人模式。
高职物流管理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近两年国家陆续出台了职教改革新举措,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创新性举措。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工作,如何进行校企合作将毕业设计工作做好更具有实用性是一项需要实践和探索的工作。文中针对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例,积极探索高职物流管理毕业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面向物流企业实际生产的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关键词】物流管理;毕业设计;现代学徒制
1背景介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强调实践性,毕业设计是其中一项重要教学环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设置的目的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所学为所用,而非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论文。2017年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物流管理为试点专业。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与安徽苏宁物流有限公司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双主体培养、双导师指导”人才共育局面,共同培养54名学生(徒)。文章主要结合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提出改革方案。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选题过大,脱离人才培养目标。2.1.1选题过大,难以驾驭。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有教师命题和学生自主选题两种方式。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教师在设计选题或者学生自主选题时,有时候会将题目设计得过大,如全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某某省或某某市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等,此类题目为研究型论文,并非高职学生所能驾驭,没有研究的意义。2.1.2选题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物流企业生产、生活实际,能体现学生进行需求分析、信息检索、方案设计、资源利用、作品制作等能力和创新协作等意识的培养要求[1]。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选题理论没有结合实际,缺少应用性和实用性。有些选题类似于毕业论文,如某某知名企业的相关物流现状,互联网上相关文章较多,学生行使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或是题目设计的研究对象过于具体,如某某公司物流管理现状、某某公司仓储管理现状等,此类题目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的相关资料学生很难搜集到,就会出现学生套用别的企业相关资料的现象,那么就导致毕业设计的内容不真实。在毕业设计数量较多的选题中,只有一小部分选题能结合物流管理岗位实际的工作任务,这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偏离。
地方中职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
一、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2007年以来,中职学校输送了20万多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中职学校的招生为我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提高贡献了近40个百分点,为提高我省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中职教育资助政策解决了一大批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入学问题,为许多贫困家庭摆脱了困境,也为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健康和谐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制约中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几个因素
以上的中职教育现状,比较鼓舞人心,接下来如何进行内涵发展,值得我们深思。职业教育的内涵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硬件设施、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育教学管理、就业安置等内容。其中制约我省中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一)实习实训设备相对较缺乏
实习实训设备总体缺乏,分布不均衡是面临的比较突出问题。就公办学校来说,2012年,生均设备值达不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设备值不低于2500元)的学校还有20所,占37.74%。民办学校的情况更不为乐观。
(二)专业布局及建设有待完善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探讨3篇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篇1
摘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高职院校要提升“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建设标准,适应课程形态变化的要求,重视课程理念创新,结合教学流程变化调整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方案,构建“多元化+全过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
一、创新发展要求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标准
加强课程思政工作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根本,是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一)核心点:旨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德才兼备是我国人才培养选拔工作一贯坚持的原则,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在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进行融合。“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不能局限在“讲好文学精品”上,应延伸到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天然的课程思政优势,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教学目标的重合度高,但是要重视学生、教师、教材等影响因素。
农业水利特色专业创建思考
本文作者:倪福全 马荣朝 伍钧 张黎骅 卢修元 胡建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一、建设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本专业将围绕我国及四川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需求形势,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改革与建设。基于水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的社会需求,针对农村病险水库整治、水工建筑物安全检测、农业污水灌溉、农村水安全健康风险评估及整治等问题大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鲜明的特色。
1.以科研及教改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以09年省教育厅已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四川盆地西缘典型区农村饮水水质健康风险评估》以及教改项目《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为抓手,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更加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继续推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
2.以培养质量为着力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及野外教学实习。①实验教学方面:实验类型:专业基础———专业课———核心课程———综合设计。由单纯技能培养,转化为系统综合的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各学科内在有机联系的认识,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复。教学途径:必修实验-选修实验-开放实验-探索实验。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校大学生兴趣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营造工程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氛围,加强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辅助方法:模拟演示—电子教案—课件—微机数据处理。把各核心课程及实验形象而直观地介绍给学生。②野外教学实习方面:校区周边地区及岷江流域水电能资源十分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水利教学资源,地缘优势特别突出。根据西部大开发、四川省农业水利工程现状、新农村建设及灾后重建等的社会需求导向的新特点及发展态势,从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等方面努力探索,改善实践效果,大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以学校“双支计划”和百名博士招聘为平台,加大师资培养及引进力度。以学校“双支”计划为平台,大力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对外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派遣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学习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与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以此作为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的补充。
4.以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为突破口,强化并加强专业教学的标准化管。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本着规范教学管理,依据教学管理的规律,着重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优化。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以水利与建筑工程系的自身建设为重点,切实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和具体教学实施者的作用。
职院技术教育研究思索
本文作者:安秀芳 解双 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1917年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联合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张謇、梁启超、伍廷芳、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立社伊始就设立了研究部,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进行职业教育试验,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系统的进行职业教育研究的部门[1]。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获得迅猛发展数量增加,高职发展中面临着各种困境与问题,积极开展高职教育科学研究,既是高职院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要能真正成为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职发展之路,必须下大力气推进高职教育科研的发展[3]。
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科研究的现状
1.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及体现
作为职业教育研究要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日常课程教学与战略发展。其研究成果体现在承担科研课题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发表科研论文及出版专著、工具书、译著和取得专利数量上。
2.科研力量的分布
(1)院校领导管理人员。高等职业院校在没有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之前,院校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主力。他们带领学校老师进行教育发展规划与课程教学改革,并进行的反思形成教育思想。(2)专门科研机构。高职院校承担职业教育研究主要是职业教育研究所、高教研究室等。高职教育研究所至少需要配备5名工作人员,包括1名负责人,1名学报编辑,1名人文社科管理人员和2名专职研究人员[4]。(3)专业教师。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多是从工程类、综合类院校和从企业直接引进的。因此专业教师建立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职业教育研究可以使专业教师迅速成长。
人文教育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人文教育是现阶段高校素质教育改革施行的重要措施。社会学习理论的德育价值与自我效能调节价值,对高职英语课程中人文性不足、学生创造力低下及英语职业性教育缺乏的短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树立学科层级榜样基础标准;建设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人文教育体系等措施,创新人文教育的应用路径,完善个性化教学方针,为《产教融合意见》下我国高职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路径。
[关键词]社会学习论;人文教育;英语课程;应用价值
英语作为国际化通用语言促进经济交流发展。鉴于此,高校强化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忽略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刘润清提出:“英语课程不能仅以工具性及机械化的技能训练为重点,而应让学生通过课程认识英语文化,提升英语素养。”王守仁也指出:“以学理性作为学科分类,英语本就是人文学科的一大分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背景下,人文教育必须深入落实在各学科课程中,以此推进素质教改的可持续发展。以班杜拉社会学习论为指导,强化英语课程的人文价值,推动文化、教育、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一、社会学习论在人文教育中的发展概述
(一)社会学习论基本概念及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20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其理论重视学生个人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社会化的环境及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整体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及学科知识进行教育强化[1]。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包含一切能够促进受教育者人性人格塑造及理想境界提升的教育行为,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而社会学习论着眼于通过社会化人文科学下的社会化学习提升和调节个人行为,最终目标是强化学生个体的人性素养。由此可见,社会学习论与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具有相似性,社会学习论导向下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初期,便被英美等国外教育学者研究应用,但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广。1989年王新玲《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将此外国教育方法引进国内大众视野。
(二)社会学习论下人文教育应用模式
考究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我校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拥有高职称、高学历人才
自2005年与广东达安公司合作办学后,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了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专家1人(高级工程师),教授1人,硕士5人。通过这些高级人才引进与青年教师培养,目前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建设取得系列成果,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项目5项和多项校级项目和成果,还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并成功申报了通信工程设计专业方向。每一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均有1~2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通过专业带头人承担各种科研项目,带领教师团队积极开展科研,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升了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和吸收学生参与研究课题,如校教改项目《顶岗实习3G手机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监理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利用3G技术实时传回通信工程现场监理的情况,不仅直接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也改进了传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体现了特色引领型的专业特色。
(二)拥有通信真实项目背景的专任教师团队
(1)建立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培训制度,组织教师走出去到通信行业、企业脱产集中培训。有计划的抽调专业教师到对口的企业单位补习实践能力课,同时让教师带着课题到生产一线,再将行业、企业实际问题带回学校研究,用生产实际问题及研究成果充实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近年来,通信工程监理专业每年均有1~2人到企业挂职锻炼。(2)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进修。近两年该专业与不少通信类企业加强合作,如广东达安、讯方通信、华为通信等,每年都组织一些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参观、培训,让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拥有由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稳定的兼职教师库
为了做实工学结合,保证教学的质量,在广东达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推荐下,不断充实和完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师资团队已经拥有近15名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均起到引领作用,他们参与到理论讲授、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以及顶岗实习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年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3-4门,专业讲座5-6次,实践教学(含暑期实践)和顶岗实习达25周以上,学生们在校能学习通信企业的最新知识,了解企业文化,对职业规划起到积极作用,较好地满足专业建设的实践性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本专业“校企嵌入,共建共管”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