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语文心得体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在教学环节中巧妙而有目的的设置问题很重要
教学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鲜明而又操作性强,才能使与社会接触不多农村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在教学环节中巧妙而又有目的的设置问题。设置问题必不可少,有非常大的作用,并不是随便问问,问一些与教学文本无关紧的,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文本,所以设问必须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针对性要强、难易适中。
比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鸟的天堂》时,当学生刚开始接触此文时,我设置了“课文中几次提到‘鸟的天堂’?”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发掘文中趣味。随着讲解的深入我进一步设置了总结性的问题“文中有一件趣事有的地方‘鸟的天堂’加双引号,有的地方却不加这是为什么呢?”在老舍先生的作品《母鸡》一文中,由于这是一篇阅读文章,教学时间不允许深挖,所以我会在学生掌握一定生字词后设置一些关键性的疑问,比如:“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怎样?”“是不是一直就这种态度没改变?”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证明你的观点等等。
这些问题即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前面学过的知识点,又带着启发性,我们教师可以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孩子们在不断地发现与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整节课师生都会感到轻松愉快。
二、从学生兴趣入手,语文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快乐进行
美国心理学家扎拉若斯把选出来的学生按照智力和兴趣分为两组学期结束发现兴趣组虽然没有智力组学生的智商高,平均智商只有107,但是在测验中的成绩优于智力组,尤其在语文写作方面。该结果给我们教师启示:与智力高的学生相比较,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占优势。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孩子对那些经历过并获得成功的事件感兴趣,对新颖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实物感兴趣,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
了解了这些在上课中我就得心应手多了。儿童都爱玩,我抓住这个孩子的天性以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引子,激发小家伙们的求知欲。这一点在上童话故事哪一单元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在上童话故事课时,我会让孩子们先收集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童话故事也是其中重要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重点语句,一遍掌握学习内容。最后我是以讲童话故事比赛的形式结束本单元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并一起回忆这一单元的重点,课外拓展就是让学生写自己内心的童话故事。整个单元的学习氛围轻松愉悦,孩子们开心的毫无负担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及情感体验,应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语言能力;情感体验;价值观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所涵盖的范围已经超过知识层面的范畴,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养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语文教学,能改变原有的“应试”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对语文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能提升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和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技巧,并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因此,教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将传统教育与核心素养教育相融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导学互动教学初探
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认真制定导学提纲
(一)导学提纲的制定要重视教学重难点
教师给学生制定的导学提纲,需要明确地指出课文中的重难点,并通过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他们逐层深入地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按照提纲进行自主探究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提纲来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二)导学提纲中的内容要紧扣课文内容
在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时,通过导学提纲中的内容来进行学习。所以,要使导学互动教学方式获得实效,教师就要在导学提纲中对课文进行恰当的总结,并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深意和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体会,使导学提纲得到有效运用。
(三)导学提纲中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
在运用导学提纲实现教学互动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问题的设计不能太简单,如果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答案,就去了导学的重要意义。同时,问题也不能太难,如果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探究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使教学效率受到影响。所以,要实现导学提纲的有效指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进行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二者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并且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也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读写结合;仿写
群文阅读和读写结合都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在课程改革下不断被应用的新兴教学方法。群文阅读主要是将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多篇阅读材料汇总进行统一阅读的教学方法,读写结合主要是将阅读和写作二者进行统一教学,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也通过写作来促进对阅读的深度理解。将读写结合运用到群文阅读教学中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明确群文阅读主题,分析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最关键的是要明确阅读主题,在围绕一个固定的主题进行多篇阅读材料的阅读才能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之前需要先为学生明确一个阅读主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通常都是先明确阅读主题,然后教师围绕阅读主题给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整理。在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结合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将写作的主题作为群文阅读的主题,并以此为学生整理一些优秀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该主题写作的技巧和思路。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以描写景物为主,如《观潮》《秋晚的江上》等,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再给学生整理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如《冬》《春之曲》等,让学生能够在课内外多篇描写景物的阅读材料中掌握多种景物描写的技巧和思路,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思路练习写一篇景物描写的作文。再例如,第二单元中习作主题为“小小动物园”,语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整理阅读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从中学习动物描写方面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
二、在群文阅读中引导学生表达心得与体会完成读后感的写作
群文阅读不同于传统单篇阅读的教学,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了解相关的语文内容,同时在多篇阅读材料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也更加丰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思想观点等。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着重启发与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然后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以读后感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以此来实现群文阅读中的读写结合。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第六单元主要是围绕“亲情”展开阅读,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有关亲情的课外阅读材料整理出来放入群文阅读中,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表达和感悟,并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去谈一谈感受,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在阅读教学结束后,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项写读后感的作业,通过群文阅读中多篇阅读材料的阅读以及自身的实际经历,谈一谈自己阅读后的收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一、挖掘教材阅读价值
教材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好帮手,通过教材中名篇的阅读学习,进一步拓展教材,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比如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可以指导同学们延伸阅读《春》《背影》等经典散文;学习了老舍的《猫》以后,还可以让大家阅读《养花》、《骆驼祥子》。如此引导阅读,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实际学情,挖掘教材阅读价值,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在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是人文素养的熏陶,它可以引导学生的语文素养顺着文章思想阶梯稳步提升。可以说只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他们感悟语文的魅力,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逻辑思辨和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人文素养的一角,一个愿意阅读和会读书的学生,他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很高,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才能挖掘读物的精神引导作用,并作用于自己的言语行为等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功能,达成新课改目标。例如,教材中《师恩难忘》一文记叙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赞扬了田老师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多年以后,再回想起来,依然充满了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在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体会了文中的内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理解的基础,是感悟的前提,在充分地阅读中增加了学生自己的敬师之情。
三、引导拓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引导小学生拓展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目前流行的各种读物鱼龙混杂,这就需要一线语文教师积极引导。我们可以进行导读,就是遴选一些比较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的读物,然后设计相应的导读简介和思考问题,阅读后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读书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这样才能更好地驱动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比如,笔者就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认知规律特点,给大家推选了《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中国历史故事精选》、《格林童话》等经典读物。具体操作中,笔者先挑选其中的比较经典的一篇,组织大家分享心得,思考问题,为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开设范例,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遵循科学的阅读流程和思考方式,取得了积极的阅读效果,值得借鉴。
四、尊重个体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细读的心得
阅读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一无所获,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文本细读的习惯。文本细读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研究方法,强调从最细微处去理解作品的本质 , 所以,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尝试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来改善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文本细读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之前阅读教学分析中的问题,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不仅是学生表达语言和文化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综合知识的提升,也就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技能,和教师一起挖掘文本自身的优势,获得文本的内在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水平,使学生体验到文本给阅读带来的吸引力。这样就完美实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针对文本细读教学法,以下几点是我在实践教学应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教学思路介绍给相关教师,抛砖引玉,以期能为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略尽绵薄。首先,“对症下药”是“药到病除”的关键,所以,在开展文本细读之前,要先“找准病症”,下文将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教学法实施的现状问题。
第一,学生的独立文本细读能力较弱。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一步步地带领学生去分析,甚至是教师完全用“讲”来为学生挖掘出文本背后的隐含意义,而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扫清字词障碍,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二,学生很难体会到作品的深刻意义。教师会对文本的深刻意义进行讲解,课堂上学生表面好像是理解了,但是学生很少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文本阅读后的看法,甚至是用“背下来”的方法解决阅读理解问题。
第三,阅读变成了碎片化知识收纳。语文课堂上,教师将文本碎片化处理,一段一段分析之后整理相关问题,学生理解后,形成了字词、关键问题的知识收纳,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烦情绪。
了解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阅读问题之后,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对症良方”,下文将分析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的方法。
第一,利用词语和句子,引发学生细读文本。为了解决“学生独立文本细读能力较弱”的问题,我实施的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合作,并学会利用词语和句子,引发学生的细读文本活动。拿《散步》的教学来说,通过合作分组的方式,我参与其中,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和句子来分析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很多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出了文章最后一段“向着那菜花、桑树、鱼塘走去了。”这里面的词语“菜花”“桑树”“鱼塘”不仅是现实的美景,应该也是一家人美好的生活前景。还有的同学提出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了无论是母亲对儿子的爱,还是儿子对母亲的爱都是深沉的,都是仔细又稳当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爱。
第二,移情换位思考,全面体会文本情感。为了解决“学生很难体会到作品的深刻意义”的问题,我实施的策略是让学生学会移情换位思考,全面体会文本情感。在《邓稼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我介绍了邓稼先先生的一生,这个是文本所没有全部体现的。但是通过课后资料整理与导学案传递,学生会对邓稼先的全部经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然后请学生再结合文本进行细读,理解邓稼先的工作线索,理解每一个简单的句子背后是怎样的付出。有的同学读到了“邓稼先直肠癌手术”就提出了是否其工作接触到了核辐射,所以引发了这些癌症呢?这样的疑问就是文本细读后的有效拓展。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他们深刻体会邓稼先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的精神与勇气。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一、在积累写作素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品味人生的能力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应该及时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积累写作素材时,要引导学生能够从身边的生活琐事映照出人生百态,能够一叶知秋,提炼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写作素材,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教育,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通过对身边的一些小事的评价、感悟,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提高。
笔者在教授完《小桔灯》后,指导学生分析、比较、欣赏作品中小姑娘的形象,在那个时代,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很值得学生学习,课后,学生都写了一篇心得体会,他们纷纷写到自己的年龄与小姑娘相仿,可自己的生活在一个和平富裕的时代,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像小姑娘那样要多替父母分忧解难,从而达到了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育目的。
二、在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受到熏陶
意是指作家在主观情感世界的自我流露,境是指自然生活形象的如实反映。文章的意境优美更能体现作品的感染力,激发读者无穷的想象和联想,并且超越作品本身的意境分析,达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目的。
在学习《秋色赋》时,引导学生领会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境;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欣赏无边的月光像流水一样,夜晚的荷花散发着清香;当讲授《暴风雨之夜》时,地委书记心中装着劳动人民,在暴风雨中艰难行进,学生心中升腾起一种高尚的、激动人心的情感;在学习《古战场春晓》这篇课文时,师生以作者行动为线索,在古战场徘徊,看曾经金戈铁马,历史人物叱诧风云的地方,望千古江山,抒发怀古之情,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当学生诵读《一月的哀思》时,和诗人一样地悲痛,和诗人一样地流泪,悼念敬爱的总理,在那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学习到了无形的感染和熏陶。
三、在遣词造句中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小学语文随笔化写作教学研究
【提要】新时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减负增效,朝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传统写作教学着眼于“多练”与“考评”,重复且低效,导致负担重,加上教学反馈不到位等,写作教学事倍而功半,虽有量的堆积,却难有质的提升。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实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教师在教得有序、教得轻松的同时,还能够培育学生随笔的习惯,强化素养,能够以更精准的量变去引领高质量的质变,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随笔化写作教学成效。
【关键词】随笔化;写作;量变;质变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日常训练积累是量变,而写作水平的提升则是我们追求的质变结果。新时期“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之下,减负增效成为引领教育教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做好“加减法”,善用辩证思维去审视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创新策略以减量提质。其中,量变不应单纯为量的堆积,更要注重内在要素的合理选用与有机结合,以寻求质变之道,整个写作教学更加简约高效,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生命写作与生存写作的双赢。对此,本文就此展开深入分析。
一、随笔化写作概述
随笔,有随手笔录之意,不限于叙事、评论或抒情等,篇幅也较为短小。通俗来讲,随笔就是随便写,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写作,不受字数、文体、内容等拘囿。学生根据自身的写作特点及兴趣想法等,选择随笔这一自由的写作方式,任意选择题材进行写作。随笔化写作教学,有“朴素”“随意”“简约”等显著特征,更注重引导学生融入真情实感,以促进写作个性化发展,同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随笔,实则是散文体裁中的一个分支,表现形式尤为灵活自由,旨在使学生在零压力、无负担的状态下,积累多样化的写作体验,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且比较高效的写作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随笔化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一种高阶的语文应用技能,对当下的学习成绩和升学考试,乃至是未来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伴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也有了新思路新方法。其中,为夯实写作基础提升写作能力,就必须要培育和养成良好的方法和习惯。根本上来讲,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是一个量变以促质变的过程。传统的“题海战术”早已过时,它多为重复低效的练习,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虽有量的积累,但盲目而缺乏针对性,终究难以引发质变。随笔化写作,顺应人的语言生命成长规律,能够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方法和习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及作用,让写作变得真切、自然、高效,同时迎合了知识建构的现实需要,包括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等,以有效的量变带动理想的质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