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测考试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月测考试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月测考试总结

农事学课程实践教育革新

 

农学专业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它为我国培养各级各类农业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学专业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是农学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实践教学目前仍然是制约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限制因素之一。   如何提高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国内各高校在认识及实践中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1]山东农业大学建设了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2]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把认识性实践、印证性实践、科研性实践、生产性实践等环节有机结合,探索出教学新体系。[1]北京农学院在原有农事实践课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在1997年形成了农事学课程。[3]山西农业大学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结合实践教学自身情况及发展水平,借鉴北京农学院已有农事学课程教学成果,在2004年开设了农事学课程。农事学课程是农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农学专业唯一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农事学教学体系逐渐完善,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以求适应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一、开设农事学课程是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   (一)传统农事操作课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农学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老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改革完善。早在20世纪80年代,山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教研室对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大学第二、三学期开设作物形态观测与农事操作课程,在第四、五学期开设作物生产技术等实践课程。[4]这些课程的设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上述实践课程不断被压缩,最后只保留了农事操作课程。这一课程目前在全国许多高等农业院校中还在开设,并被许多高校列为必修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由于缺少相关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大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课程考核标准也很难把握。[5]在学生学习农事操作课程之后,很多教师发现,在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差,学生对作物播种、田间管理、作物形态识别等基本技能都不太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这些知识的不足,使得学生对学习生物统计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特别困难。尤其是从1999年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了,同时,农学专业中来自城市的学生比例在不断增加,这些学生对农业生产常识不了解,即使来自农村的学生,也很少接触农业生产实践。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差了,暴露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薄弱,也大大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必将降低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农事学课程的设立迎合了加强实践教学大趋势   1.设立过渡性实践课程作物生产技术   为了加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在认真分析了农事操作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手段落后之后,在2002年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取消原来的农事操作课程,开设作物生产技术课程,课程总学时为1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内容20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分两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在农学专业第六、七学期开课。这次教学改革,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增加课程理论教学时数。原来的农事操作没有理论教学,只有实践环节,不利于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中有了理论教学部分,有利于形成课堂知识交流和即时安排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实践课的重视。   (2)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用于农事实践的土地3300m2,保证了教学用地。   (3)成立了新的教学团队,用全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自2002年春季学期开始上课,课程开设了三年。在实践教学中,每2~3个同学负责种植一种作物,参加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管理。在课程考核方面探索合理的考核方法,春季采用理论考核与平时成绩结合,秋季结合具体实践,撰写“田间管理要点总结”和“年终生产实践总结”两篇课程论文。   2.设立农事学课程   作物生产技术课程进行了3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在第六、七学期,学生既要参加农事实践训练,又要参加科学研究训练,这两个实践活动互相影响;考虑到农事实践是科学研究实践的先导课,我们认为课程开设应该提早一年进行,让学生尽早学习作物生产技术;又由于课程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还包括许多农事理论,因此对课程名称和学时数都作了调整。结合2004年山西农业大学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借鉴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改革经验,[6~8]新教学大纲将作物生产技术更名为农事学,学时数54学时,开课学期设在第四、五学期,为跨学期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又设立了农事学实践课程,学时4周。农事学课程与农事学实践同步教学。   二、农事学课程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内容以实践为主,理论密切联系实践   从理论上学习基本的农事理论知识,了解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史。在实践中认识作物,掌握作物各生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观测记录作物生育时期、测定株高、叶面积等形态指标,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作物的感性认识。从3月份开始,学生要完成作物从播前准备、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作物收获及测产等生产环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作物生产各环节的实践技能。并根据所学知识,编制农事月历。 #p#分页标题#e#   (二)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掌握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留种等理论知识,理论教学要围绕实践教学开展,与实践环节配合。如在理论教学中,要讲到作物的播种技术,作物播种技术理论教学时间与大田作物播种时间相同,学生可同步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进行播种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按照春播作物生长情况安排,分集体实践和小组实践两部分。从春季3月份开始,一直到11月份结束。集体实践中,每组学生15~25人,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统一安排的实践活动,如作物播种、作物形态观测、作物田间管理等。集体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相同,使每个学生掌握作物播种技术,认识各种作物,掌握作物田间管理中如灌溉、施肥、中耕等技能。小组实践充分考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异,学习兴趣差异,把实践项目分为3类;在实践课开始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实践小组。   第一类创新创业类。这一模式适合头脑灵活,具有创新精神,有团队意识,吃苦耐劳学生,愿意在生产中投入一定资金,具有冒险精神;创新创业小组成员一般6~10人,学生自主选择种植作物种类和方法,自主设计种植方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二类为高产竞赛类。这类模式适合对大田作物特别感兴趣,有志于在作物生产中掌握作物高产原理与技术的学生;这种模式小组成员3~4人,小组成员协商选择种植某一作物,学生可选玉米、棉花、大豆中的一种作物,采用同一品种,从作物播前准备到收获测产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进行实践操作,按照作物生长发育特点灵活安排自己的管理,在年终根据作物产量决出高产优胜组。   第三类为基础实践类。适合对农业生产不太了解,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这种模式小组成员6~10人,由指导教师指定作物,每个组完成几种作物的种植任务,学生独立进行播前准备到收获测产整个作物生长生育周期的实践操作。   三、农事学课程考核体系逐渐完善   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考核评价指标含糊,成绩评定随意等问题,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实践积极性,限制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9]建立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不仅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实践技能的操作要点,便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10]因此农事学课程在设立之初,就吸取以往教训,不断探索科学的考核体系。农事学课程教学周期为一年,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实践任务不同,两个学期考核方法有所不同。   (一)春季学期考核方法   春季学期从3月份开始实践,主要是作物播种、田间管理实践环节,根据实践情况,课程考核项目包括四部分,各部分所占比例根据年度间实践教学内容确定。(1)平时出勤、学习态度。根据理论课上课和实践课出勤次数及在实践中学习态度评定。(2)农事实践操作技能。对学生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实践技能进行考核。(3)阶段性总结报告。对春季播种、田间管理等农事操作要点进行总结,以课程论文形式提交。(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内容包括作物生产基本的实践知识,最新作物生产技术动态及晋中地区生产实践知识。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计算题等。   (二)秋季学期考核方法   秋季学期从9月份开始实践,主要是作物收获、留种、测产、产品销售等环节。课程考核分3部分。(1)平时成绩。根据出勤、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及作物生产情况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30%。(2)田间管理要点总结。学生对自己种植的小区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及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内容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技术、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收获及测产。占总成绩的20%。(3)年终生产实践总结。占总成绩的50%。在作物收获、测产、销售后,结合所记录的数据资料,对自己作物种植管理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提交课程论文。   四、农事学课程在教学中形成的自身特点   (一)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   与农学专业设置的许多课程如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等课程相比,农事学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农事学实践课程教学时数为4周,通过一年实践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水平,课程重点训练学生实践环节。   (二)课程教学环节与作物生长周期高度一致   课程完全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来安排教学活动。如春季安排春播作物播种,秋季安排冬小麦播种,夏季安排冬小麦收获等。   (三)实践教学分散进行,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在实践教学中,作物的管理要根据季节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如下雨后要及时中耕,有蚜虫危害棉花时要打药等。这些管理措施可在课余时间进行,既不占用课堂时间,又可根据作物生长特点灵活管理,实现了连续式教学。   (四)课程考核多样化   农事学课程重在实践,考核方式有闭卷考试、实践操作、劳动考勤、课程实践总结等,汇总为学生综合成绩。避免了以闭卷考试确定学生成绩的片面做法。   (五)全面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会常见作物的播种、管理技巧;通过对作物的观测记录,可以训练学生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学生可以学会撰写科技论文,提高电脑办公软件应用水平;通过拍摄实践环节图片及视频,提高了学生视频制作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p#分页标题#e#   五、农事学课程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事学课程取得的成绩   1.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教学手段不断更新   农事学课程的发展是加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产物。在开课初期,由于实践经验少,开课准备时间仓促,必然存在诸多教学问题。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老师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编写了“农事学实践指导”教材。目前,农事学课程理论教学已经使用多媒体授课,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已得到完善。   2.实践场所逐步改善   由于学校农作站合并到农学院,为农学院实践教学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目前,用于农事学课程实践教学用地达到了6667m2,土地资源丰富,保证了每位同学都有实践机会;学院建有作物标本室、农事学综合实验室;购置了大量劳动工具,满足了学生实践需要。   3.实践教学分区更加合理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原作物标本区的基础上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下设6个大区。   (1)作物栽培测产实验教学区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作物栽培学实验内容划定种植面积与作物类型,主要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用于测产实验。   (2)作物育种实验教学区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作物育种学实验内容划定种植面积与作物类型,主要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用于杂交授粉、留种等实验。   (3)作物标本区   种植各种作物不同类型,供不同专业学生识别作物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4)农事实践环节教学区   主要完成农事学实践教学任务,农学专业学生基础实践小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种植作物,从播种到收获。   (5)作物高产竞赛区   种植玉米、棉花、大豆三种作物,高产竞赛组同学种植自己喜欢的一种作物,采用高产技术,进行高产竞赛。   (6)创新创业区   这是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最新设立的教学区。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十几个组的同学进行种植业创业实践。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建设要加强   从2002年开设课程以来,我们编写了“作物生产技术实践指导”、“农事学实践指导”。由于课程在不断发展与变化,教材建设也要调整,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编写更适宜于实践教学的教材就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农事学1级”、“农事学2级”、“农事学实践”已经编写完成,“学生观测记录手册”正在编写中。   2.课程考核方法要不断探索   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在考核内容中最难考核的是学生实践技能,如播种技术的量化考查。另外,考查内容比例安排也很重要,如平时成绩和理论成绩所占比例。在今后的教学中,课程考核方法还需要不断探索。   3.教学中生产资料相对不足   (1)劳动工具简单   由于教学资金不足,学生实践时劳动工具极为简单;目前只购置了如锄、耙、开沟器等简单劳动工具,较先进的工具如脱粒机、播种机、机动喷雾器等尚未购买。   (2)实验室仪器设备缺乏   目前,“农事学综合实验室”只有电子天平、尺子、种子袋、种子瓶等简单设备,有数码相机一部。恒温培养箱、种子水分仪等常用设备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要求,需要增加数量。

阅读全文

优化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探讨

摘要: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中职院校较为热门的一门专业,对专业课程加以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职院校的学测内容与中专机电技术专业学习现状,并通过明晰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改善课程设置、丰富考试方法等策略,以此提升中专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0引言

中专作为初中毕业生入学的主要入学途径,它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育人作用。为了确保中职生在学测中获得优异表现,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利用结合学测方针与学情,重调专业课程教学结构,确保改革后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能够符合新时代教学要求,促进中职生的全方位发展。

1中职院校的学测内容

中职院校作为主要培养实践人才,教授实践技巧的教育场所。在开展学测活动时,理应遵从“以测促学”、“测学结合”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测内容。而就当前学测内容来分析,它具体包含专业基本技能以及专业基础理论、公共基础知识等内容。由于中职院校常设有多样专业,故而在中职院校进行学测时,应根据专业类别有针对性开展学测考试。其中还可以计算机+实操+笔试一体化考试形式,促使学生的学测水平有所提高。据了解:中职院校学测时间常定在每年11月中旬左右,且每年一次。中职生在参加学测考试时,既要掌握语数外基础课程知识,又要对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产生深度理解,由此确保学生在教学与学测结合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与学习能力,为后期中职生的顺利毕业创造有利条件。

2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习现状

阅读全文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摘要: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信息技术角度探索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将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两者科学的结合,综合地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此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翻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驱动学习;移动学习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增。而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翻译能力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型进行了改革,将短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题型的调整对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储备和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要重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改变其被“边缘化”的现状(蔡基刚,2003;罗选民,2002)。尽管需求强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就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翻译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使翻译教学效率低下,一些原本应该提高翻译能力的课程变成发展语言能力的后续课程;教师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小,学生也觉得兴趣不大(穆雷,2004)。于是,教育者开始反思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索翻译教学的新出路。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学习模式,为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提供了发展空间。鉴于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翻译水平,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视角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将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两者科学地结合,综合地运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

二、设计理念

TimJohns(2002)创立的“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Learning)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下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数据驱动学习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其宗旨是指引语言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和语料库资源,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客观真实的语料,发现语言语法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主要以语料库和搜索引擎为平台,能够提供翔实、丰富、地道的真实语料,为语言学习者建构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移动学习(韩立龙,2011),广义而言是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任何装置的学习。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学习和电子学习交互发展的结果,它借助于移动设备(电脑和智能手机),实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有效的双向式交流学习。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学习者可以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它强调了主体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还强调了互动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便捷的通讯手段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实验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1研究问题

本研究把任务型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对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常州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2012年9月,根据前测成绩,选取了两个平行班的130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班和对照班。

3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主要是阅读水平测试和问卷调查。阅读水平测试。本次实验采用前测和后测两次考试的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英语阅读水平的测试,试题内容均出自于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试题包括快速阅读(20%),深度阅读(60%)和完形填空(20%),其中,快速阅读两篇,深度阅读三篇,完型填空一篇,时间为70分钟。然后,采用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SPSS13.0把两次阅读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结论作出解释。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实验班的学生。问卷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共计15个问题。第一部分是学生对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态度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第二部分是学生对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第三部分是开放题,征求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每一部分都有五个问题,其中前两部分后面都有五个选项:A非常赞成,B赞成,C一般,D不赞成,E非常不赞成。

4实验过程

阅读全文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摘要: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是一种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提升其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本文从地理实践活动的界定、必要性、依据、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实践活动举隅等方面阐述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知识面广,记忆量大,内容丰富。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地理学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笔者从新课标出发,着眼于实践活动,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既是对教材的补充,也是对教学的巩固,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

一、地理实践活动的界定

“教学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校依据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广义的实践活动包含学习活动本身和社会实践活动,前者以学校课堂活动为主,后者以走出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能激发学生学科热情的社会活动为主。本文主要探讨后者,即基于地理学科教学,在课堂外以观测、调查、制作、专题研讨及考察实践等形式展开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踊跃展示的学习活动。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山川河貌、风土人情、自然现象,知识记忆量大,趣味性强。课堂教学能入脑,实践活动能入心;课堂教学能增长知识,实践活动能激发兴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及价值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深切感受地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从而激发内驱力;使其视野得以开阔,增强创新意识,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线上教学的实践探究

摘要:2020,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春季学期的正常开学,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使线上教学成为热门话题,也成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线上教学使教师的教学由教室转到网络,使学生的学习由集中学习转为自主学习,教与学形式的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就大学英语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进行分享,希望对线上教学改革的探索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英语;线上教学

2020年初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以往正常的生活方式,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春节注定被写进每个人的记忆里,而当2020年的春季学期悄然而至时,校园中没有往日络绎不绝的上课人流,没有课堂里清脆悦耳的上下课铃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让教师离开了三尺讲台,走进了云端课堂;让学生坐在家里也能正常学到知识。线上教学是挑战也是契机,教师不仅将线上教学作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更将其作为一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契机。即便是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要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门课的建设都应以“金课”要求的“两性一度”作为标准。开展线上英语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便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来说,他们也是网络课堂的技术“新手”,一切都将从零开始。为了帮助教师全面了解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备好课,学院部门领导通过各种渠道为大家提供培训资源,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尝试,提高备课质量。在学院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购置上课需要的设备、自制视频、精准找课、制作教案、建立题库、自学视频录制剪辑、进行课前演练……一场特殊情况下的线上教学活动在校园外的千家万户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大家只为达成一个目标———保质保量完成线上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授课对象是全校的本科生,是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为一体,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本学期全校2019级本科生的大学英语II的线上教学为例,我们利用自建线上一流课程,限选学习通APP作为教学平台,其他的自选辅助教学以QQ群课堂、钉钉和腾讯会议等直播平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学英语II教学安排是2020年3月16日至6月19日。每周4学时(读写2学时;视听说2学时)。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下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

一、在线教学设计

(一)整合资源、学测结合;听说读写、支撑教学大学英语II的线上资源以自建的黑龙江省一流在线开放课程、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大学英语为基础,配套新建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强化和大学英语听说实践课程资源,覆盖《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和《大学进阶英语》两套教材视听说及读写内容。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准备了网络上优秀的学习视频以及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

(二)团队协作、集体备课;分级教学、个性发展按照相对成熟的分组模式,全体教师参与集体备课。对教案进行了重新梳理,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配合分级教学,分为大学英语A级、B级、C级和艺术学院四个小组,分别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组长,教师集思广益、互相学习设计各级别教学目标。A班教学以项目式教学为主,利用产出导向法开展教学,学生单独或以小组形式汇报单元学习成果,旨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B班教学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先自学,教师线上检查、讲解、答疑和测试等方式,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C班和艺术学院的教学以夯实基础、自学加讲解与测试为主,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英语水平。

(三)明确量表、明晰目标;设计活动、环环相扣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根据课程量表重新梳理单元目标,结合时事精心修改教案,细化支撑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后练习和检测手段,使得教与学变得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教与学、学与测、测与改环环相扣。

阅读全文

环境工程测量教学情况与问题

作者:胡玉平 谭春萍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高校

1引言

工程测量课程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中各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基本工作、地形测量和施工测量,其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集中实习三个方面[1]。该课程对培养学生测图、读图和施工放样等基本知识和动手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根据1998年8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环境工程作为引导性专业目录,也间接地划归为与土木工程有关的相关专业,所以国内很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也都开设了工程测量这门课程。

2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程测量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都要以测量技术为基础。鉴于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环境工程作为非测绘工科专业,其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如下:

2.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直观性现在大部分院校的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延续“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内容及信息量有限,形式呆板,且费时费力。这种方法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适用,但对测量仪器、测量操作方法的讲解,缺乏立体直观的效果,很难让刚开始接触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其操作。

2.2教材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体现专业要求传统的工程测量教学,其教学内容都集中在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使用和地形图的测绘基本知识,这些章节占用学时过多,而管线测量等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恰恰这部分内容在本专业经常要用到,显然,这样的教学内容与环境专业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阅读全文

翻转课堂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用

摘要: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政府组织大家有序防疫。学生不能够及时到教室上课,以机械CAD/CAM课程为例,对理实一体化课程信息化做了教学策略,运用翻转课堂,成功实现目标。经对比发现,翻转课堂按时到课率和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在校教学效果好,证明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可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机械CAD/CAM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也对理实一体化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理实一体化课程;翻转课堂

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要求学校停课不停学,许多课程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实现,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少且课程特殊,既包含理论课又包含实践课,运用翻转课堂对理实一体化课程做信息化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缓解高职信息化课程的紧缺状况。

1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育行业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学生在教室里端坐听课,教材里有什么,教师就教授什么[1]。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生活变革,随着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的应用,教育行业在教学模式上也发生了改变,网络给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体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化教学顺应社会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应对疫情等特殊状况,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问题、教时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程度高,教师提供参考资料并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并自主思考答案,从而实现了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到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再到以高阶思维培养为主的转变[2]。信息化教学存在新奇感,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促进课堂效率提升,显著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翻转课堂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为止,信息化教学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翻转课堂教学、双师课堂教学、直播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指学生通过视频等资料提前学习课程知识点,教师不占用课堂时间讲解知识点,上课期间教师只进行答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双师课堂指2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辅导,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中一名教师远程授课,另一名教师现场辅导。直播课堂指教师运用直播设备在线一对多同时教学,在直播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网络设备提问,教师现场解答问题[3]。高职院校机械CAD/CAM课程是非常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之一。本文运用翻转课堂,对机械CAD/CAM课程做了信息化教学策略,实现了理实一体化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为理实一体化课程信息化备课提供了参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