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栽培管理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雪松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雪松的2种繁殖方法,即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并从水肥管理、防寒遮阴、培土支撑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雪松栽后管理方法,以期为提高雪松栽植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雪松;播种繁殖;扦插繁殖;栽后管理
雪松(Cedrusdeodara)属于松科,又叫喜马拉雅杉、喜马拉雅雪松、香柏等,其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山附近,为常绿针叶乔木,最高可至50m以上,树干多为灰色,树冠呈圆锥形,小枝常下垂,大枝横伸平展,针叶短且尖锐,其横切面为三角状,花期约在秋季。雪松属温带物种,从1920年引入我国后,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为了使其更好地繁殖与生长,应提升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现将雪松的繁殖方法以及栽培后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繁殖方法
1.1播种繁殖。1.1.1选种。雪松种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其发芽率。因此,选种时需选择新鲜的种子,其发芽率可高达90%。同时,剔除空秕粒。1.1.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用高锰酸钾浸泡杀毒,浸泡1h,冲洗干净,再置于40℃的温水浸泡48h,每日应冲洗1次,捞出晒干后即可播种,切忌种子内含有水分。1.1.3选地整地。雪松怕涝怕旱,种植地最好处于坡度较低、排灌良好、地势平坦处,土壤最好肥沃且呈微酸性。育苗时,最好不要挑选种植多年的老圃地,以未经开垦的地块为宜。播种前先消毒土壤,将细土与多菌灵按比例混合,若土壤的黏性较重,可适当将蛭石、泥炭、锯末或细沙掺入其中,提升土壤的保水、通气性能。同时,将复合肥、硫酸亚铁混合均匀,结合整地翻入苗床。1.1.4播种。播种时间最好在3月或4月,播种量不应超过75kg/hm2。由于雪松种子不易得,播种方式尽量采用条状播种,即种子的大头朝上,株距5cm左右,行距15cm,覆土厚度低于1cm[1]。覆土后需立即压紧,在土壤上层覆盖草帘,并及时浇水。种子2~3周后出土,揭去草帘,架设遮阴棚,及时浇水,保障土壤的湿润性。追肥可在种子出土2周后进行,最好采用自然肥料,也可施用速效化肥,施于行间沟中。幼苗长大后,应及时松土,深度不可过深;为了避免土壤板结,雨后应立即松土。
1.2扦插繁殖。1.2.1穗条采集。母树树龄与扦插成活率有直接的关系。树龄较小的母树,生命力较为旺盛,扦插成活率也会随之升高。因此,最好挑选健壮的、树龄低于5年的实生母树枝条作插穗,长度最好在15cm左右,极易生根。在7—8月采集穗条,因为该阶段的苗木生长较为缓慢,采集时间最好在早上或傍晚,收集过程中要保证穗条的新鲜度。插穗要做到随采条、随短截、随扦插。为了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应保留部分针叶或穗顶梢。1.2.2扦插。雪松一年四季都可扦插,但主要扦插季节为春季,时间在4月前后,春插前要进行土壤消毒。扦插时,先开沟,再灌水,将插穗插于苗床内,使土壤与插穗密切接触,株行距为5cm×10cm,扦插深度为8~10cm,若采用斜插法,深度以6~8cm为宜。扦插完毕后,及时浇水、遮阴(透光度最好为30%~40%),有效防止水分蒸发,避免插穗萎蔫。
2栽后管理
油松栽培管理技术探析
摘要: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树种,兼具药用价值、工业价值及生态价值。根据油松的生长习性,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油松栽培管理技术,以提高油松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当地森林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油松;栽培;管理;技术
油松别名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等,是一种相对耐寒、比较抗旱的树种,其适应性较强,在多数土壤条件下均能生长,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广泛栽植。油松是我国林业的重要资源,既可作为生产树种,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树种。本课题对油松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油松的出材率及品质,从而提高当地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1油松栽培技术
1.1林地选择与整理。土地质量是影响油松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丰产的土地对于种植油松具有巨大益处。选择透气性好、土质松软、土层厚、较肥沃的地块,保证油松获得足够的营养与空气。目前我国的土地质量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而不断下降,很多农田出现了板结干涸的现象。对土地质量达不到种植油松要求的,应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以获得土质松软的土地,为油松的生长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1.2种子选育。种子的选育是营林工作的基础,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后续的工作。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油松这一树种已出现许多变种。因此,要准确选择品种质量好、出材率高的油松品种,保证成活率和产量。针对种植管理严格的环境,要选择能够承受缺乏氧气和充足阳光的品种,这类品种是经过技术人员的大量选育和试验工作筛选出来的。目前从事林业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存在巨大的缺口,应积极培养林业人才,鼓励创新,以培育出适合不同地区高密度油松栽培管理的优良品种,提高土地效益和行业利润。
1.3化肥施用。很多土地的肥力无法满足油松密集栽培管理的需求,需要对土地进行施肥管理。目前我国林业施肥工艺发展较为成熟,技术人员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设计适宜的施肥配方,同时配以具有我国特色的农家肥,使土地肥力达到要求。在油松种植过程中,遇到肥力不足的情况时,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开发适合土地肥力实际的施肥配方,以满足油松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提高油松栽培质量,保证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黄瓜栽培技术管理提高途径
摘要:黄瓜属于葫芦科藤蔓属植物,生产潜力巨大。随着农业市场对黄瓜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在我国北方地区可利用栽培技术与设施来提高黄瓜产量。分析了黄瓜栽培过程中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嫁接及定植等技术,并对病虫害防治及科学的采收方法提出合理方案,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栽培技术;管理;途径
黄瓜属于喜温性植物,对土壤环境要求较为严格,对肥料施用也有一定标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黄瓜可以进行周年生产与供应。在北方栽培技术的支持下,黄瓜实现了大面积种植,其适应性强、产量逐年递增、经济收益可观,是农业设施技术的主要发展蔬菜品种。
1黄瓜的选种与育苗
1.1选种
高质量的农作物品种是栽培技术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温度条件来进行品种的选择,同时针对不同品种特点,及其对土壤的要求来制定相对应的栽培方案。北方种植黄瓜,也需要根据当地情况来进行品种的选择。例如:山东地区主要选择鲁蔬4-6号黄瓜,这种黄瓜是蔬菜研究中心根据山东地区土壤环境培育出来的品种,在山东各地试种后效果较好。鲁蔬4-6号黄瓜抗霜霉病、白粉病等能力较强,适合温室越冬种植,其特点是前期可耐低温、弱光,而栽培后期可耐高温。
1.2育苗
蔬菜绿色防控栽培技术与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极大地提升,对绿色食品在农产品市场上也日益走俏。蔬菜作为我国主要农副产品之一,通过积极开展蔬菜绿色防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蔬菜品质,为人们提供无公害蔬菜产品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要求种植人员应具备先进的种植管理理念,结合当地环境展开合理栽培,从而构建完整的蔬菜栽培管理体系,为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促进我国农副事业长久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蔬菜;绿色防控栽培;管理技术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频发,人们在蔬菜食品选择上也更加慎重,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成为人们首选。但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病虫害以及扩大蔬菜的产量,都会使用一些化肥等催生剂,这不仅危害了蔬菜的质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构成一定的威胁。对此,要积极倡导绿色种植理念,使用有机肥来实现无污染种植目标,采用科学手段展开绿色蔬菜种植活动,合理的分析绿色蔬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为实现我国绿色蔬菜栽培技术长效发展,提高蔬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蔬菜绿色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推广机制。蔬菜绿色栽培技术难以进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制定有效的推广机制,栽培技术不够成熟,不能为蔬菜提供良好的的生长环境,同时由于管理方式不合理,加大了病虫害的侵袭,此外,一些农业部门管理人员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意识,无法对其他栽培管理人员展开正确的技术指导,与农户沟通不到位等等,农户的意识提升不上去,农民种植活动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1.2缺少科学技术蔬菜绿色种植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因地制宜,合理的选择种植技术,从而保证种植工作顺利开展。有些种植人员虽然大力提倡绿色种植理念,但由于一些现实因素,使得这一理念无法落实到实际中来,栽培方案制定不合理,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制定,使得方案存在严重的盲目性,管理部门没有构建一个构建完善的栽培技术推广机制,从而阻碍了绿色种植栽培工作顺利进行。
1.3缺少必要标准。当地基层部门没有结合蔬菜栽培基现状来展开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不足,一些栽培技术手段更新不足。首先,农技部门没有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生物、农业、物理等新型的绿色蔬菜栽培操作技术不多,其次,农民对于新型的栽培技术掌握不足,农业部门对于病虫害数据信息获取周期较长,此外,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盲目性,没有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这也加大了栽培风险。
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初探
摘要:如今,各种先进的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大领域,促进了我国社会发展,其中农业作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也同样应用到了很多现代化技术,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加快了农业发展速度。玉米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对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还是我国人民温饱的主要保障,因此引来了社会各方人士的重视,使不断提高玉米产量成为了我国农业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加强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则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对此,根据对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的了解,详细分析了玉米田间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问题;措施分析
0引言
众所周知,玉米是最为常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及生活均产生直接影响,不仅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我国整体的社会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故其生产力、产量及质量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玉米田间栽培技术是保证和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都是玉米种植的主要技术方法,高效应用玉米田间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玉米疫苗成活率,还能够促进玉米健康成长,最终提高玉米质量,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多且质量更高的玉米,足以见得玉米田间栽培技术对玉米高效种植、农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下文先分析了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对实际的玉米田间栽培起到积极作用。
1玉米田间栽培技术
1.1育苗技术
1.1.1查苗、补苗技术。玉米田间栽培的前提是要有质量良好且生命力较强的玉米苗,所以在玉米出苗后需要及时进行查苗和补苗,以及时发现和去除有缺陷的玉米苗,具体查苗、补苗技术如下:第一,玉米三叶期前如果玉米苗连续缺苗株数≥3株,则需要进行补苗,通过情况的补苗方法为带土移苗补栽,能够减少玉米株间的苗势差异;第二,在对玉米苗进行移栽时,要注意天气环境,一般选择阴雨天进行移栽,以保证玉米苗有足够的水分,从而缩短缓苗的时间,最终提高移栽玉米苗的成活率[1]。1.1.2间苗、定苗技术。间苗、定苗简单来说就是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玉米株率和提高玉米群体整齐度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还能够有效确保玉米苗的适宜密度,促进玉米生长快。具体技术如下:第一,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间苗、定苗,通常情况下在玉米展开1~2片叶时开始间苗,在玉米展开2~3片叶时开始定苗;第二,间苗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去弱去病苗留壮苗”原则,以保证整体玉米苗的质量;第三,注意间苗、定苗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间苗和定苗,主要原因在于此时很多病苗、虫咬苗等幼苗很多容易辨识出来,从而有效淘汰掉质量不达标的幼苗;第四,对于苗矮叶密、下粗上细以及扭曲的丝黑穗浸染苗等要及时进行彻底剔除,避免丝黑穗浸染苗面积扩大,影响整体玉米的种植质量及产量;第五,对于旱地且生产水平较低的地块,其间苗及定苗需要在早上进行,而对于病虫害较重的地块则需要在晚上进行间苗和定苗,如果间苗期间需要双株留苗时则需要保持两苗的合适间距,一般控制在5~10cm的范围内[1,2]。1.1.3中耕、灭茬技术。玉米苗期要对玉米进行3次中耕,要对中耕的次生根进行适量增加,通常可增加4~6条,并保证中耕的增加范围在5~7cm之间,从而保证玉米增产10%,每次中耕、灭茬如下:第1次:定苗前适量增加玉米的中耕深度,通常控制在3~5cm的范围内;第2次和第3次:定苗至拔节期将中耕深度增加到10cm。中耕过程中还需要坚持“苗旁浅耕”原则和“行间深耕”原则,待套种玉米麦收后及时对玉米进行深中耕灭茬和土壤疏松,以促进玉米根系健康发展。
西红花栽培与管理技术探究
摘要:原产于伊朗、西班牙、荷兰等国的西红花不仅是名贵药材、香料、染料、美容化妆品原料,还是名贵观赏花卉,现在我国的西藏、新疆等地也有种植,豫北地区的药农在多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成熟的西红花栽培管理技术。文章从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种球室内培育、花丝采收、加工等多方面介绍了豫北地区西红花栽培与管理技术。
关键词:西红花;药用作物;豫北地区
西红花,别名番红花、藏红花,多年生鸢尾科。番红花属草本植物。西红花不仅是名贵观赏花卉,还是名贵药材、香料、染料、美容化妆品原料。西红花原产于伊朗、西班牙、荷兰等国,我国西藏、新疆等地也有种植。豫北地区的安阳市内黄县和濮阳市濮阳县的药农在多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技术,逐渐形成成熟的西红花栽培管理技术。
1西红花的生物学特性
西红花耐寒,喜湿润、阴凉环境,怕积水,喜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球茎秋季发根、萌叶,夏季休眠。球茎呈扁圆球形,直径约3cm,外有黄褐色的包衣。叶基生,条形,灰绿色。花期10~11月,花朵淡蓝色或红紫色,药用部位为红色雌蕊,细长线型,长2.5~3cm,基部窄,向上稍微宽大,内卷成筒,边缘不整齐,呈细齿状。有特异香气,味微苦。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选择阳光充足、便于排灌、保水保肥性好、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pH值5.5~7.5为宜。选用地块不得有含甲磺隆的化学除草剂残留,能与花生、玉米或水稻等作物轮作。栽种前将土壤深翻,土块打碎,拣除前期作物残根,耙平地面。并起沟整平作畦,畦宽1.20~1.30m、沟宽0.25m、深0.25m左右为宜,并开好横沟。
杉木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
【摘要】
本文从良种选择、苗木培育、清理整地、栽培种植四个方面,讨论了广西地区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之后,从除草松土、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抚育间伐四个方面,阐述了广西地区速生丰产林抚育管理技术,希望对促进广西地区杉木速生丰产林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广西;杉木;栽培;抚育
引言
杉木树冠小、生长迅速、材质较好、产量较大、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很好,是广西地区非常重要的经济树种,深受农民朋友们的喜爱。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广西地区杉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部分地区栽培种植状况还不是很高,值得相关部门和人员予以高度关注。
1广西地区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
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浅析
【摘要】伴随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对玉米田间管理正在逐渐趋向于现代化,从最初播种到最终收获,玉米种植的过程是非常繁琐复杂的,但实际上,不管是玉米茎还是玉米叶,其健康生长都无法脱离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因而本文将会重点分析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案,以求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作用,有效提升玉米产量。
【关键词】玉米栽培;田间管理;实行措施
玉米在我国经济作物中占据的位置是非常大的,其产量以及种植质量和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存在极为密切地关联,所以全方位地强化有关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的研究探讨,积极开展有关病虫害的防治的技术探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如何保障其生产质量和数量向来都是农民群众关注的重点话题。
1现代玉米栽培和田间管理的问题
1.1玉米栽培和田间管理流于形式。在我国玉米栽培的过程中,玉米栽培以及田间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流于形式的问题,农业灌溉技术过分落后,整体灌溉质量明显不高,玉米机械化种植技术难以获得深层次的推广应用,部分地区仍旧在处采用人力耕种的方案,此类方案将会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会导致玉米产量受到冲击,因此应该有效强化对精细化栽培管理模式的重视和关注,推广应用玉米精细化栽培技术,从根本上提升玉米的产量,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所选择的玉米品种存在问题。我国玉米种植技术仍旧没有达到理想高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玉米种植技术相比,整体技术水准有待提升。这其中,玉米品种的劣势便是我国面临的核心问题,阻碍玉米生产水准提升的障碍[2]。我国玉米品种的整体优良程度不足,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导致玉米种植过程中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此类问题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对整体生长而言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1.3忽视土地翻耕的作用。由于玉米自身结构特征,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对土地的翻耕要求非常明确。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有充足的植株距离,同时由于玉米的根系分布非常广泛复杂,所以土地翻耕极为重要,如果忽略翻耕所具备的重要作用,便很有可能导致植株的顶端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