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自我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院感自我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院感自我总结

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学习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现状。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某学院本科学生为例,选取该学院卫生管理专业全体学生,共计137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从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条件、学习成绩、发展状态4个方面分析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结果1)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总体较好,但该专业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自我满意度存在差异。2)结合调查分析情况提出:关注中间年级、注重传授成长方法、专业培养结合就业规划的对策建议。结论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情况较为理想,但需要加强对中间年级的关注,同时注重成长方法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学习;成长;满意度;年级阶段

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的质量是卫生健康人才建设和更好地为保障国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的关键[1]。党中央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给卫生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制定并实施全新健康人才发展战略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进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3]。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卫生管理人才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有所脱节[4]。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也是国家对高校评估的内容之一[5]。因此,本研究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对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进行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据为依据,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学习机会提供和资源投入的评价及其对取得成绩和发展状态的满意程度,总结医学管理人才成长规律,为构建卫生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1理论基础

美国学者B.J.Zimmerman从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的社会性6个方面对自我学习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自我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学生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者能有效识别学校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并及时根据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出调整[6]。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定义可理解为:学生通过主动诊断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习所需人际及物质资源,运用学习策略取得的学习成长效果与学习成长目标比较后形成的心理状态。本研究提取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中的感受为关键指标,调查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为医学管理人才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2研究设计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某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专业2015—2018级本科学生,数据收集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个部分:1)一般信息: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学生对专业的认知;3)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评价。调查问卷以范晓等人于2017年提出的《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初始量表》为框架进行设计,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量表主要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条件、学习成绩、发展状态4个维度[7]。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对条目所述内容选择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选项分为完全不符合、不符合、基本符合、符合、非常符合5个级别,分别记1、2、3、4、5分。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该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全体本科生,共计137人发放问卷;实际收回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37份。大一41人,占29.93%;大二31人,占22.63%;大三30人,占21.90%;大四35人,占25.55%。年级分布较为均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能初步了解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阅读全文

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角度评估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模式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利用自研调查问卷,对预防医学专业11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对翻转课堂、文献学习教学以及自我创新、批判能力的评价情况并比较其考试成绩。结果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统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81人、占69.8%,认为有利于培养剖析疑点难点的能力76人、占65.5%;认为文献学习有利于掌握教学内容79人、占68.1%,认为有利于培养剖析疑点难点的能力78人、占67.2%;2018级1班期末平均成绩为73.98分,及格率为85.5%,优秀率为25.8%,与2018级2班相比均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对卫生统计学课程实施翻转课堂与文献学习的教学模式体验良好,可适当开展该模式,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文献学习;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不仅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更是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应用工具[1]。该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然而,该课程的理论深奥、概念抽象、公式繁多、内容枯燥,一直以来被学生反映难学[3],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本着科学性、导向性、多元化、激励性、可行性等原则,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评价对于改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尤为关键[4]。本文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实施翻转课堂与文献评价模式的效果,为优化现阶段卫生统计学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校2021—2022年第一学期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卫生统计学课程的预防医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2018级共2个班,其授课方式、授课教师、教材及考核方式等均无差异。

1.2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

哲学教学新课标思考

本文作者:王昆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生活与哲学》的第十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后一课,核心内容是创新观,教材从哲学依据和创新的作用两个方面阐为什么要创新。创新包括科技、理论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但是学生第一时间与创新联系起来的往往是科技创新,学生对科技创新更了解也更感兴趣。综合比较下,笔者在进行这课的教学设计时选择了“乔布斯”。2011年乔布斯的去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且苹果公司所代表的科技创新是大家所公认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将视频、图片、语言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并在考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带领学生进行一场“乔布斯之旅”,较为成功的完成了本节的内容。

用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点亮课堂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产生和信息传递非常迅速的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创新和鼓励创新的时代,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这也是新课改的的关键目标之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都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而创新思维最重要特征有:批判性、发散性”。创新作为一种革命性和批判性的活动,它需要怀疑与批判精神为其开道。

怀疑与批判,就是以辩证否定的观点来对待一切,要破旧立新,以新质代替旧质,这是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是对已有认识的突破与超越,因此,创新一刻也离不开怀疑与批判的精神。高中政治课要培养的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勇于独立思考,拒绝对知识简单复制、对观点全盘照搬、对问题肤浅认识,并能初步对所学知识、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符合科学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判断的能力。要想让学生有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与批判,就必须营造一个让学生敢想、敢说,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氛围。批判性思维在哲学课堂上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可以通过很多问题的设置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如:对“心想事成”进行评析,学生第一时间反应是这句话是错的,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个别学生提出质疑,认为这句话也有合理之处,因为肯定了意识的反作用。通过争论和自我总结,学生明确评析类试题是既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之处,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批判和否定,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因势利导即可,这种做法既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使学生敢于对观点提出疑问,在对别人的批判和否定中发现问题和受到启发。

用实践性原则贯穿于课堂

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摘要:教学过程中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想要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从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总结等多个方面思考加强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本篇文章针对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只有教师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顺利的进行。这里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主要是教师对语文的认知和包含的情感色彩,对于教学过程来说,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教师能否对教学的手段很好的掌握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

1教学准备的相关策略

1.1教师明确自己的位置

在如今的教学理念里,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已经不像是船艇教育中那样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也不再是专制的独裁者,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当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设计的教学方案也要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相符合,其次没在教学结束后,要善于自我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要定期的进行自我评估,结合教育的发展需求,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敢于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1.2了解自己的学生特点

阅读全文

经济管理教学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转型,学校各个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随之进行改革,而案例教学法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应用案例教学,通过详细讲解具体事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学生知识。本文以经济管理教学为例,探讨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经济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在经济管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非常明显,目前被各个专业广泛应用。但是从案例教学法应用现状来看,许多教师虽然知道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处于探讨阶段。笔者结合自身的应用体会,对应用案例教学法提出个人见解。

1选择合理案例设计教案

应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是否合理非常关键,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新颖、真实可信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首先要明确案例是对教学目标服务,因此要具有典型性。选择时,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源自实践,不能够主观臆测、虚构而作。因经济管理教材每章都有案例,学生预习时已阅读过,如果还是应用这种案例,学生必定失去新鲜感,因此教师选择时要注重新颖。可将社会热点、时事等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去品味、分析、讨论,以此唤起学生的共鸣。而且案例必须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教材案例出自学生身边,因此学生极易理解和接受。当然,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要与教材相结合,需要列举出大量案例,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防止案例脱离教材而显得空谈和孤立。所以,教师选择案例时就要将案例贯穿到本堂课,将教材知识点和案例的内容有机结合,确保经济管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具有完整性和联系性。

2认真开展教学活动,严控课堂秩序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做好组织者和参与者角色,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情境,设计思考题或提问,引发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对重点或难度较大的知识,可通过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互动、交流及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及讨论,教师要适当进行点拨。如果学生不能自学或者彼此间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采用讲解方式解答学生质疑,但是这种讲课不等同满堂灌。要尽可能采用启发、诱导及点拨,让学生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有一些经济管理教师担心学生不按照设计的思路走,打乱事先定好的计划,于是将学生固定到确定的范围中,这种案例教学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些知识,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丧失实践的机会和权利。这种案例教学法是一堂失败的教学,丧失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发挥教师的引导、催化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课堂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但是该学科有着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而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程,更需要重视学生个人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基于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可以将养成教育与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将会受益匪浅。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提高课堂专注性。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专注程度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因而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极为重要。因而教师需要积极地应用恰当的方法来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可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避免学生思想不集中的问题,与此同时更需要其他同学听取回答,判断是否正确,有无需要补充之处。与此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需要仔细斟酌,从语言表达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例题的选择上,也需要尽量提高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应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与清晰的条理来提高课堂活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②课堂笔记习惯。课堂笔记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课堂笔记的内容以及意义,如教师的板书、重点知识内容、关于这些内容的总结与重要例题等等。纲要式笔记的记录方法即是应用简短的语言来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要点记录下来。为了让学生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也需要对于这些笔记进行随堂检查,以督促与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改进。③仔细计算与检查的习惯。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是重要的基础与前提,而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让学生学会计算,更要学会认真检查。举例来说,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当中,即已经涉及到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在对于计算过程进行了仔细讲解之后,学生即已经学会了计算方法,并为了巩固知识而进行了大量练习,但实际上错误率仍然很高。总结其原因,学生出错主要是由于马虎,并且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让学生可以在检查时有据可依,可以制定以下几个要点:在竖式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字与运算符号;在加法的笔算时,需要进位时不要漏算、不需要进位时则不要进位;在减法的笔算当中,如果需要退位时不要忘退位,而在不该退位时则不要退位;在横式结果书写时不要漏写结果。上述几条让学生在理解之后背诵,在计算完毕后,严格按照每一条进行检查与难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掌握后,学生们不仅仅计算准确率得到了提高,并且养成了检查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也会在日后形成严谨的学习精神。

2.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课后作业也是一个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了良好认真的态度、及时地对每个步骤进行验算与检查,书写笔迹工整,所有的作业内容必须为独立完成。从学生入学开始,即需要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笔记工整,并保证格式的规范,从数字的书写、整数与小数的表达与分数的书写都要做出严格的规范。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是确保作业可以发挥出应有作用的重要保障,作为教师而言,需要在进行正面鼓励的同时,尽可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让学生在作业当中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但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坚持,更需要学生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标。

3.思维习惯培养

在数学课堂上,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善于总结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还要提供相应的思索资料。但一直以来,数学教学中教师都是提出问题之后根据问题难易程度选择举手的学生回答,这种方法对于基础较差、反应能力不高的学生而言有着很大影响,这部分学生因自身原因无法及时的思考到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造成学习上的误差。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习基础差、反应能力不强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而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在这个时间段产生新见解、新想法,促进养成学生自我总结、善于思考、勤于思索的良好思维习惯。

阅读全文

略谈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

一、个体自我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是由大学生党员个体发起、实施、评估的,自我教育的目标、手段、方法、途径等都是大学生党员个人选择并确立的,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大学生党员主体个人的教育。从这个角度考虑,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是以个体自我教育模式为主的。大学生党员个体自我教育模式具体有自学、自我修养、写博客、自我鉴定、思想小结、自我批评等形式。个体自我教育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孔子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强调道德修养的自我选择。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这一思想,提出“仁义内在”的观点,更加突出了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个体自我教育,如重视自我总结、自我批评、自我修养、自律等。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群体中的一员,应把我党重视个体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特别是处在各种思潮繁杂、竞争激烈、诱惑层出不穷的当今社会,更应该加强个体自我教育,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当前,高校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党员进行个体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一要提供丰富的个体自我教育资源。如图书、音像、网络等,大学生党员可以在其中择我所需,吸收丰富的自我教育的养料。二要提供党员自我教育场地。比如设置大学生党员活动室、开设网上党校、党员论坛等,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提供便利。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特别是参观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种专题展览、听老共产党员讲故事、寻找身边的优秀党员等等,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会非常高,是大学生党员个体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四要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高校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区、校友等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为大学生党员进行自我教育搭建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党员也要通过校企合作、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有声有色的个体自我教育活动。近年来,桂林医学院开展了党员“五个一”形象工程建设:读一本经典著作、写一篇优秀心得、帮扶一名群众、上好一次党课,管好一个宿舍,大学生党员按照“五个一”的要求,积极进行自我形象塑造。“五个一”形象工程建设既提高了大学生党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又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党员个人形象有了较好的改变,为广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集体自我教育模式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体不能脱离集体而孤立存在,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党员个体自我教育也不能脱离集体自我教育而孤立进行,必须与集体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有效的自我教育不是脱离集体的,它往往是寓于集体自我教育之中的一种个体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论述了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成长“,我尽量让每个儿童都懂得和感到,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卫护善良的战士,集体斗争给人以极大的快乐,帮助人去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美;在共同斗争的同志关系中,一个人会认识另一个人,会产生极重要的精神需要——需要别人,需要别人给他支援,给他帮助。”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生活在这样或那样的集体中,如班级、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社团、宿舍等自然的集体形式。集体自我教育模式,就是通过集体良好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行为产生激励性、暗示性和渗透性等作用,通过集体的力量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水平。具体来说,分以下几种:一是大学生党员作为集体的主人,他们能在集体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个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过程,它能提高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自我设计、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能力。二是一个良好的集体能够为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集体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可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集体荣誉感,产生集体自尊,激发大学生党员寻找自我在集体中的角色和价值,成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动力。三是集体成员在评价他人、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加深认识自己、激励自己、修正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能力。可见,集体自我教育模式可以激励和强化个体的自我教育。以桂林医学院2007级药学本科党支部为例,2009年,支部制定了争创广西高校优秀学生党支部的目标,在支部内实施智能、帮扶、服务三大工程建设,全体党员都树立起了支部的集体荣誉感,积极投入到创建优秀学生党支部的支部集体活动中去,支部被评为2009年度广西高校优秀学生党支部。而在整个创建优秀学生党支部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个人也在支部这个集体良好氛围的熏陶下,激发了个人提升素质的热情,个人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党员占班级获奖学金、先进个人评比比例的90%以上,党员在同学中真正成为一面优秀的旗帜。

三、同伴自我教育模式

同伴教育在高校也深受大学生欢迎。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领域内广泛采用的教育方法。同伴自我教育模式就是通过借助同伴教育者的影响力,引起大学生党员思想上的共鸣,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同伴自我教育模式确实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能力。以桂林医学院为例,2009年,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桂林医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理论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全部从高年级优秀的学生中选拔(以学生党员为主),宣讲团成员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选定自己感兴趣、擅长的专题,由社科部的教师对宣讲团成员的课件、授课内容、教态等进行指导。在“科学发展观”专题学习报告会上,宣讲团成员为大学生授课,并在课堂上和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宣讲团的授课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听众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交流,较之平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获得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和肯定。教育效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宣讲团成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在选择专题、备课、制作课件、授课、交流互动等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也提高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二是普通同学通过同伴教育者(即大学生宣讲团成员)的授课,受到了同伴的影响和感染,增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种和教师授课不同的同伴授课方式,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思考和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要积极发挥同伴自我教育模式在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中的作用,必须做好以下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党员同伴自我教育者的选拔、培训和教育要科学、合理。既要充分发挥同伴自我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让同伴教育者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自我提高。二是同伴自我教育者要有榜样意识,通过在大学生党员中树立优秀的典型,激发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意识。三是同伴自我教育者活动的场所要多样化。可以是课堂、社团活动、支部生活、宿舍生活,也可以是网络交流平台或是其他。四是充分发挥同伴自我教育模式易沟通、有同感、有安全感的优点,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因为都是同龄人,容易互相理解、信任、交流和沟通起来也没有那么多障碍,要通过彼此间思想的共鸣,外化为大学生党员自觉的自我教育行动。

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模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样式,它是融合了目的、手段、途径、评估等内容的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党员的个体自我教育模式、集体自我教育模式、同伴自我教育模式统一于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大目标下,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推进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地向前发展。

阅读全文

大学生自我教育综述

作者:高鹏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自我教育是个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等方式,提高和完善自我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简单说也就是人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按照我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目标和要求,自身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教育。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提高素质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在校园需要增强自我教育,投身社会后更需要自我教育,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那么,大学生怎样进行自我教育呢?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主观条件

主观条件是大学生具有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和主体意识,也就是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适等等。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是内在条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同时也受外部环境影响。从年龄上说,幼儿时期还不了解自我意识的问题,也就不存在自我教育,学龄初期的儿童在家长和教师的教导下逐渐出现一些自我教育的意识,少年期开始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到了青年期自我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大学生是一个人的成年阶段,他们的意识趋与成熟,能够比较客观、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他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他们有自己的欲望、需求和兴趣,基本具备自我教育的主观条件。

(二)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主要是指社会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其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自我教育准备了客观条件。没有科学的、积极的社会教育作为前提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自我教育,社会的先导性在当代大学生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另外,社会为自我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教育始于社会的教育,没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不可能发展成为具有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主体。当代大学生从小受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以先进的政治意识、政治理论、道德思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教育对象进行疏导,到了大学使之形成比较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自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