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课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智慧教育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智慧教育课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多维功能研究

一、验证教师专业知识

验证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功能。实践出真知。传统的师范生职前培养所学习的教师教育课程多是在教室的课堂上进行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多是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环境下进行的,考评环节也往往是教师出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的笔试题、学生死记硬背后用文字做答。这样的教学致使师范生对诸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信息观等的观念学习陷入囫囵吞枣、机械识记的层面,至于理论知识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在实践操作层面应该怎样实施很难触及。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设置中“教育信念与责任”领域所要求的多项理解性目标,只是理论讲授,其效果很是糟糕。就“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的该项要求来看,如何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启发学生真正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相信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发展,是个大难题。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理论知识没有附着点、抛锚处,学生只能隔靴搔痒、无动于衷。就“教师与学生”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来说,其学习目标的要求是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观及其实践运用能力。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局限于从理论到理论的课堂讲授,仅仅停留于理论上的应然状态,难以指导具体的师生沟通实践。因此,仅凭理论教学是达不到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理念要求的,也培养不出运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好老师。又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里教师所应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只是理论层面应该具有的,重在师范生既要知道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什么要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知道在实践层面上如何表现出来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目标也不只是理论教学所能承担和实现的。正如朱小蔓所说:“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还是在职场中进行……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与养成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非常重要。……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还需要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进行。……再次,教师也要向同事学习。……总之,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要在教育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地反躬自问、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调整去实现。实践和反思是教师道德修养实现的关键。”同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要求的教师应具有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达到的“掌握”地步,也需要实践教学支撑。因为,所谓“掌握”,就是把握、控制,就是领会、熟知并能够运用。美国学者布鲁姆将学习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类别。亦即,真正的掌握需要达到六个子目标,需要学习者既要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又要能够对比、分析、区别、转换、解释、推断、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理论到理论的机械学习无论怎样讲授都达不到这样的掌握高度。正因为如此,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才要求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教师的“严格的培养与培训”需要“实践取向”理念贯穿教师教育课程始终,需要在课程实施中重视实践教学,需要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讲,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抽象的、规范性的、静态的、体系化的,也是间接的、他人的、定论的、走捷径的。如何让职前师范生理解、领会和信奉这些别人的、书本的、现成的、普适性的教育理论知识,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是肤浅的。正像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理论全是灰色的,只有生命的金树常青。”这两句诗在《浮士德》乃至整个歌德的作品里最为脍炙人口。尽管不同版本翻译不同,但关键处的译文是相同的,即“理论是灰色的,生活或生命之树常青。”什么是灰色的、什么是常青,为什么理论是灰色的,为什么生活之树常青,教师教育课程如何设置和实施才能让教师教育理论不是灰色的,教育理论至多只能告诉我们一些基本的、一般的、普遍的、静态的、昨天的教育知识或教育原理,只能大体上涵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即使这样,有些教师也未必能讲授出真谛来。而生活实践是生动的、鲜活的、现实的、流动的、个案的、富有挑战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因此,理论这一静态之树是凭借实践赋予活力的,是由实践来修正检验的。在实践的验证下,理论之树不断修正改造,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发出新的叶芽,不断富有新的魅力,不断施展新的作用,不断跟上实践又指导实践。

二、培养教师专业能力

良师必学者,学者未必是良师。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都包含并强调丰富的教师专业能力维度。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例,在四大基本理念中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维度,又专门陈述了四个领域的要求:“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如师范生要有合理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恰当指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好使用各种语言表达、规范书写、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等能力。这些要求都离不开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师范生只能在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实地接触中获得真体验,在与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流学习中获得真能力,在具体的书写中练习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在具体的登台、观摩、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练习教育教学能力,在与幼儿、中小学生的沟通中丰富教育故事、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思想动向,在错误与正确的反复矫正中学会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掌握和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概言之,离开了实践教学环节,离开了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实地接触,教师专业能力的真功夫就难以培养。钢铁是炼成的,高超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是实践中培养的。基于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能力上提出的具体要求,各项都需要实践教学落实。如要求小学教师具有“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的能力,就需要职前教师培养时深入引导师范生到小学与小学生接触;要求小学教师具有“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的能力,就需要职前教师培养时激发师范生在小学课堂上面对小学生实践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中所讲授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求小学教师具有“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就需要职前培养教师时督促师范生深入小学,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将发展心理学课堂讲授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转换成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真体验,然后再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言以蔽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教育课程制定者认真严肃地设计实践教学,践行实践教学。也只有在实践教学中使师范生深入教育教学现场进行多方面的练习才能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

三、生成教师实践智慧

实践生智慧。理论知识往往是纸上谈兵,技能往往是局部应用,智慧是综合的、融会贯通的。师范生在传统的“基于学校”或“基于大学”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取向教学”或“理论之应用取向教学”下,往往获得的要么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要么是局部的技能培训,要么是简单的理论之应用。“所培养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学技术员’或是‘半技术工人’。”事实是,无论是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招教考试,越来越重视诸如试讲、说课、面试、答辩等实践应用环节。师范毕业生有没有教学经验,有没有处理不确定性教学情境的教学问题的能力越来越成为应聘就业的重要指标,这其实是倒逼着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要重视实践智慧的养成。有些师范院校已将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智慧”作为职前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教育课程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生成,越来越被重视。智慧既属于认识范畴,也属于情感范畴,更属于实践范畴。所谓智慧,简言之,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它是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做出理解和处理的能力。……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人有智慧就能在完整的认知系统下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就会有正确的行动和实施。其实,行动和实施的方法和技术也是智慧的一部分,“实施需要方法和技术,大多数的方法、技术都需要学习,但有时智慧也可以直接产生方法技术,没有方法技术就没有实效。虽然表面看起来智慧与实效较远,但智慧总归是根基。”智慧是怎么来的,一是生活的历练,二是主动的修炼。学者高伟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智慧、教育智慧、实践智慧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教师的教育智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是什么才能够唤醒师范生大脑中的一切“知识储备”并融会贯通?是什么才能够让师范生体会到教育理论知识充满活力?没有教育实践运用,没有教育实践过程中解决难题的卡阻、探究、假设、反思、破题等,就没有理论知识之间的交相云集,也就没有破疑解难后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也就没有教育智慧可言。教育智慧包括知性智慧、理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教育智慧主要通过实践生成并在实践中展现。尤其是基于个性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经验的逐步累积和不断改造。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如何促进师范生生成实践智慧?实践智慧的重要因子有哪些?其生成肌理何在?这些是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实践智慧是在个体经验的感悟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不仅强调“实践取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也同时强调培养学生“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课程目标,包括“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职前培养重视实践智慧的生成,打破惯有的“理论教学取向”或“理论之应用教学取向”的传统模式,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既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的贯穿,又要将“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真正落在实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纸上谈兵式的理论教学既不利于师范生理论的扎实领悟,更不利于增长其实践智慧,空对空的理论讲授,只能造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久而久之,教师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低效,教师教育质量下降。

四、涵养教师专业气质

阅读全文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项目教学研究

【摘要】从高职电气类专业出发,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智慧大环境下,提出开发基于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项目教学新模式,即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制定合适的项目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借助智慧课堂情境,创设新教法,掌握课中实时动态;利用智慧课堂后台数据分析,创新教学综合性评价,以学生的智慧来重构教师智慧的体系,为高职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智慧课堂;项目教学;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非常重要。然而,传统的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各行各业一线所需要的具有单一技能的操作者,而现代企业则更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课程改革是重要环节。项目教学法是近些年课程改革中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引导”,是一种基于实际问题、实际场景和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但传统项目教学法存在着项目目标制定难度大、过程不易掌控、教学评价过于单一等缺点。基于此,要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注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项目教学法

1.1项目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教学”,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所需要讲授的教学知识分为若干相互关联又独立的部分,即“项目”,来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单元式教学。简单来说,“项目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引导”,可分为4个阶段:决定目的、拟定计划、实施计划、评定结果实施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课堂教学不再纯粹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这是其本质所在,主要适用于机电类、设计类、护理类等理工科专业课程。如下以电气类专业课程为例。

1.2高职专业项目教学的优缺点

阅读全文

智慧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各高等院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本文在阐述智慧教育提出背景及意义基础上,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以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为核心,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智慧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一、引言

为进7一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根本保障,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以下简称“双创文件”),双创文件明确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随后,各高等院校陆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但是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创业轻创新”等问题,而且不少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仍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越来越得到高等院校的青睐,将教学信息化平台融入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形成以面向学生“学”为主的全新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

二、智慧教育背景及意义

2018年4月,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提出的“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为构建基于智慧理念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根本支持。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技术支撑的教育新形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化“教学-学习-训练-评价”的新教育模式,而“高度信息化”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智慧教育的显著特征。显而易见,信息化教学平台与创新创业教学相互融合,为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阅读全文

新文科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分析探讨

[摘要]本文是在新文科背景下,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思想,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与实践,从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智慧课堂”入手,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特色化的教学模式,拓宽深化教学广度,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实践性更强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教学的实践及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新文科智慧课堂;通识教育;创新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

一、引言

教育部高教司在2019年10月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部署,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同时鼓励文理农医学科相互渗透,突出地方院校特色专业优势,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在针对课堂建设上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学”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打造线上、线下混合“金课”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1]。在新文科背景下,运用互联网信息化等新技术,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识教育迎来了创新发展和改革探索的新机遇[2]。从人才培养和课堂学情实际状况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以打造“新文科”建设要求,完成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通识教育课堂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应用型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课堂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案例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对学情分析只是基于经验,教学课件中结合时代需求与时俱进的内容太少;第二,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板书+PPT教学方法为主,不善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缺乏创新;第三,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性差,学习兴趣不高,形式大于内容,课堂参与度不够;第四,因为上课的学生多,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所以造成课堂过程性考核比较简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因此,要努力提高通识教育课堂的现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互相促进的方式方法。

三、通识教育智慧课堂的建设

阅读全文

网络教育资源非正式学习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兴起、快速发展,在线教育也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分类和整理,分析教育资源平台的现状、特点,探讨其对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及研究策略。力图为大学生提高基于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自主学习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网络教育资源平台;非正式学习;互联网+教育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探索,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产业化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作为教育信息化、产业化的新产物,备受瞩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非正式学习是指在学校、培训机构以外的地点发生,在工作、生活或社交等非正式的时间和地点,由学习者自发产生、自我调控以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充分有效利用众多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开展广范围的非正式学习,提高专业知识之外的综合素质,是当今大学教育的新的课题。本文在分析各类典型的网络教育平台特点基础上,探讨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如何能够让大学生开展有效而充分的非正式学习,提出了若干个建议。

一国内典型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特点分析

目前,国内网络教育资源平台有各高等学校自主开发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商业化的教育平台、以及各高校联盟方式建设运营的平台等。本文选取在大学生中偏好度比较高的《网易公开课》、《爱课程》、《智慧树》等三个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其特点分析。网易公开课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大学等世界级以及国内名校的公开课课程。爱课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智慧树教育资源平台是中国最大的课程平台,提供学分认证及学位支持,帮助政府、联盟、学校达成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阅读全文

智慧党建改革探索

摘要:MOOC在高校党员教育培训中虽然发挥了其优势,但随着它的推广和反思,也可以看到其在当前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因此,在后MOOC时代,在有更多学习平台选择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MOOC理念优势并与党员教育培训的深度融合,改革基础党建教育模式,提出全周期党员管理,结合涵化传播、党内舆情监控的党建生态改革与建设,围绕四维度党建建设,深挖改革模式关键,改良培训内容,建立智慧党建数据核心,提高新时期的党建效果。

关键词:后MOOC时代;智慧党建;党内舆情;涵化传播

一、概述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受众的改变,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规划提出党建工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1],需要进行创新工作的理念、内容、形势、手法。高校党建从最初的定期党员学习、党员活动,进入MOOC党建时代结合传统媒体与党组织的网站、现代远程教育、电视栏目、手机报、微博、微信等信息化平台,进行MOOC在线学习培训[2]。而在MOOC时代单纯用MOOC教育替代传统教育的模式,虽然实现多功能、多样化、多通道的体验式学习,但是在意识形态建设受内容、技术等限制,党建效果打折,主要体现在一是党员教育的培训视频内容单调,在网络平台上,视频的内容仍未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结合专业特色和当地实际,未能根据不同对象的专业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内容单调、枯燥、乏味[3];二是党建建设中对于个性化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技术开发滞后;师资也难以实现MOOC学习的需求,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三是目前培训对象存在被动学习心态,带有应付的性质。这是由于MOOC的学习行为监管功能有待完善,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4],未能解决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约束能力低以及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的问题,出现各种网络挂机学习的偷懒形式。在后MOOC时代,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党建改革。

二、后MOOC时代智慧党建生态提出

后MOOC时代党建工作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模式、教学课程的建设,而是教学与传媒共建、民主评议数据挖掘支撑的智慧党建时代。后MOOC时代智慧党建生态主要从课程改革、党建思路改革、传播模式改革、民主评议改革四大方面进行探讨,建立一个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以智慧数据为核心驱动、以传播媒介为支撑的智慧党建生态。一是后MOOC时代党建课程改革。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理论,探讨传统党建教育、MOOC党建教育的弊端,逐步推动高校党建课堂、课程改革试点模式[5],课程中分为概论课、分类专题课和研讨分析课,概论课面向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主要讲述宏观层面的党性教育课程概论,分主课堂和分课堂,利用课堂直播模式,完成“主课堂教授+分课堂助教”共同开课;分类专题课面向不同类型、层次的党员;研讨分析课为小组探讨模式;通过党建平台、党建资源支撑小组深入探讨分析。二是面向党员生涯培养改革,党员生涯从在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梳理每个阶段的党建学习需求,实现“一平台全周期”管理,帮助党员学习积累,做到生涯课时积累,从党史到最新的党的发展动态系统地学习,并且开通个人党建空间,实现个人所有党建学习资料积累。三是新媒体、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的媒体涵化环境改革。新媒体、自媒体的崛起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党建工作以前多为利用传统媒体建立党员的思想共识,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建立传播拟态[6]。在后MOOC时代,也是新媒体的时代,必须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力量,在党员群众中建立党建传播的拟态环境,并促使党员之间互相涵化,以达到党建的最佳效果。四是智慧党建效果反馈。通过对民主评议改革,利用大数据分析新模式,从民主评议、党建学习效果、舆情发展等多个角度采集信息,验证党建具体成效,不再单纯是靠党员、群众的民主评议打分的形式去衡量,而是从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舆情数据,去体现实际党建的效果,更加有利于发现问题,用于党建工作的改进落实。

三、后MOOC时代智慧党建建设方式

阅读全文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解决《药物化学》本身课程内容难度大、知识繁杂、枯燥,加上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和能力有限、学习能动性不强等带来的问题。以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为依托,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通过构建智慧课堂信息化环境、确定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体系,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智慧课堂”能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药物化学;智慧课堂;智慧教室;形成性评价

《药物化学》是一门涉及药物的化学结构、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制备合成的专业基础课,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同时又需要扎实的有机化学、药理学知识作为前导,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受3年学制所限,该课程只能在学生尚未对有机化学知识融会贯通之前开设,这就给教学带来极大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高职学生对这样一门枯燥、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课产生兴趣并坚持学习。基于现今的网络教学平台都具有可用手机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便捷性,把手机变成学生的学习工具,不仅可以让老师的教学实现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开展个性化学习,也可以解决高职学校课堂低头族多、师生互动不积极等教学问题。因此,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以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为依托,利用现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开展《药物化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1学情分析

改变高职教育课堂纪律不好的问题,必须关注参与学习这项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从学生“学”的角度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使其获得进入社会需要的理论储备和操作技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具有以下特殊学情,亟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①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大部分还不爱思考甚至缺乏耐心,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容易出现烦躁、厌学情绪。到专业课学习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畏惧情绪,不会也不愿意研讨和深入学习,很少有学生能享受到解决学习障碍后带来的成就感。②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会按专业性质主动选择及安排课内及外延的学习内容,巩固、拓展自己的知识。尽管他们在主观上也有学习需求,但具体哪些知识需要“学”以及怎么“学”却主要依赖教师。基本上是教师布置什么学生便学什么,把要学习的知识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把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作为学习的全部,甚至也有不少学生连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敷衍了事。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是所有专业课中难度最大的一门学科,既难学又难记,知识点又多又枯燥。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师平铺直叙讲解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乏。因此,必须在课堂中引入合作讨论的环节、运用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授课手段,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2智慧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智慧课堂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智慧课堂致力于以数据化的形式产生教学决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出反馈评价、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立体化及通过自动采集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境、分析学生的学习智能个性化地推送资源,从而创建有利于协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智慧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1-3]。“富媒体”是智慧课堂的特征之一,素材丰富来源广泛,微课、视频、PPT、图片、网页、网络直播等都是智慧课堂的素材。评价反馈及时是智慧课堂的另一特征。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ok)与齐格勒(Zigler)、坎策尔(Kanzer)等曾于1925年做过一个著名的关于表扬与批评效果的心理学实验,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反馈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在他的信息加工学习论中也提到,学生完成作业后,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反馈原则,他的观点是学生要有合适的强化时间,进行适时强化,教师要对学生的强化结果及时给予反馈[4-6]。智慧课堂需要一个庞大的系统支持,包括智慧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智慧教室、智慧教材、智慧课程体系、智慧评价体系,智慧资源推送等等。

阅读全文

信息化建设下活页式教材建设探索

摘要:论文针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德班的课程、教材的开发实践经验,探索以“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活页式教材的设计与应用、模块化混合式教法的建设的方法,以满足新时代下国家、社会、企业、岗位发展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探索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的“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等生源多样化特点,探索弹性课程模块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活页式教材;中德班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国家、社会、民族、企业、岗位等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挑战。理论上“信息化+”的模式是解决当前教育终生化和教育普及化等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近年来以慕课、微课等线上教学方法为代表的线上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热点。以慕课为例,随着近年来慕课在我国的建设热度的提升,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慕课资源最多的国家。为此,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核心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活页式教材建设也就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建设方向。通过利用智慧校园的优越性,在当前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接职业标准,构建新的课程标准,研究更加切合新形势下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实践解决新时代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时代学生的新特点之间存在的矛盾的新方法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热点。为此,论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中的中德方向班的课程建设为例,分析和研究“线上+”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线上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1]

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困境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学情特点出发,当前高职学生群体的组成主要由普通高中毕业学生、中职(2+3)学生组成,未来还包括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具有结构组成复杂的特点。由于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培养方案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知识的广度和强度不同。第二,学生对于技能强度和理论知识的接收能力差异较大。通常普通高中生源具有基础知识能力较强,但是实操技能的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中职(2+3)学生则存在实操技能训练的能力较强,但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等问题。其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点出发,当前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的要求:(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总理在有关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发展的讲话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今年扩招100万的要求。(3)职业教育“双高”建设要求等指导文件和思想等对于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不仅要求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思政教育、技能训练、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做出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我们在对于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再教育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功能性和实效性。[2]此外,从企业、岗位发展和个人需求出发,随着科技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企业需求发生的巨大的转变、岗位要求、个人对于技能的提升要求等方面也作出了更高、更加细化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资源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二、“信息化+”建设下的活页式教材建设实践

众所周知,德国一直以来有一套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建设体系,特别是在于工科领域。为了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从2015年开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申报建设“广西汽车检修与维修技术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通过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共建“中德汽车机电职业教育中心”等形式,引进教学设备和软件资源,学习德国的职教理念,以开设“中德汽车维修技师班”的思路,开展活页式、模块化教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的建设实践,开发具有德国职教特色,适应广西汽车职业教育要求的“汽车机械电子维修技师培养方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开发出既有德国的职教精髓,又能适应本土的职教环境、可落地、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德班充分吸收德国汽车机械电子维修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建设出一支既具有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又能将德国职业教育“洋为中用”的师资团队,开展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