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针灸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针灸学临床研究思索
本文作者:王飞 杨佃会 房繄恭 刘保延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
循证医学(EBM)是一门新兴而严谨的医学学科,针灸学是一门传统经验医学,近年随着临床实践的丰富,发现EBM观念正逐步被引入针灸临床研究,且有逐渐占主导地位的趋势,大大促使了针灸与国际的接轨。循证医学在指导针灸临床研究时,尚存在不少问题,需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从而促进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
1EBM应用于针灸临床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吴滨等[3~4]和于金娜等[5]研究显示:1990~1999年《针灸临床杂志》与1991~2004年《中国针灸》中的RCT文章占临床研究性文章率均不到20%且存在质量问题,其主要表现在:①有描述具体随机方法的真正随机少,盲法的使用率偏低;②诊断、纳入/排出标准不明了,疗效评判标准没有采用金标准;③有些组间基线情况无描述、组间样本分配比例不合理、研究结论等数据缺乏规范的统计学处理;④针灸术语应用不规范;⑤论文中缺少甚至没有方法学描述,实验的可重复性降低;⑥治疗结果阳性率太高,有效率在90%以上的偏多甚至有100%的报道。以上存在的问题突出集中在随机方案及盲法的应用不正确,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提高针灸临床研究的关键。国内临床试验研究多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入院时间、门诊号或住院号进行分组,这是半随机法。有些研究虽然提到随机分组却没有对随机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这都会对试验研究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临床RCT试验设计应以完全随机的方法实施分组,如随机数字表法,而且还要注意对随机分配方案进行隐藏,具体组别分配方案也要隐匿,确保随机分组的方案制定者与具体执行者是不同人员[6]。随机方案隐匿与盲法相混淆。盲法的目的是消除观察性或测量性偏倚,然而针灸临床研究中却难以做到双盲、三盲,盲法使用率总体偏低。
2EBM用于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考
EBM的核心是寻求多中心、大样本的RCT的最佳证据。中医核心是“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如果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获得照搬循证医学获得有效证据,与中医学的核心精髓是有一定冲突的。而且新近的研究证据往往有局限性,远远不如古代医籍记载的丰富。
2.1随机
大数据信息化下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实验
摘要: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作用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效应及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这个信息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传统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上进行改革,以收获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实验针灸学的教育也不例外。如何让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并掌握实验操作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显然比传统教学更有明显优势。基于此,我们将实验针灸学的实验部分独立成一门课程进行改革,以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创新创业训练
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作用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效应及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既掌握针灸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又能对针灸、经络现代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学术动态有较全面地了解,以便在进行针灸学术理论研究和创新中有较坚实的基础和较高的起点,是大部分高等院校针灸推拿学学生的必修科目。贵州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突出特色和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及相关人才的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重临床、重实践、重实用的办学理念始终伴随贵州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历程。实验教学是贵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医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数年来,围绕学校“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人为用”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建设发展和实践凝练中形成针灸推拿学院实验教学理念:“学生为本、能力为先,强化基础、注重实践、培育创新”。
1改革规定性实验的教学方法
2007年5月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为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响应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号召,拟改革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方法。在贵州中医药大学2015版培养方案计划修订意见“有条件的学科和课程应当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独立运行改革”的指导下,经实验针灸教研室研究讨论后我们将实验针灸学的实验课程独立成一门课程,并提前到大学二年级的上学期就开课。一方面提前让学生接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根据实验针灸学学科特点,录制动物实验基本技术的小视频。在保证实验针灸学的规定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现行的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从以往我们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实验针灸学的规定性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传统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甚至演示-学生操作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及创造性。即使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开设了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科研设计的思考过程就完成了实验的实施。且在实验针灸学规定性实验的教学中,经常也会出现学生被动物抓咬的现象。究其原因,(1)学生人数过多,由于学时限制,很难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逐一的演示;(2)学生在学习阶段,缺乏规范的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培训及自主创新实验设计的训练。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以国家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为教材蓝本,选取2个比较有针灸特色的规定性实验为依托,根据制定的实验录制的常用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视频,该视频在手机上即可观看,我们通过学生微信、QQ群、学习通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在每次实验课前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扎实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改革以往“教师讲授-演示-学生操作”的模式,留出时间让学生可在规定性实验的基础上有想法的进行自主创新性、设计性实验。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题论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如今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21世纪这个信息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传统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上进行改革,以收获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实验针灸学的教育也不例外。如何让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并掌握实验操作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显然比传统教学有明显优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教育改革进入了信息化教育时代,同时新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2]。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我们让学生自由组成8~10人的小组,通过课上、课下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教授学生如何查阅文献、自主选题、自行设计课题等。每组派选一位组长,组员发挥团队精神,互相配合。学生确定选题即通过CNKI等开始查阅文献并设计好实验方案(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研究方法、时间安排及进度),期间配有教师指导;然后由指导教师组织并邀请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进行开题论证,给学生指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题论证后如有教师觉得可行的方案设计就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严谨学风,为学生今后无论是攻读研究生还是工作都打下了基础。
国外医学教育现状及分析
一、日本汉方医学教育方法及课程设置
1.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与体现
在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上,各医学院校存在偏重医学教育与偏重药学教育两大类。李丹溪等分析了日本15所医学院校,发现前者占33%,后者占66%,进一步分析,发现偏重医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针灸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偏重药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汉方植物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药效机理的理解。如前身为明治针灸大学的明治国际医疗大学,在针灸教学方面颇具特色,1~4年级都有针灸的各种相关课程,包括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大阪大学、独协医科大学等以现代医学教育为主的院校也很重视针灸学习。北海里大学药学部于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开设汉方医学教育课,除了东洋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循证之外,其他都是关于汉方药物的课程。
2.汉方医学教育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形式
据统计分析,日本汉方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汉方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史、汉方医学理论与诊断学、针灸学、汉方药学、方剂学、汉方医学循证、方药副作用、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研究、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汉方医学概论几乎是每个学校均有的课程。系统分析15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其中31%课程较为系统,19%以药学课程为主,44%以针灸课程为主,6%仅有概论性课程。以明治国际医疗大学为例,该校开设汉方教育课程时间最长(1~4年级),第一学年时有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第二学年时开设有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医学、生活习惯及其预防,第三学年时有运动营养与健康,第四学年有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东洋与西洋医学结合的研讨。庆应义塾大学,该校将汉方医学教育分为基础药理学与基础理论两个阶段,并且二者按先后顺序进行。第三学年时有必修课10节,内容以汉方药的基础药理学为中心,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阐释。第四学年有必修课8节,讲授临床如何应用。目前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统一教材正在制定中,授课内容以课堂讲授市售教科书或自编讲义为主,皆重视汉方医学基本理论。还有实习、讲座、研讨等教学形式。《和汉药概论》《入门汉方医学》等教材是很多医学院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文化如家长,科学如孩童”。中华文化是中医药学形成、发展的土壤,日本岛国文化的外源性特征,使其在文化创造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拿来主义”。基于国际医疗发展方向及日本国内存在的医疗问题,日本医学界对汉方医学教育愈来重视,以将“汉方医学融入医学教育”为重要课题,以各种形式开展的汉方医学教育不断增加。汉方医学教育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医学生及民众对汉方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在其岛国文化基础上,选择性地吸取中医药学形成的汉方医学与中国本土的中医药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汉方医学教育与国内中医药教育相比,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针刺治疗胆系疾病的经验释解
统计
取穴规律在118篇(13456例)报道中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主穴多达61个。其中胆俞穴出现61次,胆囊穴出现45次,阳陵泉出现43次,日月出现43次,期门出现35次,足三里出现29次,排在前6位,是使用频率较高前6个穴位(见表1)
穴位组方规律
主穴组方规律118篇文献中,主穴完全相同的处方较少,但由1~3个穴位组成的处方有79篇(1个穴位处方的28篇,2个穴位处方的20篇,3个穴位处方的31篇),占总篇数的67.0%。由4个以上的穴位组成的处方有39篇,占总篇数的33.0%,其中4个穴位处方的文献有7篇,5个穴位处方的有10篇,6个穴位处方的有8篇。2.2.2常用组方的穴位构成针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单穴组方中,取用胆俞穴、胆囊穴、足三里、阳陵泉、日月、期门组方的文献相对较多,占单穴组方总篇数的71.4%,其中选用胆俞穴、胆囊穴、足三里、阳陵泉组方的文献数分别是7篇、5篇、4篇和2篇,其他单穴组方的文献数均为1篇。针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双穴组方中,取用胆俞配胆囊穴、胆囊穴配阳陵泉组方的文献数量为6篇,占双穴组方文献总篇数的30.0%,而取用其他双穴组方的文献数均为1篇。
针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三穴组方中,日月、期门、胆俞穴配伍,日月、胆俞穴、胆囊穴配伍,胆俞穴、胆囊穴、足三里配伍和日月、胆俞穴、阳陵泉配伍的文献相对较多,占三穴组方文献总篇数的42.0%。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个穴位的经脉归属在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个穴位的经脉归属分析中,胆经有日月、阳陵泉、丘墟3个穴位,肝经有2个穴位,分别是期门、太冲,膀胱经有胆俞和肝俞2个穴位,另有还有胃经的足三里穴、奇穴胆囊穴和任脉的中脘穴。
讨论
针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疗效是肯定的。现代针灸理论认为,穴位作用规律、穴位组方规律,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选穴处方的科学性、规范性问题,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疗效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2]。既然选穴组方对针灸的临床疗效如此的重要,那么在针灸临床方面对此应该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科学的规范。由表1不难看出,临床医生在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治疗中,更多的选用胆俞穴、胆囊穴、阳陵泉、日月、期门、足三里、太冲、肝俞、丘墟、中脘穴。这些穴位主要分布在膀胱经、肝经和胆经等循行经过胆囊及其附近经脉上。
针灸实习医师质量管理的意义
摘要: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中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实习质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毕业生的质量。文章通过对针灸实习医师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提高针灸实习医师质量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针灸;实习医师;质量管理
在医学教育中,教育质量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被提到较为重要的位置。而我国中医针灸的学习,实践性比理论性更为重要。随着本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实践在学生学习针灸技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毕业生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针灸实习医师的临床实习质量,这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2]。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和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都认真对待,积极主动地参与临床学习讨论中,提高在临床学习过程中的临床学习质量,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针灸人才。本文通过对针灸临床实习医师的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在提高针灸实习医师质量管理方面做出一些探索和实践,为以后的针灸实习医师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方向。
1对实习医师的要求
1.1缺少勤奋学习的态度
中医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隗宝,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至今已形成丰富的文化知识,在中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难度。而针灸作为中医学科中的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学科,要求实习医师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必要的针灸技能。而实践学习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临床所需要的技能和水平。但目前有些实习医师怕吃苦,在实习学习期间能不学习就不学习,缺乏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实习学习不够重视,意识不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1.2缺少对学习的复习
科技期刊编辑在研究生培养的指导作用
1研究生作者的“两个需要”
1.1研究生作者需要编辑耐心细致,点对点地指导修改论文
在高等院校开设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有学者进行充分研究和探讨[6-7],研究提示,高等院校应依托自身优势,全面开设科研论文写作课程。然而,根据笔者自身经历以及对周边在读研究生的调研,在高校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要么没有专门的科研论文写作课;要么科研论文写作是选修课,并非全体学生都能够学习;要么该课程开设的时段偏早,研究生尚无写作需要故而没有切身感受;要么课程内容枯燥,授课形式古板。实践发现,很多研究生作者缺乏基本的科研写作素养和经验,写作基本功较差。具体体现在,研究生对生物医学类论文的基本写作规范不了解、缺乏总结科研结果的能力、量和单位表达不合规则、图表设计不适宜、语言表达不规范、文献著录规则不合要求等方面。从整体到细节,从论文框架到每一个字词,加上研究生作者个性化的研究领域、写作习惯等,编辑难以统一通过投稿须知等方式一一告知作者,只能依靠一条条审稿意见,一个个批注修订来表达,有时还需要电话沟通,或请研究生作者到编辑部由编辑当面指导。尽管可以请研究生作者参考样稿或范文撰写,但是很多研究生作者还是不知道写作应该关注什么,也没有真正理解编辑想要传达的意思。因此,对于作者,特别是研究生作者,编辑字斟句酌的修稿指导十分必要。在实际修稿中,大到文章框架,小到标点符号,编辑只有一步步引导着研究生作者,研究生作者才能在若干遍的修稿中,汲取营养,获得知识和经验,创作合格的规范的文章。因此,编辑字斟句酌的指导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效果最好的。
1.2研究生作者需要了解领域内期刊特点、编辑处理稿件的流程,了解出版伦理的相关知识
对研究生来说,做科学研究和寻找合适的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是两件不同的事。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和收录范围,如果研究生不了解自身领域科技期刊的特点,不仅会盲目投稿,也会造成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一般而言,特定学科领域内的期刊种类和数目是有限的,如果编辑能够提纲挈领地从宏观层面给予研究生作者指导,将大大有助于研究生选择适合的期刊进行投稿,并提高投稿命中率。以针灸学科的两本顶级期刊《中国针灸》和《针刺研究》为例[8],《中国针灸》旨在全面收录针灸学科领域的科研进展,重视临床研究类型论文,而《针刺研究》是我国唯一集中收录针灸作用机制相关文章的期刊,重在集中报道针灸基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由此,对于临床研究论文而言,投前者更为合适,对于动物实验论文而言,投后者则拥有更高的命中率。对于大多数研究生作者来说,编辑部处理稿件的过程就是一个“黑箱”,不清楚稿件所处的环节意味着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投稿后,往往只能被动地等待编辑部的处理结果。如果处理结果是退稿,也不知如何获得审稿意见或如何转投文章,整个过程较为盲目。此外,一些研究生作者对出版伦理这个概念[9]并不十分清楚。有些研究生作者认为,只要科学严谨地做研究,详实有逻辑地写文章即可,至于文章如何署名、基金项目如何标注、如何投稿等则是“微不足道”的。对出版伦理认知的缺失,可能会造成赠予文章署名、随意标注课题基金,甚至一稿多投等问题。因此,研究生作者应在学习阶段就了解出版伦理的相关知识,明确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也有助于研究生作者从源头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端正治学态度,从而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10]。
2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的实践
鉴于研究生作者普遍存在的“两个需要”,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身体力行,组织了“针灸科研论文写作培训精品班”,集中宣讲的方式,为研究生作者讲解针灸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以及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同时,邀请研究生作者深入编辑部,观摩编辑如何使用投审稿系统处理稿件,如何审稿,如何编辑加工,如何校对,让研究生作者切身感受并了解期刊出版的整个过程。写作培训精品班的学员均由编辑部根据调查问卷作答情况选择,课程设计为两天。第一天集中授课,杂志副主编、执行主编、资深编辑从实例出发,系统讲授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体例和规范,一字一句地带领学员们发现文章的具体问题。第二天实际操作,每3名学员为一组,每组由1名资深编辑负责。学员们近距离观摩了稿件的实际处理流程,看到编辑们如何不辞辛苦地对每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反复、逐字逐句地修改。此外,学员们带来的论文也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次写作培训精品班充分考虑到研究生作者存在的“两个需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培训课程设置巧妙。集中授课的授课者将满满的干货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员,从编辑出版的视角为学员讲授如何解决科研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通俗易懂,又有实用性。实际操作则邀请学员深入编辑部,与编辑们一同进行实际的论文处理分析演练。写作培训精品班学练结合,授课老师水平一流,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地将多年总结的科研论文写作经验倾囊托出;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课程安排充实,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有扎实细致的写作、投稿方法,还有个性化写作指导。这是学员们第一次系统学习和了解论文构思、写作、加工、投稿整个过程,实地接触了针灸科研论文编辑出版的实际工作。学员们收获颇丰,编辑们也在写作培训精品班中受到启发,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健康教育管理在针灸康复过程中的实施
摘要:在整理、分析及比较医院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需进行针灸康复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基础上,对健康教育管理在针灸康复过程中的实施效果进行相关的探索与讨论,发现患者在针灸康复过程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管理意识的强化,有利于提升其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能力,提高遵医行为,促进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管理;针灸康复;遵医行为
对于针灸康复科的患者而言,其病情大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大部分为慢性疾病,该类疾病一般均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性,而且加之部分肢体能力的丧失,患者需进行长期的卧床治疗,以及治疗见效缓慢等因素,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躁及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而对治疗丧失信心,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学的核心概念,是一种以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为宗旨,并在一定调查研究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方式,以促使对象人群或个体自觉接受对其健康有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适当的健康教育管理,能有效避免或减少某些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并能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及提升健康水平的目的[2,3]。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适当合理的健康教育管理,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进而对患者康复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健康教育管理
1.1教育方式
(1)口头宣教:口头宣教是由护理人员以口头的方式,将所掌握的健康知识传播给患者,以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一种教育方式,也是当前最常用、最直接的宣教方式。(2)图文宣教:图文宣教是一种以宣传栏、书籍等资料为媒介,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的一种方式。(3)示范教育:该方式是一种利用治疗所需的模具和针具等为患者进行相关演示,以达到教导患者及其家属相关健康知识与训练方法的目的。(4)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是患者通过与其他患者交流各自疾病治疗经过、康复经验等,以提升对疾病认知的一种教育方式。(5)视听教育:视听教育是通过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工具,播放康复讲座、健康教育宣传片等对患者进行教育的方式。
1.2教育内容
针灸治疗刺激参数概况
作者:王静 罗健旭 徐平 裴明 金瑜冰 张潮 虎力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方法
利用Excel2003采集数据,建立针灸文献数据库,并对所得数据库术语表达不一致,数据缺失、冗余等情况作相应处理。预处理后用于挖掘的数据库包括来自149篇文献的186条数据元素,每一数据元素包括4方面信息:文献基本信息、研究对象信息、治法信息和疗效信息。其中研究对象信息包括研究对象、名称、分期、症状体征等字段,治法信息包括选穴等字段;疗效信息包括疗效等字段。在上述字段中,症状体征和疗效因有大量描述性成分,不适合直接挖掘,故综合阿片类药物依赖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数据库中常见描述,对症状体征按胃肠道、植物神经、精神、睡眠、运动系统、免疫、体重、生殖等进行整理分类,将此字段的取值设为症状体征1~10。疗效字段对应于症状体征字段,设值为总体有效、对应于症状1~10的疗效1~10和无效。
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本研究利用Excel、Weka和自编程序进行针刺参数的频次分析和针刺参数规律的关联规则挖掘,以了解针刺参数应用概况和通过关联规则挖掘来发现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如关联规则以“电针64==>刺激时间30min53,支持度60%,置信度83%”表示,其中:支持度:某项集在数据集中出现的频率,如数据库D中有s%的数据同时支持项A和B,s%称为关联规则A?B的支持度。置信度:规则A?B在数据库D中具有的置信度c表示数据库D中包含A的同时也包含B的百分比。规则解释:采用电针的同时会选用30min的刺激时间(电针==>刺激时间30min);数据库中,有60%的样本同时包含电针和刺激时间30min(支持度60%);共有64例样本选用了电针,其中53例样本同时也选用了刺激时间30min(置信度83%)。限于篇幅,下文仅列同类规则中的典型规则。
针灸治疗刺激参数概况本研究数据库针灸治疗刺激参数相关规则所涉及的刺激参数主要包括:刺激方法、刺激时间、电针频率、治疗频率等。186条数据元素中,共有17种刺激方法,其中电针刺激111例,占所有刺激方法使用次数的59.68%。其他刺激方法包括电刺激、针刺、贴压、灸和穴位埋线等。161条数据元素列出刺激时间,共18种,其中刺激时间30min和20min者为主要种类,共占全部刺激时间使用次数的56.52%和19.88%。其他刺激时间有15min、25min和10min等。114条数据元素记录了14种电针/电刺激频率,其中2/100Hz、2Hz、100Hz分别使用38、24和16次,各占全部使用次数的33.33%、21.05%和104%。186条数据元素中,共有24种治疗频率,最常见者为每天1次,共119次,占全部治疗频率使用次数的63.98%。其他治疗频有每天2次、2天1次等。
分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