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政治教案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农科建设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摘要]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广东海洋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构建以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主导、导师首要责任人和研究生主体作用的“四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从而实现研究生思政教育育人细无声。
[关键词]新农科;研究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这也标志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入了一个新时代和新纪元[1]。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需求,“新农科”应运而生。新农科建设是对传统农科的“提档升级”,是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还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新范式。研究生教育是造就未来高层次人才的最高国民教育形式,承担着培养高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2],也将成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同时,新农科建设赋予了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内涵和新要求,未来的研究生培养不仅要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将其培养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生力量、服务美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3]。为此,作为地方农业院校的广东海洋大学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发展培养一大批学农、爱农、事农的研究生创新人才。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以热带农业和滨海农业为特色,六十多年来一直扎根于湛江,服务华南地区,学科布局有效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长期为雷州半岛、北部湾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4]。近年来,在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下,学校作物学学科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现已跻身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行列,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获批、广东省教育厅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创新团队获批,学科、平台以及教师队伍的层次结构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也逐步提高。作物学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读研深造的学子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也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首先是研究生课程大多以理论而理论地进行讲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较少。其次是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少,思想政治教育仅局限于研究生的管理活动。再次是导师只重视研究生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较少。最后是研究生自身存在较大的学业压力,对未来的期望值较高,思想政治教育趋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可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不充分、不完善、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开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基于新农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创新研究思想教育教学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主导、导师首要责任人和研究生主体作用四个方面,创新构建起一套“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图1),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理论水平。
高中政治新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高中政治课是高中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课程学习体系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是高考对高中学习内容考察的一个重要考察目标。此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内容和建设领域。为了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政治不仅仅是国家和地方各领导阶层需要思考的问题,政治更应该与社会教育牢牢地结合和联系起来。基于政治这个领域和政治课程的特殊性,所以,对高中政治教师的要求是十分之高和十分之严格的。那么,作为高中政治新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政治课教师,就必须要思考关于自己的专业发展问题。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政治,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又是需要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而在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中,关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的发展,都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政治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像高中的政治新课程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四门必修课,这些都是学生在综合学习中所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不仅仅需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教会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实践,去培养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所以,政治课程的教育对政治教师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那么,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就必须要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只有好好发展本专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政治教学能力,才能教得起学生。对于高中政治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树立高度的专业意识、培养政治素质
高中的政治课程,是融合了经济知识、政治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哲学知识的一门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比较广,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和学习上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而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要进行政治教学,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些彼此联系和交叉的复杂的知识点,他们就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和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研究如何来开展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如何把课程的讲解变得不那么生硬难懂和枯燥,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政治课,引发他们对政治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学习政治。在这个方面上,教师自身要树立起高度的专业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毫无疑问要做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仅是现代化社会建设中的理论指导,更是现代青年人需要终身学习的和践行的灯塔式的指引思想。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学习这些思想,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政治热点问题,深入理解和研究其中的内涵,要培养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所必须要具备的政治素养。作为政治教师,就必须要保持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保持对党的高度忠诚和对国家的高度热爱。要时刻明确自己的专业意识,并且在课程教育上,将这种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热情和态度传递给学生。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政治水平和政治教学能力
要想发展政治这个专业,促进开展自己的政治教学,继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高中政治新教师,不能认为自己已经从学生的角色中跳出来了就认为自己不需要再学习了。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发展专业,学习是唯一的途径,作为教师,更应该继续学习,去增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这不仅是完善自我,还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自己的政治教学能力,以此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并且,在如今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中,政治教师更应该响应这个社会号召,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不仅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还要积极开展学习活动。那么,教师可以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呢?比如,组织定期的外出培训。培训能够针对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比如说课堂讲课、课件和教案的制作以及课后训练的分配等问题,然后能够采取一定的训练和措施来对它们进行改善和提高。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和有帮助的学习性活动。此外,邀请教育界优秀的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学术研究者和教育领导人等开展政治学科教育的座谈会和发表演讲,学校内部进行政治学科的交流会等,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要把握住各种学习机会和参加学习活动,以此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教学能力和素质。
网络技术中职政治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主要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指导原则,比较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政治教学方面缺少重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中职教育也应加强对政治教学的重视。本文结合当前发达的网络技术对中职政治学科的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网络技术;中等职业教育;政治教学;策略
政治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目标追求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政治教学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审视以往的中职政治教学,调整和改进中职政治教学方法,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然成为了创新中职政治教学的一个新途径,给中职政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网络技术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快速发展,因其自身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当中。其一,网络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加速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改变了以往教学当中纸质教材给教师备课、教学计划改良等方面带来的不便。①其二,通过网络可以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数字、图文、影像、音频、微课等多种形式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工,然后利用它们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其三,网络技术的支持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邮件、QQ、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方便教学计划的和教学资源的分享以及接收到学生及时反馈等;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行查找和获取到自己想要的资源,补充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高职教师师德师风法治化探究分析
[摘要]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师德师风法治化是教育法治化的重要内容。当前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师生关系、教学工作和教研科研等方面,可从加强道德自律、严格校规管理、坚持法律制约等方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实现师德师风法治化。
[关键词]师德师风;法治化;高职院校
教育是国之大计。在现代法治社会,学校治理与教育管理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运行,因此应将教育纳入法律调整和限制的范畴,[1]即实现教育法治化。高校是教育法治化的重要阵地,高校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承担着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目前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行,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储备,更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优秀的师德师风,还要熟悉教育法制,知法、懂法、守法,[3]在教育法治化的大框架下合规施教、依法执教,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高职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实现师德师风法治化十分必要。
一、教育法治化与师德师风法治化
教育法治化以教育法制为基石,而教育法制以教育法律法规为核心。高等教育事关人才培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国家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纲领性文件,就是为了切实规范高校管理,保障师生权利,明确师生义务,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高质量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各领域内专业技术的实践应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因此,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依法治教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4]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要“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并“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6]可见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点,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目前部分教师中存在的师风师德问题影响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师风师德建设,及时纠察师德师风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师德师风主要依赖社会道德制约管理,其约束力有限,在解决师风师德问题上难以起到伐毛洗髓的作用。而法律法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普遍约束性。有法可依方能依法治教,因此,要将师德师风法治化作为教育法治化的具体路径,使之成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石。
二、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教师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涌现出了许多深受学生喜爱和社会赞誉的好老师。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还缺乏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师生关系、教学工作和教研科研等几个方面。
高校学科德育途径
一、存在问题
(一)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
1.教学管理队伍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队伍担负着学科建设日常工作的各项开展,对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并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认为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而且由于学生就业压力所带来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思想,致使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只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忽略学科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计划制定、优秀教师评比、教学成果奖评比等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涉及学科德育的内容很少,学科德育被弱化和边缘化。
2.教师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认为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承担的工作。虽有一部分教师知道要开展“育人”工作,但是由于自身意识和水平不高,对在学科中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认识有限,也无法在教材中挖掘出德育内容,致使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技能传授上,使学科德育工作“被”忽略。
(二)评价标准缺少德育因素
教学管理部门每学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但评价的指标大多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听课情况、是否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指标为主,与德育相关的指标一般是与教师的道德行为有关,明确将学科德育作为评价标准的少之又少。由于评价标准中缺少学科德育的指标,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忽略掉这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部门每年都会组织评选学校的优秀教师或者是教学名师。评选的指标多以教师完成的课时量和教师承担的科研工作量为主。甚至很多学校都是“唯科研论”。承担课题多、多、课题所获资金多的教师在评选中占的优势非常大,也让别人看起来“有面子”。由于评选条件中缺少学科德育指标,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很少关注学科德育。
(三)缺少学科德育沟通平台
经济管理课程群建设实践
摘要:
本科院校如何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现有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知识碎片化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等现状,建议以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为导向,构建精简教学内容、破除学科壁垒、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群,并从组织架构、保障机制、评价和反馈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构建课程群的对策。
关键词:
本科教学;应用型人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群
1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明确提出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抓手和突破口,转变办学思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高级专门人才”之上,强调的是专业设置与工作岗位的一一对应关系,试图把学生培养成从事某一部门工作或完成某一岗位职责的专家[1]。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导致专业设置固化和细化,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学生所能胜任的岗位已按培养目标定格,择业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2]。禹奇才等人(2010)提出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主体目标,即以应用为主,兼顾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基础教育和政府与社会基层组织的业务骨干、管理骨干以及中小企业的创业人才[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学以致用,通专兼备”的教育理念,即在本科通识教育背景下,通过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其具有一技之长。
2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运输包装课程教学
摘要: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分析了《运输包装》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复杂工程问题作业的拟定、课程学习评价项目的设置、课程学习支持条件的保障、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改革与实践内容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运输包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教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保障工程教育质量的基本制度,也是实现国家间各类工程技术教育的学历互认的重要基础。目前国际工程联盟了“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三大协议,分别从知识体系和毕业生素质2个方面对培养专业工程师(ProfessionalEngineer)、工程技术专家(EngineeringTechnologist)和工程技术员(Technician)的3类工程技术专业提出了明确要求[1]。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这意味着中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国内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包装工程专业纳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目录势在必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该理念首先预设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能力和具备的素质,然后以成果为导向,以设计课程体系来保证最终要达到的这些结果,实施期间,通过各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通过综合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的措施[2]。课程是组成课程体系和实现毕业要求的基本单元,它能否有效支持相应毕业要求的达成,是衡量课程体系是否满足认证标准的重要依据。《运输包装》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使学生理解包装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和振动时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从而掌握缓冲包装设计方法,使包装件能有效地避免冲击和振动对其造成的损害,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运输包装实验技能,能够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运输包装结构件的设计[3]。文中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对《运输包装》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改革。
1《运输包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运输包装》课程教学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课程教学观念转变滞后。教学观念比较保守,停留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范式,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和传授知识,学习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没有得到体现,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有缺失。在教学中普遍地把课程教学大纲视为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案,缺失一份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施展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课程教学总体方案;再者,即使有的教师编制了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也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引导。3)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随着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不断深入,参加专业认证的专业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主动设置一定数量“复杂工程问题”大作业加以综合训练的重视不够。4)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方式单一。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目前还比较普遍使用试卷考试的方式,并多为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为主要方式,不能很好起到督促学生平时刻苦学习和全面检查学习效果的作用。再对诸如合作协作精神、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学目标达成研究不够。
2《运输包装》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结合运输包装课程从以下几方面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桥梁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分析
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国新工科背景下综合性大学桥梁工程方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案例式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章节设计的桥梁工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厦门大学桥梁工程课程为例,分别结合案例式、专题式等多元教学法,将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阐述在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方法、思政及专业课内容融合建设成效、教学反思等内容,以期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为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桥梁工程;教学改革;实践
2017年12月5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中对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部署,并梳理了大学不同学科门类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在此大背景下,各高校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列入重要内容,各个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学工作者针对如何有机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方向之一,通过该方向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桥梁发展历史及其制约因素,具备坚实的桥梁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数学、力学等基础知识进行桥梁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分析,具备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桥梁结构设计计算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桥梁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建设与使用管理和科研等工作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桥梁工程相关课程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从思政建设目标、思政教学结合点、教学大纲及教案优化、教学方式及课程评价体系改善、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阐述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环节,并对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建设成效及特色、教学反思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
以笔者主持的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桥梁工程”为例,探索从桥梁发展史、大国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校情校史等维度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通过正反两面的工程案例,帮助学生领悟遵循专业规范的重要性,在对桥梁大师代表作的分析品鉴中,让学生深入理解“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树立正确职业观,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一)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厦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厦门大学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为导向,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弘扬“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精神,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及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获得注册工程师所需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训练,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因此,桥梁工程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结合桥梁工程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科学制定了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一是了解专业内涵,激发爱国情感;二是培养工程思维,强化创新意识;三是建立责任意识,传承工匠精神;四是坚定文化自信,主动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