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风险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债券风险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债券风险管理

证券公司债券投资风险管理浅见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债券市场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我国现阶段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市场环境。在债券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债券投资作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且已经成为当前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在债券投资获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种种风险。本文主要针对证券公司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证券公司;债券投资;风险;管理

从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发展状况来看,债券投资有着及其明朗的发展前景。债券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具有收益稳定、流动性强以及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是仍然有各种风险存在,比如说:价格变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回收性风险、税收风险、转让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因此,对证券公司来说,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由于风险而带来的损失。现阶段,证券公司债券投资风险的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努力为我国金融市场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证券公司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中出现的相关缺陷和不足

(一)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缺乏扎实的根基

阅读全文

地方债务及风险管理论文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一)地方公债的初期尝试

我国早在建国之初就尝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950年首先由东北人民政府发行了“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此后国家逐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地方公债的发行被叫停。1958年4月,我国《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决定》,该决定提出在必要时允许发行地方建设公债,并规定了发债的条件。1985年在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强烈的情况下,为避免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带来的金融风险,中央再次叫停了地方债的发行。

(二)地方融资平台的是与非

受《预算法》的限制,地方政府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无法以直接发行债务的方式融资。然而在分税制背景下,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预算法》的限制,另辟蹊径,通过设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融资。1992年7月22日,第一家地方融资平台———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在上海成立。此后,地方政府纷纷成立城投公司,地方融资平台以城投债形式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加。地方融资平台在为地方政府融资的同时,也聚集了大量地方债务风险。2004年以后,城投债规模平均每年增加50%以上。特别是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和筹措中央刺激经济计划需要的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筹建融资平台,通过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手段,筹措了大量平台贷款,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风险剧增。

(三)地方政府债券的正式发行

2009年,财政部地方政府发行了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9年政府债券(一期)成为我国第一支正式上市交易的地方政府债券。从2011年起,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江苏、山东成为自行发债的试点城市。2014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正式进入自发自还阶段。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几个地方试点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在国家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以内,自行组织本地区政府债券发行、支付利息以及债务本金偿还事宜。

阅读全文

农村信用社债券投资业务研究

摘要:随着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业务发展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各地农信机构陆续加入银行间市场,不仅拓展了资金融通渠道,也迎来了发展债券业务的机会。债券业务的开展打破了农信社单一的业务收入模式,在资产配置多元化,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农信社风控水平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欠缺,造成债券业务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发展措施,以及结合实际业务情况,探讨债券业务投研分析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债券投资;风险管理;市场研究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服务“三农”、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外部经营压力的不断加大和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迫使其加快业务多元化进程,不断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在此过程中,债券投资以其标准化资产、信用风险低、价格波动小等优点获得了农信社投资业务的青睐。在业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困难和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是我们必须要加以面对和解决的。

一、农村信用社开展债券业务的意义

(一)资产配置多元化,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多年来,农信社的富余资金运用渠道基本上就是存放同业和存放人行超额准备金,资金营运途径单一,且受制于单户存放比例、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的约束,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债券业务的开展,不仅增加了资金新的出口,同时可以利用债券回购业务实现有担保的线上资金融通。对资产结构优化,资金效率提高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二)拓宽收入渠道,提升农信社效益水平。债券收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有固定的票面利率,可定期按票面金额和利率收取固定的利息;二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债券交易,利用债券价格的波动赚取价差,获得增值收益。

(三)有助于流动性管理。债券作为一种标准化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很容易实现在债券市场上进行买卖和回购。在资金头寸不足时,可以将债券变现或是进行质押融资,有效解决临时流动性不足问题。

阅读全文

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在农业保险快速发展背景下,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发生农业巨灾风险,将对保险公司造成财务灾难甚至破产,保险公司必须采取措施应对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农业保险巨灾管理方式,进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分析了我国保险公司面对农业巨灾风险的最优选择,得出对于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管理需要建设以再保险为基础、政府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的结论,最后对建立以再保险为基础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再保险市场;保险风险证券化;风险分摊

1研究对象

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和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从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角度研究巨灾风险的管理,而后者涵盖的管理主体范围更大,侧重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乔治•E•瑞达认为风险管理是识别组织面临的损失风险,并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来化解这些风险的过程。本文研究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可以理解为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对潜在可能发生的农业巨灾风险造成的保险公司损失,采取适宜的方法来管理并化解风险的过程。对于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而言,农业保险快速发展,一方面意味着承保的范围增大,承保的保险标的增多,保费收入增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保险的核心是损失分摊,是将参与保险的少数人的损失在整个全体参与人中进行分摊,正常年度下,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可以弥补损失的发生,但如果发生农业巨灾风险,将对农业保险公司造成财务灾难,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将受到威胁,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破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性的天气导致巨灾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大,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必须考虑如何管理农业保险巨灾风险。

2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保险管理方法

国际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再保险和保险风险证券化来管理农业保险巨灾风险。

2.1再保险

阅读全文

财务公司资金管理问题

提要:财务公司在资金管理、风险控制、融资手段与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受到青睐,也是企业集团在未来资金管理方面必然选择。

关键词:财务公司;资金管理;对策

一、引言

财务公司在西方国家已经有百年历史,而在我国的历史不过30年,可以说是我国金融行业的新鲜血液。作为“非银行的银行”,财务公司主要为集团公司及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产融结合的结晶。由于我国的企业集团占经济总量的40%左右,财务公司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通过对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方面开展研究,发挥其金融平台优势,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成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财务公司资金管理基本概念

大型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的目的就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等。

(一)财务公司的分类。财务公司大体分为司库型财务公司、信用型财务公司和全能型财务公司三种。第一种司库型财务公司,是指当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内部资金管理、运营及风险控制任务加重,母公司的资金管理职能部门要求成立财务公司,以便对资金实行专门管理,因而很多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了内部资金中心。这种模式下,企业集团各级单位沉淀的资金头寸全部集中于总部的资金中心,由总部资金中心统一调配管理资金,达到内部集中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目的;第二种信用型财务公司,主要存在于制造类企业,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和大型工业机械设备类企业,这类企业为了促销产品,往往以分期付款等形式为客户提供信用,但是这种做法给企业带来财务上的巨大负担,因而企业集团建立附属财务公司,销售部门只是销售产品,并直接从财务公司获得销售款项,财务公司则负责信用发放与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制造类企业能够专注于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环节,而不用将精力投放于款项回收环节;第三种是全能型财务公司,产生于金融自由化、多元化的跨国经营,不仅具有上述两种类型财务公司的特点,还具有金融公司的形态,成为一种金融混合体,拥有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金融牌照。我国的财务公司一般均由企业集团出资建立,属于第一种司库型财务公司,而信用型财务公司和全能型财务公司在我国相对少见。

阅读全文

资本市场中金融风险管理问题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金融行业遇到了很多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加大了金融风险。为了有效避免出现金融风险情况,需要全面分析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式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推动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资本市场

为了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需要充分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全面分析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完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分析资本市场中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金融风险意识

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然而,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一些金融机构没有充分意识到金融风险情况,管理人员缺乏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一些金融企业对存在的风险没有深入进行分析,缺乏正确认知,具体包括了风险种类以及风险因素等[1]。例如,在进行投资金融项目时,投资者通常只是考虑到投资项目可以获取的相关效益,没有充分重视在进行项目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漏洞情况,在投资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一些企业为了引入资金,推出很多理财方案。在制定理财方案时,常常忽略了市场调查环节,这种情况很容易会出现金融风险情况。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往制定的金融风险管理措施,不能很好满足资本市场实际发展需求。为了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管理力度,需要逐渐完善和更新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然而,当前相关金融监管机构,还没有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职责,直接影响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质量[2]。

(二)没有构建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

阅读全文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思考

摘要: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了重视。财务风险作为财务管理重要影响因素,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与经济效益,一旦财务风险过高企业就可能面临倒闭或破产。因此,国有企业怎样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成为每个财务管理人员重要工作任务,这对企业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具有促进性作用。鉴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现如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想要在激烈竞争中实现长久发展不仅要做好内部控制,还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从而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但是,根据现阶段国有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看,在诸多领域尚存在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强化,成为每个企业财务部门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还应立足于多方面,例如:加强管理监督、健全管理制度、增强风险意识等,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在竞争中独树一帜。

一、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企业想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要认识到什么是财务风险,抓住财务风险特征才能更好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指的是国有企业资金流转过程中受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导致企业预期收益不稳定存在经济受损可能。财务风险过高的原因包含:财务结构不科学、内控不到位、融资不当等,都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为应对财务风险继而出现财务风险管理,对各种不稳定因素逐一分析、判断,制定可行性管理方案从而规避财务风险,带给企业最大经济效益。因此,财务风险管理成为每个国有企业财务工作重要研究方向,抓住存在的不足,主动应对财务风险,才能提高企业综合实力。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管理核心内容,其中涵盖投资风险、筹资风险、信用风险等。企业财务部门作为经营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效果关乎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长久经营,有着重要价值影响,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综合实力、抵抗风险、完成发展战略目标。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每个国有企业重要研究内容,是企业成功改革、转型的有效方法。企业通过期权、期货、远期合约等金融工具展开风险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资金运转,提高企业金融信用。企业信用越高则贷款利率越快。企业在发行债券过程中,债券利率中存在风险溢价,企业风险越小风险溢价则小,债券融资成本越低。因此,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融资效率,减少融资成本。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足

1.内部控制体系不到位

阅读全文

探究目前宏观经济形势

2011年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高就是这一系列因素的结果。2011年末,有八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提高。工农中建四大行虽然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下降,但不良贷款余额缩小幅度较小。2012年收到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政府出于调节经济结构,缓解金融风险考虑提出了“稳增长”的策略,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全年GDP增速为7.8%。同时,“十二五”计划提出了加强金融改革,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国内企业因全球经济疲软面临出口增长缓慢,国内投资因房地产调控和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紧张而减少,通胀隐患仍然存在,扩大内需需要长期努力,中小企业经营环境需要改善,垄断行业和企业压缩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这些因素对2012年的经济发展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3年中国经济依然处于2008以来的下滑周期当中。由于人口红利消失,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加工制造产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环境恶化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难题,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我国金融领域面临调整。2013年6月20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SHIBOR)大幅上升到13.44%,隔夜拆借利率最高达到30%,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高成交于28%。利率飙升反映当前金融市场缺乏流动性的困境。2013年6月24日,上证指数连跌一周跌破2000点,资金在股票市场的缺乏可见一斑。2013年6月,建设银行的一款期限为33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39%,而同期银行活期利率仅为0.35%,1年定期的利率也仅为3%。而招商银行的一款期限为3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达到了7%。资金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回顾2013年6月1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反映了其对当前资本市场缺乏流动性的态度。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让资金流向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

一、当前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分析

(一)社会融资总规模结构变化显示中国正在经历金融脱媒

货币政策是调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在中国过去十年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得以体现,同时货币扩张成了必然。观察货币结构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融资结构的巨大变化。2002年人民币贷款总额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91.86%,体现了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的特点。但从2010年开始,这一比重逐年下降到50%左右(见图1、图2)。这意味着以往主要通过银行配置资金供求的情况发生巨大变化,股票、债券、基金、理财、民间借贷正在成为资金循环的重要途径,中国正在经历金融脱媒。从微观层面看,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也在发生变化,银行存款占比下降,股票、保险、基金、理财等投资品占比上升,造成银行的贷方脱媒。根据《中国金融家庭调查报告》,2004年居民资产中储蓄存款占比为71.8%,证券基金占比10.2%;而到了2011年,储蓄存款和证券基金占比分别变为57.75%和20.62%。除此以外,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非金融企业融资占比应提高到15%以上,非银行融资方式占比具有更高提升空间。

(二)金融脱媒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与挑战

1.对中国银行业利益产生冲击。以美国的金融脱媒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不断发展,证券市场成为欧美经济主要融资方式,银行的作用日益萎缩,失去其主导地位,表现为利差收入减少,银行难以继续依靠传统业务保持收益。中国银行业现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19%左右,而欧美银行这一比例达到了35%以上。中国银行业现在的资产结构难以应对金融脱媒,金融脱媒必定会使银行业利益受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