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培训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运动营养学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运动营养学培训

体育康复专业建设分析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加大专业建设改革力度,产学合作教育结合紧密,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建设日趋完善,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   1深化校企合作,走紧密型产学结合之路   1.1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努力寻求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成立了以安徽省运动医学行业、相关企事业和各运动训练管理中心专家为主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全程参与本专业的建设。   与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安徽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等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办学及人才培养的全面合作。09届订单培养毕业生占本专业毕业生的34.5%。依托康复保健的相关行业和部门建立了安徽省武术拳击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田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射击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等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合作单位的专家在专业定位和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双师”队伍建设、学生专业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与我院进行了紧密型的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紧密型产学合作教育的局面。   1.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三块并重,二层深入”的教学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三块并重”即“主干课程”、“实验实训”、“职业资格证书”三块同步要求,同步进展,主干课程强调实验实训,尤其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进程中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资格证书教育环节紧扣,将能力培养主线贯穿全程。“二层深入”即实训实践、实习实践环节层层递进,抓落实,促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学以致用,学能致用。   通过对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深入分析,经过几年的探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条主线,三个循环,二个阶段,三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循环:即实训、见习和毕业实习环节层层递进。   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前5个学期,按照专业培养方向,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全面的基本素质。   第二阶段即最后一个学期,主要在校外实习基地和一些准用人单位进行,以毕业(顶岗)实习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培养较高的职业素质,提前融入职业角色。   三个方向:即把就业岗位定位在运动保健、康复治疗、公共健康指导三个方向,突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行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着重进行了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依托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从第二到第五学期,每周进行至少6学时的专项技能训练,将学生按小组分到各优秀运动队、康复机构等实训基地。在学校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技能训练为辅,在实训基地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习为辅。整个过程以专业技能的训练作为主线,将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1.3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双师队伍   加强产学合作教育,与运动管理中心、康复治疗部门等合作单位共同开发了《运动伤科推拿学》、《运动伤科推拿学实践指导》、《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等体现专业特色的校本实训教材和《运动解剖学》、《康复护理》、《创伤急救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使课程教学真正体现出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   与行业、企业之间通过人员互兼互聘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聘请合作单位的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任务。定期请专家给师生开办学术讲座,就业指导和成才教育,对学生实行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的技能培训,指导专业实习实训,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专业教师积极为体育行业、康复机构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加强了专业教师与行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为教师创造了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促进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2以专业技能为核心,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   2.1构建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安徽省体育行业和康复治疗市场的需求状况,结合我院的办学特色,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全面的体育保健与康复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服务竞技体育并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康复保健等方面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定为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来构建课程体系。   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定期的调研、讨论,不断修订、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培养目标,按照运动保健技能、康复治疗技能、公共健康指导技能三个培养方向的要求确定三个子模块内容,进而形成专业技能模块,再由专业技能模块开发出专业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基本素质模块、职业素质拓展等四大课程模块,由此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本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选择内容,基础课突出应用和适度,专业课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p#分页标题#e#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四个重要环节构成,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几年来不断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较大幅度地调整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的结构,如将较综合的《运动医学》细化为《运动医务监督》、《营养学》和《运动处方》。   2.2实施“双证融通,一教多证”教育   将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资格、技术等级的培训鉴定相衔接,进而形成了专业特点突出、教学效果良好的“职业资格”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如要求在《运动伤科推拿学》课程结业时必须达到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同时还可考取保健按摩师中级证书;《营养学》课程结业时,学生可考取公共营养师资格证;体育技术课结业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考取健美操、跆拳道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已毕业的三届学生中,85%以上的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取得了按摩师证、营养师证、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层次,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选择余地。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实施,使教学过程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加紧密,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资格证书”教育又促进了核心课程的建设,使《运动伤科推拿学》、《运动解剖学》等核心课程依据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3不断改革,打造特色   3.1立足体育行业,服务竞技体育   以“立足体育行业,面向康复保健市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大众健康”为指导思想,在我院积极推进“教科训一体化”的建设中,充分利用独特的教学资源为竞技体育做好服务。   专业教师为安徽省奥运会冠军邓琳琳、摔跤奥运亚军许莉等提供了医疗保健服务,为备战全运会的运动训练队担任队医。   这些服务工作的开展,为安徽省竞技体育“奥运夺金、全运突破”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连续几年承担了安徽省举重队、体操队、跳水队等多个运动队运动员的推拿按摩与运动恢复,及运动创伤的康复与治疗工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也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实现了“双赢”效应。   3.2面向康复保健市场,体医结合,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   我们立足体育行业,认真探索体育与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把握培养目标,根据独特的资源优势,将本专业建设成为了不类同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体育与医学结合的特色专业。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突出“体医结合”和“以中医传统保健康复为核心的中西医结合”两条主线。在医学知识和技能方面,重点放在传统医学上,如推拿学、针灸学等;在体育学科方面突出健身体育、保健体育、康复体育、娱乐体育等各种体育锻炼方法。   将相应的技能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具备人体科学、体育科学、传统医学、运动医学和保健康复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了“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大众健康”的专业教育理念。   开设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伤科推拿学》、《运动医务监督》等一批“体医”知识交叉与渗透的特色课程,使本专业的学生在运动创伤的防治、运动性疲劳恢复、人体运动机能评定等知识和技能方面特色明显。   运动保健、康复治疗和公共健康指导等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突破了传统的体育院校窄口径的人才模式,使学生成为“体医结合,一专多能”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学生就业面宽,发展空间较大。   自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康复医学以来,康复治疗技术这门新兴的技术专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成长活力。同时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日益火爆以及现代疾病、人口老龄化和伤残人口的增加都急需一大批具备专业能力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人才。而懂得医学知识的人不一定了解体育运动的有关原理,了解体育运动的人又缺乏医学医疗知识,体育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医学与体育的有机结合,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弥补这一空白。

阅读全文

网球教练员继续教育构建

摘要:

近年来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李娜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大满贯得主的网球运动员之后,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教练员的训练理念与世界高水平的网球教练员之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教练员的学习能力决定着网球教练员能不能跟上时展的要求。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我国网球教练员继续教育的发展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教练员继续教育体系进行梳理,为提升教练员的总体实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

网球教练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自1999年来,我国网球协会逐步进入了国际网球联合会教练员的培训体系之内,从宏观上来看网球教练员培训得到了教练员的支持,网球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教练员训练理论、训练技战术的培训。

1中国网球教练员继续教育的组织方式

网球教练员继续教育的培训主要是提升教练员的总体实力,现阶段网球教练员继续教育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专题讲座、学术会议交流等组织形式,网球运动的发展较为迅速,学术对网球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通过专题讲座和学术会议交流两种形式能够有效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水平,现在对培训以及学历教育不再是网球教练员继续教育的首选了。

阅读全文

高水平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及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选取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68名高水平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3天24小时膳食调查法结合营养KAP问卷进行调查,通过4周的营养干预改进运动员的饮食习惯。结果:(1)运动员的总能量摄入量等于64.8%推荐量,蛋白质、脂肪摄入量达到推荐量的80%~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是推荐量的53%。体能类运动员维生素B1的摄入量/推荐量的比高于技能类运动员(P<0.05),钙的摄入量/推荐量的比低于技能类运动员(P<0.05);(2)运动员的早餐摄入供能比达到推荐值,女性运动员的早餐摄入供能比显著高于男性运动员(P<0.05),午餐摄入供能比小于最低推荐比(35%),晚餐摄入供能比超过最大推荐值(30%);(3)运动员的营养态度和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r=0.434),女性运动员的营养知识(P<0.01)和行为(P<0.05)均显著优于男性运动员;(4)营养干预后,运动员的碳水化合物和午餐摄入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水平运动员应加大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和B1的摄入量,适当提高午餐能量摄入,减少晚餐能量摄入。4周的营养干预研究能够积极改善运动员的膳食状况。

关键词:高水平运动员;膳食营养;能量摄入;饮食结构;营养干预

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养合理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尤其是高水平专业运动员,日常训练负荷强度大,能量消耗也大,因此营养对其身体状况和运动竞技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膳食能量必须满足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能量需求[1],合理营养与科学训练相结合,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相反,营养不当不但降低运动竞技能力还会影响运动后体力的恢复和健康水平[2]。何玉敏通过对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及营养支持的研究发现,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量可能会对运动成绩产生负面的影响[3]。因此,通过膳食营养调查评价运动员营养状态,是为运动员制定个性化营养干预策略的基础,通过针对性营养干预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4]。本研究旨在通过3天24小时膳食调查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了解高水平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现状,分析运动员在日常饮食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营养教育方案及实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优化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结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水平运动员的膳食状况和营养干预效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68名高水平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33名运动员从事体能类项目(包括举重、田径、游泳),35名运动员从事技能类项目(包括排球、摔跤、柔道)。高水平运动员的判定标准:获得全运会决赛参赛资格,即通过了全运会的预赛选拔,全国性比赛前16名。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2实验方法

阅读全文

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与优化策略

体能训练导向是指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将着眼点立足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上。小学体育课程开展中,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充分借助体育资源对当前课程进行精准定位、科学评估、重新架构,在充分利用既有体育资源基础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提升。具体来说,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一、精准定位,突出体育课程设置体能导向

第一,要更新体育训练的理念。要以《小学生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托,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和学生个性特征,结合当前体适能教学发展的现状,小学体育教学要完善课程与教材设置,开发出适合小学生体质的课程体系,用全新教材引领教学实践。第二,要明确目标整合的要求。在体育课程设置的体能转向中,要采取标准的运作措施,进行目标分解和实践整合。所谓目标分解,就是要结合《小学生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将体能训练目标落实为运动参与目标、技能目标、身体素质指标、心理健康要素和社会适应性等几个方面。然后,要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组织教学内容,考虑因为年龄段不同、接受能力差异而造成的相关要素连续性。在此基础上,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实现目标选择与整合,促进课程目标更好地转变为学习目标。第三,要突出教学内容分类与选择。在教学内容上,要借助现代先进的体适能训练方法与实践,融合进小学体育课程中去。要重视相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在横向、纵向层面的要素协调性。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上,要包含理论知识、技能组成、拓展开发等多方面内容,要根据学生专长、兴趣,结合课程实际和学校需求,采取课题化、小型化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学习。

二、多措并举,促进体能教学与体育课程融合

第一,根据小学生体质特征,依托专项训练内容,分析体能训练模式、手段与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策略。第二,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强化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的结合,确保用体能为技术发展提供保障。第三,完善运动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双向互动,强化理论内容的学习,让小学生了解体能训练的目的及意义,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和意识。

三、抓住重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师体能培训

体能教练在体能训练与课程优化中,对于学生的体能锻炼有极强的指导价值和意义。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体能训练的发展导向,积极参与到体能培训进程中去。既要学习并梳理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制定完善的计划,也要加强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探索,开发出适合小学生体质的运动方法、锻炼手段,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现自身体能的有效提升。

阅读全文

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与优化策略

体能训练导向是指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将着眼点立足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上。小学体育课程开展中,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充分借助体育资源对当前课程进行精准定位、科学评估、重新架构,在充分利用既有体育资源基础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提升。具体来说,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一、精准定位,突出体育课程设置体能导向

第一,要更新体育训练的理念。要以《小学生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托,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和学生个性特征,结合当前体适能教学发展的现状,小学体育教学要完善课程与教材设置,开发出适合小学生体质的课程体系,用全新教材引领教学实践。第二,要明确目标整合的要求。在体育课程设置的体能转向中,要采取标准的运作措施,进行目标分解和实践整合。所谓目标分解,就是要结合《小学生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将体能训练目标落实为运动参与目标、技能目标、身体素质指标、心理健康要素和社会适应性等几个方面。然后,要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组织教学内容,考虑因为年龄段不同、接受能力差异而造成的相关要素连续性。在此基础上,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实现目标选择与整合,促进课程目标更好地转变为学习目标。第三,要突出教学内容分类与选择。在教学内容上,要借助现代先进的体适能训练方法与实践,融合进小学体育课程中去。要重视相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在横向、纵向层面的要素协调性。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上,要包含理论知识、技能组成、拓展开发等多方面内容,要根据学生专长、兴趣,结合课程实际和学校需求,采取课题化、小型化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学习。

二、多措并举,促进体能教学与体育课程融合

第一,根据小学生体质特征,依托专项训练内容,分析体能训练模式、手段与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策略。第二,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强化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的结合,确保用体能为技术发展提供保障。第三,完善运动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双向互动,强化理论内容的学习,让小学生了解体能训练的目的及意义,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和意识。

三、抓住重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师体能培训

体能教练在体能训练与课程优化中,对于学生的体能锻炼有极强的指导价值和意义。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体能训练的发展导向,积极参与到体能培训进程中去。既要学习并梳理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制定完善的计划,也要加强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探索,开发出适合小学生体质的运动方法、锻炼手段,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现自身体能的有效提升。

阅读全文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

【摘要】目的研究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孕期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在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满意度60%,实验组满意度84%;健康知识考察对照组合格率28%,实验组82%;对照组24%的孕妇选择顺产,实验组为70%。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孕期;健康教育;妇产科;分娩方式

妊娠是母体承受胎儿在其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在怀孕期间很多孕妇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会使患者体内分泌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孕妇和胎儿均有不利影响[1-3]。孕期的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不良的情绪,同时弥补了孕妇在孕期知识上的空白。本实验就是将孕期健康教育应用到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观察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8.1±2.1)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23例;实验组年龄25~32岁,平均年龄(28.8±2.6)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30例。两组孕妇在年龄、身体状况等基本资料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实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实验知情同意。

1.2病例入选标准:①患者年龄18~40周岁。②患者头脑清醒、情绪稳定,无精神类疾病,可以配合实验。③患者无家族遗传病、严重内分泌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④就诊前未服用过对本实验有影响的药物。

1.3实验方法:组成专业的护理小组,实验开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产妇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产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具体健康教育内容:①心理健康教育:孕期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该以熟练的操作赢得患者的信任,平时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有意识的转移患者注意力,鼓励患者听音乐、看杂志,释放心理压力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避免孕前期焦虑症。②用药指导:很多药物具有致畸性和致流产性,另外很多中药如红花、大黄等,其具有活血作用或者药性峻猛,因此孕期用药应该遵医嘱,不可私自用药。③饮食指导:孕期的女性身体的消耗量比较大,因此需要摄取的营养也比较多,所以在饮食方面要非常注意。孕期可以食用包括:水果、蔬菜、谷类(米、麦等)和蛋白质(奶制品、豆制品),同时孕妇应补充钙质、维生素D和叶酸。但是营养的补充一定要适量,过度补充某种营养物质也会有碍身体健康。长期高糖饮食导致血糖升高会导致胎儿致畸率升高,同时血糖偏高会加重孕妇肾脏负担;孕期高蛋白饮食,会影响孕妇的食欲,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大量蛋白摄入会导致人体内产生大量硫化氢、组织胺等有害物质,容易引起腹胀、食欲减退、头晕、疲倦等现象;长期多吃高脂肪食物,会使大肠内的胆酸和中性胆固醇浓度增加,同时,高脂肪食物能增加催乳激素的合成,促使发生乳腺癌,不利母婴健康;孕妃盲目地进行高钙饮食,大量饮用牛奶,加服钙片、维生素D等,对胎儿有害无益。营养学家认为,孕妇补钙过量,胎儿有可能得高血钙症,出生后,患儿囟门过早关闭、颚骨变宽而突出等,不利健康地生长发育。怀孕初期,害喜症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准妈妈的胃口。在饮食上,一般不提倡大补营养,尤其像人参一类的补品不提倡孕妇食用。主要以自己的喜好为主。孕吐严重的孕妇,要注意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④向孕妇介绍孕期检查的必要性,孕期应及时进行检查。⑤孕期应该适量运动,可以进行散步、瑜伽、有氧操或者孕妇操等,能够防止由于体质量增加和重心变化引起的腰腿疼痛,松弛腰部和骨盆的肌肉,为将来分娩时胎儿能顺利通过产道做好准备。运动时动作要轻以产生疲劳感为度,并且每天坚持做。

阅读全文

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人才精准供给探讨

摘要: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健身行业快速发展起来,健身教练成为热门职业。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人开始关注健身行业,推动该行业走上了繁荣发展道路,美国的健身教练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健身市场随之进入黄金时期。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开始倡导进行全民体育健身,增强人民体质。中国人民的健康意识随之也越来越强,健身行业逐渐职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教练职业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健身活动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而是在科学指导下完成,健身教练水平的高低对健身一族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健身锻炼的质量关乎人身安全,也决定了人们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高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都开始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了解当前中国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问题,从就业需求目标出发进行人才培养,做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精准有效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完美衔接,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创新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前言

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评出21世纪全球最流行的职业,一共20个,健身教练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于是从事体育健康产业人士开始关注健身教练的职业生涯,高校作为体育健康产业人才的输送基地,开始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更多地考虑当前社会就业需求,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让专业能力在社会中创造实践价值。体育活动项目越来越多,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观念随之形成,对体育运动逐渐产生兴趣,甚至使参加健身运动成为一种时尚运动,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于体育产业有了更多的需求,对体育人才也有大量的需求。高校体育学院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领域的人才匮乏问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为参与体育运动的民众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指导,使民众科学健身,参与到体育产业活动中,从事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事业,诸如体育产品的经营开发、体育赛事的策划等,使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高校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时候,要考虑社会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还可以为体育健康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本论文的研究中,首先调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社会对健身人才的能力需求,然后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对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进行各个维度的全方位改革,以此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即通过供给侧改革,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实现人才的精准供给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的实际需要,通过网络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论文搜索平台获取大量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现状与就业能力、就业技能现状与就业能力提升等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篇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阅读全文

体育卫生教育状况及改革建议

作者:喻坚 单位:重庆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

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师资的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是否适应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需要,直接影响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探讨我国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办学方向和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切的。

1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现状

1.1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还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国家教委关于《“九五”期间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意见》规定: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均要按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体育、健康教育课。并要求到2000年各省会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县镇以上学校要达到80~90%,县镇以下学校要达到70~80%;凡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其健康教育师资均应接受培训并达到规定的要求。那么,学校体育与健康相结合师资就更加奇缺。据调查,现在我国农村不少乡级中学还缺乏合格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卫生保健教师。学校卫生工作根本无法实施,严重制约着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即使有的中小学校开设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也面临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专业师资的情况。目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主要由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培训后的体育教师担任。但这些师资不是缺乏卫生保健知识,就是缺乏体育知识,根本不能完成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任务。因而,迫切需要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既能上体育课又能上健康教育课的大量专业师资。这为我们开办的体育卫生教育专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广阔的“市场”。尽管如此,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仍未能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大力发展。

1.2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自创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为培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师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该专业起步晚,发展参差不齐,有关理论、思想、方法、资料、文件等几乎没有建立,至今全国尚无统一教材、大纲,教材奇缺,教材内容、范围不能确定,严重影响教学,制约着专业的发展。加之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照搬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理论较为混乱,课程设置不合理,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内容繁杂、重复,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新的课程体系。此外,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相互独立,各自为政,不能互相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两类课程内容没有融为一体。还未能使该专业学生明白,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能促进人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意识和终身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并能帮助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健康观,有利于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和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