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语文基础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保留篇目教学
摘要:
保留篇目是新课程改革后选文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待这一选文群体,一线教师态度各异,教法自然也各不相同。本文试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结合保留篇目的具体情况,从新课程的角度,对当前选文中的保留篇目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新课标;保留篇目;教学
从1994年开始,我国推行“新基础教育”研究,从此拉开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经历了探索性阶段(1994—1999),发展性阶段(2000—2004)和形成性阶段(2005—2009)这三个阶段。到2011年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止,我国的语文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设计理念,教材装帧,教材内容,到图文穿插等,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就教材内容的变化来说,教材选文的保留、去除和新增这一变动最为明显。那么,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中该如何对待这一教材改革中所保留下来的选文呢?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为材料,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研究理论,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的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保留篇目的界定及概况
我们这里讨论的保留篇目,指从新基础教育改革启动之后的即1997版、2003版和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都共有的选文。通过对这三个版本教材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保留篇目共有42篇。这42篇保留篇目,其中以七年级上册为最多,占了全册的近1/4,最少的也占有1/10。按语体类型,可以分为文言与白话。其中,文言类选文有20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占了近一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足见编者对古文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对教材编写上的要求“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在白话语体选文里,保留的22篇选文中,有6篇为外国经典之著,这体现了我国新课标中的“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课程目标和“国际理解”的课程价值追求。体现了新课标“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编写建议。
基础教育课改下语文教育人才的培养
一、师范院校语文教育改革回顾
语文教师的专业性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文教师的学术知识、教育理论水平。这需要长期的专门训练,包括: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教育理论、语文学科知识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语文教学的实际能力,对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征的了解程度,驾驭课堂走向、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等等。其次,语文的课程倾向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程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专业化,离开了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将无法深入专业探讨,只能就课文讲课文,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语文教师教育研究愈来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怎样才算是好的语文专业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出好的语文专业教师?师范院校学生具有今天学生明天教师的双重身份,在专业化的背景下对基础教育课改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应该更易理解并实施教育理念。
二、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思考
语文教育对基础教育以及民族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与推动作用。很多院校在积极探索教改的过程中,对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涉及内部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只有清楚了解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发展受何种因素的制约,才能着手进行调整适应。笔者以为,原因如下:
第一,师范院校中语文教育专业和其他学科存在差异。语文教育是人文学科,在经费拨款方面不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直接导致了本专业的基础设施、教学软件的滞后;很多语文教师仅凭嘴巴和粉笔进行授课,语文教学环境长期停滞不前,该情况在偏远地区尤为突出。此外,语文所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理解,但考试时又需要标准答案,这就局限了语文教育的感受交流,降低了创新氛围,进而影响语文专业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时,即便是本学科专业之间也互为阵营,学古代汉语的不懂现当代文学,知识面狭窄,缺乏沟通与交融,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第二,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自身存在不足。在培养规格上,重点强调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而学生主体灵性的开发没有提到对等地位。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深远的。可以想象,一个只有专业技能的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后,可以教出答案标准的学生,却有很大可能也扼杀了学生的灵感、想象力、创造性等多元智力因素,违背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其实,高师院校要适应语文基础教育课改和发展的需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这是根本目的。但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才算“适应社会需求”?过去往往强调较低层面的供需对应,把适应小学语文教育的需要做了片面的固定理解,导致了师范阶段人才培养规格层次实际上的降低。
随着教育观念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这种认识尤为片面和静态,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把基础教育与提升培养规格对立起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师范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的积极性,以致步入社会后发展潜力不足。再者,在语文学科建设上,地方师范院校传统的课程结构调整变化不大,学科专业建设特点不突出。该局面的形成,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行师范教育体制导向的成因,而片面理解语文教育的师范性是重要原因之一。
小学语文基础性教育探讨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即基础教育,也是一切学科教育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育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努力提高小学生素质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比较呆板,学生缺乏兴趣,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也为广大的小学语文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职业困扰。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至关重要,小学生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与此同时,也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研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基础性教育;文化;语言;重要性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的学习不能急功近利,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最主要的是打好基础,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自己的大脑和手,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语文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情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语文基础教育对小学生精神世界的长远影响,重视语文对学生感情思想的熏陶作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等[1]。不可避免的是小学生在学习云纹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打好语文基础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如下思考;
1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目标
抓好小学语文基础教育,首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清晰就盲目地进行教学,显然是不对的。语文教学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从方法与过程、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以及树立价值观几个方面出发进行设计、相互结合。实施小学语文基础教育[2],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会学生学会拼音识字,能够正确使用普通话来表达。(2)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础方法。(3)要帮助小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语言要流畅,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书面的书写以及运用能力。(4)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要使小学生认识到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吸收精华,重视文化多样性。(5)引导小学生主动探究,学会思考,同时能够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解决其他学科问题。(6)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语感和逻辑思维能力。(7)培养小学生的爱国、集体以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情怀,弘扬个性,培养创新、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2.1有助于写作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云平台助推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摘要: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者的学习模式。云平台环境对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运行,平台跟进的培训,“双评价”活动的开展,区域高中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资源+高中语文教师+学生+社区”信息化生态环境的形成,推进了全省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打造以平台为基础的高效课堂,强化平台家校互动,为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关键词:云平台;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发展
2014年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正式运行,平台基于甘肃省基础教育现状,以教育主管单位、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学生需求为导向,构建集中管理、分散存储的资源管理体系。平台整合了甘肃省现有资源,开发新资源,建设区域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还集合了第三方应用中的教育资源,支持第三方应用的无缝接入,进行统一管理,可通过统一的知识体系推送给教师和学生,方便语文教师备课、上课、教研,提升了主管部门监管、教育管理、高中语文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等的信息化手段,形成区域基础教育共建、共享、交互、协作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了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中小学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重培训,促进平台应用常态化
云平台对于甘肃省的中小学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新事物。2014年,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分批次参加了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组织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使用培训。培训内容设计合理,包括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功能、资源管理、资源上传、教学资源使用、校讯通使用、云堂课互动教学等内容。为方便教师解决在平台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平台的“信件中心”与培训教师及同行交流。培训教师做到即时对一线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真正做到将资源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保证一线教师会用,能用,鼓励一线教师人人参与。云平台培训是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的培训和引导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前提,对一线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培训,一线教师渴望用好平台的意识强烈,对平台的使用熟练自如,为利用平台进行常态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对云平台的认识从无到有,从了解到熟悉,最终带进课堂,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实现家校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一线语文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应用程度都有了显著提高。
二、双评比,造就高水平语文教师队伍和共享资源库
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解决了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库不足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平台获取第三方应用中的丰富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能够一键式应用于教学中,丰富了课堂学习资源,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平台也提供了庞大的存储空间,方便语文教师备课、交流教学资源。在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模块中,教师可将优秀的教案、课例、微课等上传到共享模块中与同行分享、研讨,丰富了平台数字化资源库。为了进一步深化我省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丰富平台资源库,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甘肃省近几年组织了多种比赛,以此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微课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大赛评选出优秀作品,涌现出了一批信息化教学能手,造就了一大批高精尖语文教师队伍,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差距。信息化教育理念在甘肃省生根发芽,新技术、新课堂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平台让更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善教,更多的学生乐学。
中国基础教育70年识字教学探究
摘要:回顾基础教育识字教学改革历程,其发展逻辑清晰可辨。通过对20世纪中叶以来基础教育领域识字教学方法发展历程的梳理,可将其分为沿袭继承、初成体系、改良完善和孳乳派生四个关键阶段。对基础教育识字教学演变轨迹的回顾,有助于我们更为理性地审视基础教育识字教学改革的内外因素,更为清晰地把握基础教育识字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基础教育70年;识字教学:汉字识记
自古至今,汉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封建时代传统汉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训诂,重汉字的构造和字体的演变而轻现实的文字应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语文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由于实际应用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使识字教学相关理论向更高阶段推进,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的实验和研究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一、中国基础教育
70年识字教学的变革历程自20世纪中叶以来,基础教育领域识字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其他一般事物的发展一样,是前进性和回复性的统一,其发展的总趋势契合了事物发展前进上升的螺旋式,大体可以被梳理为沿袭继承、初成体系、改良完善和孳乳派生四个阶段。
1.沿袭继承。20世纪中叶之前,各类关于汉字学的专著已奠定了汉字识字研究的基础,如姜建邦所著的《识字心理》、艾伟所著的《汉字问题》等,其中《识字心理》首开从心理学角度对现代汉字教育教学进行研究的先河。自20世纪50—80年代,研究者在沿袭和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高了对识字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视,将视野聚焦于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这标志着汉字的识字教学研究历史将开辟新纪元。
2.初成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有关现代汉字学与现代汉字教学的研究开始觉醒,识字教学相关理论体系的雏形初步显现,如苏培成所著的《现代汉字学纲要》、傅永和所著的《规范汉字》。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将汉字学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理论体系交叉耦合的学术现象,如现代汉字学与心理学交叉耦合,有昌学汤所著的《汉语错别字心理分析》;现代汉字学与教学论交叉耦合,有戴汝潜所著的《汉字教与学》。
创意写作教学下移对创新教育的意义
摘要:创意写作作为创新文化的发源地,如何走出学历与年龄的限制?本文尝试探索将教学构架视野向基础教育延伸,并作为一个创新教育推行的突破口。本文将以教育学为出发点,以香港基础教育中的创意写作教学情况为参考,结合创意写作学科特点,探索中国本土创意写作教学视野下移对创新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创意写作教学;移创新教育
当创意写作课程渐渐入驻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传统的中文系走出“作家不可培养”的包围圈,我们迎来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局面。与此同时,对于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进行之中,而这些探索无外乎止步于高等教育阶段。从创意写作理念在国内的引入、立足、腾升这些阶段看,所发生的处所绝大部分为高校,且实践对象基本上是本科及以上学位获得者。由于我们对创意写作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且从学科性质看其具有高度自由化自主化的特征,故创意写作从接受能力较强的高等教育层次作为突破口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未来对于创意写作更深层次的发展应当浸入到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视野的下移正呼应创新教育理念,这也是此学科走向成熟的体现。创意写作不仅仅作为一条分支存在于写作学中,也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作为一种大脑思维创造力的反应活动,应是不分年龄、学历、处所的限制的,其是具有广泛包容性与持久普遍性的存在。美国的创意写作体系早已从爱荷华大学走了出来,走向中小学甚至每个社区,香港地区也早已下移了创意写作的学科构架,向中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中国大陆早早就提出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做了许多实际性的改革与突破,创意写作在理论观念、教学出发点与创新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将创意写作的理论发展线路向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延伸,将研究与探索的视野放低以呼应创新素质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借鉴:香港基础教育中的创意写作方法分析
香港是我国将创意写作引入中学阶段比较早的地区,对于我国大陆进行创意写作学的教学视野下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香港地区在中学的创意写作主要以校本课程的方式进行,大陆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常规科目的理解与运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方法的培养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语文写作方面,我们的写作校本课程或者说我们的写作教学体系依旧停留在死板、模式化的禁锢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对香港地区创意写作课程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分析借鉴。全语文(WholeLanguage)是香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全语文是一种自然的绿色的大语文学习,是一个健康的跨学科的整体的教学模式。”1自1994年以来,香港中小学在普遍推行“全语文写作教学计划”,“全语文写作教学参考自全语文取向(WholeLanguageAp-proach)的精神,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法。”2其突出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与自由化,对于中小学中创意写作课程校本化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香港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以“全语文”理念开设了创意写作校本课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思路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自由度,从而改善了过去写作教学上的拟定题目——提供相关材料——给出范文的模式化套路。在创意写作课程设计方面,许多香港中小学仿照高校创意写作工坊的教学模式,以认识本我、技巧传授、讨论争鸣等流程进行设计,如课程一:认我本真,我有我故事。课程二:神奇雕刻刀,人物描写。课程三:谈谈情、写写诗,借景、借物抒情。课程四:铜牙铁齿不简单,游说与议论。教师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因势利导,学生在掌握写作手法的同时,亦能培养良好的思维素质。香港中文教育网上总结的创意写作六方法分别是:不判断、类比、打破传统、颠倒、发散性思维、革命性疑问。我们可以看出创意写作校本课程的核心是思维的敏感性与创造性,这也正是借助写作的形式综合运用传统写作手法来辅助创新思维去进行创意写作。创意写作校本课程对于从根本上支撑“全语文”教学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意识:创意写作思维对应试写作教学的破冰
《全日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中小学写作教学方面的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3在大政方针上我们对于写作方面的定位是合理准确的,但是在具体教学中,由于体制限制与大环境影响,写作被换算成了分数,受到模式化与功利化的控制,学生的双主导地位意识淡薄。从教育模式讲,这种现象有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再从这两种模式的内核思想看,是创新理念与固化思维的矛盾,最后,从写作教育上看,产生了创造性的创意写作与机械死板的考场作文的矛盾。“创意写作的第一规约是’创造性’,第二规约是’写作’,其本质是’创造性活动’。”4从思想根本上创意写作对应试教育模式起到了破冰的作用。从实际情况看,从小学到中学,现在的中小学生并没有真正做到写作是一种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反观在创意写作课程教学构架有一定基础的高等教育阶段,教师极大地重视起学生的主体作用,普遍使用了引导、讨论等探究式教学方法,这对应试教育写作教学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或者材料为中心,达到一种开放的写作氛围是打破传统应试教学的一大难题。高等教育阶段创意写作课程中的教学开放生态与学生主体化两个重要理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开放生态下,教学环境将从严格的既定轨道上脱离,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目标计划都带着诸多不确定性。因为大陆大多数中小学是将写作课程归并于语文课之中,根据教材的进度逐步穿插讲解,这就会引来一个新的问题:影响教学进度,不利于考试准备。但是开放生态中的“生态”二字有着深厚的含义,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一个渗透在学习的点点滴滴的过程。通过课堂上那短短四十分钟完全不能满足去营造真正开放生态的条件,而这就需要通过“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发生作用,达到思维的敏感状态,通过不断的引导、讨论营造开放思维环境,加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中小学生对创意写作的不断尝试,将是达到上述效果的有效途径。“创意写作是一个’隐藏导游路线的教育方法’,学生们拓展自己的写作素养,还延伸出自己的一份独特体验,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一个有创意的个体,并完成自我提升。”5一个个体处在自由环境中将会放大其主体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课堂互动将逐渐增多,新兴的课堂模式将会从多方面促进创意写作思维的培养。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建设让学生写作获得独立,思维获得自由,真正做到创造性表述。
小学生课业负担基础教育改革
摘要:
文章从考试形式、考试层次、试卷评分标准、传统考试“一纸定终身”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并对基础教育阶段考试制度改革方向进行了探索,提出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丰富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既要联系实际,也要考虑城乡差异性;评分标准弹性化,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
关键词:
小学生;考试制度;课业负担
小学生课业负担与考试制度的关系长期存在于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之中,一直被提及、关注,也一直在不断改革。在关于《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严禁各地设重点学校或实验班,切实改善“择校难”的现象,积极推进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的呼吁下,各地方政府、教育局也实行了不同的改革措施。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生是否切实地受益于新课改,减轻了课业负担;如何通过变革传统考试制度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值得我们思考。
一、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目前小学阶段存在的统一考试主要有每学期一次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及小学毕业时的小学升初中的市级统一考试。统一考试的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拔的公平性,但是存在诸多弊端。第一,考试形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科目考试方式均为书面填写试卷。此种考试方式过于单一,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综合实践类的内容无法从试卷中得到反映。以小学语文为例,小学语文中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内容,将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而单一的书面测试无法反映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传统书面性的考试还会造成教师、家长只注重书面作业,盲目增加习题量,间接性地增加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第二,考试层次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之间城市、农村差距较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般而言,城区小学教育资源优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相对较高,教学质量较好。而农村小学由于师资等各项教育资源欠缺,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统一考试不能满足地区性差异。以小学英语为例,南京市某年小学英语小升初统一考试作文话题为电脑,电脑对城区或者发达地区学生而言非常熟悉,甚至是生活必备品,但是对于某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学生而言,鼠标对他们来说都很陌生,有些学生甚至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电脑。所以,统一的考试内容往往无法照顾到城乡学生的差异。第三,试卷评分标准单一,限制学生思维。据访谈,在批改统考试卷时,一般按照教育局统一的标准答案按点给分。虽然有些主观题答案设计有一定弹性,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一缺陷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以阅读理解《小草与松树》为例,在回答文章所歌颂的品质一题,根据标准答案,文章反映了松树坚韧不拔的气节。有些学生回答了文章反映出小草积极乐观的品质,经过仔细推敲也是言之有理的,但是依据标准答案,这样的回答不得分。这就体现了试卷评分标准的单一性,欠缺人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直接导致了“死读书”、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间接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第四,传统考试“一纸定终身”,增加学生心理压力。目前,期中、期末考试和小升初考试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中所占分量很重。期末考试成绩将会记录到学生的电子学籍卡上,伴随学生的一生,也影响着学生的“三好学生”等各类荣誉称号的评定,似乎一次考试决定了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状况,这无疑给学生造成了莫大的心理压力,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有少数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恐惧等“考试综合症”的心理症状,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传统考试选拔制度亟需改革。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在整个基础教育教学体系中,语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整体教育之所以落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教育的落后现状,很大一个方面实际上是农村语文教学相对不到位造成的。因此,研究、解决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寻求改进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和教学问题分析
1.语文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质量参差不齐,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动力不足和缺乏教学激情的现象,一些学校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够健全,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2.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对教材钻研不够,教案和必要的教学准备不够健全甚至严重缺乏,因此影响课堂教学质量。3.教学资料和学生学习资料严重缺乏,导致学生仅限于课本阅读,大部分学生阅读量极小,导致语文教学成效严重下降。教学脱离,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沿袭多年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还普遍存在,没有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缺少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针对当前农村语文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从数量和质量上加以重点解决。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修养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因此,应当重点建立有利于改进农村师资水平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师资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增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吸引力,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去学习和进行教学工作,使一些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并愿意到农村从事教育的青年人才有发挥自己优秀才能的有利条件和工作平台。另一方面,要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相对而言,农村教师获得培训的机会少,发达地区和城市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传导到农村,使得许多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的发展。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