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园艺治疗理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园艺疗法在培智学校的应用
摘要:园艺疗法的基本思想是积极运用园艺植物、园艺操作活动以及园林绿地环境对人产生的直接的、间接的作用,改善身心状态,维持和增进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针对培智学校中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将园艺疗法引入到学习生活中,利用植物的形态、颜色、香味、姿态等,开发相应的感知、认知和行动系列课程,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放松,达到减缓精神压力、控制急躁情绪等作用。
关键词:园艺疗法;培智学校;应用;探索
1园艺疗法概述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Therapy)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和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园艺疗法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保持身心健康这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节情绪,消除紧张与急躁情绪,使心情得到放松,还可以陶冶性情,激发人们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同时可以提高人的认知功能,改善记忆力,加强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且通过开展系列的园艺操作活动,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园艺疗法可以分成几类:按照园艺疗法开展的材料媒介来分,可以分成植物疗法、芳香疗法、花疗法、园艺疗法、药草疗法、艺术疗法(插花、押花,组合花园制作)等。按照园艺疗法的活动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主要包括:感知自然、户外种植、团体活动、室内栽种、艺术品及手工艺的制作。当前,欧美国家对园艺疗法宣传、教育和应用已经十分普及,在医学康复、精神治疗、智障儿童教育和老年人护理上等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和深入。而在中国,园艺疗法由于起步时间较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丰富程度上与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主要从培智学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出发,根据园艺疗法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将园艺疗法引入培智学校的教学活动,帮助培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园艺疗法的应用设计
2.1应用对象分析
培智学校学生属于发育障碍儿童和青少年,包括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和弱智等。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具有以下个性特点:一是不能正确控制自己,情绪不稳定,喜怒不定;二是意志力、自制力较差,纪律性不强;三是对一般常规的学习认识活动兴趣不高,专注力不够;四是不能正确的自我评价,或高估自已,或自卑怯懦[2]。
养老社区康复性环境设计
摘要:
自古以来,孝在我国的家庭成分中均居于首位。儒家文化《礼记•大学》提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通常要求子女对其父母做到“养体”、“养志”,即物质供养与精神赡养。伴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龄,现如今家庭结构特点小型化为主,空巢老人养老难的问题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要求在逐渐增大。为迎合这一硬性要求,本文就养老产业康复环境的康复理论与设计方法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环境;养老社区;康复景观;人文
何为养老康复性景观?利用景观设计中的相关理论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为实现健康养老而专门设计的环境即为养老康复性环境。养老社区的特色应该是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餐饮、娱乐、休闲、社交、康复、医疗等一条龙服务,而不是仅仅提供老年人居住的场所。何为康复环境?简单的说,康复这个词意味着具有恢复或者保持健康的能力,与环境这个词结合起来就得出“能够恢复或者保持健康的环境”的概念。正是由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达到了保持健康和机能的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国。我国老年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正不断地积累经验,比如借鉴外国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产业的成功案例,并结合我国国情找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养老产业的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和各界人士关注,在实际的开发建设中也有不少企业开始尝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但大多是高档社区或是高收费的养老机构,没有办法实现养老的公共性。依据我国目前的养老产业发展背景,并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来看,我国的养老产业市场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国外康复景观设计方法
前言
人们的生活节奏随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而加快。长时间、高强度的压力,不充足的睡眠,不达标的运动量,缺失的自然接触等因素都在促使中国亚健康人数增长。且中国开始呈现老龄化趋势[1],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备受关注。从景观行业来看,康复景观有利于亚健康人群、老年人以及特殊需求人群,甚至普通人的健康。对于亚健康的人群,接触自然有助于减小压力,增加潜在的运动机会,缓解亚健康的情况。对于老人和儿童,接触自然可以为他们带来质量更高的活动体验,进而促进身体健康。对于身体正常的人,接触自然可以放松心情,提高注意力。
1康复景观介绍
1.1康复景观概念
康复景观(Healthcareandtherapeuticdesign)和康复花园,保健型园林等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如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对康复景观的期望,旨在利用室外景观环境(比如常见的花园)为病人及其治疗者、朋友、家人等提供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治疗帮助。形式上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私有花园,或者是广义的公共绿地[2]。康复景观最常见的地方是在医院、护理所和老年社区等其他相关等医疗和居住场所,为使用者减轻压力,增强治疗效果。
1.2美国康复景观设计发展
18世纪至19世纪,美国的医院开始关注康复景观的作用,比如“美国精神病学之父”本杰明•瑞师①在19世纪首次提出,在公园里工作有助于精神病患者康复。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美国退伍军人开始接受园艺康复护理,而后群众也逐渐开始尝试,随即提高了康复景观的接受度[3]。较早提出人和自然环境有联系互动的是爱德华•威尔逊②。1984年,他提出了亲生命假说[4],表明人类对其他生物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在该假说提出后,1993年,希尔维根和奥里恩斯③提出了环境宜居性线索[4],认为“有资源”“有遮蔽”“有预警”及“易导航”是人判断环境是否安全和舒服的四大要素。1998年,斯蒂芬和瑞秋•卡普兰发表了“ART理论”,即注意力恢复理论,强调自然环境可以缓解定向注意力,通过足够的空间范围、有趣的设计和心理预期的满足。1999年,罗杰•乌尔里希提出“压力减轻理论”[4],表明可控的空间、积极的设计、提供锻炼机会和社会支持可以减轻压力。1998年,玛莎•泰森强调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康复景观,也提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1997年,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出版了《康复景观:一种基于证据的方法来设计康复花园和户外空间》,书中根据对100所治疗机构的研究,提出了放置健身步道、交流空间,引导注意力,注重设施细节等较通用的设计方法。与研究同步的是相关平台的建立,比如美国园艺治疗协会(AHTA)的建立,促进出台了园艺治疗实践标准。康复景观网的建立,创造了康复景观研究者们交流学习的平台。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为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了专有的实践板块,便于学者讨论学习。
中医医院康复景观规划设计思考
摘要: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对康复景观的研究热情也被再度点燃,这意味着风景园林学科在改善公共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院是患者病情康复的首要场所,内部环境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会对病情康复起重要作用。基于此,通过走访调查和科学分析,对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内景观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将园艺疗法、康复理念与园林景观有机结合,旨在把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打造为具有良好康复效果且规划合理的医疗景观场地,满足医院内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通过各种自然因子相互配合,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医疗康复体验。
关键词:医疗景观;康复景观;景观设计
1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康复景观设计前期分析
1.1项目概况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8年,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开发区长江东道1号。占地面积约3.5hm2。医院内部拥有2块较为完整的绿地,但景观的观赏效果不佳,且对康复景观的考虑不足。基于此,将康复景观的理论与医院附属绿地景观设计相结合,对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康复景观进行改造,将康复景观的理论付诸于实践。
1.2自然条件分析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属于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在气候上,因距离海洋较近,受海洋影响较大,气温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在风向变化上,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东北风。可考虑用植被来阻挡冬季冷风,引导夏季凉风,改善基址微气候。
儿童医院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
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儿童生理健康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但却忽略了医院外部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儿童康复景观是一类对儿童生理、心理恢复都具有康复作用的花园环境。本文主要从不同阶段的儿童心理特点出发,阐释康复花园对患儿的重要性,探讨儿童康复景观从安全性与可达性、空间类型多样性、趣味性以及植物造景4个方面的设计要点与方法,以期创造一个更加适合患病儿童心理需求的康复景观。
关键词: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
0引言
美国著名园艺学家路德•布尔班克说:“花卉是灵魂的阳光、食物和药物,总能让人状态更好、更愉悦。”研究表明,人类能借助自然的恢复特性,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精神安宁、情绪恢复、增进心理和身体机能的作用,而康复花园正是这么一个场所,旨在为体验者提供静思和喘息的地方,它们通常与医院和其他医疗保健机构相关联,并为大多数使用者提供益处[1]。康复景观作为一种新的园林形式,设计重心在于满足使用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需求,虽然不能直接治愈病患,但是对人的健康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从中汲取能量进行自我康复,这种无副作用的治疗景观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2]。儿童医院是针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的专科医院,其特殊性为医院内部的康复景观提出更多的要求。儿童内心对户外空间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阳光照耀下的自然环境会给患儿赋予安全感,儿童在其成长阶段是通过“游戏”来学习各种事物,而这点在医院这样的特殊空间是不容易进行的。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阐释儿童医院康复花园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儿童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设计,并提出设计原则与建议,使儿童患者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游戏感受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改善治疗效果,达到尽快治愈的目的。
1儿童患者心理及行为特点
区域特殊教育支持服务策略
一、创设多元的个性化课程支持学生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努力为特殊儿童提供满足其多元需求的综合服务。英国教育部分别于2011年、2012年了绿皮书《支持与期待:针对特殊教育需求与残疾儿童的咨询提案》和《支持与期待:特殊教育需求与残疾儿童的新方法———进展与下一步计划》,以着手改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改革将建立包含早期教育、健康服务和儿童保育在内的全覆盖式服务总览体系,融合教育、健康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分离式支持服务体系,向所有儿童提供支持,社区系统可以借助多方资源来支持融合教育的实施。以色列则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保障每个3—21岁有特殊需求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权利,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支持,专业化的团队为有特殊需求学生接受教育和治疗康复提供保障。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采取“一校一医”“、一校多医”、“多校一医”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建立多层次互动的医教结合专业服务机制,为各类特殊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康复和保健服务,从医学健康普查、专科会诊、转介就诊三个层面,为区域内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特殊教育服务。他们以“全纳教育视野下特殊教育支持团队”的辐射为着力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特殊教育课程,创新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另外,还为区域内特殊青少年开设丰富多彩的校外特殊课程,包括区域课程、社团课程和特制课程。为建设区域课程,长宁区特教指导中心为特殊青少年搭建展示平台,举办了近20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大中型全国展示活动,得到全国特教学校、指导中心以及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建设社团课程,中心开设了园艺、西餐、摄影、美术等社团,提升了特殊青少年各方面能力及家庭生活品质;为建设特制课程,中心开设个别康复训练课程,一方面加强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与个别训练,促进学前早期干预,另一方面为成年残疾人提供声乐、文学、油画等特制课程,为成年残疾人士提供展示的舞台。
二、搭建专业培训平台支持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开展医教结合的重要保障。借鉴新西兰通过《固定课程规范》来确保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计划皆能适合特殊学生的需求,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拥有基本技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特殊教育相关培训计划等做法,长宁区建立了医学和教育专业人员深入合作的协同机制,开展基于康复训练实践的特教教师医教结合实训工作。实训中医生、治疗师、教师发挥各自特长,医生开展医学诊断,帮助教师了解特殊儿童病因、干预关键点和重要影响因素,并提供教育干预的建议;治疗师为教师提供训练技术与方法;特教教师设计各种游戏和训练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在医教结合实训中了解医学和康复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与医生和治疗师建立共同的话语系统,让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更加有效。与此同时,整体设计区域推进医教结合的目标、实施路径与方法,每年举行医教结合学术年会,开展医教结合工作各项评选,推进区域医教结合多样化发展;改革特教教师职后培训方式,争取成为全国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师资培训基地,与医院和康复机构联手合办康复医学研修班;委派教师前往医院和康复机构做助理,通过实习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三、提供高端公益服务支持家庭
在特殊儿童教育干预方面,家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为家长提供针对性干预策略,指导他们学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行为功能分析,并采取恰当、有效的处理方法,在改善幼儿情绪行为问题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长宁区特教指导中心整合高端医学专家资源,搭设医教结合服务平台,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家长困惑开展医教结合家长沙龙,邀请医生与家长交流,提供干预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同时,按需提供中医义诊,拓展书写障碍学生家长培训。同时,积极寻找医学专家资源,组织来自市级7所三甲医院和区级中心医院的近30名专业医生及其团队,每周安排1位名医与家长、孩子面对面进行公益咨询,每次为5对孩子及家长提供高于特需门诊待遇的服务。
四、整合多方专家资源支持学校
康复花园理念下医院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指出了康复花园的相关概念与特点,结合桂林市多家医院景观规划的平面布局,探析迎合、满足病患及医护人员实际需求的医疗景观,并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康复花园理念下的医院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康复花园;医院景观;景观设计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医疗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医院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逐步上升。但由于经济效益等原因,医院景观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医院从供给型转为经营性,而城市化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医院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较大程度地放弃了景观绿化的建设,对医疗大楼不断进行扩建,大力增加医疗科室与病床位。医用建筑越来越高、越来越豪华,而提供给病人与医护人员使用的绿地却越来越少。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医院都在大规模的加扩建,没有合理的规划设计,致使医院的户外空间环境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环境凌乱、使用率低等[1]。另外,现有的医疗康复方式多侧重于恢复病患的生理健康,缺乏对病患社会需求及心理需求的满足。随着社会群体对养生学的逐步重视,意识到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对身体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人们选择在鸟语花香的清晨进行运动锻炼、在小桥流水的湖边进行散步,这是自然疗法对提高人们生理、心理健康度的体现。因此,医院的户外景观也应具有康复花园的功能,进一步考虑患者与医护人员对医院景观康复功能的需求。
一、康复花园
(一)相关概念
康复花园理论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兴起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积极的发展。我国针对康复花园的相关名词颇多,如恢复性景观、康复空间、医疗花园、体验花园、复健花园等。国内有学者认为,康健花园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期,减少用药量和病痛,减轻医护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和探访者在医院环境中的压力、焦虑感及担忧等负面心理作用[2]。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得出,康复花园是借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设计手法,让病患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医护治疗,使其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得到良好收益的室外空间。
草药文化养生在养老景观中运用
摘要:为加强养老景观的文化性和养生功能性,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善老年人的户外生活环境,阐述中国传统草药文化的发展、文化内涵及养生价值,将文化内涵与养生理念结合,提出融合草药文化主题、植物设计应满足养生功能、景观设施融入草药文化元素、设置草药文化互动景观、应用草药养生理论的建议。将草药文化养生融入养老景观设计中,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活力,增强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养老景观;草药文化;文化养生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相对于物质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更为重要[1]。民政部基于当前老年人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问题,提出“文养结合”这一幸福养老新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2]和养生方式[3],可以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的养老心态,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4]。中草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其文化内涵与养生价值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体现中草药文化的养生功能、继承和发展中草药文化,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养老景观缺乏中国特色文化支撑,而景观文化性的缺失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5]。从文化养生的角度出发,以草药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起源发展与内涵,探究其中的养生价值,提出草药文化养生下的养老景观设计策略,拓展传统文化养生空间。
1草药文化养生概述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道家的典籍《庄子•养生主》中,有保养身体、延年益寿的含义[6]。由于人是物质肉体和精神情志的结合体[7],人们对于养生的探索分为医药养生与精神情志的调节。詹石窗[8]在2004年提出了“文化养生”的概念,认为一切文化形态都可能转化为养生技术或者说蕴涵着向养生技术转化的能量和趋势,主要研究文化中的养生方法和养生功能,提出文化养生不仅要利用各种可能的精神资源来完善自我,而且要处理好人与养生环境的关系[9]。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研究不同文化内容的养生价值与方法,例如“和”文化[10]、香文化[11]、茶文化[12]、中医药文化[13]等,与健康产业与疗养景观结合,体现了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具有文化内涵的养生景观。草药文化养生则是运用了养生观念与技术通过已有的草药文化资源、文化形态,利用其蕴含的养生技术营造“文化场”,使受文化传统浸染的文化认同者进入注重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的状态,从而保养身体、延年益寿[14],有着“天人合一”“阴阳协调”“四时顺应”的特点。
2草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草药文化起源于神农时期,神农尝百草开启了古代先民服食草药以治病或养生的先河[15]。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也最全面的草药文化典籍,书中概括论述了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药物配伍和药性理论,为后世中草药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该书不仅记载药材的类别及用法,还记载了一些食物并论述其药用价值,为后世对于药食同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稽含在魏晋时期编辑了《南方草木状》,除记载药材之外,还记载了一些食物,如雍菜、甘薯、荔枝等,并论述它们的药用价值,为后世对于药食同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详细阐述了药物的性味、用药法则、主治、产地、形态、采集,并把1195种药分成5部30类,为后世植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草药文化的发展,除了服食草药治病养生外,中草药被应用于各种领域,药膳、凉茶、药酒等则是将草药与膳食、茶、酒等材料共同烹制,具有健体养生的功效。中草药还被应用于园林领域,营造药用植物园,具有科学研究、展示、教育的功能,传承中草药文化,提供中草药文化体验。由于草药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草药的名称都源于一个传说,现代人们将其传说及功效总结形成草药传说典故,以此传承和发展中草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