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灾害保险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保险中的效用理论综述
一、保险中的“最大效用理论”
钱不在明天用而被拿到今天用(商业贷款),钱不在今天用而放到明天用(养老保险),这些都是钱在时间上的流通。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折腾”呢?答案就在于“效用”在做选择。在公理科学中,把决策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决策往往受决策领导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决策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作出反应。事实上,效用的概念是丹尼尔•伯努利在解释圣彼得堡悖论(丹尼尔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意设计出来的一个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丹尼尔•伯努利就这个悖论在1738年的论文里阐述了两条原理,其中一条就是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二、保险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经济学中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念叫边际考虑。边际原本是个数学概念,其含义是导数,是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而在经济学上,边际的含义是“最后的”或是“新增加的”。边际考虑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个或者新增加的一个所引起的变化,从而判断事情的整体本质。边际考虑是一种只看现在和未来而不管过去的一种思维模式。因为过去了的事情也就过去了,它对人们现在的决策没有影响。这也是大家常常听说的“沉没成本”的概念。不过,为众人所熟知的可能是另一种边际的概念。举一个例子,给一个饥饿的人吃馒头。第一个馒头,雪中送炭,感觉一定极好;第二个呢,感觉也还不错;第三个呢,感觉饱了;第四个呢,好像就有些多了;第五个呢,第六个呢……这就是有名的“边际效用递减”,是丹尼尔•伯努利在1738年的论文里阐述的另一条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即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而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如果边际效用不变,也就是后面一个馒头永远和前一个馒头一样好吃,那会发生什么?我们将永远吃下去,永远吃不饱。边际效用递减可以用来解释保险中的许多事情。假设有一个农场主,他的正常年毛利为1000万元,可是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其年毛利就会锐减到600万元。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恰好为50%。如果有一家保险公司找到他,愿意提供保险,保证其年毛利为1000万元,但保费为200万元。你觉得这个农场主会购买这份保险吗?如果从数学上的期望(平均)收益的角度来讲,农场主未必会购买这个保险。因为购买之前和购买之后的期望平均毛利是一样的,都是800万元。但是,如果从效用的角度来讲,结论就未必如此了。对这个农场主来讲,600万元的效用值为60,1000万元的效用值为100,那么800万元的效用值应当是多少?是80吗?错了。应该高于80,否则“边际效用递减”就不成立了。
三、“效用”在保险规划中的实际应用
笔者曾经给朋友们出过一个题目:“退休时,假设有两个养老资产可供你选择,一是价值确定在20万元的保证资产;二是不确定资产,有60%的可能性可以拿到40万的资产,40%的可能性一分钱都没有。你会选择哪一个?”结果有大约2/3的人选择了第二个资产。对于这一拨人,笔者在20万和40万之后各加个零后请这群人再做选择,结果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第一个资产。为什么会这样呢?某种程度上来讲,效用实际上决定了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不同的决策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运用心理测定方法,可以测量出决策者对于各种收益和损失的效用值,并画出相应的效用曲线:有些决策者对收益反应迟钝,对损失反应敏感,怕担风险,不求大利,谨慎小心。有些决策者对损失反应迟钝,对获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风险,大胆决策。也有一些人属于中间类型,完全以损益率的高低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事实上,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同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效用值。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下其效用判断可能也是迥然不同。前面说过,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对这一点,消费者在作保险规划时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在资产的选择上面,应多些关注效用而非金额的大小。笔者也曾经接触过一些高净值客户。他们在做着高风险、高收益的生意,而在选择保险产品的时候,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产品的收益率。这恰似一个肚子里已经塞了许多馒头的人仍然渴望下一个馒头。在目前阶段而言,能带给他们最大效用的是保险能够带来的其他功能,如资产安全、杠杆作用、财富传承等等。而这些,有些高净值客户常常忽视。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经济行为。保险从业者要认真研究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并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将大有裨益。
作者:张婷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商业保险担负社会管理职能
摘要: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在其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对于商业保险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对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摊和补偿上,即分散风险和损失补偿。作为一种社会广泛运用的分散风险工具,商业保险一直在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中保驾护航,扮演着“安全垫”、“协调员”等重要角色,发挥好保险的社会职能作用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商业保险在部分行业中的实施和运用来体现其担负的社会管理职能。
关键词:商业保险;社会管理;保障
一、商业保险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关系
商业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①。本质是分散社会风险,组织经济补偿。社会管理职能是指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或过程。大量的事实和经验证明,商业保险发挥出来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在其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对政府职能的实现起促进作用。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人在经营保险产品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这种“外溢效应”不断扩大,并形成一定规模从而发挥显著效果。
二、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
商业保险的经营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经营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的稳定。在分散风险和组织经济补偿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能够很好地保障群众利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一)社会风险管理
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
摘要:新形势下,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针对企业资产风险需要采取投保方式进行防御资产风险,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减少企业损失。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资产保险方式防御资产风险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展开分析,并对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进行分析,希望对资产管理有所启发。
关键词: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分析
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要重视资产保险,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意识。本文以电力企业为例,首先分析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提出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的管理策略,希望对财产保险管理工作有所启发。
一、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资产范围较广,资产规模较大,所以在实际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风险出现的频率要远远大于一般企业,很多电力企业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往往十分巨大,不仅影响企业的资产效益,同时对社会经济运行也产生重要影响。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电网运行往往处于满负荷高负荷的状态,如果电力企业运行出现风险问题,就会导致电力供应和社会发展出现影响,而且电力企业风险往往较大,风险带来的危害也很大。由此也可以看出电力企业进行资产保险的重要性,在电力企业出现风险进行资产保险,所获得的保险赔付款可以帮助电力企业进行全面恢复重建,有效缓解财产风险对电力企业运行带来的巨大危害,所以为了有效规避和减少风险危害,必须要对电力企业资产进行资产保险,确保企业长足健康发展。
二、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若干因素
(一)保险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摘要】论文首先说明了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特征,然后分析了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景。
【关键词】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农业气象
1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特征
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基层气象数据的采集,运用气象站的传感器和其他测试设备,对温度、压力、空气湿度、风力等级、风向等所需气象信息进行收集,经历数字或者模拟信号采集到储存器的过程。数据采集后首先经过模块化的硬件、应用软件与计算机相融合,然后根据设定的要求,通过通讯光纤或电缆等组成一条或多条通路,在气象观测数据源和数据储存器两者之间完成数据的传输。通常传输的类别有: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异步传输、同步传输等。数据处理通常指运用对应的技术和相关设备对气象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一般情况,数据处理都要采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协作,以完成数据快速处理。常见的软件系统有:micaps、swan和PUP等,以及基层单位人员自行编制的各种数据处理程序和软件包。基层气象网络数据处理的特点是:数据信息量相当大,这就要求在进行气象数据分析时,把不相关的数据、影响程度微弱的数据清除,也就是说对数据执行针对性的清除操作,这对信息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现状
在全球的气象网络系统中,中国的气象网络信息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和预测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新时期对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要求却愈加严格。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发展要与现代化的气象业务相适应,然而当前的发展依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即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不足、技术更新缓慢、软件管理滞后、资料收集和传输缓慢、缺乏共享性、资料的精准度和服务功能不强。基于以上发展现状,构建起一个科学、高效、稳定、安全的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3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景
银行业支持农业科技改革探析
一、农民组织主导型
此类模式是以农民组织作为承贷主体。以荷兰为例,该国发达完善的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协会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每个农户一般要参加3~4个合作社,合作社又分中央、地区和基层3个层次;荷兰还存在大量的农协,农协又分为“行业协会”和“商品协会”,其作用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工会组织。上述这些组织把农民联合起来,最大程度地集聚农民手中较分散的信贷资金。
二、我国银行业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难点
(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困境
1.资金投入不足,投入机制亟待完善。长期以来,资金一直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一大制约因素。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1996~2005年的10年间,我国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年均仅0.74%,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与国外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财政支持面偏窄,满足不了农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对资金多样化的需求。财政资金多用于农业技术创新前期的研发阶段,而对于大量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活动,财政往往无能为力。
2.体制不顺,“研”“产”衔亟需加强。要想真正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关键是加快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但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研发与产业脱节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是效率低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率为42%,农业高效转化率为37%,较之农业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相差甚远。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通过省部级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有近一半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从而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脱离实际。目前,许多地方农业科技发展计划不是实行课题组制,而是过分强调做项目,考核评价标准是课题成果和论文,缺乏退出机制,忽视将研究出的成熟技术转让给企业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人才不济,农技队伍结构优化迫在眉睫。一是农技队伍存在结构“短板”。以国内率先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福建省南平市为例,目前全市农技推广队伍中40岁~55岁年龄段的人员比例超过60%,农技推广队伍存在着严重的青黄不接危机。同时,农技推广队伍专业结构单一,其中农学专业技术人员占44.26%,其他多种专业技术人员偏少,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发展要求。二是农技队伍不稳定。上述科技特派员多为下派单位的技术骨干,必须兼顾本单位工作,加上基层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差、福利待遇难以保障,易岗混岗现象较严重,专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无法保证。
自来水厂PPP项目的风险控制管理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间的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的优势明显。基于此,论文以泰兴开发区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并深入探讨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及控制路径、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的建设管理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自来水厂;PPP项目;风险控制;建设管理
1引言
结合实际调研发现,近年来,PPP项目在我国各地大量兴建,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便属于其中代表。但在相关实践中,PPP项目往往会面临国家政策、项目本身、市场、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风险。这类风险的针对性应对正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1】。
2案例概况
泰兴开发区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简称泰兴水厂PPP项目)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总投资约10.48亿元,主要包括泰兴开发区自来水厂工程、泰兴市乡镇管网改造工程、泰兴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杨庄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案例采用BOT和ROT的运作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项目由4个子项组成,包括具有经营性收入的泰兴市开发区自来水厂工程,以及不具有经营性收入的其他3个子项工程。具有运营效益的泰兴市开发区自来水厂工程需要支付原水费(0.3元/t)给泰兴市自来水公司,同时,向其收取基本综合水费收入,具体数额为1.85元/t,其中,不足部分由政府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该补助的计算需将项目融资还本付息、社会资本投入项目资本金及回报、应交税费及“1+合理利润率”与项目运营成本的乘积相加【2】,并减去当年营运收入,其中,社会资本投入项目资本金及回报的计算公式为:P(A/P,i,n)=Pi(1+i)n(1+i)n-1式中,P、i、A、n分别为社会资本方投入的项目资本金、合理回报率、年金、特许经营期限,其中,n为17,i以投标报价为准【3】(见表1和表2)。
3自来水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及控制路径
区块链与施工管理相结合的应用
摘要:以比特币和智能合约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明确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和技术特点上,预测并展望区块链技术与建筑施工管理相结合的场景,为施工管理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施工管理;应用
1研究背景
1.1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中本聪(SatoshiNakamoto)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业界中,狭义的区块链,指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序列以线性链表方式组合而成的特定数据结构,并借助密码技术确保交易信息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广义的区块链,指利用加密链式区块结构来存储与验证数据、利用分布式共识算法来新增和更新数据、利用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代码来保证业务逻辑自动强制执行的一种全新的多中心化基础与分布式计算范式。
1.2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影响区块链的核心因素,它是一种位于区块链数据账本上的计算机程序,具备驱动、可运行和可复制的特点。实际上,智能合约是利用计算机语言替代法律语言,来解决各项合约,并且是通过计算机自动执行。当预设编好的条件被触发时,智能合约就会自动执行用计算机代码编写的合同条款,不需要可信第三方参与。
施工企业大型铁路项目经营管理分析
摘要:与公路工程相比,铁路工程具有点多面广、建设周期长等特点,铁路工程造价具有合同额巨大、影响施工成本的不确定因素多、个别支出项目计取收入难度大、结算程序复杂、清理概算时间长等特点,故,对承接了铁路工程的施工企业来说,尤其对于路外单位,如何做好施工过程中及实体完工后的经营管理,对项目取得理想的经营效益可谓关键。笔者以施工中的兰渝铁路某标段为例,整理出施工企业在大型铁路项目经营管理中的个人心得和几点建议。
关键词:施工企业;铁路项目;经营管理
铁路工程,是指与铁路基本建设有关的工程,涉及的专业包括:拆迁、路基、轨道、桥梁、隧道及明洞、轨道、房屋、站场、工务、机车、车辆、信号和大型临时设施及过渡工程等。铁路工程的特点有:第一,参建单位众多、施工过程监管部门多;第二,合同额巨大,一个标段就可达到几十亿到上百亿;第三,路线长、工期长、地质条件复杂,影响施工成本的不确定因素多;第四,部分措施项目计价难度较大,如栈桥、钢板桩围堰等临时设施等设计院概算记取费用远远低于实际投入;第五,地方行政性收费水平与铁路工程预算定额标准差距悬殊,如临近既有铁路线施工配合费、跨通航河流航道局配合费、上跨地方公路配合费用等;第六,地方定额与铁路定额差距较大,如铁路站房工程,层高大,柱梁截面尺寸大,工期要求紧,导致某些费用如周转材料费、大型机械使用费、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费、文明施工费的实际投入远远大于地方定额记取标准,这些费用能否足额计取对项目最终盈利影响较大;第七,铁路项目大多为三边工程,多采用初步设计招标,招标图纸设计深度不足,招标工程量清单显得简单而笼统,施工图工程量与招标工程量量差距大;第八,总价承包、单价计量的承包方式,费用组成大致可以分为合同内计价、总承包风险费计价、材料调差、施工图检算、工程变更索赔费用、概算梳理费用等几大项内容;第九,结算程序复杂,结算参与单位多,清理概算时间长,工程尾款回收慢。笔者以施工中的兰渝铁路某标段为例,整理出铁路项目施工阶段经营管理的个人心得和几点建议。
1工程概况
兰渝铁路位于甘肃、四川、陕西及重庆境内,北起兰州枢纽,向南经甘肃的榆中、渭源、漳县、岷县、宕昌、陇南后通过陕西省边界进入四川省,经广元、苍溪、阆中、南部到达南充之后,分别经渭沱、广安接入重庆枢纽。本标段正线全长108.474Km,合同额40亿元,主要工作量为路基、桥涵、隧道、站场工程及部分站后房屋工程。
2经营管理心得
铁路经营模式及本项目特点,铁路工程的计价依据是《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铁路工程预算定额》、《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方法》(铁建设[2006]113号文)及工程设计图纸、铁道部定期的“材料价差系数”、材料信息等。铁路工程项目多数采用初步设计招标,施工过程中,采用总量控制、单价计量的原则批复验工和支付工程款。兰渝铁路项目,全线采用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总价承包合同,合同约定,除以下情况外,合同总价不予调整:第一,建设单位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设工期作重大调整;第二,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I类变更;第三,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第四,甲供材料设备由建设单位按照铁道部相关规定调整;第五,按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政策允许调整并经原审批部门批准的内容可进行调整。由于近几年国家加强建设投资的审计力度,合同总价中未进入施工图数量部分全部不能结算,所以,本项目的总价合同实际上执行的是概算总额为上限的单价合同。本项目的结算价格主要包含了施工图检算、Ⅰ类变更、材料调差、概算梳理等这几项。经营方针及具体做法,鉴于上述情况,该标段从进场开始即确定整体经营方针为:做好施工图检算,争取合同总价全额结算;施工过程中争取早验工、早计价、早收回工程款;合理使用总承包风险费,争取申报Ⅰ类变更;通过清理概算使用降造费和预备费来增加项目收益。具体工作中,从以下方面入手:研究合同及清单,超清单的行政性收费由业主承担,在研究了铁道部113号文、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以及工程量清单后,通过弄清合同清单中各章节、各子项包含的费用项目以及取费标准,分清标段自身与业主应承担的费用范围后,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临近既有铁路线施工配合费、跨通航河流航道局配合费、上跨地方公路配合费用等超清单部分申报,由业主承担,避免了无谓的成本。合理安排计划,争取预付款。在项目前期,熟悉铁路工程关于经济资料的审核程序,即业主或临时指挥部的工作流程,合理编排施工计划,争取预付款,为标段前期的临建施工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做好研究报价文件,科学筹划索赔工作,研究报价文件,掌握施工过程中实际施工内容与报价相背离的情况,为今后的索赔提前做好准备。通过下发图纸前的提前沟通或图纸下发后的变更工作,尽量减少单价不利项目,增加单价有利项目。正确处理中期计量时施工图正负量差,业主的验工计价规则规定,已完成而超清单的工程不予计价。故在工程量统计完全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图纸正量差计量与负量差不能计量之间的互补,以缓解实际发生的工作量因超清单不能计量所产生的资金缺口压力。合理使用总承包风险费,正确处理Ⅱ类变更、地材调差的计价,铁路项目总价承包合同中,总承包风险费是指由总承包单位为支付风险费用计列的金额,总承包风险费使用包含以下6项内容:第一,初步设计招标的施工图量差、承包人原因引起的Ⅰ类变更设计及全部Ⅱ类变更设计引起的工程增减的费用;第二,非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及其采取的预防措施费用;第三,发包人供应的材料、设备以及材料调差以外的材料、设备价差;第四,建设工期重大调整以外的施工组织设计调整工期造成的损失和增加的措施费;第五,工程保险费;第六,由于变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所引起费用的增加。总承包风险包干费的计算基数为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与安全生产费三项之和扣除甲供材料设备费后2.5%记取(其中包含激励约束考核费),总额包干使用。相对于铁路工程项目较大合同额及初步设计招标模式,上述6项内容中任何一项都有可能超越总承包风险费用限额,这就需要项目在前期策划过程中,充分考虑规划使用,既要保证足额,又要减少超出限额部分。进场后,通过实地调查,未包含在铁道部材料调差范围内的地材在施工期间价格远高于投标时候的价格(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属于潜在亏损因素;因为铁路工程大部分为“三边”工程,施工图在进场后才设计下发。所以,项目从开始就确定了设计变更工作思路,即出图前尽可能提前与设计院沟通,将部分Ⅱ变更纳入正式施工图纸,进施工图检算,做好有利润空间的II类变更设计增量和亏损项目的减量变更设计;同时积极争取操作I类变更和IIa类变更设计,从而在总承包风险费中预留地砂石料等地材调差空间,尽可能的减少亏损。重视保险理赔工作,通过合理理赔节约成本,铁路工程因其路线长、工期长、地质条件复杂,影响施工成本的不确定因素多,实践中,多采用工程保险转移风险,这也是国际上大型承包工程的惯例。多数保险公司执行严格的制式合同,合同条款多为标准格式,承包商无权对其修改。但承包商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研究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如地质、气候等条件,争取将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含在保险范围内,从而降低工程损失。保险合同执行中,项目管理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该合同可索赔范围,一旦发生保险范围内的损失,比如不正常降雨、火灾、人身伤害等,应积极在索赔有效期内提交报告,避免因超过时限而失去索赔的机会。重视施工图检算和概算清理工作,做好施工图检算工作,施工图检算工作是项目最终能否结算够合同额的关键,因为按总价包干,单价计量的合同原则,工作量能否进入施工图检算是结算的重要依据。且经过与业主及设计院沟通,认为根据铁道部目前资金状况,极有可能出现如施工图检算为负差,则要重新签订合同,修改合同额。因此施工图检算工作主要工作为核对量、确定价。兰渝项目施工图检算工作,首先保证检算工程量达到初步设计批复合同额,对于目前超出初步设计部分,主要从检算内容入手,与建设单位及设计院沟通,将其中相对于初步设计有较大变化的,符合变更条件部分,从施工图检算中剔除,单独申报I类及IIa类变更。具体工作中,首先从工程量着手,详细核对现场工程量与施工图差异,确保检算工程量与现场工程量一致,无漏项、缺项;同时与设计院施预部门沟通工作,套用定额及费用计算是否与施工方案一致,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过程中有无漏计项及少计项目,保障使实际发生费用全部得以计入。本项目在明挖扩大基础的计算、一般双线特大桥钻孔桩计算方面合理力争,方案得到了设计院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做好概算清理准备工作,定期进行投资梳理,对施工中发生的实物工程量、材料差价、地方原因增加投资、变更设计等进行统计,为检算和清概做好准备工作。应充分分类整理的资料如下:第一,与地方相关工作,如便道、交叉工程、管线工程、拆迁工程、天然气管道、大临工程的临时征地等。第二,工程实体变更需要结合II类变更设计工作,完善变更手续,如基坑开挖方量变化,(深基坑或软土)支护增加等;地质改变引起的桥梁基础的地质变化,隧道地质变化,路堑地段地质变化等所导致的施工成本加大或设计变更;由于墩身结构或外形改变等,导致施工成本加大;扩大基础,承台数量变化以及施工辅助工作;涵通的地基处理,换填及深基础处理情况;各种防护工程(路、桥、隧洞口等)的变更设计;弃渣(土)场变更而导致的弃渣超运;施工综合接地及综合接地附属工作相关费用;极端水文、地质、气候引发的工程成本增加,保险索赔之外的路桥隧等工程受此影响的破坏、返工、事故等。第三,材料价差,如砂石料等地材价差、炸药价差、甲控甲供材料不能及时供应的误工损失、大临用电未通前的发电用油、施工用地方用电相对初步预算时增加的费用等。第四,其它,如非我方原因的征、拆不及时导致的赶工损失(怠工及赶工投入等);为工程实施而支付的其他直接工程措施费及辅助费。2012年10月,铁道部下发文件,对工程用火工品价差进行补充调整。由于该标段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了发票清理等准备,使我标段及时对我标段情况充分掌握,分析利弊,及时找业主沟通,掌握了主动,争取到了较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