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智慧职业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提升
【摘要】“智慧教育”相关平台的出现实现了在线优质资源的共享,赐予了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使长久以来不能实现的差异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为职业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提高了条件。
【关键词】智慧教育;职业教育;有效性
一、智慧教育概述
1.智慧教育的含义。智慧的形成要有知识的长久积累作为铺垫,强调外部技能与内在精神品质的结合。而智慧教育是一种全面、多元、综合的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强调智能技术与教学的深入结合,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目标,钟绍春教授认为“智慧教育侧重学生的洞察力和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果断提出解决方案。”伊恩德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通过合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实现智慧化、个性化教育系统的构建”。可见对智慧教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智慧教育是将智能技术与教学理念融合,聚焦学习者,注重集体的作用,突出知识、资源的共享。构建智能化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率,致力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2.智慧教育的理念与价值。教师要培育学生将知识转化成智慧让学生拥有智慧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实施智慧教育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课程内容。一所学校是否实行智慧教育只需看师生的状态、校园的氛围、教学楼的智能设备、智慧教育的实施水平,实践上是在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上及师生的精神面貌上。
3.智慧教育的特征。智慧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根据不同学习者自动适应出学习项目和学习档案;二是可以进行共同协作和拥有数据化学习资源;三是通过计算机对每位学习者进行管理和监控;四是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五是有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智慧教育的特征在教育层面包括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高效的教学管理,大数据的分析评价体系;在技术层面包括对不同情境的准确感知、无缝隙的连接、全向的交互反应、智能化的管控技术、按照需求进行推送以及可视化技术。不同学者对智慧教育的表述都有所不同,但在其中可以发现一些相似的。如智能化、个性化、共享性、关联性。在智慧教育中,主体以学习者为主,具有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性强以及选择的灵活性。功能如此强大的系统为教师后续发展出新的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可以借鉴智慧教育先行国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智慧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智慧教育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项目教学研究
【摘要】从高职电气类专业出发,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智慧大环境下,提出开发基于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项目教学新模式,即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制定合适的项目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借助智慧课堂情境,创设新教法,掌握课中实时动态;利用智慧课堂后台数据分析,创新教学综合性评价,以学生的智慧来重构教师智慧的体系,为高职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智慧课堂;项目教学;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非常重要。然而,传统的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各行各业一线所需要的具有单一技能的操作者,而现代企业则更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课程改革是重要环节。项目教学法是近些年课程改革中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引导”,是一种基于实际问题、实际场景和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但传统项目教学法存在着项目目标制定难度大、过程不易掌控、教学评价过于单一等缺点。基于此,要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注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项目教学法
1.1项目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教学”,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所需要讲授的教学知识分为若干相互关联又独立的部分,即“项目”,来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单元式教学。简单来说,“项目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引导”,可分为4个阶段:决定目的、拟定计划、实施计划、评定结果实施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课堂教学不再纯粹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这是其本质所在,主要适用于机电类、设计类、护理类等理工科专业课程。如下以电气类专业课程为例。
1.2高职专业项目教学的优缺点
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究
[摘要]在智慧教育环境下,信息素养对高职教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章从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变革的必然性出发,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需求,界定了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信息素养模型,并进一步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信息素养实现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智慧教育;高职教师;信息素养
一、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变革的必然性
(一)新时期会计行业发展与院校会计人才培育的协同要求。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万物互联的跨界融合发展,跨界融合在提高产品价值的同时,也触发了信息融合中对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动。智慧财务的出现及之后会计行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懂新技术的会计人才,创造新的企业价值、社会价值。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的导向教育。职业院校在面对新技术带来的会计人才结构需求变动的情形下,应主动把脉市场需求,适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并从产教融合(宏观)、校企合作(中观)、工学结合(微观)方面积极与企业共同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未来的职业教育将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教育类型转变,将推动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万计产教融合型企业,进一步推进校企共同育人,为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二)新技术推动课堂教育教学变革的必然性。随着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新型智能化设备、智能管理模式在会计工作中的出现,传统机械式、重复性的工作将会完全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在技术成熟阶段,中小企业甚至不必雇佣专业的会计人员,而只需要与专业化的外包团队合作。这些技术对会计行业产生影响的同时,必然会推动会计教育的改革,对会计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未来课堂的建设可能会在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VR技术的运用上,进一步突破传统的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增加网络虚拟空间,提供校内教师、学生、企业导师在知识传授、岗位实习上的交互体验,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获取、人格素养的形成上充当引导者、陪伴者的角色,通过云端存储,师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行业发展信息,通过智能学习终端,促进各自的专业成长,并且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创新性的深度学习。
(三)学习者置身泛在网络环境的必然需求。21世纪的学生都是从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中进入校园的,置身泛在网络,他们在学习上具有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征,比如习惯于借助互联网进行辅助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线上线下学习、个性化学习突出等,对于传统课堂的不足,他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有效弥补。目前我国的智慧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能系统、精确地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学习策略帮助,但学习者特点以及信息环境的变化,必然推动社会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构建满足新时期职业院校学习者的学习模式。
(四)“双高计划”推动下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应然诉求。“双高计划”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制度设计,入选院校或专业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是标杆院校、标杆专业,具有引领作用,也将带动专业、专业群优质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率先担起职业教育攻坚克难的重要责任,促进产业升级、服务国家战略。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前进的动力,此情形下必然要求院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必然要求职业院校所有教师具有工匠之师的担当。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审视
摘要:中国旅游业进入智慧文旅时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呼应智慧文旅时代对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诉求。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从智慧文旅视野分析现行课程体系存在问题,提出重构课程体系的思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技术路径,按照“基础相同、方向差异、拓展打通”模式,分旅游创意设计、旅行社与导游、酒店督导管理三个专业方向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新建的课程体系融入智慧文旅技术发展元素,涵盖专业群共享平台、技能等级证书、现代学徒制、创新创业等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关键词:智慧旅游;文旅融合;旅游管理;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要紧跟产业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最新技术纳入专业教学内容[1]。在中国旅游业进入智慧文旅时代的背景下[2],高职院校要清晰认识到智慧文旅游技术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诉求,在综合考虑政、行、校、企各方要求的基础上,从智慧文旅的视野,审视重构符合产业与技术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
一、智慧文旅时代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诉求
1.智慧旅游技术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智慧旅游技术对旅游产业影响主要体现在因新兴技术在产业各环节的应用而产生的产业运行、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新变化。智慧旅游技术对行业岗位产生变迁映现在:一是产生了从事智慧旅游技术研发与智慧旅游设备生产的岗位,但这些岗位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关联不大;二是技术的变革导致原有岗位的整合,整合后的岗位依然是带有旅游行业的背景,但对从业者有了新兴技术使用能力的要求。根据高职学生就业层次特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智慧旅游领域的技术角色定位是旅游企业智慧服务与管理技术系统的使用者。他们要能熟练使用智慧服务系统或者设备为旅游者提供更完美的旅游体验服务,要能使用智慧旅游管理系统进行更为高效的服务流程管理,要能使用智慧旅游系统给服务对象提供更为精准流畅的营销。综上所述,智慧旅游技术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有两方面:岗位整合变迁的基础上导致岗位能力变迁与升级;要求从业者具备智慧旅游高新技术使用能力。
2.文旅融合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当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工作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迎来了新的改革与挑战。通过将大数据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将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通过探讨大数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对促进大数据环境下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创新举措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职业教育的深化教学改革、信息化建设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
众所周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规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综合实力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以及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等。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先进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为人们探索和认知世界开辟了新的方式,同时也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1]。只有将大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充分实现其与职业教育的完美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价值。由于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培养技术型、实用型的人才,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职业院校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以不断适应时代改革的步伐和节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职业教育朝着信息化、智慧化以及个性化等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一、职业教育大数据的特征
(一)数据量规模庞大
从“数据”的角度看,所涉及的数据规模特别庞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ZB级乃至更大级的数据量。而且数据量丰富,使得传统的数据库软件或者常规服务器无法对其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管理。
(二)数据类型多样化
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思考
摘要: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服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智慧校园,是实现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8字螺旋”的重要支撑。本文从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分析入手,到诊断与改进工作对智慧校园的需求,既而从顶层设计学校智慧校园模型,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建设满足学校应用的智慧校园,为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智慧校园建设;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提高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五纵五横一平台”,需要有一个满足需求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撑诊断与改进工作全面开展,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有一个服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智慧校园平台。当前职业院校亟待加深对融入诊改理念的信息化的理解,促使信息化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并取得应有的成效[1]。
1智慧校园概述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技术的高级形态,是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教书育人中心工作,构建涵盖现实校园各业务的虚拟校园[2]。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3]。由图1的总体框架可以看出,智慧校园是在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的保障下,由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和应用终端层组成,是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和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感知校园物理环境,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情景、工作情景和个体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并通过感知与互动反馈、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资源和服务共享的数字化校园环境,通过对学校各项工作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存储和分析,为学校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教学科研的有效开展、行政管理的有效运行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智慧校园有如下特征[4]:(1)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2)通过智能化感知与互动反馈,综合收集各类数据,对学校各项工作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3)扩展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建立功能完善、覆盖全面的智慧化信息平台。
2诊断与改进工作对智慧校园的要求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依法依规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加快推进相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公共信息服务、培养工作动态分析、教育行政决策和社会舆论监督提供支撑[5]。要实现纵向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系统实现网络化全覆盖联动,横向要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开展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并且有一个满足需求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撑该项工作全面开展。“纵向五系统,横向五层面”以一种类似于平台坐标系的形式,形象地表示了从校级领导及管理部门、专业团队、课程团队、教师、学生等不同质量主体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责[6]。其“8字螺旋”框架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服务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的信息平台可分为校本数据中心和数据分析平台两大部分,从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八个步骤开始,设计和建设校本数据中心,并通过收集过程数据,从诊断、激励、学习、创新和改进各个环节支持诊改工作顺利开展。智慧校园平台要服务诊改的全过程,并通过不断运行完善和改进平台功能,实现“智能化”服务。
信息化建设下活页式教材建设探索
摘要:论文针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德班的课程、教材的开发实践经验,探索以“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活页式教材的设计与应用、模块化混合式教法的建设的方法,以满足新时代下国家、社会、企业、岗位发展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探索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的“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等生源多样化特点,探索弹性课程模块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活页式教材;中德班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国家、社会、民族、企业、岗位等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挑战。理论上“信息化+”的模式是解决当前教育终生化和教育普及化等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近年来以慕课、微课等线上教学方法为代表的线上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热点。以慕课为例,随着近年来慕课在我国的建设热度的提升,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慕课资源最多的国家。为此,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核心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活页式教材建设也就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建设方向。通过利用智慧校园的优越性,在当前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接职业标准,构建新的课程标准,研究更加切合新形势下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实践解决新时代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时代学生的新特点之间存在的矛盾的新方法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热点。为此,论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中的中德方向班的课程建设为例,分析和研究“线上+”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线上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1]
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困境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学情特点出发,当前高职学生群体的组成主要由普通高中毕业学生、中职(2+3)学生组成,未来还包括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具有结构组成复杂的特点。由于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培养方案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知识的广度和强度不同。第二,学生对于技能强度和理论知识的接收能力差异较大。通常普通高中生源具有基础知识能力较强,但是实操技能的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中职(2+3)学生则存在实操技能训练的能力较强,但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等问题。其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点出发,当前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的要求:(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总理在有关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发展的讲话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今年扩招100万的要求。(3)职业教育“双高”建设要求等指导文件和思想等对于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不仅要求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思政教育、技能训练、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做出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我们在对于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再教育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功能性和实效性。[2]此外,从企业、岗位发展和个人需求出发,随着科技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企业需求发生的巨大的转变、岗位要求、个人对于技能的提升要求等方面也作出了更高、更加细化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资源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二、“信息化+”建设下的活页式教材建设实践
众所周知,德国一直以来有一套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建设体系,特别是在于工科领域。为了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从2015年开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申报建设“广西汽车检修与维修技术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通过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共建“中德汽车机电职业教育中心”等形式,引进教学设备和软件资源,学习德国的职教理念,以开设“中德汽车维修技师班”的思路,开展活页式、模块化教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的建设实践,开发具有德国职教特色,适应广西汽车职业教育要求的“汽车机械电子维修技师培养方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开发出既有德国的职教精髓,又能适应本土的职教环境、可落地、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德班充分吸收德国汽车机械电子维修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建设出一支既具有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又能将德国职业教育“洋为中用”的师资团队,开展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谈高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经贸模式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本文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的电商助农系列实践为例,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思政+育人+科教+平台”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经贸模式
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嬗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人才为主要目标,其社会服务职能仅仅体现在人才培养上。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开展科技工作”成为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内涵。21世纪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高考扩招,高等职业院校迅速升至上千所,学生数量占到高等学校学生的一半。高等职业教育逐步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随着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职业培训、对外交流与对口支援”进一步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内涵。至此,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主,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与对口支援等多种内涵并举的社会服务职能,且更加强调社会服务的横向性、区域性、互动性,彰显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且迫切。河南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职能逐渐凸显,财经商贸类院校在乡村产业挖掘、品牌打造、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应作出积极的贡献。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是一所商科类职业院校,以“商科特色,非商融商”为办学宗旨,以“思政+育人+科教+平台”的模式,多角度助力河南乡村振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
(一)创设思政大课堂,赋予乡村振兴使命
1.设立校地共建党建试点。思政大课堂能够使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学生和教师,将乡村振兴的责任感植入师生心中。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为将乡土情结植入师生心中,选择了郑州市中牟县刁家乡、姚家乡2个乡作为重点区域,进行校地党建共建设点,在党建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打造和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提供帮扶。党组织之间实行常态化互联互动,共享优质师资,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合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