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月考个人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网络资源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8年—2012年我校参加当年的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职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前期相关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按江苏省5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5年制高职护理采用“3.5+1+0.5”的培养模式实施教学。2008年—2011年毕业的护生,应用传统的前期在校教学、实习期间管理和实习结束辅导;2012年毕业的护生,在方法一的基础上,增加应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1.2.12008年—2011年毕业护生
1.2.1.1前期在校教学
名著阅读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摘要]高中时期是学生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名著阅读教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经历中总结感悟,一次次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文章从阅读疗法的概念出发,分析名著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探讨在名著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
[关键词]名著阅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高考的压力、外界的诱惑等,许多高中生的心理状况都非常复杂。名著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组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阅读疗法对高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名著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阅读疗法概述
阅读疗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之一。简单来说,阅读疗法就是引导学生用心阅读一本书,感受书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当主人公做出某一决策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会如何做,并鼓励他们将想法表达出来。在之后的生活中,碰到相似的事情就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充分发挥书籍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具体来说,阅读疗法不要求学生对书籍中的文字进行表面理解,而是要通过在阅读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书籍是阅读疗法的重要载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候并不会注意到自身的问题,反而会更关注教师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很容易会对书籍中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甚至有一些学生会按照书籍中的具体内容去评价自己,以此来获得一种情感认同,让内心的情绪得到更好释放,从而完善人格。阅读书籍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还能够将书中主人公的心境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心境,让学生带着情感阅读,有效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平和。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通过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潜藏在心里的一些矛盾、心结也逐渐显现,使文学作品的内容融入学生的意识深处。
二、名著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心理,如果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有可能在非正式群体中释放。例如,有一些学生内心积压的矛盾比较多,看起来就会非常内向,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将真实的内心封锁起来,到达极限后就会进行反抗或者会对身边的某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不论是哪种状况,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疗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绪,掌握更多自我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除此之外,许多名著还包含着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人生及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处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名著伊始,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名著,包括名著的作者、内容等,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学生的思维和情绪也应该跟随故事的发展,从主人公的经历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名著阅读的价值。在许多名著中,主人公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情操,一般都通过各种各样具体的事件和经历将这些内容体现出来。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会被主人公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感染,想努力成为一个像他们那样的人,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质会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在学生未来遇到困惑的时候,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据调查研究显示,80%的学生都觉得名著有着非常大的教育意义,可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会将名著中蕴含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信条。除此之外,在学生阅读名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个人的角度体会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和理念。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学生应该逐渐将自己从书籍中脱离出来,站在客观角度评价名著的内容和情感,这会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真正得到升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逐渐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和矛盾心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据调查分析,大多数文科生觉得文科综合中政治是最不好回答的题,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也不能紧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然而思想政治科目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是目前大多数政治教师研究的项目。
[关键词]高中政治;方法策略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思想进步。一个人的思想、三观体现在他平时的语言和行为之中,而一个人的三观是从小到大逐渐形成的。思想政治是目前学生直接接触三观的学科,但是由于它枯燥无聊,同时也不好理解。本文提出几条政治教学策略,构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帮助政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高考文科综合成绩。
一、案例剖析法
大多数政治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政治的关键要点,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导致学生没有领略到思想政治的要义,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高中政治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思想政治的内容,同时用案例来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高中政治中有一篇讲刑事相关的法律,政治教师可以提前找到当时最火的相关案例,上课之前就给学生观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这件事中的犯法人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要如何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这一章中有一篇讲未成年保护法,政治教师可以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校园暴力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最难突破的难点,是高考经常考到的案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放一些相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正义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案例上。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发言,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最后,将案例和课文的重点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接触到抽象的法律条案。同时这个案例还能和前面的道德修养章节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回答综合应用题。案例剖析法是很多学科常用的方法,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这个方法效率很高,同时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
二、讨论式教学
中国教育一直都是比较死板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惑,没有注重学生的思维开拓和创新能力,导致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在创新能力上差距很大。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科的重点内容?本文提出的方法策略是讨论式的教学。讨讨论时学生要发表意见,就必须充分理解上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在讨论中了解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内容,并且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高中政治中关于就业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提高就业率?让学生充分开拓思维来回答问题,一些新颖有效的回答可以对学生进行加分等奖励政策,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就业相关内容,也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另外一些合适的课题中,政治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讨论方式,比如:近来年未成年犯罪和未成年保护法的冲突,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辩论赛,让学生都参加到里面,并且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有更多的讨论方式,如:竞争回答方式、辩论方式、小组活动等,都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性授课,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思路上走,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辅导的渗透
摘要: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小孩子的心智还未成熟,面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会碰到许多社会适应性的问题,如情绪处理、心理冲突、是非辨别、沟通择友、信仰目标、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问题。他们非常需要成年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在沟通中得到帮助,特别是到了小学六年级和步入初中阶段的青春期学生。
关键词:
小学;青春期;人生观;心理辅导
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内容变得越来越广泛,学习内容的增大使不少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扰和危机,出现了学习障碍的现象。这些困扰的解除,可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心理辅导去解决。辅导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对他们进行知识性的遗漏补缺,更加需要运用心理手法去提高他们自我观念、自信心、情感、兴趣、动力、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们更好地去适应现阶段的学习任务,更能帮助他们在步入青春期的道路上,起到一个正确的带头作用和引导作用。
1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意义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花园中盛开的花骨朵。老师作为辛勤的园丁。不仅起到教育意义这一作用,更需要为他们在步入青春期的道路上,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和带头作用。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目标的最简单的表述可依据江耀强1999年提出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八自”目标:自觉、自知、自爱、自持、自尊、自强、自制和自信。作为小学班级心理辅导的设计点,笔者为之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1)学会认知:正确制定出未来中学习的计划性、学习中的楷模典范、拥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枝巧、正确的对待民族与外来文化的认知度。(2)学会做人:设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了解和遵守公民道德、自觉遵守人身行为规范、学会正确的社交技巧。并拥有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劳动意识。拥有一个正确的荣辱观。并且能够正确的了解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拥有的权益以及自身多需要履行的义务。(3)学会生存:安全知识、自我保护(包括不沾)、劳动技能、升学指导。怎样面对校园恶势力以及外界恶势力的困扰以及如何正确的进行自我保护。
网络教育巡考工作的创新
1巡考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考点数量大,地域分布广,受人力及物力条件限制,无法巡视所有考点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学习者的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学习地点的地域分布非常分散。据教育部网站上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全国68所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在校生已达570多万,部分试点高校学生人数已超过6万,其学习中心及考点的数量已过百。组建近百人的巡考队伍对很多试点高校来说,面临不少的困难:一是符合巡考条件(如工作认真负责、时间许可,等)的教师不多,有许多在网络学院兼职授课的教师往往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胜任此项工作;二是试点高校所设的学习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果全部派人巡视,差旅费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1.2缺乏科学的巡考监督机制,巡考效果差强人意学校一般将责任心强、作风正派及工作认真负责作为聘用巡考人员的首要条件,但在实际巡考过程中,仍会不同程度出现巡考工作走过场的现象,有些巡考人员对考试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规现象不指出、不纠正,甚至离开考场,外出观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巡考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评价与反馈环节不到位所造成的。
1.3巡考人员业务不熟,难以发挥巡考的作用每次巡考,因工作需要往往还要聘用校内其他学院或部门的教师,以增强巡考队伍的力量,但这其中有些教师因对巡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巡考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因此,在执行巡考任务时很难对症下药,没有很好地起到检查、督促作用。
1.4巡考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增加了工作难度目前,许多试点高校都很重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巡考工作却停留在人工管理阶段,致使巡考工作信息化程度明显滞后。在网络教育发展初期,这种模式还可以运行,但随着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学生人数、学习中心及考点数量的不断增多,实现巡考工作信息化,已提升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2加强巡考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为了解决巡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并不断提升巡考管理工作水平,特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实效性教学管理论文
一、加大自身教研力度,突显教学引领实效性
“打铁先要本身硬”,作为教导主任,本身就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佼佼者,这样才能当好“排头兵”、“领头雁”。28年来,我始终没有脱离教学第一线,始终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生的学法指导,始终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成绩置于首要地位。在我的课堂上,知识与能力并存、激情与幽默共生、教法与学法共赢。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011年化学全县第一,2012年化学中考全县第二。因此获得了永吉县教学提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学期内我至少做示范课两次,日常的课堂教学对全体教师开放。科学的教学环节,和谐的双边关系,良好的教学技能,深受老师的推崇。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业务素质,才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加大工作执行力度,突显教学计划实效性
俗话说“高度决定力度,力度决定影响力”,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教导主任,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教研活动,日常管理有的放矢。本期教导处有效组织月考两次,做到监场,评卷双严格。个体、集体质量分析两夯实。组织学生竞赛3次,注重命题的基础性、新颖性、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组织教研活动3次。第一周的骨干教师引路课,第二周的特岗教师汇报课,第九周的教师展示课,强化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实现布置、落实、总结、评价一条龙。组织集体备课7次,教导处定时间、定科目、定主备人、定备课内容。学科组长组织备课,组织听课,组织评课,做到个体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实现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系列化。教学检查是教导主任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期检查书案“明师心语”学生作业,听课记录等各3次。坚持检查的经常性,细致性和客观性。经验告诉我,制定计划容易,执行计划太难;执行计划容易,落实计划太难。经验还告诉我:精细的布置,严格的检查,客观的总结,能使教学计划有效落实。
三、加大欣赏教师力度,突显教学总结实效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好教师也是夸出来的。对此,教导处充分利用黄榆九年制学校的三类总结,即每周的工作总结,各类活动的总结,期中、期末的总结,大力弘扬教师的正能量,极力扩大教师的闪光点。例如,利用周总结,对废寝忘食、早来晚走、带病工作、取得阶段成绩的教师进行点名表扬。利用教研活动挖掘教师的潜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利用教研活动总结,对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的特岗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以增强年青一代的信心,激发年轻一代教师的工作热情。利用学生知识竞赛,为“学习高分”的学生,发奖状,发喜报,扩大正面影响的范围。利用期中、期末工作总结,对全体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机制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形成了良好的教研风气。现在我校的教风正,学风浓,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明师高徒”工作正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教导主任对一线教师要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狐疑;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贬低;多一点赏识,少一点指责,让正气和政绩占领教学这块主阵地。
四、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突显教学秩序实效性
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可行性
一、创新小组合作模式
合作小组的建立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但一定要尽量考虑周全,否则就起不到小组合作的作用。建立合作小组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实施班级管理的部门要完善,主要应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生活、班级文化五个方面。相应地在班级成立学习部、纪律部、卫生部、生活部、文艺部和督查部。督查部是中心,由班长和其他班干部组成,在班长的主持下定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规划下一阶段工作。团支书主要负责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其他班干部分别担任各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并轮流担任班级的值日班长,和组内其他成员一起负责班级的具体管理事务。
二是划分小组的方法要科学。小组人员配备既要考虑学习与纪律好与坏,又要把男女生搭配与住宿生多少考虑进来,力争使每个组的水平相当,处在竞争的同一水平上。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一定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个身份,那份职责。小组长负责主持小组讨论,带头示范;卫生、纪律、学习、生活、宣传组织委员和检查员除了要做好小组内的职责以外,还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参与整个班级的管理;记录员负责记录汇总并在一天职责结束时向全班做汇报,然后上交给团支部存档。
三是保障合作的纪律要严格。俗语说的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纪律是量化小组合作的保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纪律就无法使小组合作进行下去。如可以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处处起带头作用,带领大家一起完成任务,小组成员要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杜绝组内有成员看热闹的现象。各组之间也必须合作,互相帮助,并坚决服从组长的管理。同时在班内树立以“班”为荣,以“组”为荣,以“个人”为荣的理念,促进学生道德面貌的提升和健全人格与精神风貌的形成。
二、制定管理量化细则
量化细则的制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量化的内容要具体。从学校的管理目标出发,对班级纪律、学习、卫生、班级文化等诸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如纪律方面主要对学生课上课下的具体表现进行量化;学习方面主要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上表现以及每次月考成绩进行量化;卫生方面主要量化室内室外值日小组以及个人脚下卫生情况进行量化;住宿生方面主要对宿舍表现进行量化,早操和早自习情况作为个人而不是小组整体考核内容;宣传组织方面主要对小组在班级环境建设、小组文化建设、班级活动建设(主题班会)为中心的班风建设中的表现进行量化。通过实施量化细则,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来严格地要求自己,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纪律和生活习惯,具有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英语教导中人文素质的培训法
一、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他们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缺乏社会责任心和团结合作精神、受挫能力差。相对于其他文科专业毕业生,外语专业毕业生被认为普遍知识面窄、思想缺乏深度、缺乏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是缺乏人文精神的应试教育,造成人文素养的先天不足。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为主,以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为辅,然后是大量的做题巩固。重认知教育、轻情感教育和性格养成;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提升,唯考独尊。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高考这些无形的指挥棒遥控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每天陷在题海中,成了做题的机器。他们虽然生活在共同的空间里,他们的心灵却被畸形竞争隔开而变得孤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孩子们少有快乐的童年,没有美好的梦想,缺乏自信,缺少追求理想的冲动,少有成功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每年的中考、高考结束后,教育部门和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成果大小的标准,评价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评价学生的优劣,只看考试分数。各个学校,尤其是受到学生和家长追捧的重点中学,非常热衷于排名次,强调自己的优势。比如:A学校重本率最高,B学校本科率最高,C学校上线人数最多,以此吸引优秀学生填报本校。就连非毕业年级也会排出在同类学校统考中的名次,每次月考也要排出每个学生在年级和班级的名次。分数、名次,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一所学校,如果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被“升学率”充填了,就不可能存在什么精神高地,它培养的学生也就不可能具备人文品格[3]。可见,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人文精神,是没有品位的……是被人瞧不起的,最终是没有生命力的。”[4]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文素养,也是没有品位的,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二是家庭教育的功利倾向突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培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家长变得很功利,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高分数、好成绩常常与好孩子可直接画等号,忽视人文素养的培育。三是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很功利,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科学的教育。即使是现代人文教育,也往往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忽视对人的性情、修养和气质的培育。如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的大多为旨在提高英语水平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程,缺乏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在教学方法上,重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脑力劳动,轻视或忽略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鼓励独立思考的讨论和争辩。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思想以及考证考级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自身也忽视对人文课程的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知识面窄,文学修养低,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缺乏,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毕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为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而努力地工作,在这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成为庞大的考试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操作工。由此可见,完整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青年已经走上讲台,和他们当年的老师一道在为深入人心的应试教育做着贡献。人文性是高等教育和各级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别之一。如果高等教育忽视人文性这个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忽视人文性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的动力,那么,高等教育就会沦为一种职业教育。正如《高等教育何以为“高”?》一书的主编大卫•帕尔菲曼所说,如果各高等教育机构一味追求狭隘的职业化教育故而只是传授“技能”,或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分发的讲义,然后通过各类形式的考试再现出记忆的内容,那么,高等教育已无可辩驳地成为中等教育的延伸[5]。在这样的情形下,高等教育又“高”在何处呢?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人文素养则是其灵魂。大学培育的人才不只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打工者,而应是具有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整意义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6月13日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6]。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重视。
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讨论如何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之前,让我们弄明白两个概念的差别: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学。外语教育重视外语学习者心智的发展,人文素质的培育;外语教学更多地关注语言技能的掌握。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外语教育,寓人文教育于外语教学中,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内涵、有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的外语人才。从英语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着手,对从事教师培养工作的高师院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改革,以保证在英语教师职业成长的准备期就能为形成未来教师的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课程设置,重视人文教育
人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科学,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和美学、文学、艺术、史学、哲学等课程密切相关的。如果缺少足够的文史哲教育基础,胸无造福世界的人文理想,人便与机器无异,终究难成大器。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是建筑在较高的文化素养之上的,特别是文史哲素养。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深刻理解人类的悲欢与痛苦;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历史事实,才能反思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只有打下一定的哲学功底,才能拥有生活智慧。因此,在大学中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有讲授人文知识[7]。所有的课程都承担着学校教育的教书育人的共同责任。高校在设置课程中,不仅要考虑基于生存、发展的专业技能课程,还要重视提升人文素养的人文课程的作用。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指出: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8]。而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型课程和文学文化类知识课程比例严重失衡。体现英语作为一门技能培训的课程(如:听力、口语、泛读)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如:语法),占到了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总课程的82%,且课程跨度长、课时多、人文思想内涵较差[9]。而作为典型的人文知识课程的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却被作为选修课而边缘化。这对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极为不利。因此,英语专业应该加强文学性和文化性等知识课程建设,将一些重要的人文课程设置成必修课,将其提升到与计算机等级课程相同地位,通过学校教育、制度化管理来保证人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开设用英语讲授的中外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接受东西方文学、文化、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丰富其文化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培育其人文素养。
(二)改变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