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技能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语言技能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语言技能

商务技能中的语言文学

 

进入21世纪,北京联合大学坚持“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努力实践“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统筹学科专业布局与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1]。面对北京市大众化高等教育以及建设国际大都市英语人才市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提出了建设一个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以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应用性本科英语专业;坚持面向首都社会经济建设,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掌握国际商务、文化交流、英语教育、外事文秘等基本技能并能娴熟地用英语服务于首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   一、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   “应用型大学必须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来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科要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专业发展要对学科提出明确的要求”[2]。学科以发展科学研究为目标,而专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两者侧重点不同,因为两者的构成要素、设立原则以及划分方法不同[3]。北京联合大学应该“以为地方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原则,主动适应首都产业结构变化,建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专业和面向应用的专业。贯彻面向应用、依托学科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应用为向导、以学科为支撑,带动专业发展”[4]。   英语语言文学是属于“文学”学科门类中“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在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中外文化思潮相互渗透、交流、碰撞和融合,社会市场对英语人才规格的要求已经从“岗位稳定型”向“岗位适应型”[5]过渡。英语专业过分单调、传统和强调模仿记忆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然北京联合大学已经明确了“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首都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原则,与时俱进地调整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建构一个融传统学科优势与应用性专业特色为一体的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最大限度地培养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建设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   二、应用性英语学科建设   应用性英语学科建设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建设一支具有应用性英语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解决好应用性英语学科的研究方向与方法问题。2005年末,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确立为院级重点建设学科。三年多的学科建设有效推动了外语系教学科研工作,提高了教师对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职责的认识。然而,我们的学科建设带有较大的专业属性,尚未形成自己的应用性特色。因此,它仍然是在为英语专业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持,还谈不上以学科建设拉动或者带动专业建设。尽管如此,我们十分注重挖掘传统学科建设中的创新意识,既与时俱进,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去培育自己的科研特色和优势。“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所谓优势就是人有我强”[6]。   2008年,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对英语语言文学院级重点建设学科的研究方向做了微调,下设“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和“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两个研究方向。   1.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   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属于英语语言文学的基础性学科研究方向。我们强调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和影响研究,为建设一个应用性英语专业提供基础性学科支撑。   我们首先强调认真研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挖掘其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强化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在《“从放弃中得到拯救”———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彻底的奉献>》一文中,黄宗英用史实证实了这首诗歌不愧为“一部用十几行无韵诗写成的美国历史”。当弗罗斯特在这首诗中说美国人“拥有着当时不被[他们]拥有的东西”时,他一方面指当时他们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被英国所剥夺,而另外一方面他指当时的美国人并没有真正爱上这块土地。这种“软弱”只有当美国人真正意识到他们必须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爱自己的国家时才能够被克服。   为了“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们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奉献”,因此“立刻从放弃中得到拯救”[7]。这一研究体现了文学文本文化释读的应用性文学研究价值。   由于英语专业学生最核心的能力是文本的解读能力,因此如何通过貌似简单的文本语言外壳去解读深邃的文化意义,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与文化类课程的目的所在。外语系近年有不少毕业论文得益于学生在“高级英语”和“英美文学”等课程上的文本释读。比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02级英语专业徐文静同学的《<女勇士>:一首由女性复仇走向自我歌唱的赞歌》(2006)、2003级张睿靖的《〈瓦尔登湖〉中的朴素意义》(2007年)和2006级侯蕾的《心灵的旅行: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象征意义解读》(2010年)等校级优秀一等奖毕业论文,都是学生在认真研读经典原著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看到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西方文化精髓给现代人生命意义所带来的启示。   其次,我们加强翻译实践研究,打造学术著作翻译优势。近年来,外语系连续翻译出版了几部学术译著:《筑就我们的国家———20世纪美国左派思想》(三联出版社,2006)、《圣经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和《罗蒂自选集———哲学、文学和政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这些学术译著起点高、难度大,颇有影响,为打造外语系英语学术著作翻译的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外语系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p#分页标题#e# 第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黄宗英主持完成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汉英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常用词语手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外语系多位教师参与了这项任务。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先生认为它“必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8]。以上这些科研成果都说明北京联合大学在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英语学术著作翻译等方面的进步和实力,为探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2.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方向属于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之下的应用性交叉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主要涉及对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过程的观察、描写和解释,人们通常从语言学、社会、心理、认知等角度去研究它。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外语教师的教学、外语能力的评价有直接而显著的作用。专门用途英语是指在某一社会领域中使用的、用于实现某些特定交际功能的英语。   目前北京联合大学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有旅游英语、秘书英语、商务技能(商贸英语)等。这些课程着重于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手段的能力。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周明、王洪主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收录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撰写的19篇论文,为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黄宗英主编的《传统与创新的契合———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论文集》,收录外语系教师教学与研究论文27篇,充分展示了北京联合大学在探索应用型大学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是建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于2007、2008年两次联合举办“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之上。它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路径,既体现了继承英语语言文学的学科传统,又体现了外语系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创新精神。   三、应用性英语专业建设   1.专业基础教育   外语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计已经从原来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转变为以培养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比如,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网站介绍,该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主要培养能够“适合在跨国公司从事商务管理实践”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其办学特点是实施“英语+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将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扎实的商务理论基础,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实现两种能力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听、说、读、写、译等专业基础课以外,增加了涉及管理、经济、贸易、金融、会计、营销等方面的“主干方向课程”,最重要的变化在于原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概论”等高年级核心课程被列入“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李赋宁教授在他的自传中说“:我国的外语系首先要满足国家对于各方面外语人才的需要。最重要的一点是打好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这虽是老生常谈,但一定要保证做到。课程设置应是多方面的,但不可能很深,因为不可能使外语教师专业化”[9]。当然,许多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整合多学科教育资源优势来解决外语教师专业化问题,但是如何保证外语专业的教学质量问题却经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入学总成绩并不理想,且英语单科成绩总体偏低。显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教学质量,确保我们的学生能够享受一个英语专业学生所应该享受的高等教育学习过程。   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之后,我们尊重外语教育的规律,研究教学对象,注重因材施教,重视英语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想方设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认真实施教学质量工程。2008年,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2004级全体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58.33%,超过全国一次性平均通过率13.05个百分点,超过其他同类院校一次性通过率16.84个百分点[10]。   2008年,外语系英语专业2006级全体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72.22%,超过全国一次性平均通过率10.39个百分点,超过其他同类院校一次性通过率16.08个百分点,取得了优异成绩。   2.理论联系实践   目前,应用文理学院在英语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英语专业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接触社会机会较少,理论与实践基本脱节,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不能体现应用性教育的特点。第二,重语言能力轻素质培养。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忽视创新素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第三,学习方法陈旧。在学习上主要还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资源,开拓第二课堂进行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学生的知识面不宽,难以适应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新形势的要求。第四,专业特色不明显。   大部分课程仍然以语言技能为主,虽然在高年级开设了商务文秘技能类课程,但没有形成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2009年建成了联合大学“同声传译实验室”,加强了商务文秘技能类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初步构建了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拓展校外就业实习基地,增强学生接触与服务社会的机会,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第二,狠抓教学六个基本环节:朗读、课外阅读、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考试,保证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增强素质教育意识,强调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挖掘英语语言外壳之下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语言世界观。第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学习方法,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提高“出国率”,2010年英语专业共毕业51名学生,其中12人已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士攻读硕士学位。#p#分页标题#e#   3.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性英语专业特色,英语专业已经在逐步实施一个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以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英语基础课、商务技能课、人文素质课。4.实践教学随着发展应用性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北京联合大学英语专业积极挖掘社会资源潜力,同时充分利用校内良好的实践教学硬件环境,切实有效地开展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08年春季,应用文理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了协议,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英语教材的发展态势,外语教材编写、编辑、出版的过程,编辑的职责与能力要求;通过调研全国高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所开设的课程及使用教材情况,学生更加明确了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不同院校对英语教学的不同要求、所开设的课程及其教学效果等。这些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思考就业出路和充分认识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结合北京联合大学“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英语专业利用同声传译实验室开发了“新闻听译”、“秘书英语”、“商务技能”等实践教学课程,培养了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比如,“英语新闻听译综合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教学步骤包括以下六个环节:新闻听写、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新闻口译、新闻笔译和评论写作。教师首先将录制的BBC/VOA/CNN/CRI等权威英语电台新闻节目分句播放,学生进行听写;然后是“分组讨论”和“代表发言”;接着进行“新闻口译”,即每4人一批分别进入1~4号译员间,对教师播放的新闻同时进行口译训练;之后,是“新闻笔译”,即用新闻体中文将所听写的新闻译成中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最后是“评论写作”课外作业环节,即根据所听写的新闻内容,自拟题目并进行调研,然后用英文写出400字以上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这项练习融听力、阅读、翻译、作文为一体,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听力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新闻文体的认识、口译能力、笔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们提出了建设“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应用性英语本科专业的设想,并且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做了许多扎实工作。目前,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不但能够注意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而且能够自觉地将文化意识融入应用性英语学科和专业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创建一个适应培养首都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的基地而努力奋斗!

阅读全文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思考

摘要:

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本对高中英语的英语语言技能内容目标做了新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新增设了一项语言技能“看”,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主要关注如何在理解这一语言技能标准,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更高,效果更好。

关键词: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看;文图;文表;文动画

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本对高中英语的英语语言技能内容目标做了新的改革和创新,其中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特别是新增设了语言技能“看”,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一、语言技能“看”的教学概念思考

2016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本高中英语的英语语言技能内容目标高中阶段英语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和选修n(提高类)课程的语言技能标准都做了新的规定,特别是新增设了“看”的语言技能内容目标,其中的理念诠释如下:语言技能中的“看”(viewing)是指理解多模态语篇的技能。多模态语篇指那些包括文字、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的语篇。理解这类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符号和动画的意义等。鉴于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在语言技能中增加“看”的技能。发展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就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口语和书面语形式,理解意义、传递信息和观点,表达个人观点、情感、态度;利用所学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通过口头和书面等形式创造新语篇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全文

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外贸业务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

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业务人才(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应该具备的技能,包括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外贸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商务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据此,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业务岗位所需专业技能需要由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泛读、外贸函电英语、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英语谈判课程联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业务岗位所需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国际商务沟通交流能力以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泛读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为基础贯穿课程群始终,整个岗位任务培养以商务活动为背景,外贸业务流程操作能力以及国际市场营销业务能力主要通过外贸函电英语、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培养,商务英语谈判课程是课程群综合实践技能训练,是外贸业务岗位任务的综合实践。

二、明确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泛读、商务英语翻译三门课程是课程群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为外贸业务岗位提供一定的商务活动背景,培养学生从事外贸业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外贸函电英语和外贸单证实务是课程群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从事外贸业务岗位所需的外贸业务与函电撰写知识,外贸单证的缮制与审定。商务英语谈判是国际贸易业务综合实践训练课程。在课程群中,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贯穿岗位培训始终,整个岗位任务培训以商务活动为背景。

三、课程群之间的优化整合

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整合前,各课程内容之间存在重复、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明显等问题,课程整合时,认真调查研究岗位需求,根据岗位任务培养要求和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侧重课程内容与外贸业务人才岗位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围绕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整合中省略或删除与岗位培养无关的内容,排查整合各课程内容存在重复、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明显等问题,将课程群内各课程进行整合,使教学目标、岗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和突出。

2.岗位实践技能训练整合,整合前,各课程内容训练主要包括各门课程的单项技能训练。整合后,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主要对六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实践训练。

阅读全文

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培养探索

摘要:研究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培养体系及策略,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基础理论、探讨课堂教学语言类型及要素分析和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培养体系及策略探索。探索研究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培养体系及策略。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培养体系;探索

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培养教育双创高素质人才青年教师是骨干,青年教师同时也是地方综合性大学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和希望。探索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培养体系及策略,对提高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是世界上各民族人民交际最重要工具,是世界上各民族人民之间交流勾通主要表达方式。各民族人民借助语言符号系统保存和传承本民族各种人类文明成果。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传授科学文化知识,青年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中语言技能程度关系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效果。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快速提升自已的课堂教学语言修养和技能,圆满完成所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同时也是提升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水平必然保障之一。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基础理论概述

(一)语言概念界定内涵

1.语言内涵:人类社会中人们交际最重要工具,人类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采用各种符号表达交流沟通,人类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取得文明成果通过语言传递和保存。2.乔姆斯基语言内涵:乔姆斯基认为是由有、无限句子构成语言,每个句子具有一定长度,并且句子构成成分是一定。3.萨丕尔语言内涵:萨丕尔认为语言是社会习俗非本能行为,并且是可以进行愿望与思想及感情表达工具。4.韩礼德语言内涵:韩礼德认为语言是符号资源,语言应用不是结构而是系统,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进行意义表达。

(二)语言特性概述

阅读全文

经济视角下职业英语的教育研究

摘要:语言经济学是跨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信息学、人口学、统计学和规划学等多门学科的新型交叉学科,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成形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立足这一学科进行了跨学科探究,成绩卓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这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职业学院英语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国职业学院的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英语教育;职业学院

1研究背景

从19世纪开始,英语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语言之一。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英语地位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英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英语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很少有文献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英语教学。本文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对职业学院英语教育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基于语言经济学原理的教学方法。

2研究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语言经济学的视角研究职业学院英语教学。为职业学院英语教学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语言经济学概念通过两个步骤移植到职业学院英语教学研究中:第一步是将经济学移植到语言研究中,第二步是将语言经济学移植到职业学院英语教学研究中。经过这两个步骤,政府干预、资本市场等经济学概念在职业学院英语教育中表现出了重要的意义,这些概念也为英语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3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英语教育的研究

阅读全文

探索英语教育下职业能力的培育

一、英语教育专业课程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

英语师资教育的目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二是培养将英语教给学生的教学能力。基于此目标,英语教育的专业课课程设置可归做两类:一为语言技能课;二为专业知识课。第一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英语交际能力,即为英语教育服务的语言能力。英语读写、英语听说和英语语法是第一类课程的核心课程。目前,高专英语教育缺乏统一的专业教学大纲,第一类课程实施与普通院校英语系无明显区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传授的是英语语言能力知识。课堂上,教师一般提供大量的教学材料、语言知识点给学生,让学生硬记硬背。教师不解释选择教学法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也极少组织学生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这些主要靠学生的悟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程评估时强调的是教学材料完成情况和学生获得的客观的、具体语言知识,如说出、写出的语言或完成的交际行为。

师范专业第二类课程主要是针对师范生开设,具有师范类职业导向作用。教师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类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代表是教学法或教学理论课和教育见习实习。该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一般是教师将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成果呈现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以讲授现成的理论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任务通常是洗耳恭听,课后通常是背诵、理解理论基础知识。教师布置这些记忆作业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遇到困难时,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二、对课程实施的反思

从目前英语教育专业课设置和实施的情况来看,高专三年的学时绝大部分都分给了与语言技能相关的课程;分给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和实习实训的学时比例小。我们不难归纳出高专师资培养的课程设置的特点是以语言技能为主,师范性体现不够,教学方法、技巧方面的培养多半停留在纯语言知识和教学理论讲授层面,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和能动性考虑得不多,课堂实际教学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教师默认它是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动获得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并且清楚明白语言技能背后的规律和教学技能体现的教学原理。

如果单纯懂得某个具体的语言技能或某个具体教学技能,而对其中蕴含的原理没有全面的掌握,只能是一个“学徒型”教师,谈不上形成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也不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毕竟师范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师范生毕业后从事的是教学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须具备将语言知识有效地传授到学生手里的本领,教会学生正确运用知识。因此掌握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帮助师范生在将来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首要条件之一。尽管高专师范生开设了教学技能课。但正如上所述,这些课程主要是讲授现存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和规律的总结者往往是专家教授,非一线教师,有可能出现理论和实践不符、甚至于脱节的情况。再有便是,理论和规律主要是泛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因人而异,出现个体差异的现象。遇到这些情况,学生如果生搬硬套课堂中某个教学理论,只会做无效功夫。教学实践是涉及到多种知识和技能,其中很多不能够通过单纯的教师讲授掌握。学生需要一个认知过程,需要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来构建意义,经过亲身感受、体验、观察、分析,才能将理论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因此国内专家学者提出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增加实习实训机会和课时是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

三、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实施方案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课程通识教育探索

一、建构人文通识教育的目标框架

人文通识教育的本质是“人学”教育,旨在通过人文精神引领和熏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能力角度看,理解分析和内省思辨是人文学科所注重的能力素养。通俗地说,人文教育就是教人如何阅读、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这些可迁移能力不仅在学校使用,在商业等职场活动中也无处不在。本文借用马扎诺的新教育目标分类框架,准确深入地理解教育目标的各个层次,以进一步构建人文通识教育的具体教学目标框架。马扎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按照人对学习行为的控制情况来排序的。他将学习行为模式分为四个元素: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认知系统﹑知识。自我系统具有最高级的内省意识思维,是任务动机的主要决定者,是由个体态度﹑信念和情感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系统。元认知系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负责确认与新任务有关的目标,制定为实现目标所需的策略。认知是心智作用的过程,认知系统的核心是心智技能。因此,学习行为模式的流程图是:自我系统先起作用,决定是否从事某一学习任务;接着元认知系统起作用,提出相关的认知目标与认知策略;最后认知系统处理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系统的运作都要借助和使用学生已经存储的知识。刘春燕认为,描述教育目标要特别注意动词的使用。同时,刘春燕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目标框架也给予了本文重要启示。这里将分别从知识﹑认知系统或心智技能﹑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四方面对人文通识的素质教育目标进行外化描述,建构人文通识教育目标框架的具体内容。

二、人文通识教育和语言技能训练的融合策略

(一)“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原则

“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原则是人文通识教育目标框架所体现的能力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并重的唯一可行途径。人文通识教育和语言技能训练并重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包含三个学习目标,即语言技能训练、人文知识摄取、分析思辨能力。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策略可以融合学习目标,集三位于一体。具体地说,学习者可以在摄取知识和输出思想的过程中,运用和训练语言技能,贯彻“从做中学”原则。同时,以输出为驱动的原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在对新语言点的琢磨运用过程中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此外,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原则可以使学生深入领会课程中涉及的人文知识点,并在分析思辨的过程中得以升华。

(二)以“输出为驱动”的思辨研讨型授课模式

从具体的能力目标看,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研究思辨的能力,包括对经典名著的阅读理解﹑问题分析﹑查阅文献﹑主题研究﹑观点思辨﹑撰写或表述﹑团队合作分享等能力。因此,思辨研讨型授课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思辨研讨型课堂是以学生在课下进行充足思考研究为前提﹑以互动的观点讨论和分享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从过程角度进行解剖,思辨研讨活动的流程图为:阅读→知识摄取→分析→思考→观点形成→观点互动/讨论→思辨→观点再形成。可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任务的是保障思辨研讨课顺利开展的关键。

阅读全文

CBI教学模式下高校商务英语论文

一、CBI的理论基础及教学模式

(一)CBI的理论基础

CBI以内容为基础,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又称“内容本位教学”。近些年来,很多国家在EFL(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教学中都十分推崇CBI这种基于某种主题或某种学科来进行教学的模式,CBI开始被普遍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法之一。CBI以内容为依托,以语言学和认知学理论为基础,更倾向于“实用与真实”的教学效果,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取目标语的实际交往能力,是一种将专业主题与语言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CBI“提倡把语言作为学习内容的媒介,把内容作为学习语言的源泉,使学习者通过学习内容,而不是单纯学习语言来获得语言能力”[2]。Krashen的二语习得假说(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为CBI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基础。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的语言环境很重要,“要类似于母语的习得环境”,语言的习得依靠“有意义、可理解性的输入”,二语习得应专注于“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习得是把可理解性语言当作学习内容的媒介而自然获得语言能力。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注意的是语言信息的交流,而不是语法规则,将有助于其对第二语言的掌握。CBI的另一理论基础来自于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应为首次学习某个概念或技能的学习者提供引导框架,等学习者熟练后再撤除该框架。学习者通过真实、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获得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不仅需要听、说、读、写、批判性思维等过程,还需要高水平的内容知识来对这些过程进行操作。而CBI强调将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全面结合起来,力图为第二外语学习者提供多种机会,使其在交际环境中进行真实的语境交流,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

(二)CBI的教学模式

在CBI教学模式中,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分割,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动强调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CBI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主题模式(theme-basedapproach)。主题模式围绕某个或某几个特定主题组织教学,主题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题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主题模式适用于基础阶段的外语学习者,对学习者语言水平要求较低,旨在通过学习内容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水平。这种模式的授课过程围绕主题,通过结合各项语言技能以及论述有关主题内容展开综合训练,并逐步深入。该模式以主题为核心,因此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对新信息进行学习和评价,学生所接触到的材料符合他们将来的职业需求。课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courses)。课程模式是用目标语讲授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该模式将语言视为专业学习的媒介,各类专业课程教学材料的难度符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及专业知识水平。学习者主要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语言能力的学生。该模式要求授课教师应精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并且可以熟练运用第二语言帮助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的输入,从而获得目标语言能力。辅助模式(adjunctcourses)。辅助模式是一种“专业课+语言课”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试图在同一门课程中通过辅助的语言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并跟上专业课程的教学。学习者需要借用语言技能进一步掌握专业内容。专业课和语言课的教学大纲需要经过协商,语言课应围绕专业课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辅助模式主要针对各类高等院校学习者或预科学习者。专门用途模式(languageforspecialpurposes)。该模式的授课内容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有着密切关系,是指“内容和目标由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定的语言课程”。教学过程既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也具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教学材料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或相关学科范围,专任教师引导学习者使用英语展开专题讨论和研究。学习者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或科研活动的形式,在学量学科内容的同时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语言技能。无论采取以上哪种模式,CBI的基本教学理念都始终贯穿其中,即课程的出发点或组织原则是围绕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本身,学习重点是通过目标语获得专业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言技能。

二、CBI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国内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都比较缺乏的问题,比如传统的基础英语课程强调语言基本功的培养,旨在通过语言素材学习语言和关于语言的知识,对材料的真实性、实用性和现实性要求不高,而以话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教学能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CBI将语言与专业融会贯通,使教学变得既有内容又有形式,同时兼顾“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两种需求,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我国的商务英语学习者除了商科生和少数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习者外,大部分都是在高校就读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语言能力,但是缺乏经济、管理等专业商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更谈不上商务工作的实践经验。目前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围绕商务和英语两大核心,不仅开设了语言技能类和商务英语基础类课程,还专门设置了商务专业类课程。但是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商务专业课程和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脱节、商务英语课程专任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结合上述对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应具备很强的应用性和复合性,课堂教学应该既是语言技能型教学,又是商务内容型教学,强化学生使用英语解决商务问题、提供商务服务的能力。从这一点上看,CBI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商务英语兼具商务专业性和英语语言性两种特点。CBI旨在通过学习和了解商务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专业内容缺失的问题。CBI主张将英语看作一种语言工具,从而实现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为了结合各个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CBI应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群体。一般来说,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主题模式应占主导地位。在这一阶段,与商务内容的学习相比,英语语言技能的培训才是重点。但是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仍需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商务领域的语言材料,为下一阶段学生掌握商务知识、培养商务能力打下基础。在较高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商务专业知识难度逐渐加深,特定的商务内容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成为主导,学生的语言技能不足以帮助他们获取相关专业知识。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课程模式,将商务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传授商务、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安排有效的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比如,以英语为媒介,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等特定专业知识。同时,商务专业教师可以与语言教师密切合作,采用辅助模式,帮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自由沟通,学习相关商务专业内容。另外,CBI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执行者,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求兼备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两项专长。教师担任的角色不是单纯传授专业技能,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专业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高效轻松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及时给予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也可以促进其自身从普通语言教师到复合型语言教师的转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