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智慧医学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智慧课堂对医学教育领域的启示
摘要:目的透视近期国内智慧课堂研究热点,探索智慧课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方法选取国内核心期刊2010~2018年主题为“智慧课堂”的文献,对其进行关键词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文本内容解读;同时将其他学科领域与医学领域在智慧课堂中的研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CNKI国内核心期刊共刊登了123篇以智慧课堂为主题的文章,从2015~2018年文章数量分别为8、20、28、39篇,呈上升趋势。智慧课堂在社会科学、信息科技、哲学与人文方面文章数量分别为119、18、4篇,得出上述学科与智慧课堂结合紧密;医学教育方面未有核心期刊文章,医学教育与智慧课堂结合薄弱。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筛选频次阈值≥3的关键词有:信息化、智慧教育、数据挖掘等21个,SPSS分析出的皮尔逊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智慧课堂与数据挖掘、信息化、智慧教育等结合紧密。将高频关键词和皮尔逊相似矩阵关键词筛选、分类得出智慧课堂热点主要集中于:智慧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智慧课堂的价值追求以及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三个主要分支。结论智慧课堂在医学方面结合薄弱,推动智慧课堂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良好价值取向、思维品质较高、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善于创新、善于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智慧型医生。
关键词:智慧课堂;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医学教育领域启示
智慧课堂(wisdomclassrooms)是在互联网的新浪潮下,以移动智能终端的运用为支撑,构建高效化学习课堂,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信息化课堂[1]。在“互联网+”大浪潮的推动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课堂深度融合,推动了智慧课堂的进一步发展[2]。2015年12月未来学校国际论坛、2016年6月未来教育高峰论坛、2016年12月“互联网+”教育之未来学校论坛等陆续举办,智慧课堂成为当下课堂变革和教育者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基于医学领域,智慧课堂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的系统性分析仍显欠缺。本文基于关键词[3]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以国内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从多个视角透视智慧课堂在国内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度剖析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针对医学领域与智慧课堂结合薄弱问题,提出智慧课堂与医学教育深度结合的合理化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
在CNKI核心合集中,设定主题为“智慧课堂”,时间跨度为2010~2018年(截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共得到1198条检索结果。进一步对文献来源进行检索,研究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共刊登的123篇文章,对比智慧课堂在学段与学科方面文献数量。
1.2方法
智慧医疗在外科医学生教学中运用
摘要:把智慧医疗融入到医学生的临床教育教学,能够帮助医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临床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弥补传统医学的不足,整合教育资源。智慧医疗在外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主要有:5G网络技术和医学的融合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提高给医学生沉浸式的体验、3D技术优化提升了外科临床教学实效。下一步,要加强智慧医疗技术与外科教学相结合的顶层设计,把智慧医疗工程技术运用到医学院校的建设中,利用智慧医疗技术探索外科教学新方式,加强智慧医疗背景下外科医学生的数据素养教育。
关键词:智慧医疗;外科教学;医学教育;研究现状
智慧医疗是医科、理科、工科高度结合和相互交叉的一个新领域[1],是以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相融合为基础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概念上看,时下学界对“智慧医疗”的界定主要集中于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大众健康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精准管理和有效利用,即以医疗数据为核心,以民众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集信息精确安全、政府统一监管、医务人员应用、医疗健康管理为一体的高效智慧系统[2]。当前,智慧医疗在远程诊疗、手术操作、远程急救、远程监护、远程示教、智慧机器人、移动医护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3]。智慧医疗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逐步延伸到医学教育领域,在医学教育中能够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医学相关知识领域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高等医学人才的培育赶上时代步伐,促进前沿高等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4],把智慧医疗融入到医学生的临床教育教学,能够帮助医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临床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弥补了传统医学的不足。当前国内外对智慧医疗在医学生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医疗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教育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
1智慧医疗促进医学教育的进步
1.1智慧医疗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
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应用的推广普及,智慧医疗也开始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崭露头角。通过多媒体课件、3D成像技术及裸眼3D来呈现人体的组织、器官、系统等结构,提高了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学水平,赋予了临床医学教育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5]。尤其在外科解剖方面,智慧医疗直观清晰的技术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例如3D模型的使用缓解了人体解剖学习中受限于各种生物标本和人体标本数量不足的现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医学生可以反复地观看学习,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给予了医学生更加有效的巩固复习。
1.2智慧医疗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人工智能赋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分析
摘要: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蓬勃发展及广泛应用,已经在教育、科技、消费等领域展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及超越以前任何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科技推动力。本文以“人工智能+医学教育”为着力点,重点研究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高职高专类医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赋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
在国家“教育信息化2.0”的指导下,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同医学教育进行了充分而有深度的融合,医学生不止于满足课堂教学,其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最新医学发展动态都要求医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实时对接当前科技最新技术,也成为助推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更成为保障高职高专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1“人工智能+医学教育”赋于教育的意义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从简单的计算发展到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由会写会算,到能听会学,再到如今能思考会理解。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和优化,人工智能将在许多的领域产生更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胸部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展现人工智能技术在CT肺结节中强大的检测能力和应用优势[1]。通过13000多例的数据,AI检测肺结节的敏感性一直维持在96%~97%水平。经过4个月的深度学习和模型迭代优化,系统的检测特异性几乎翻了一倍,充分体现了AI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发展前景。北京雅森科技与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协和医院合作研发的脑功能多模态人工智能产品,其通过对核磁共振、PET、SPECT、脑电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癫痫、帕金森等各类脑功能疾病的量化分析、诊断和预测[2]。截至2017年10月,此系统已累计完成病例分析超过7000余例,准确率超过84%。人工智能产品协助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补充医疗资源,缓解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工智能产品或应用很快就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而教育首当其冲[3]。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需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模式要求医学生具备应用、驾驭人工智能技术指导医学工作的能力,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同医学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要在教育内容上融入人工智能知识与技术,多渠道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人工智能催生新的教育生态
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和各个环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教育领域,北京联合大学是最早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各个环节的高等院校之一,其创新思维同人工智能相融合,将语言进行转化,转化成为特殊群体可以理解的方式予以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更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推下,“教育信息化2.0”将会更快的到来,将会给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生、教师的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另外,正是这些初级的AI,促进了教育体系的重构和教育技术的革新。随着5G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更加的高效,智能设备深度融入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移动式、碎片化学习将成为人类学习的一种普遍的学习生态。在当前医学教育中,医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相比其它学科更为繁多,学科门类更为细化,知识更新换代更快,新技术应用更快速,因此,医学生对医学相关信息知识的检索、学习将更多的使用智能设备。如果教师的观点与智能设备通过海量数据搜索得出的观点不一致时,医学生如何选择?这实际上对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专业水准、职业素养和实践感知都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人工智能对教师的职业和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有力的推动教育从业者,动态适应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相互协同的生态,在这种协同的学习方式下,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推动其他人前进的潜力,并能够加速推进教育从业者积极拓展学术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主动探索和创新技术,其实际意义不仅仅是学伴和助手,而是潜在的教育水平、教育理念的推动者。显然,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将带来教育体系的重构。正如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所言,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方法都要随之改变。我们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场景应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自身的研究,努力揭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学的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医学诊断学的应用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基本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立足医学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以《诊断学》信息化课程教学为例,展示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探讨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实行医教结合,构建灵活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推行各种信息化手段有效、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医学教育;诊断学
“诊断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患者主、客观资料,以确定其健康状况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临床学科,是一门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必修课程,是临床专业课的基础,也是掌握临床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诊断学”包括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常用诊疗操作及病历书写七个部分。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内容枯燥,难以理解,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阳性体征,授课时间有限等导致学生理解及记忆困难[1]。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手段,使“诊断学”的教学更加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医学“诊断学”教学中的意义
1.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全民信息化正以更快的速度更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学习和生活。2018年4月18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制约医学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资源支持情况[2]。高职医学教育信息化,刚开始进行时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库内容简单陈旧、教学资源不足、缺乏合理推广、没有对信息化课程开发和使用的鼓励机制[3],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4],导致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但近几年,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医学教育中逐步推广,为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医学人才贡献了重要力量。目前在高职医学教育中常用的信息化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仿真软件、电子模拟人的运用;各种国家及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各大网络教学平台、直播平台,如各类国家及省级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和推广使用;利用QQ及微信平台建立师生交流社群[5]。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和生动地了解所学知识,让教师更加及时地了解每位学生的不足和易错点,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信息化教学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意义
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探讨
【摘要】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是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借助网络将传统课程变成大规模的,参与性强的,互动性高的开放式在线课程。这种在线课程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教材以及视频,还有习题集等其他传统的学习资料。慕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大型且高质量的网络学习平台,同时在这里还设有学习社区,可供讲师以及学习者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讨论,加大了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和学生,老师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性,这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慕课;医学教育教学;建设;改革
1.慕课发展现状
1962年,来自美国的发明家以及知识创新人的DougllasEngelbart曾提出一项有趣的研究计划—《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架》,在这项研究计划中,他提出了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增加智慧的协助工具并予以应用的观点。正是在这个计划中,他提倡个人计算机应该被广泛运用,同时他也解释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络的结合方法,从而达到信息全球化,规模化的目的,来实现世界性的信息共享。慕课作为在线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例如网易公开课,中国慕课,学堂在线的资源教育平台的扶持之下,慕课的资源内容也得到了补充与发展,在免费与付费的课程订阅选择之下,据教育部统计,大约22%的用户都有过付费行为,付费金额普遍在300元以下。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5000门,学习人数已经突破7000万人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已成为世界慕课大国了。虽然慕课是互联网在线教育方式中的一种,并容纳了很多知名的大学课堂内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化。但是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人对慕课并不是非常的了解,不少大学生也仅仅是因为完成老师的任务去上指定的课程,没有充分的利用这个良好的知识学习平台。
2.慕课的特点
2.1大规模
慕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大规模,主要表现在参与课程资料开发以及输出的学校数量庞大,课程种类多,学生数量大。比如对于同一个课题,大约所有参加的名校都将资料共享在慕课平台,而每一个课程可供成千上万的学生学习参考。与传统的教师教学不同,它具有更大的规模。
疗养院实施医学教育的建议
一、疗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困难
1.如何使不同专业课程设置做到合理科学
我们在每年继续医学教育实施方案中都会安排院大课,邀请院内外专家进行授课,但是由于全院专业众多,统一组织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分专业组织人员太少,难以实施。所以在实际组织过程中往往是左右为难。课程安排不合理,往往会导致学习组织流于形式,医务人员为了混学分而被动上课,不但达不到教育预期的目的,甚至会给医务人员造成集体教育只是走形式的误导,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失去兴趣。
2.如何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真正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陈旧、教材不能及时的更新,考试题目方面没有合理的规范,只会重复前几年的考试内容,这些都是军队疗养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知识,如果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就会导致医务人员学习缺乏积极性。如何使教育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形式上更加灵活,使医务人员更加愿意接受,是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实施的又一难点。
3.如何通过量化考核,真正反映医务人员学习效果
量化考核的目的,一方面是检验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对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引导和督促。但由于继续医学教育实施过程的复杂性,量化考核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以我院为例,继续教育学分的部分计算项目都难以真正反映学习效果,如院大课到课情况、业务学习笔记情况、业务考核情况等,都只能反映数量,而不能反映质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
疗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策略
一、疗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困难
1、如何使不同专业课程设置做到合理科学
课程安排不合理,往往会导致学习组织流于形式,医务人员为了混学分而被动上课,不但达不到教育预期的目的,甚至会给医务人员造成集体教育只是走形式的误导,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失去兴趣。
2、如何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真正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陈旧、教材不能及时的更新,考试题目方面没有合理的规范,只会重复前几年的考试内容,这些都是军队疗养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知识,如果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就会导致医务人员学习缺乏积极性。如何使教育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形式上更加灵活,使医务人员更加愿意接受,是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实施的又一难点。
3、如何通过量化考核,真正反映医务人员学习效果
量化考核的目的,一方面是检验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对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引导和督促。但由于继续医学教育实施过程的复杂性,量化考核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以我院为例,继续教育学分的部分计算项目都难以真正反映学习效果,如院大课到课情况、业务学习笔记情况、业务考核情况等,都只能反映数量,而不能反映质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
互联网+在基层继续医学教育中运用
摘要:综述国内外“互联网+”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文献,分析当前国内外“互联网+”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互联网+”在基层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培养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各行各业迅速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路线,也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我国医学人才三阶段培养模式(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中重要一环的继续教育为医学终身教育提供了保障。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持力度,同时强调建立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出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提供医学在线课程和医学教育,特别强调了针对基层医疗人员和贫困地区的远程医学教育的必要性[1]。“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保障下,“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已经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基层医务人员作为我国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力量,针对他们的继续医学教育至关重要。但是,国内外“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方法各异,其所面临的问题也各有不同,还未有一套完整高效可复制的模式。因此,本文概述“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完善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实施“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为解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1概念术语
1.1基层医务人员
基层医务人员主要指在基层医疗机构,即一级医院及以下等级的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乡村医生、注册护士等[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3]。
1.2“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