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政策法规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政策法规论文

旅游课程应用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1]。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特色,摆脱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的重要保证。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此课程教学任务是艰巨的,本文将结合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探讨实践性教学在旅游法规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实践性教学含义以及种类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扩展,是实现“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保证,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的主要途径。实践性教学是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采用技能训练和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过程,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实践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2]。   2.高职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旅游行业特点要求。旅游行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和科学管理应用的能力[3]。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要求旅游管理教育必须要与实践高度结合。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是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该课程的教学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需要。目前,不少旅游管理的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普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忽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即使有些教师在专业实训室能为学生进行实际演示,但是由于平时不注重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协作,对饭店、旅行社、景区等的实际运营模式、流程以及最新动态了解甚少,从而不能达到使学生拓展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调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90%以上的学生希望能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他们希望能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3.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具体运用   我校旅游法规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广东省导游人员考评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政策法规》,是广东省导游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全书内容包括政策篇和法规篇,政策篇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内容,属于基本理论,法规篇包括旅行社经营管理法律制度、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旅游安全事故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交通和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住宿治安管理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管理法律制度、旅游合同等内容。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本课程安排周课时4个,总学时数68个,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熟悉旅游行业的条文法规,必须考虑教学方法的改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认为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很好的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还能让学生更容易、更快接受新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笔者主要采用的实践性教学手段分为校内教学实践和校外教学实践两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法、社会调查法、参观式学习等等。在此,笔者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实践性教学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中的几项运用。   3.1校内实践运用   3.1.1借助校内实训室   我校建有可供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实践用的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酒店客房实训室、模拟娱乐歌舞厅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好教学,比如旅行社经营管理法规制度这一章,它主要包括旅行社设立、旅行社经营两大模块,借助旅行社实训室,向学生讲解旅行社设立的三大基本条件,应当准备什么材料向哪个部门提出申请,质量保证金需要交多少等等。这些知识点前呼后应,脉络清晰,最后让学生掌握旅行社的设立程序和条件,并动手制作申请设立模拟旅行社的全套资料。   3.1.2课堂模拟演练   旅游政策法规第十二章内容《旅游合同》,如何订立旅游合同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导游资格考试的难点,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订立合同,使学生了解订立合同的程序和要求,培养学生依法订立旅游合同的能力,掌握旅游合同的主要条款与履行合同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例如,先设定一个背景资料:有一个旅游团要参加海南的旅游观光,双飞4天,住当地5星级酒店。根据法律规定,旅行社需要跟游客签定旅游合同。提出假设,假设学生是某旅行社的经理,请学生根据上述背景材料拟定一份旅游合同。要求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界定要清楚明确,不含混不清,不产生歧义,不得违反《合同法》和《旅行社管理条例》。   另外,实际教学中亦可以设立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是以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为依托,以学法、用法、普法为宗旨,以提高法律素质为目的,由非法律专业学生自编、自演的仿真法庭。每次从正在学习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学生中公开选出十余名学生担任案件中的“司法人员”,“律师”,“原告”、“被告”,“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按照程序法的规定,模拟真实“案件”的审判活动。   3.2校外实践运用   校外实践运用在这里并不是指校企合作的分段式或者顶岗式实习,而是指结合我校校情以及所处环境,布置学生完成课外实践调查或者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式学习。 #p#分页标题#e#

  3.2.1课外调查法   旅游政策法规中的第九章内容包括了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旅游住宿业治安管理法规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运用性非常强,都是目前行业必须要遵守的规范。首先通过授课讲解主要内容,随后用课外实践调查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要求学生分组并派组长抽题,给定1周时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做好报告并讲解调查的过程及结果。每个题目的设计都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周边的环境,具体的题目可以是:①了解江门高星级酒店的星级情况,通过谈话了解酒店在接受检查时要准备什么。②调查酒店在保护客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及保护客人物品上有什么规定。③实地考察娱乐场所(k房)的环境,指出不符合娱乐场所设施规定的地方。④调查餐馆或者商场出售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情况,将不符合的指明并进行记录等等。   3.2.2参观式学习   我校位于江门市的氧吧白水带风景区下,周边有江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少白故居、外海五大祠等,较近处还有陈白沙纪念馆、圭峰山等旅游点,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提供了很好的课外学习环境。例如课程第十章是关于旅游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法律制度的内容。如何将这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是教师认真思考的重点。在此,笔者引入参观式学习,比如本章中第三节《文物保护法》的学习,可将教学“移出”课室,到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地教学,如可以选择导游资格考试口试市点考试点之一的陈白沙纪念馆,一边介绍陈白沙纪念馆的同时,渗入课本上关于文物的概念、文物所有权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法律保护等内容,让学生边参观边学习关于文物的法律规定。   结语   对于实践式教学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具体运用的探讨还需要更加深入,这也需要任课老师平时不断钻研旅游和法律法规知识,熟悉行业内的动态,掌握课程特点,探索更多新的好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最终目标。

阅读全文

公立医院人事管理沟通的运用

【摘要】

在当今的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沟通有助于人事管理工作难点积极地解决。本文从广度和深度对人事沟通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人事管理;沟通;运用

在公立医院深化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存在着诸多难点和困扰,比如如何全面宣传、贯彻人事政策法规,如何有效落实规章制度,如何切实高效完成人事管理目标任务……总之是人事工作效率和成效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级人员对人事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不了解、不理解,或理解不一致、贯彻不彻底等。如有些人事政策沿用时间长,新人不知道,老人已忘记;有些政策更新变化快,需要理解、适应的过程等。作者在实践中加大了沟通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深度和广度,运用沟通作为桥梁,助力解决人事管理中的难点和困扰。

一、扩展人事沟通的广度

人事管理的重点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医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参与。沟通是人事管理者的重要工具,从基层员工、班组到院方,都是人事管理流程中的不同环节。通过沟通,既宣传了政策法规要求,又充分调动科室、员工参与人事管理工作。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意义和作用各不相同。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几个问题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给传统纸质出版带来了巨大冲击。手机、电脑等新兴可视化媒体设备出现,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传统纸质读物已不再是唯一选择,“读书破万卷”将成为历史。多元、丰富、实时的阅读内容更能贴合读者兴趣,满足读者要求。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文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数字出版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出版物由传统纸介质的复制发行方式向网络传输、多种介质显示的数字出版方式转变。数字出版目前有两种形态:过往纸介质出版物的数字化和新生内容的数字化出版,《意见》所指数字出版为后者。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科技期刊必须调整战略规划,打破现有的产业格局,融入到数字化的潮流中来,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虽然科技期刊出版物的数字化早已开始,中国知网团队在武汉一次会议中也描绘了期刊全媒体融合数字化出版的宏大蓝图,但事实上,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仍在起步阶段徘徊。数字化转型是近几年才出现,现阶段尚处于过渡期,各方面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进入阻碍小。从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转换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必然趋势。因此,第1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越早着手,越有利于占领市场统治地位,越有利于抓住和扩大客户群,越有利于建立产业优势。在新的形势下,科技期刊要认清发展方向,尊重时展的规律,有效地把握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

1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管控机制滞后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科技期刊突破原有众多的技术壁垒,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实效性强、交互性强、受众广。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监控审批不健全,网络非法转载、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这一方面固然有有关部门监督缺位,以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法律依然还有漏洞,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当前对于新兴的互联网出版和数字出版的管理和监督还存在法律法规空白。其次,科技期刊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严格和优化。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众多,重复办刊严重、整体实力羸弱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期刊中不乏一些是在利益驱动下,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刊物刊号,随意办刊,造成科技期刊资源严重浪费。甚至一些期刊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超越办刊宗旨及范围刊载论文,存在买卖版面、页数增多、违规增刊、虚假引用、“假刊”等现象。

1.2资源配置低效、数字化质量不高

目前,科技期刊数字化范围越来越大,但数字化内涵似乎没有被真正把握,存在资源配置低效、数字化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只是把学术文章简单地复制粘贴到网站上,或是利用电子出版社,简单地加入学术期刊数据库而已。而出版社又是以盈利为目的,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合作水平较低,重复建设数据库,造成了极大资源浪费。例如一些高校学报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效推动数字化转型,但大都依托学校的门户网站建站,没有自己独立的顶级域名,即便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但显示的域名网址也是学校的二级域名网站。这些网站部分存在功能不完善、内容粗糙单调、信息量小、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差、知名度低、维护不善等问题。还有一部分网站仅静态展现期刊信息,完全是纸质期刊的延伸和附庸,没有动态全文检索和互动交流,甚至网站上期刊简介、征稿指南等数据还停留在几年前,完全没有更新,访问量小,影响力弱,更谈不上和国际期刊竞争。再如在线投稿和审稿是科技期刊数字化最重要的两个条件,在随机抽取的500家科技期刊网站中发现,仅有267家实行了在线投稿和审稿系统(占53.4%),可以看出,数字化程度还比较低。特别是社会科学类期刊,仅有39.1%实现了在线投稿和审稿系统。此外,笔者在模拟投稿中还发现投稿系统存在内容设计不完善、结构设计不完整、系统安全性低等一系列问题。

1.3专业技术欠缺、人才储备不足

阅读全文

基于渔业管理案例教学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作用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学院,以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与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被美国较多工商管理学院以及国内外著名的商学院接受,并培养出一大批商业精英。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普遍应用于医学、法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规律和结论,从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进而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案例教学法以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相结合,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小组讨论、学术讲评、教师指点、分析报告写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事实、总结事实,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主要讲授渔业政策法规及渔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国际国内渔业政策法规的形成与发展、渔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制度与措施、问题与对策等,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学生对知识往往难于理解或掌握不深。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些优化、背景知识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前沿发展上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作了持续的改进,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决策能力仍不理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本课程性质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渔业政策法规的形成来源于渔业生产与管理实践,渔业生产与管理实践又推动着渔业政策法规的完善,因此,在渔业生产与管理中应用的政策、法规等都来源于实际生产中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渔业政策法规与渔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的意愿。笔者曾对14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39名学生认为该课程应采用理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占总人数的98.6%,另外有92.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渴望的。因此,通过具体的案例,引领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符合学生的要求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学效果明显。案例教学法对管理类课程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因为管理类课程本身就是从案列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进而得出结论。(4)应用效果良好。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接触到实践中的案例,并结合理论知识,学会了对具体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在工作中能快速转换角色,深入一线进行渔政执法。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且较合理。

三、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

(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学时数从原先的64学时缩减到现在的32学时,课堂教学学时明显减少,而要实施案例教学,则首先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研究确定哪一些内容有必要设置案例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资源及课外自学与实践环节,合理设计案例,使理论讲课、案例教学等的学时分配科学合理。通过改革,《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学时应占课程总时数的50%左右。

阅读全文

校企合作软件工程论文

一、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背景

近几年,各大学积极探索与地方企业合作办学,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政府主导、校企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利于发展的因素,比如在合作过程中各方的利益保障和风险承担、各部门的政策差异等,仍需要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培养软件专业的人才,需要与企业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流不畅通

高校与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合作,但是校企之间缺少信息交流,学校很难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企业也较难了解学校科研方面的新成果。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对当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技能都知之甚少,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以社会发展为主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还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型课程开设的少,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偏离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

(二)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和特色产业

校企合作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做到,使得校企合作动力不足,没有建立互惠互助的合作模式,因而合作积极性不高。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科研大多是以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没有结合地方企业的发展情况,脱离实际。从企业方面来看,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学校的科研成果虽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但是企业重视眼前的利益,经营周期短,不愿大学生来企业实习,对引进的新技术缺乏科技内在助力。

阅读全文

多元化产学研的网络建构路径

摘要:深入发展多元化产学研已成为镇江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举措。本文从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经费投入、政策法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外部环境与机制这五大类别来探究镇江市多元化产学研的影响因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层次关系,从而明确产学研网络建构中的链接障碍。据此,从信息人才交流平台、经费投入、政策法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监督诚信合作机制这五个维度来重构多元化产学研网络,推进镇江多元化产学研纵深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解释结构模型;影响因素;网络建构路径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世界中,科技是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指标。我国致力于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其中多元化产学研是加速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顾名思义,多元化产学研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通过合作和创新方式重组各方资源,从而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效果[1]。其本质是双方秉持诚信原则,在合同、法律及第三方机制的监督约束下,整合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还能助力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换,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形成。自2004年以来,镇江市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推进力度。在各界力量支持下,多元化产学研的互动合作已成为镇江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体现。然而,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镇江市产学研也遭遇了困境,倘若不能解决产学研网络建构中的链接障碍,将会遏制其高效协同发展。

1ISM模型的构建

1.1镇江市多元化产学研的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专家咨询和文献调查科学选取镇江市多元化产学研的影响因素,并归纳为五大类别,分别是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经费投入、政策法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外部环境与机制。同时,本文将五大类别细分成8个主要影响因素。

1.2结构分析模型的构建

阅读全文

3R研究性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探析

摘要:税收筹划是一门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税收筹划意识与技能。本文基于对该课程授课难点的探究与分析,提出了针对该门课程的3R研究性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模式,从而充分提升《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税收筹划》;教学设计;3R研究性教学模式

《税收筹划》课程是介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会计学的一门交叉性学科,该课程要求结合不同纳税人的经营管理环境,提出最优纳税方案,最大限度合法合理地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又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与税收相关的课程内容,并精通实务操作。当前大部分高校讲授《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师却缺乏足够的税收筹划实践,导致教师在《税收筹划》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改革《税收筹划》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兴趣并且能够有效使用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意义重大。笔者针对《税收筹划》课程教学现状,借鉴研究性教学思想,基于3年来的教学体会,提出了读书笔记提问式研究、专题论文分析式研究、税收筹划实验式研究(简称“3R”)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开展该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1《税收筹划》课程开展

3R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的涉税事项进行事前、事中或事后的精心规划,以合理降低税收负担为目标,最优选择纳税方案的一种合法的涉税管理活动。筹划源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最小化需求,力求税后利益最大化,是纳税人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投资、筹资、经营活动及未来发展规划,利用相关税收政策,对自己财务活动进行合法、科学安排,内容侧重实务层面。税收筹划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现代边缘学科,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会计学等多学科领域,教学的关键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有坚实的多学科理论功底,也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完备的中国税制、国际税收、财务会计等学科的知识储备。目前税收筹划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还是采用讲授式教学,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缺陷,学生只是单纯的知识被灌输者,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的能力。与传统“填鸭式”单纯输入的教学方式不同,研究性教学是伴随研究性大学的建设而提出来的,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现代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将学生引入特定情景,激励学生主动而非被动式的学习,研究性教学的根本特征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标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显然,研究性教学模式更适用于以应用特点见长的《税收筹划》课程。

2《税收筹划》课程实施

3R研究性教学的课堂设计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问题导向教学的真实情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独立探索、自主思考,消化并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以期使学生养成主动发掘思维、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税收筹划的课程性质、人才培养目标正好契合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思想,基于此,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3R模型的税收筹划教学模式,该模式下各具体阶段的教学方法———适用内容关系如表1所示。(1)读书笔记提问式研究。《税收筹划》课程和税法、财务分析等实务联系非常紧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深入掌握各类财税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很强的自主探索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读书笔记提问式研究法,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做法是:第一,开列课外阅读书单,如翟继光的《企业纳税筹划实用技巧与典型案例分析》、邱庆剑的《避税:无限接近但不逾越》等10多部专著,让学生从书单中选择1本进行精读。第二,在精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读书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深度交流,便于学生共享资源。第三,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监督,课程结束,要求学生整理散落在书籍各处的旁白记录,提交1篇读书心得,深入消化相关知识,字数不少于4000字。(2)专题论文分析式研究。对于《税收筹划》课程来说,要求学生合理应用相关理论是学习和工作的重点。专题论文的写作思路主要包括:企业行业背景分析、税收法律法规分析和税收筹划思路分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每一部分内容提出若干个选题,让学生结合行业或具体公司的背景资料,搜集相关税收政策法规,运用合适的税收筹划方法进行分析。例如选题可以为如何将企业的应纳税额从高税率转移到低税率,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研究,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税收筹划分析等,在每学期期末,要求学生提交1篇专题论文,论文工作量在2000~3000字为宜。(3)税收筹划实验式研究。为了学生深入进行团队合作,锻炼实际操作水平,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关于税收筹划分析部分的教学具体做法如下:①分组和选择分析对象。教师需要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想要研究的税种,根据班级人数平均分配8-10组,每个小组原则上不超过6人;每个团队在分析并掌握各自搜集的税收资料之后,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课下交流,了解其他组收集的其他税收材料,这种课程资料的共享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精准掌握各相关税种征管的法律法规政策,最优选择筹划思路。②分步实验。教师事先精心准备好一些典型的案例库,让学生自行上网收集、整理相关案例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该案例的筹划思路。各学习小组根据格式要求撰写各阶段实验学习成果,设计个性化PPT,在课堂上讲解给大家。每位同学可以针对各组表现提出疑问,并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与辨析,由教师担任主持并进行点评。同时,各学习团队提交各阶段实验分析报告,要求如表2所示。③综合实验。学期期末,要求各小组分析总结前期分步实验的结果,讲解其分析的过程,最终提交该案例的税收筹划综合报告,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小组可以通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展示各自的实验学习成果,实现线上线下学习资源互通,以便打造优质的课程资源库。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及资源开发利用

摘要:在阐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特点和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技档案资源的开发途径:进一步落实科技档案政策法规;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档案意识,提高规范管理;加大信息技术运用;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资源;开发利用;开发途径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活动而产生的记录、探索、改良、创造和应用过程的、类型极为丰富的档案资料和实物样本的汇总。作为记录农业科研与技术信息的重要载体,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应该根据其自身特点,在管理、服务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开发途径,为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采集与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满足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针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特点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是新时代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还存在部门、机构、平台、手段以及时间空间的不同约束,其价值没有得到较好发挥,研究和探索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1农业科技档案特点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农业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它包括文字材料、图表、图片、影像资料、知识产权文件、论文论著、实物、标本等。同其他档案类型相比,农业科技档案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多样性、共享性以及技术储备和交流功能,合理开发利用,对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支撑作用。

1.1专业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与示范活动中产生并按照不同专业特点和程序进行的,具有显著的专业性特征。不同专业领域在研发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档案,在形式、内容、过程、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也记录、反映不同专业领域的研发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不同[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