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语文作文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作文教学视角下高中语文论文
一、高中作文的分析
一些高中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不好,比较爱玩,他们的语文基础和作文能力很差,学习其他学科也很差劲。对于他们来说,作文是困难的,因而对作文不感兴趣。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来看,尤其在高中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作文的教学。更何况有些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认为写作课不重要,没必要去学;也有部分高中的学生认为:“读书为了技术而学习的,不是为了学作文的。”这样的学生,作文的基础差是可想而知了。高中学生的作文情况,反映出了大多数的现象,即有的是胡编乱造,有的是虚假的故事、虚假的情感。作文教学长期这样的话,很难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的需要。一些高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写出的作文格式相同、单一;作文的内容存在空洞、乏味、泛泛、枯燥、单调等缺点。而且很多学生习惯通过摘抄“优秀的作文”来烘托自己作文段落的气氛。
二、语文写作的必要性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活动时,我们应该把现实的生活放在其中,即把语文变得生活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够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对于语文能力的发展,应该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下进行,通过“读、写、听、说”等训练来提高其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积累知识,陶治情操。课堂学习是教学的重心,要能体现学生的生活。为了使学生能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得到解脱,能够很好地去感受在各个方面的东西,如自然的、社会的、事实的、事件的、人物的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得生活化教学得以实现。所以,在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时,注意提升其语文的素养。我们还可以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语文教学所在的实质,是生活联系的核心部分。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了构建教学的机和确定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教学所用的方法。在生活化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学习的内容联系学生的体验,使得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逐渐得到接收、理解。总之,优化学习过程是通过这个策略得以实现的。
三、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的方法是通过课外阅读、课堂的教学以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形式开展教学,促进语文的学习。
1.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
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实践
摘要:
高中语文中的作文所占比重相当大。从历年语文考试的作文考题的内容与分值来看,作文在语文学科的百分比相当大,必须加以重视。随着近年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向上的思想境界,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书写清晰规范,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思辨分析能力,而且通过教学手法的创新,学生对真实生活的感悟也在不断客观和深入,写出感人至深、有深切感染力的作品。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写作
一、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技能,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作文书写能力,同时通过作文的书写锻炼,在感情的丰富和文采的培养上不断加强技艺的锻炼,学会触景生情,情景结合,掌握首尾呼应、层次分段、详略适宜、过渡自然、对应、照应等写作技巧[1]。根据高中教学要求,高中作文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对深刻的写作对事物和道理进行分析,通过饱满的思绪讴歌情感,通过卓越的文采将思想予以锤炼,通过新颖的技巧对文章写作进行不断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二、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延现代语文写作教学发展研究
一、写作教学目标
为了便于操作,还有学者对20世纪30年代中学国文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语文教育名家阮真在《中学国文教学法》一书中便做了这样的工作。他将写作教学的目的,针对初中和高中的不同学段做了不同的区分。初中阶段:所作之文在内容上要切合题意、思路清晰、词语得当,形式上要段落鲜明、标点正确,语法上要合乎规范;就自身生活经验及环境,作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做到简明而有层次;根据生活、职业的要求写作相应的应用文,做到表意准确而又合乎格式;根据生活事件和自身兴趣撰写故事、新闻等,做到准确而生动;根据特定情境和需要作简短的议论文,做到观点准确,思路清晰。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目标,则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描写记述类的作文,要曲尽其妙而又富有情趣;应用说明类的作文,要简洁明了而又情文兼至;议论辩说类的作文,要观点鲜明而又合乎逻辑;文言文类的写作,要文通理顺,结构谨严,修辞雅洁;部分优秀的学生可以略习各种文章作法,应用于作文。就此作文教学目标的规定来看,显然是比较条理化的。写作体裁上,不仅有实用文,而且有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故事、新闻等;写作要求上,不仅要求合乎语法、修辞和逻辑,而且要熟悉模范文作法和模仿规则等等。这些细化后的教学目标,比较符合学生 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用 于指导教学实践,无疑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写作教学内容
课标中的写作教学内容。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写作教 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904年,《奏定中 等学堂章程》“中国文学”科将“文义”、“文法”、“作 文”作为该科教学的首要内容,“作文”主要指日用实用 之文。1912年,《中学校令实行规则》对国文教学的内容 做了规定,“使作实用简易之文”。直到五四前夕,尽管写 作的都是文言文,但注重撰写切近民生的实用文而非应试 文,这已经是历史的进步。1920年,国语科设立后,小学 写作切合生活实际的白话文,初中文言、白话兼作,高中 继续做文言文的局面初步形成。1923年,《新学制国语课 程纲要》规定初级中学国语教学内容共32学分,作文作为 国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了 10学分。此时的写作教学内 容不仅指书面写作,也包括演讲、论辩等口头作文,人们 对写作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语文教科书中的写作教学。我国近现作教学训练 包括基本组词、组句、改错、片段、整篇等多种形式。但 是,由于语文教材无外乎综合型(阅读与写作等)、分编 型(白话与文言分开)两种类型,没有独立的写作教材。 在语文独立设科的近30年里,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多是传 统文选型教材的改良与突破,单元组合型教材还没有形成。 因此,学生写作时也更多是模仿书本中名家名篇的写作思 路与技巧,或者借助教师规定的写作题材来作文。20世纪 30年代中期,语文教科书在原有文选本和文选评注本的基 础上,初步形成了单元组合型语文教科书。1932年,孙偯 工所编的初高中《国文》(神州国光出版社)教科书,是 较早的以“文章作法”为线进行读写组织单元的教科书。 该套教科书初中第一册所编排的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设 有相应的写作训练主题。如第一单元围绕着“白描风景技 能”这一训练主题,选人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刘鹗《大明湖》等10篇写景佳作,并设置了《虎丘 山下》、《韬光的翠竹》等8个体现此训练主题的作文题 目。该课本将写作教学的内容按单元序列化展开,根据单 元训练目标所设置的作文题目,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学以致 用,加强巩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写作教学内容研究。关于作文教学,学界进行了积极 的探索,取得可喜的成绩。1923年,夏丐尊进行了教学小 品文的尝试。他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不发展,是只从国 文去学国文的缘故。所以,经常劝学生不要只将国文当国 文学。“我所第一叫学生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叫他们用 实生活来做作文的材料。” “我想设法使学生对于实生活有玩味观察的能力,以补济这个病弊,于是叫学生作小品。小品文对于作文练习的价值很多,比如,能够让学生多写多练、从生活中取材,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玩味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文字简洁含蓠的表达习惯,同时还可以为长篇做预备。20世纪40年代,黎锦熙在《本国语文教学法提要》中系统总结设计了作文教程,并将作文教学分为小学、初中及以上、高中及以上等几大部分进行说明。小学又针对不同的学段,将写作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初小前两年:主要以简单记录为主,如简单的便条、标签、通信等;初小后两年:注重设计,多方练习记叙文、实用文、说明文诸体,并研究其做法,使其可以应对生活中相应的问题,产生实效;高小:在原有基础上练习作抒情之文、议论之文,但也要宜法重设计。初中及以上阶段,继续练习以上文体,有兴趣和天资的学生可以选修诗词等纯文学样式的学习,自由拟作,不加限制。高中及以上: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各种文体,但在文法上不宜有错误,等等。由此可见,黎锦熙对作文教学的认识比较符合学科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推动了写作教学的程序化和科学化进程。
三、写作教学方法
课标中的写作教学方法。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作具体指导,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背诵名家名篇积累优美词句,体悟文章的结构和修辞,而后在写作实践中模仿和借鉴,所以古代的作文教学准确地说应该是作文训练。不过,就作文训练的方法和步骤而言,的确也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比如:“词”、“意”并重的原则,先“放”后“收”的训练步骤,以及多做多改的训练方法等。兴于唐代的帖诗和应举诗,出现于宋代的程式化作文方式,形成于明代的“八股文”的训练方法,尽管某种程度上便于学生掌握一些文体的篇章结构,但是其特有的严格的步骤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写作的内容多是代圣人立言,所写非所想所得,远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因此,此方法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写作兴趣。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都有了重大革新,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五四”以前,作文教学受到实利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虽仍以文言文作为主体,但在文体上特别注重诸如实用文、应用文、记叙文的训练,有时也有个别白话文造句训练。
20世纪20年代以后,作文教学受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儿童中心论以及教育科学化运动的深人开展等诸多因索的影响,写作教学指导的材料和学生写作的内容,都明显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
初中语文练习课有效教学解析
摘要:近年来关于阅读课和作文课教学的研究俯拾皆是,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语文练习课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故研究初中语文练习课的有效教学很有必要。在实际教学经验基础上,探讨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环节的设置等一系列问题,期待在语文练习课堂上教师导得好,学生动得勤,学生自觉主动地建构知识系统、掌握有效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练习课;教学;知识;方法
初中语文课型丰富多样,但受重视的程度却迥乎不同。若阅读课是主角,作文课是配角,练习课就是跑龙套的了。练习课不像阅读课有起伏跌宕的情节,不像作文课有鲜活生动的素材,学生本就兴趣不大,又因为它是建构与巩固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对于练习课容易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影响,将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而“满堂灌”,所以练习课“效率低、气氛冷”成了教师头疼的问题,“难度高、真乏味”成了学生走神的借口。笔者就提高初中语文练习课效率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做到以下几个统一大有裨益。
一、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的统一
语文练习课跟其他课型一样,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素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范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7至9年级的课程目标涵盖“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5个板块的内容,每一板块下面又分设有很多小目标。中考作为重要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囊括了“积累与运用”“不同文体阅读”“写作”等考查内容。课程标准在前,评价考查在后,语文练习课的内容瞻前顾后,体系纷繁复杂,“‘少则得,多则惑’,如果不进行知识要点的统筹规划,势必造成教学的琐碎与杂乱。”[1]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编排顺序统筹规划一年度、一学期、一个单元甚至一节课的目标。例如根据部编版教材编写体例,初一应侧重记叙文阅读训练,根据不同单元课文内容设置单元训练目标。例如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写景散文的共性,教师可用课文或者课外写景散文出题,引导学生突破赏析修辞手法的难点;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等课文虽有景物描写却是为记事服务,可用于引导学生赏析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等写人散文则可帮助学生把握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二、课前演练与课堂强化的统一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应着眼并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至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具体做法是,在学生高效率完成课前检测题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回收纸质练习资料进行批改,熟悉学生的知识漏洞或误区。若时间不够,则可让学生课前思考,教师课堂抽检,学生口述答案,教师瞬时分析、及时反馈、点拨思路、提供方法。但这只是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的第一步,教师要在课堂上及时检验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力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老师需组织反馈练习,加强课堂巡视,及时搜集信息,进行宏观调控。”[2]教师可以通过转变题型再现问题,异中求同,检测学生是否从根本上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再进行新一轮的激疑、点拨、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建构、促进方法吸收、提升解题应变能力。例如,议论文阅读简答题训练课上,我们可先选择一道考查“全文论证思路”的题作为预习任务,清楚学生问题后及时点拨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首先要清楚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立论(提出中心论点)、本论(设置分论点进行论证)、结论(重申中心论点),据此给全文分段,找到各段中心句即中心论点句、分论点句、重申观点句,用顺序词连接后依次陈述即可。之后在课堂上可再呈现一道类似的题让学生练习,避免学生眼高手低。教师巡视课堂,若学生答题效果良好,则应趁热打铁训练学生解答“段落论证思路”题,告诉学生议论文的段落内部一般也采用“立论(提出分论点)、本论(使用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结论(重申分论点)”的结构,据此给本段分层,找到分论点句、辨析论证方法的使用、提炼段末总结句,同样用顺序词连接后依次陈述即可。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浅析(5篇)
第一篇:新课程高中语文作文写作运用
一、重视课堂交流,营造活跃的写作氛围
在以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告诉学生本次写作的题目,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来完成写作。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到无从下手,学生根本就没有写作灵感,此时有的学生就会抄袭或者仿写。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写作课上,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此来将学生的各种想法激发出来,让学生心中有了写作的方向。如:当老师要让学生来写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作文时,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都喜欢什么样的自然景物,并且教师要告诉学生在描写自然景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然后通过描写、抒情的方式将其表述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写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久而久之,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二、坚持导学互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导学互助”的写作模式是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真正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出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语文教师要重新组合课堂结构,将“课堂上”与“课堂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如:当老师要让学生写一篇以“学会宽容”为主题的议论文时,教师要与学生探讨议论文的写作框架,即:论点、论据,然后教师让学生寻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通过例子来进行论证,以此来让学生快速掌握写作议论文的技巧。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新模式,提高写作课堂效率。通过运用新模式既营造活跃的写作氛围,又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作者:高小东 单位:甘肃省成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研讨(5篇)
第一篇:浅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摘要: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一篇作文得到的分数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语文成绩乃至学生未来的命运。如何学习写好语文作文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讲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十分重要的事情,语文的考试和复习重点就在于写作。就高中语文作文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大量问题,学生写作文没有创新意义、作文形式主义化、缺少内涵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的顽疾。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中语文的教育现状,深入探究了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的快速捷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规划的不断完善及教育机制与时俱进的不断变更和深入钻研,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作文相比以往,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过去的语文考试附属考项转变成了现在占有大比分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分数逐渐增加;由于作文的分数占的比重比较大,成了语文整体分数的直接影响体。可以说,一篇作文分数的高低,会直接决定语文考试分数的高低。如何改变语文作文教育的传统观念和对策,成为提高语文作文写作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缺乏创新性。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兴起,各大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在广大的教育行业当中,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师存在教学思想上的盲点,并且普遍应用教育模式化、死板生硬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列举往年的高考作文例子,分析每年高考所出的题目,让学生做参考,同时给学生们指出几个名人名言,或者优秀作文当中可以借鉴的句子让学生死记硬背,加深积累。其实老师这么做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这样的做法死板、模式化,这种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写作时非常死板,根本就不具备任何的创新变革性。作文教育的死板和模式化并不仅仅这么简单,极个别的教师甚至在教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会完全按照一个固定的套路审题,仅仅是机械地为学生进行范文实例的解说,让学生生搬硬套。应用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且使学生的习作失去了自主创新精神。
(二)语文写作时的创新只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对于高中生的写作创新,已经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制度的要求下开始强调。然而,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整篇作文的结构主体和规划布置形式进行创新的要求,相对来看,作品中的实际内容反而被忽视了,似乎有点分不清主次,并且这种做法对于写作的实际水平提升来说,效果并不强。除此之外,这样的教育方式还可能致使高中生在拿到题目以后,直接生搬硬套固定的格式,如同数学套公式一样,这样,学生对于作文创作的思考就会慢慢陷入僵化,甚至不考虑套用的题材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可以说,这种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写作的自由性和能力的发挥,并且对于学生自主的作文创新性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干扰。
汉语言文学核心能力培育对策
作者:李荣英 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推行十年,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层面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譬如说,对话理论、三维目标设计、语文素养、独特体验等术语的提出与运用。这场改革已引起中小学语文教师智能结构的转变,从而给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与之相协调、相对应的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亦当有所动作。必须围绕课改而调整其课程设置与建设、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途径、专业能力培养等等具体而实在的人才培养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如何培养。基于此,探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意义深远。下面结合实践,作些粗浅的讨论。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划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辅助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是教师完成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但这不是排他性能力;辅助性能力是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辅助能力,如利用信息化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是与现代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排他性的能力,即教师的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1]。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自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能力培养方向了。显然,语文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本质性标志。具体地说,就是“善读、能写、会教”。善读,是指文本读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语言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社会学等知识解读文本,善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情感。能写,即文学创作与应用文体写作能力。掌握较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创作文学作品和教师工作常用应用性文体,做到表意明确、文从字顺。会教,是指语文教学能力,将“善读、能写”的基本功综合运用、转化为教学能力。这里涵盖了教师处理教材能力、选择与整合教学内容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善读”是“能写”的基础,“能写”是“善读”的应用。“善读、能写”是“会教”的根基,“会教”是“善读”“能写”的综合运用。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专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专业存在的灵魂。专业核心能力定位准确,一个专业的培养方向才能明确。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上下功夫,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
(一)构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述(5篇)
第一篇: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们感觉很不好做的事。教与评的效果也让人难以满意。学生不愿意写作文,迫于考试的无奈,又不得不写,于是硬着头皮写,质量可以想见。学生写好后老师费时费力地批改,功是做得不少,可是作文发到学生那里时,他们大多只大致看看老师是否批改了,得了多少分,其它的就再也不看了,下次写还是走同样的路,犯同样的错,老师的功到了学生那里大都化为乌有。教师与学生两方都出力不讨好,作文教学也往往收效甚微。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高考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意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老一套来训练学生专攻一种文体,也不能只重分析,轻写作。学生想象力原是丰富的,但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中慢慢被扼杀,如此一来,他们便感到作文很枯燥很无味,对写作文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直至消失不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每种能力都不可或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人为地把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也不能偏重哪一项而不顾其他。纵观近年语文考卷作文试题,大多是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这正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的选择空间与更多的表现机会,当然这并不是说考生可以随便写,胡乱写,也不是说可以准备几篇范文就可以随便套用。试题中的不确定因素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基本功提出更大的挑战,它要求学生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文体,可以在确定几种立意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种自己最好把握、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一种方案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写作文这一块上做到“一专多能”,既会写各种文体,又有写某种文体的特长。
二、强化材料意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的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教师要导引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并把积累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边城》,文中不乏优美的句子,如“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字里行间满满的是对人性和自然的赞美。有学生就模仿原句将其改写成了:“我们像花朵一样在温室里养着,用作业代替了运动,把网络代替了交流,厚厚的镜片下早已不见清明如水晶的双眸。”虽然改写之后的语句有调侃的意思,但学生通过模仿创造,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诸如此类的练笔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类似具有深刻性的主题,也能为文章撑起骨架,找到灵魂。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强化积累,对作文材料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可使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从而避免了文章内容空洞、简单堆砌词汇的不良现象,这正是作文教学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