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师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园艺师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园艺师论文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材料的建设、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实践

长江师范学院园艺学专业自2010年设立以来,就定位于培养满足地方园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于2017年被立项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优势。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艺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1-2],主要通过给学生讲授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而培养其在相关领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树立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观念,为适应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及相关工作岗位需要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3]。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艺产品生产活动中病虫害防治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对学生吸引力低,导致学生常感觉枯燥乏味,且动手能力很差,不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难以让学生树立对于解决园艺植物保护问题的自信心[4]。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知识的理解,以期更好地完成培养计划,适应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最终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应用能力。笔者结合当前重庆地区园艺植物的实际生产需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同时,为了增加课程容量,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笔者广泛收集了多种园艺植物病虫害症状及危害图片,将生产实际和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多种渠道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增强了学生对园艺植物病虫危害的直观认识。此外,通过引用一些媒体中报道的园艺植物病虫危害相关的新闻,利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剖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园艺植物保护与经济生态健康的认识。

1教学材料的建设

1.1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是专业内涵建设最重要、最直接的育人载体,优秀的教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3-5]。目前有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性教材较少,且一般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职园艺专业的教学用书,课本主要介绍病害与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而缺少植物保护系统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因此,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性质,选用黄云、徐志宏主编的《园艺植物保护学》“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园艺植物保护基础的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下篇为重要园艺植物病虫害及防治的各论部分,主要介绍重要南方园艺植物病害的症状、虫害危害症状以及相应病原物、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该教材吸收了植保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增加了教学新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园艺植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势,并且将其应用于对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以体现该学科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满足园艺专业的培养要求。

1.2教学进度计划的调整

阅读全文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品种是农业的芯片,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泉,该课程在园艺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基于此,分析了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与实践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乡村振兴培养高质量育种人才。

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理论性、实践性很强。育种为农业提供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优良园艺植物新品种。品种是农业生产实践的基础,是农民增收有利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的芯片。课程组从园艺植物育种学改进教学方法、考核体系、校企合作等角度开展课程建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的同时,提升育种实践技能,为学生投身育种事业、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1西昌学院概况

西昌学院位于四川凉山州,是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省、部、委共建高校,拥有57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园艺专业是四川省一流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2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校、企业、地方园艺植物育种氛围不浓

阅读全文

共享监控管理系统下的实验室管理

[摘要]在国家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于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介绍了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大型仪器设备的状况、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共享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以及共享监控管理系统下实验室管理取得的一些成效,针对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建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和提高仪器使用率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以期探索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下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员;监控;管理

随着我国对教育和科研的高度重视,国家对高校学科及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下设19个学院(部),园艺学院是我校建立较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先后购置了大批仪器,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都在逐年增加。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以提高,实验教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管理上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仪器设备的迅速增多,实验场所的增加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数量的不足,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技术的滞后,仪器设备的大量采购和利用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基于以上矛盾,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结合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创建而成的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应用而生。平台可在线查看学校所有大型仪器信息及状态,仪器测试可以采用网上预约、网上收费等规范化管理。各个实验室安装了摄像头,一部分常用的精密仪器及易发生危险事故的仪器,安装了刷卡系统。实验室安装了门禁系统,新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和高效安全使用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更好地促进大型设备资源共享,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

1学院仪器设备概况

园艺学院实验中心教学和实验平台,是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的教学实验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担负着学院本科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以及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实验平台。为了满足本科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学院结合学科发展需要,借助国家和学校对本科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先后购置了大批实验仪器。仪器数量多,种类齐全,完全可以满足本科实验教学和研究生科研实验的需要。

2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现状

实验中心教学和实验平台,是本科教学和科研的基地,不仅承担着本科教学的任务,也是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孵化器。由于实验室多、区域面积大、仪器设备种类与数量多、流动人员数量多且杂,长久以来,实验室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觉性差,缺乏有力的监管威慑力。很多学生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态,仪器弄坏了,常常找不到“肇事者”。第二,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研究生一般以导师为单位,常采取“大带小”、“老领新”的传帮带的学习模式,由于对仪器操作也是一知半解,所以经常出现不规范操作,损坏仪器,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三,由于缺乏专项的维修基金,很多贵重仪器维修费用昂贵,导致一些仪器无法按时修复,等待维修费的到位。结果导致影响师生仪器的使用,大大影响实验进程。为解决实验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学院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为平台,组建了园艺学院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监控系统。学生经过申请,由学院实验中心授权,得到批准授权之后,才能有权进入实验室,刷卡使用仪器。学生的每次进入实验室刷卡,使用仪器,都在仪器共享系统中有详细记录。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轻者对其提出警告、多次警告无效者,直接取消授权资格,不得使用仪器。实践证明,大型仪器共享监控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能够规范使用仪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有力的保障了实验室的专属使用和实验室的安全,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在研一新生入学后,每年由实验中心组织新生进行安全培训,对实验室安全规程、实验室用电安全、实验室生物与化学安全、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进行现场培训。学生经过培训后,大大提高了安全意识和仪器规范操作的能力。

阅读全文

创新教育的《食用菌栽培》教学改革

摘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对于适应我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促进人才培养等都是有益的。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在《食用菌栽培》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从而有效解决课程标准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不够紧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覆盖不够全面、资源形式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未能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问题。食用菌的生产目前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以《食用菌栽培》课程为例,通过优化教学整体设计、改进教学方法等,将创新创业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打造宽广就业平台,拓展就业岗位,是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对接的途径和办法。本文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食用菌栽培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全国高校响应教育部要求,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通过多年建设,高职院校已形成了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组建了各层次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涌现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案例。然而,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或者是讲座、课外活动等的形式单独设置,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结合的较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摸索出一套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如何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创新创业融入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在《食用菌栽培》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从而有效解决课程标准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不够紧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覆盖不够全面、资源形式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未能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问题将有重要意义。此外,食用菌的生产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产业,[2]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打造宽广的就业平台,拓展就业岗位。通过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总体设计等教学文件的编制,食用菌栽培创新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与运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机对接的途径和办法。《食用菌栽培》课程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教学所形成的教改方案一旦推广,可在园艺技术专业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基本情况

《食用菌栽培》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点,掌握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备进行食用菌制种、栽培管理的基本技能,满足从事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岗位对该类知识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食用菌品种形态、生物学特点,能进行食用菌各级菌种的制备,能根据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生产管理,能从事食用菌加工及相关工作。

阅读全文

园艺专业英语教学论文

一、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教师英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热情不高。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一直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虽然专业功底深厚,但英语教学技巧与水平有限,教学仅停留在专业英语课文阅读与重点句子翻译层面。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忽略教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应付了事,教学质量差。目前,专业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汲取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的热情和动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

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阅读全文

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各大高校园艺专业的教学管理及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在园艺专业教学中,园艺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何做好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成为相关单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从日常管理、人员管理、平台建设、资源管理等角度,对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的相关实践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

近年来,我国园艺事业突飞猛进,市场前景越来越好,高校园艺专业也逐渐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而园艺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高校的园艺专业实验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逐步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对其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是大势所趋。因此,从制度、组织管理、技术管理等角度,对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的探究,有重要的意义。

1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高校园艺专业教学之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通过实验课程来进行的,而这些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同时,很多高校传统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和机制在于,除了教师课程需求以及部分研究活动以外,实验室在其他课余时间的开放程度很低,导致学生利用实验室进行自主实践学习活动的时间很少。随着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及高校学生使用实验室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是大势所趋。具体来讲,园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传统半封闭式管理不同,科学的开放管理机制,有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研究阶段,学生可以灵活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就相关问题、理论,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获得更可靠的结果[2]。比如,在进行果树抗寒性研究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创设不同的情景,基于时间、部位以及温度,对影响果树抗寒能力的各类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更为准确的实验结论。显然,利用开放的园艺专业实验室,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将得到极大的锻炼,而这是现代教育所竭力追求的。

1.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显然,和单一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局限于课堂的验证性实验教学不同的是,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3]。一方面学生在园艺专业实验室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验器材、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室中有充分的自主行为自由度。这样的开放性,足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很多的大学生园艺创业项目,最初都是学生在园艺专业实验室中研究实践而创立的。因此,可以看出,园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实现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全文

园林景观设计及发展解析(5篇)

第一篇: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为我国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其发展现状如何,园林设计又该注重哪些元素,园林设计生态化未来发展方向等,都值得思考和解决。

关键词: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现状;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为因素等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生活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使得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了高度的重视。景观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城市园林属于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城市园林的科学设计和发展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是当前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污染恶化的有效对策。而如何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才能促使城市园林发挥出最佳效果,就成为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当前园林设计的现状

我国园林设计大致可以概括为2个阶段,分别为传统园林设计和现代园林设计,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园林设计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园林设计,反而是在传统园林设计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园林设计元素,既传承了传统园林设计,也符合现代园林设计的需求。本文讨论的园林设计现状,主要是指现代园林设计现状,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

1.1盲目继承传统园林设计工艺,对现代园林设计元素应用“四不像”

阅读全文

园林景观设计解析(5篇)

第一篇: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园林设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园林设计的工作者就需要不断创新设计方法,加强对于各类要素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地域文化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园林设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段,而且经过实践证明,其设计效果也非常理想。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1园林景观设计以及地域文化概述

1.1二者的含义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各类自然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同时还通过对园林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排列和搭配,使得园林景观的色彩更加协调,形态也更加丰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另外优美的园林景观还可以使人们受到艺术的熏陶,使人们生活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所谓的地域文化,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一定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过不断融合、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因此地域文化设计的方面有很多,例如当地的文化修养、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等,甚至经济水平都可以被称为地域文化。我国地域辽阔,因此各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地理结构都有很大区别,加上人们的生活行为对当地环境的不断改造,因此在不同地区,其地域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文化水平和民族信仰方面。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是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形成的,因此这种文化是植根于人们的骨髓深处的,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性以及历史性。

1.2二者的关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