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运动生理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教育技术论文

一、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

1.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等现代教育技术,把运动生理学中复杂、抽象和动态的人体微观环境直观展示出来,比传统的板书填鸭式教学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能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实际操作,可充分运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模拟演示,并且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成果,最终得到同学们的承认,能够增强学生新奇感,从而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开拓思路,强化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热情。

3.能激发教师教学模式改革热情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从而摆脱了传统教学“黑板粉笔”的限制。越来越多的视频、动画、图像、声音等媒介,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教师进行课程及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情。

阅读全文

谈体育专业理论课“学习通”教学运用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以体育专业理论课“运动生理学”为例,分析课程性质和教学现状,探究体育专业理论课“学习通”等网络平台教学实施现状,研究归纳体育理论课“学习通”等教学模式优化建议。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课程内容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下功夫,开发新型教学模式,提升专业理论课的内涵力,提升体育理论课堂的吸引力,激发体育专业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理论知识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学习通”;教学应用

一、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运动生理学”属于人体生理学的范畴,是体育专业基本学科之一,也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必修课程。该门学科主要包括运动生理学基础、竞技运动生理学、健身运动生理学等三部分,主要讲授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人体的机能和结构等的变化,以及运动过程中人体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以指导体育相关科学的训练方法的研究和训练规划的设定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以体育运动和训练时人体的反应和适应为主要研究内容,它的基本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科学地认知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进一步探讨学习体育健身锻炼和运动训练过程的人体生理学原理,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来掌握不同年龄段、性别以及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为进一步体育专业实践学习奠定基础。另外,此门课程对体育教师更好地组织体育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当今大学生以及运动员等的体育健身锻炼和专业运动训练。

(二)教学现状

“运动生理学”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1],但一直来该课程在高校体育院系的开展效果一般,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大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学习效果整体较差。“运动生理学”和大部分体育理论专业课相似,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较单一,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考查方式目前多以传统知识答卷为主,还是多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仍需不断改进完善,当前部分高校体院也在不断创新方式,提高平时成绩占比率。课堂上,由于体育专业学生本身对理论课兴趣低,学生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很难坐得住和听进去,师生互动较难产生共鸣,课上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还是以“灌输”为主,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较差。当前随着课堂教学的信息化,体育理论课也开始采用“学习通”等网络信心技术教学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平台的使用增强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学开展简单便捷,教学效果整体有所改观,但体育专业学生专业特点还是极大地限制了网络平台课程的实施效果,学生的参与率和完成率不高,“学习通”等网络平台的实施方式方法等还有待优化。

阅读全文

生理学网络教学成人教育论文

1根据成教学员特点,设计《生理学》网络教学

要想使学员对生理学学习感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时必须考虑成人教育特点,做到必须、够用,要注意与临床实践结合,如舍去繁琐难懂的“电压钳、膜片钳”原理等,增加与临床实践结合紧密的心电图产生机制。经过精选后确定的学习内容为45学时,其中30学时进行网络课堂教学,主要为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脏泵血功能、心脏电生理、呼吸运动的调节、尿液生成原理和神经系统等学习理解较困难的内容。网络自学15学时,包括血液、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内分泌和感官等章节,内容简单易懂便于自学。

2丰富网络学习资源,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资源是开展网络教学和网络自学根基,我校以BB平台为基础,开发生理学网络学习平台功能,学员登录平台后,可获得教师基本情况、联系方式、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信息,进而导航课程学习,知道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如何考试;可浏览下载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片、文字、电子书、授课课件、授课教案、授课视频和生理学虚拟实验等;学员还可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在线检测;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或离线互动、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施网络实时课堂教学,引导学员网络自学

成教《生理学》网络教学模式为:网络实时课堂教学+网络自学+虚拟实验+适时辅导+统一考核的学习方式。(1)网络课堂教学:以网络平台为基础,进行实时网络视频教学,要求学生到各网点现场听取实时授课,远程互动及时答疑,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提交网络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并及时点评反馈,以确保学员最基本的课程学习时间。(2)网络自学:学员按照规定自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完成在线测试、网络作业→进行在线互动、讨论学习问题”),完成规定的自学任务。(3)网络实验生理实验教学一直网络学习是短板,我校通过观看网络平台上实验视频,组织学员进行虚拟实验,尽量弥补网络学习无实验的不足。(4)适时集中辅导:成教学员工作繁忙,网络学习时间有限,教师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交流互动平台上学生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辅导时进行针对性解答,并在网络实时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次课,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性陈述。(5)期末总评:改变一锤定音考核方法,实施考核的多元化,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70%+过程性评价30%,加大网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网络登录次数、网络自测、网络作业和发帖等)在期末总评比例,督促网络学习。

4实施效果测评

阅读全文

智能手机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运用

摘要:以“蛙心的心搏起源分析”这一生理学常规实验项目为例,探索智能手机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智能手机在生理学信息化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思路与方法。实践证明,智能手机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验效率,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生理学理论知识。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教学;智能手机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1],是高职院校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医护专业大类专业综合基础理论考试大纲要求的考查课程。由于生理学的每一个认识或结论均从实验中获得[1],通过生理学实验教学,不仅能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验证生理学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理学理论知识来解释各种实验现象,了解生理学知识的来源,初步感受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流程[2]。与此同时,学生在生理学实验过程中能够不断锻炼其实验操作习惯和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激发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因此生理学实验对生理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其与生理学理论知识相辅相成。然而生理学内容抽象枯燥[3],且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生理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现状,导致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难度大和时间不足等问题。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自下而上地渗透了传统教育,首当其冲的是大学教育[4]。同时,随着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以及“互联网+医学教育”的发展,如何发挥智能手机这一时代产物的优势,进而融入生理学教学,调动学生对生理学实验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广大生理学教师必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适应医学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新要求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蛙心的心搏起源分析”这一生理学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手机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信息化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人体的心脏有多个起搏点,如窦房结、浦肯野细胞、房室交界和房室束,各起搏点的自律性不同,其中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所以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节律是由窦房结起搏而形成的窦性节律。“蛙心的心搏起源分析”是生理学常规的实验教学内容。本实验通过指导、帮助学生探究实验动物牛蛙心脏是否与人体心脏一样有多个起搏点,进而观察牛蛙心脏各部位(静脉窦、心房和心室)兴奋与收缩的顺序,同时比较精细的丝线结扎方式,阻断牛蛙心脏各部的兴奋传导,计数牛蛙心脏在不同条件下(斯氏第一、第二结扎前后)、不同部位的搏动频率,验证牛蛙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差异,找出蛙心正常起搏点的位置,为理论教学中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内各部位自律性差异及“超速抑制”和“抢先占领”等概念提供实验依据。通过本实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遵循医学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其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理学实验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1起点———学生用手机进行计时,计数蛙心搏动

随着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智能手机在学习和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学生都能够熟练地利用其各种功能。手机作为计时工具代替秒表应用于游泳运动中已有报道,在“蛙心的心搏起源分析”这一生理学的传统实验中,近年来,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发地利用手机作为计时工具,为计数蛙心在单位时间内的搏动提供时间标准。与传统的秒表相比,现在的智能手机计时器均为触屏计时,准确灵敏,且不需要眼睛时刻关注。本实验中我们通常让学生计数一分钟内牛蛙心脏不同部位的搏动频率,传统实验时多为两人一组,一人负责计数蛙心搏动频率,另一人负责观察秒表,导致部分学生自始至终没有动手操作,也给不愿意动手操作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而使用手机计时后,学生只需提前设置计时器时间,眼睛观察蛙心搏动,手轻触手机屏幕即可开始计时,计数达到一分钟时,手机便会自动停止计时并发出响铃或震动,学生可根据这些信号停止蛙心搏动的计数,以上过程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因而,实验过程中可以做到全员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真正做到全程参与实验,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步———学生用手机拍摄蛙心搏动视频

随着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为实验计时这一现象的普遍推广,原先实验用物中的秒表已不再需要,甚至目前已不再列入实验用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完成了实验项目后,想到了利用手机拍摄蛙心搏动,作为学习留念。手机视频拍摄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带给他们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5]。与此同时,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完成实验的成就感,同时激发学生对生理学实验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实验结果与预期不一致,在实验动物心跳已经停止的情况下,学生能主动回溯实验录像,一方面核准心脏各部位搏动次数,另一方面甚至能查找结扎位置等是否精确,为核准实验结果和思考讨论提供依据,这是学生进行回顾性反思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的无线上网和无线传输功能,上传实验过程中拍摄的视频至学习通主题讨论板块或QQ群等。一方面可以让班级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尤其是在实验中遇到由于牛蛙个体差异导致部分蛙心搏动不明显或实验中蛙心停搏的学生,可以在回看视频、回溯思考后参考搏动明显的蛙心重新计数;另一方面,由于班级人数、实验分组较多以及实验课时间限制,导致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能及时指导每一位学生,学生实验失败概率增加,总体实验时间延长[6]。而教师借助手机的实时多媒体信息传输功能实时观看学生的实验视频能够更及时、更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受到学生用手机拍摄蛙心搏动视频的启发,教师可以课前用手机拍摄完整的实验操作过程,上传相关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反复观看预习。以往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留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课上涉及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观察项目、实验动物伦理学等的讲解往往不够细致全面,因而实验操作中经常发生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出现如破坏脑和脊髓不彻底、不能准确地进行斯氏第二结扎或结扎过松不能完全阻滞信号传导等情况,通过教师操作视频的反复观看,可以清晰展示毁脑捣髓的注意点和斯氏第二结扎的操作要点。一方面,帮助学生化解斯氏第二结扎这一实验难点,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更加胸有成竹,提高学生实验的自信心和成功率;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破坏脑和脊髓,缩短和减轻了实验动物的痛苦,引导学生珍惜、关爱实验动物,培养学生善待生命、敬佑生命的道德情怀,润物无声地将课程思政融入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的意识,体现了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此外,学生实验效率提高之后可以大幅缩短实验操作的时间,教师可以结合理论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或者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简单的随堂测试对实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巩固。

阅读全文

科学影响下钢琴演奏

 

吉利•古斯塔维奇•涅高兹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个教了师的随笔>、辛丰年的《钢琴文化300年>、罗素•谢尔曼的《钢琴随笔——一个杰出艺术家日记>……每一次读钢琴类的书籍,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与感动,不仅是钢琴文化营造出的饕餮盛宴,每一位作者独特的笔触也总令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样的内涵丰富与经验分享,形成了拜读之价值、收获。今年初,手中拿到由朱迪翻译的《钢琴演奏的艺术——种科学的方法》时,这样一种行之蔚然的感觉再次涌动,这部1967年首现美国就引起轰动的著作,终于在2010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带到了中国钢琴爱好者的身边。   本书的作者乔治•考切维斯基(G_eorgeA.Kochevi协ky)早年曾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学习钢琴,1949年起在纽约任教,并持续进行他严谨的钢琴方法论研究。在美国,考切维斯基被誉为一位传奇人物,他既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又是一位钢琴教授,同时还是一位作家。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期刊巴赫》(Pe一0dicalBach)推向辉煌。出版于1967年的《钢琴演奏的艺术——种科学的方法>是考切维斯基的第一部著作,他“试图从一个新角度为钢琴技巧中的主要问题指明出路”。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十个章节,较客观地追溯并评价了自钢琴发明以来,主要的演奏和教学理论的特点,详细地阐述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演奏和学习钢琴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引申至演奏和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解决。   翻赏此书,第一印象一定是为长达15页的参考书目所震撼,书目不仅仅是数量多,而且涵盖了钢琴历史与理论、生理学两大学科,英、法、德、意、俄五种语言的研究资料,时间跨度从1668年到1963年近三百年!试问,当下搞学术研究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搜集资料时,能做到这般跨学科、跨语言的程度呢?而这才是真正做研究的人当有的行为吧。   第一部分“钢琴技巧理论的历史概论”,考切维斯基以有述有论的表达方式重现了随着钢琴这一乐器的改进,教学与教学理论的变更。从全盘倚靠手指的技巧,到接受手臂的参与,再到对大脑作用的逐步认识,作者不仅明确地叙述了不同教学理论的演变和“卫道士”门派之间的争论,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钢琴教学及演奏技术发展史的蓝图;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往往在阶段性总结处提出个人的观点,诚如他在前言中所讲,“历史性的观察特别重要,因为过去一些谬误的观点仍然存在,并且在今天的钢琴教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一些极其重要的成果却不为人知或已被遗忘”。虽然这是一部诞生在上世纪中期的钢琴技术研究著作,与当今科学、文艺翻天覆地发展后的21世纪大有差距,但我们仍需正视历史研究成果对今天实践的指导和鞭策作用。如,20世纪初钢琴家奥斯卡•瑞夫(0sc盯Raif)所作的关于双手灵敏度的实验,直到今天仍是现代音乐心理学家借用体内磁共振形态测量学的科学方法探寻的研究方向之一;再如,老学派标秉的练习至上,在当代,也不乏或粗心地快速练习、忽视错误的儿童;或急于求成、过多的练习同一个难点的成年人。孰不知,这样无意识、无准备的操练,根本不是最佳的练习条件,更不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最差的结果还可能是比第一次练习更糟糕。因此我认为,作者在此书的第一部分谈史,不仅是对后文引出科学方法的铺垫,也是引领读者在实践中避开误区的导航。   进入第二部分,考切维斯基正式集中讨论中枢神经系统与钢琴演奏的关系。在第一部分的第三章,作者已经引入大脑对演奏的作用,只不过更多的是依托于讲述尚不成熟的“心理一技巧学派”;第二部分则包涵了作为方法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和应用性较高的“运动技巧的培养”、“速度的提高”三章。   第四章依次详细阐述了先天反射与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分析与综合、本体感觉、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神经过程的扩散传出和集中传入、目的性反射,这些都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不可分的,也是间接为钢琴演奏服务的科学原理。考切维斯基推进式的引出新的概念,即相关神经系统,然后逐一解释分析,最终达到完整神经系统的描述。首先有必要提及的是,在面向音乐专业的读者引入生理学、神经学相关知识时,考切维斯基当是充分考虑到了主要读者群的特征。因为他总是伴随着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解析说明,如在介绍神经系统的发展情况时,作者穿插枚举了幼儿抓物、用餐具和握铅笔三个例子。这是一个称职的作家当有的职业素质,也不得不说这亦是考切维斯基值得称赞及本书引人惜学之处。   言归正传,作者论及中枢神经系统与钢琴演奏的联系,是对钢琴技巧理论历史上病诟的进一步理智否决,也是为自身总结的钢琴演奏方法提供科学背景。在考切维斯基看来,乐谱代表了可以引导行动的“第二信号系统”,即我们是根据记忆中保持的原有音符印象来重复演奏。这就要求在首次接触某部作品时,无论自己演奏,还是教授他人,都必须在第一时间看准谱面。无论发声视唱,还是强制性在学生下颚处放置遮挡物,都必须首要地保证确实正确识谱;下手时也要拘于小节,自己演奏绝不可忽视个别错音,为学生示范亦不可马马虎虎。这样给予自身创造一个正确的“刺激”,才能保证在之后的练习和演出时弹奏顺利。所以考切维斯基强调“从学习音乐的最开始就建立这样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视觉一听觉一运动”,而衡量一部作品诠释效果的第一个准则恰恰是“音准”。   阅读第二部分的三个章节,令笔者印象最深的当属考切维斯基从生理学、神经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拾指”这个百年难题的依据和办法。他写道:“在练习时,手指应该抬起吗?如果是,多高呢?……从生理学角度来回答,似乎应该抬起。……一般说来,手指的第一关节的抬起不应高过手背……慢速练习时最好在琴键完全压下后微微向琴键加点压力。”作者这样认为,当然不是在膜拜“手指学派”,而是确信如此可以使伸肌达到兴奋,屈肌增强抑制,完善手指的本体感受,进而能够精准地调节演奏动作。诚如本体感觉是构建钢琴技巧的主要材料,因此,考切维斯基又进一步谈到切实有效锻炼手指动作、达到增强本体感受的途径:“用断奏练习连奏动作……首先,手指在将要弹奏的琴键上准备。接着每个手指用轻轻向下的动作按下琴键,一直都不离开琴键。很慢并很弱地继续弹,思想完全集中于指尖。每个手指向下的动作必须与前一个手指让琴键抬起的动作同步。”与此同时,他坚持适度而行的必要原则——抬高手指时,不能过高造成肌肉紧张;断连触键时,要在手臂上部一感到疲劳时就立即停止。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会造成结果的失败,只有手臂上部的大块肌肉与手指细小肌肉达到平衡的感觉和恰当的关系,才能令中枢神经系统处在积极的状态中,真正对手指进行有效控制。另一个途径是慢速和极其均匀的弹奏,其实这是很多钢琴教师都认定的有效习琴过程,但是通过阅读本书中作者从生理学角度出发展开的阐释,可以了解到,调整行为提高演奏质量的本质其实是加强了神经抑制能力,获得了清晰的本体感受,在关节传递能量到琴键时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手指活动独立于手臂上部的活动,每个手指动作的明确感觉唤起下一个手指的动作,随之速度的提升也被确保。这将注定日后对该方法的坚决践行,而不只是主观追随。#p#分页标题#e#   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探讨的是实际性很强的问题——“钢琴演奏和教学问题”,包括“美学与技巧”、“协调与调整”、‘‘大脑的工作”和“舞台恐惧”四章,与之前两大部分六章在描述上的最大不同点是,引用了较多的谱例,方便了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伴随神经生理学的感情演奏问题讨论。   在这里面,我最想说的是最后一章“舞台恐惧”。虽然其所占篇幅最短,这却是每个层次的钢琴演奏者都要面对的课题。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想,可以通过人为地创造私人“舞台”环境、不定期邀请陌生人观摩练琴、班级团体内部表演互评等办法来解决,但是这些毕竟不能等同于真正的舞台。在读完这同样基于神经生理学的最后一章节后,我才悟出一个真正可行之道。首先,舞台恐惧之所以会出现,在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是由于不相干的兴奋,打乱了神经过程的平衡,甚至产生超限抑制。如果基本神经过程是强壮的,并且认为外来的刺激无关痛痒,那么反而会有助于演奏。当演奏者的内心变得强大,就可以促进他的肌肉运动。有一种方法是达到“忘我”,完全沉浸到音乐世界中,但这很有局限性,只有在拥有完全自发的动作以后才有可能实现。对此,考切维斯基认为,钢琴演奏者应该做出一种保护措施:“在他的速度极限上,以及在控制运动行为的时间和控制音量的能力上。他必须训练自己,是任何意外情况都不会妨碍他的神经过程的正常传导,不会分散他的注意精力——对音乐形象的展开完全控制。”这样看来,之前笔者所考虑那些方法真正的问号就在于表演者在台下演奏时是否达到了怀有压力的状态?即他在演奏前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想象乐曲最开头的声音、个性、准确的速度和音量的大小。考切维斯基谈到,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不能控制自己的神经兴奋度,但仍可以间接地影响它,那就是忙于创造、高度专注、在此之前确保优质的准备工作。所谓“优质”指的是不疲劳,当天不要多练,这一点是很关键的。智利钢琴家阿劳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过,他在举行演奏会前一天一般只练曲子中难的部分,当天则会用不超过两小时的时间把演奏的节目过一遍,从思维和理性上来加强记忆和新鲜感,而不是很强烈的练习,这样可以保持情感的力量,从正式演出开始就有新鲜感,并且感情专注。总之,归根结底,还是要训练出坚强的抑制过程,如何训练,显然是与整本著作~.探讨的神经生理科学演奏方法一脉相承的。   阅书三五遍,寥寥数千字,真的无法一一罗列出乔治•考切维斯基所著的这本<钢琴演奏的艺术——种科学的方法>个中精华,更没有办法完全地表达出自己不断涌现的感受——这是读过此书后在参加音乐大师讲座中豁然悟出的新知,是结合平日演奏、教学里所得的收获。且不论这部20世纪60年代著作中的科学成果之于当今研究发展的落后情况,笔者认为,考切维斯基提出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角度,客观求得一种演奏之道的初衷及可行性是为今人也可善用及践行的。   这本书中提出的科学的神经生理学钢琴演奏原理,能使我们获得更明确的日常练习与演奏准备方向,深入地调节肢体表现,对演奏效果的得失成败也将有更客观的把握。最后,再引用一句本书中的箴言结束本篇意犹未尽的读后感吧:“钢琴演奏的天分——灵巧性、流畅性、准确估计距离的能力、高明的协调能力——都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条件和后天能力的培养。”

阅读全文

嗓音科学在声乐教学的作用

【摘要】本文从呼吸、振动、咬字和共鸣等方面介绍了嗓音科学在声乐招生选材方面的作用,如何运用嗓音科学进行声乐声部的划分,以及嗓音科学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最后从嗓音疾病的产生及预防两方面介绍了嗓音科学与嗓音保健。

【关键词】声乐;教学;嗓音科学

嗓音科学是研究人体嗓音发声系统结构及其在发声运动时客观规律的学科,具体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物理学(声学、力学)、心理学、神经学、音乐学、语言学、语音学等学科。声乐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1],当二者结合成为声乐教学这门学科后,就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声乐教学的过程就是用嗓音科学的理论知识认识和了解自身的“乐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自身的“乐器”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造”,最终使“乐器”在演奏中自如发挥。声乐教学从宏观上讲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教“声”,即歌唱嗓音发声技能的训练,二是教“乐”,即歌唱者舞台表演能力和音乐风格把握训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应以艺术为主、科学为辅,科学为艺术服务,为艺术的发展、提高进行科学研究。声乐家和嗓音科学家应相互结合、相互支持,而不是一方主动、一方被动。艺术歌唱不同于一般言语发声,是超常功能。嗓音发声机能是多维机能,单个参数研究,不能代替嗓音的整体机能状态。因此,声乐歌唱行为的科学研究需要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才能做出成绩[2]。声乐教学与嗓音科学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嗓音科学的研究为声乐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评判标准;声乐教学为嗓音科学的研究提供实验对象和实验数据。重视嗓音科学与声乐教学相结合能有效地促进声乐教学事业的发展与完善。

1嗓音科学与声乐招生选材

声乐招生选材一方面由声乐教师主观听觉判断声音音质、音色,另一方面则由嗓音医生通过观察和仪器设备的辅助检测评判鉴定者的情况。鉴定者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次,优质的嗓音为声乐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嗓音科学在声乐招生选材中发声器官的检查包括呼吸、共鸣、咬字、振动等方面。

1.1呼吸方面

呼吸器官即发声的动力器官包括胸廓、肺、气管等。检查时首先测肺活量的大小和最长发声时值。嗓音功能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持续发音20~30秒。当发声时间短于10秒则认为有病理性[3]。肺活量较低、发声时值较短者,其呼吸控制能力欠缺,从而影响歌唱的动力支持[4]。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生理学教学策略

一、制订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教学计划

在制定实验课的教学计划时,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多、课时少的不利条件下,我们重新编排《生理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并暂定名为《检验学生理基础试验》,从原有生理学试验中合理取舍增删,共选取10个实验,分10次开设完成。首先,结合血液生理的理论课教学并巩固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选择红细胞渗透脆性、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以及血型鉴定四个实验;其次,选择了哺乳动物尿生成机能及其影响因素实验,这些知识是作为一名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包括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生成影响因素和尿糖定性3个试验;再次,选择哺乳动物消化机能及其病理变化实验,包括胃肠运动观察、消化道出血动物模型构建以及粪便隐血检查3个实验。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的科学成果和研究方法层出不穷。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思维方法,他们才算真正获得了一生取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故而在教学中,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一门功课的专注程度,在很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此门功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把为检验医学实践服务的原则贯穿在生理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尤其要重视第一节课———绪论的教学。其次,灵活运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法,用问题引出新知识。问题的提出,能使学生求知欲从潜伏导入活跃状态,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及旺盛的求知欲。所以,我们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问题,以提问开路,从而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再次,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逻辑思维方法,如归纳、分析、演绎等方法,这些方法的价值远远超过专业知识本身。再有就是注意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和网络交流等新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不要生搬硬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所涉及的知识点及,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内容难易程度,决定要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比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一部内容,基本知识点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但重吸收的机制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可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以FLASH这种比较形象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后思考题和复习材料,我们都放在生理精品课程的网站上以便学生复习,网站上还开设了答疑论坛和生理学习信箱,可以随时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三、制定科学的成绩评定方法

一贯成绩指学生一贯的上课态度、课堂讨论和分组讨论的表现以及学习效果等,这部分成绩占20%。要求教师平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注意观察各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接受能力,了解他们的科学潜质和素质,不加偏倚地评价学生的这部分成绩,对学生能够形成良好鞭策和促进。技能成绩指学生在实验课上和实验考试时的表现评定,占总成绩的30%。这样的比例,迫使学生加强动手能力训练,上课时能悉心聆听听老师讲解和指导,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操作基础。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我们在网上建立了完善的检验学生理基础的试题库,涉及所学各个章节的所有内容,难度适中,区分度明显,高质量的试卷进一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与检验学相关的生理学知识。

作者:林雪霞 宋丽莉 单位: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阅读全文

卫生教育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初探

摘要:

以青少年儿童独特的解剖生理学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卫生保健教师的工作实际,逐步建立起符合卫生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全新的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对加强学生表面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现场教学法;人体解剖生理学;卫生教育学

卫生教育学专业是一个全新的复合型专业,它将医学教育和师范教育结合在一起,培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校卫生教育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将在中小学、幼儿园对师生开展学校卫生教育与管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与控制、心理辅导等工作。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卫生教育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细胞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人体解剖结构的基础上,掌握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其活动规律,为学习后续医学相关课程打下基础[1]。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卫生教育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及专业培养方向,引入了现场教学法。所谓现场教学,就是带学生到幼儿园、中小学和儿童医院,现场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工作。该教学方法以青少年儿童独特的解剖生理学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卫生保健教师的工作实际进行现场教学,是一种极好的教学补充形式,现介绍如下。

1现场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1现场教学法中的现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