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原创文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学生网络文学IP孵化运营分析
提要:近年来,网络文学IP发展势头猛进,吸引大量资本进入,也吸引众多大学生创业者的目光。由于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加之网络文学领域创业门槛相对较低、市场产业链成熟等原因,网络文学IP孵化运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机遇。同时,由于缺乏优秀创作团队、有效宣传途径,加上资本对优质IP的过分追逐,也为大学生创业投身这一领域带来挑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者;网络文学IP;机遇;挑战
近年来,随着泛娱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网络文学IP备受瞩目,特别是优质IP成为众多资本争相抢夺的对象,网络文学IP的价值也水涨船高,由前些年的十几万涨到如今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级别。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也投身文化产业,从事相关网络文学IP孵化运营工作。
一、网络文学IP孵化运营
IP本意是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即知识产权。但时下热议的网络文学IP已不单单指的是网络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而且主张在“泛娱乐”化环境中的跨界合作。2011年7月腾讯公司副总裁程武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以IP打造为核心的“泛娱乐”构思,陆续构架腾讯游戏、腾讯动漫、腾讯文学、“腾讯电影+”等实体业务平台,广泛开展泛娱乐产业布局。因此,在泛娱乐环境下,网络文学IP应该是指那些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作的,拥有大量粉丝群,且在全媒体时代,能够联通影视、游戏、动漫及其他衍生品,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文学作品。以Fresh果果2008年作品《仙界奇缘花千骨》为例,这部网络小说不仅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后来还改编成电视剧《花千骨》,其制作方还和第三方合作开发同名手游,《花千骨》漫画也先后在《飒漫画》上连载并出版,不仅如此,《花千骨》外景拍摄地广西大新县的德天瀑布和明仕田园也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兴景点,更不用提其他的文创产品。一部网络小说IP实现了跨媒介传播并取得极大成功,在2017年、2019年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排行榜,《花千骨》IP价值皆位列前十。由此看来,网络文学IP孵化不单单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创作出优秀的原创文学作品这么简单,它还是一直作品价值的叠加,是“将一个具有单一知识产权的内容放大成具有复合知识产权的内容矩阵”。近几年流行的《斗破苍穹》《盗墓笔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作品,都是非常成功的网络文学IP运营。那么,大学生创业者从事网络文学IP孵化运营这一事业,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二、大学生创业者投身网络文学IP孵化运营的机遇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投入大量财力、精力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市场及产业链的发展等也为大学生从事网络文学IP的孵化运营提供了机遇。首先,国家政策支持和规范,促进了网络文学IP的健康运营。网络文学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在国内用户不断增加,还远销国外,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代表。2014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网络文学的地位和成就,指出网络文学在繁荣文学创作、引导文艺创新、激发民族化的创造力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图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对优秀原创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全方位、多终端化开发利用及传播,实现一次开发生产、多种载体”,这其实就是对网络文学IP孵化运营的政策激励。同时,国家对大学生创业也有政策扶持,以苏州攸宁文化传媒公司为例,其注册公司基本不需要额外费用,只需要提交700元的代办费。地方及学校还为其提供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及免息贷款,大大激励了大学生创业者。其次,创业门槛相对较低,网络用户体量庞大。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创作形式,对创作者的“硬性”技能要求不高,具备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写出符合大众书迷“口味”的文字,就可以注册账号,并进行写作。相对而言,中国的网络文学的用户体量却非常巨大。据《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的网络文学作者已有1,755万,网络文学用户持续增加,达5.55亿,网民使用率达到53.2%。5.5亿的用户,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体量巨大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创业群体刚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特别是文学爱好者,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还是有放手一搏的可能的。另外,网络文学IP孵化运营,特别是创作领域、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一般网络文学公司除了编辑、商务和部分全职要求在公司办公外,工作时间弹性较大,这对新生代大学生创业者也具备不小的吸引力。再次,网络文学领域,重视新人培养与孵化。《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还显示,网络文学新人作家不断孵化,口碑作家持续涌现,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新锐作家在写作平台脱颖而出。这说明,网络文学创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更欢迎新生力量。大学生创业者投身网络文学创作及IP孵化成功的几率更大。时下著名的文学网站如起点、潇湘书院、晋江文学城都有新人作家榜,以此支持新人创作,“90后”、“95后”出身于网络时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也更倾向于支持新事物、新作品。这些也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优势。最后,网络文学IP产业链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IP上游,积累了大点文学作品,且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中游网站的建设,有多家互联网电商平台也为网络文学提供平台技术支持。在IP产品下游,网络文学IP改编成影视、动漫、有声读物等,成功的IP运营商,还推动了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及文创产品等的发展。网络文学IP产业链的成熟,也为大学生参与IP孵化运营提供了便利条件。
网络文学与网络写作发展思考
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自从我国在90年代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网络”这个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到今天已是家喻户晓,渗透进了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从生活到娱乐到学习,处处都有网络的影子。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与电影、电视和报刊鼎足而立的重要传媒手段,这个巨大的力量正在无形中重塑着整个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人类精神生活重要层面的文学在互联网时代,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文学就是网络带给文学的另一个新天地,从创作到阅读以及交流,它在各方面都对传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据统计,从1999年到2009年的短短十年里,无论是按字数还是按篇数计算,网络原创文学作品都已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60年在纸质媒体发表作品的总和。2000年以后,网络小说的出版量(总印数)更是以每年约25%的速度递增。
一、网络文学的界定
既然是讨论有关网络文学的问题,首先就得给网络文学一个界定,什么是网络文学呢?中南大学的欧阳友权教授把网络文学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数字化的文字文本,包括网络原创文学和曾以传统纸媒形式发表的、又经过电子化处理后放入网络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
它们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只在于‘纸载’和‘网载’;第二类是超文本文学,即运用计算机链接程序和万维网技术生成的文本;第三类是多媒体文学,即在超文本链接的基础上,将文字媒介与视频、音频结合起来形成的多媒介艺术文本。”而美国学者要么用“超文本文学”,要么用“电子文学”(electronicliterature),很少使用“网络文学”这个意义含糊的术语。美国电子文学组织(ElectronicLiteratureOrganization,简称ELO)将电子文学定义为:“那些在重要的文学方面利用了单机或联网电脑提供的能力和语境的作品。”综上所述,我认为:网络文学应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即广义的网络文学和狭义的网络文学。狭义的网络文学是指目前在网络中写作与传播的文学,它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出现,并以网络为生存空间的文学。广义的网络文学则是指网络时代的文学。本文所指的网络文学是狭义上的网络文学即网络原创文学和网络依存文学,而不是广义上所指的所有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
二、网络写作的特点
作为高科技时代新出现的网络文学,它给文学带来了许多新特点、提供了许多新的想象空间和发展。
其一便是其极大的自由与开放性。“网络等新媒介技术为当代的文学创作和传播开启了新的平台和路径,造就了一个比传统的纸媒文学场更加开放、多元和复杂的新文学场。”网络写作是自由方便的,它有一个“平民化的开放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完全平等的开放平台上,把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展示给大家。这对于因为社会分工而缺少文学话语权的文学爱好者和民间审美意识而言,确实找到了一个直接展现自己的舞台。
互联网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一、网络文学的发展态势
2006年4月15日下午,“06网络文学发展与出版峰会”在北京开幕。会议主题为:网络文学的产业发展、网络文学的版权贸易,网络文学走向出版的策略,动漫产业和有声读物对网络文学出版的影响等内容。参加此次会议的出版机构有朝华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贝塔斯曼、科幻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磨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记忆坊、鲜网(台湾)、信昌(台湾)等10多家,周边产业合作伙伴有东西小说、天方有声读物等,知名网络写作高手有萧潜、玄雨、阿越等100多名。这是国内网络文学与平面出版、动漫、有声读物产业全面合作的第一次盛会,是网络文学走出虚拟世界,实现其商业价值的最重要一环,也是在幻剑书盟主办下网络文学与出版的国内首次大规模对接。这一切似乎在说明,“随网而舞”的网络文学已经“破网而出”了。此外,还有国内10多家文学网站以及在京的40多家媒体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采取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朝华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宏宇说:“与幻剑书盟、铁虎文化合作推出《诛仙》,创造了70万套的惊人销量,让网络文学再次成为出版机构关注的焦点。”幻剑书盟是中国原创小说文学的门户网站。目前,幻剑书盟拥有作品2万多部,每个月可以推出的新增作品已经超过1000部,05年出版市场最受瞩目的畅销书《诛仙》、《搜神记》、《跟空姐同居的日子》等都是其签约作品。在tom支持下新幻剑扩展了版权合作领域,从小说到漫画、电玩、戏剧等合作形式,原创作者在这个平台下得到了极大的物质回报。国内各大出版机构的董事长、总经理,还有许多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各个动漫、有声读物公司领导踊跃参加,聚集一堂,使“06网络文学发展与出版峰会”成为一次名副其实的网络与出版界的高层聚会。幻剑书盟着力打造网络原创文学之航母。
2005年有很多人把它定义为出版界的奇幻年,这种奇幻文学风潮引导了当前国内外华人读者阅读的流行趋势。在会上,新老作者与出版机构领导就“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出版现状”等话题进行热情的交流。各位作者畅谈自己在幻剑书盟的创作经历及体会,同时通过会上出版机构领导的讲话也使他们深入了解到网络文学适合出版的写作方式。天方有声图书馆与幻剑书盟合作,正在录制100部网络畅销小说的有声版本,东西动漫对幻剑书盟的网络畅销小说开发同名动漫。幻剑书盟体现了自身在网络作者、出版机构和数字产品开发厂商之间的桥梁作用,为网络作者提供了众多平面出版的出口,同时,业界看到网络文学开发的产业链的形成。作为依托数字化技术,盛行于网络的新型文学,网络文学和传统的纸面媒体文学之间,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存有较大的差异。在国内,20世纪末兴起的网络原创,如何有效地通过一整套操作规范进入传统出版业,一直是作者乃至整个出版行业最关注的话题。幻剑书盟把推动网络原创文学出版确立为网站重点运营的内容之一,以孔毅为带头人的一批青年员工,通过奋力打拚,网络文学出版成绩斐然,合作出版了众多奇幻、都市小说,并创造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使网站在网络文学出版领域的地位处于国内领先。幻剑书盟已经突破了网络出版局限,与传统媒体多方合作,通过各种渠道为网络推荐作品出版、改编,在网络文学与平面出版、周边产业开发之间,幻剑书盟一直在试图架起一座桥梁。“06网络文学发展与出版峰会”在浓重的文学氛围下成功举办。来自出版社和周边产业的代表就网络文学发展与出版和周边开发等主题与幻剑书盟进行了广泛研讨,共同探讨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的未来发展,增进了产业界内的彼此了解。
在此次会议上,幻剑书盟体现了自身在网络作者与传统出版机构之间的桥梁作用,为网络作者提供了众多平面出版的出口,同时还就网络原创与传统出版的合作发展如何获得一个双赢的结局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通过此次会议,幻剑书盟也不断扩大了与有声读物、动漫等周边开发产业的合作深度。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图书体的零售额都在下降,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阅读受到了网络、影视等其他行业的冲击和挑战,做纯粹纸介质的文学这个东西似乎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成为正在迅速的庸俗化。在网络发展之前,“文学”或者说“文学从业者”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称呼,而在网络化来临之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有聊或者无聊的话语随便注册一个ID到各大BBS,甚至专业的文学网站,然后就可以在其联系方式上堂而皇之的注明某某网站著名作者之类。这样的做法自然能够使得很多对于喜好创作的人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对于国内文学市场的繁荣也有不小的积极作用,但是在网络游戏之中真的需要如此之多的文学创作吗?
二、网络游戏是否需要文学创作
1、网络游戏需要文学创作
最近有两个事件比较有争议,这两个事件其实与两本书有关。一本是光通《传奇3》同人小说《静默之刃》,另外一本就是唐人互动《3D西游》主题小说《红线碎碎念》。两本小说依靠其出色的文学素养在玩家之中得到了火热的追捧。由此可以看来,在网络游戏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强调人性因素的时候,网络游戏文学作为填补玩家精神寂寞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让玩家在游戏之外找到更多活动的内容。
和谐校园精神文化指导计划
作者:马海波 单位: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其中精神文化的建设更为重中之重。21世纪以来,受全球化、信息化及社会转型等综合影响,本来就问题颇多的高职校园精神文化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更是令人担忧。表现在对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狂热追求,对金钱、权力、功利的顶礼膜拜,对价值追求的急功近利,以及对学习风气的浮躁甚至道德取向的迷失。如何建构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推进高职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时,提倡的经典阅读不仅成为教改的根本出路,也可为营造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提供一个基点。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主要是以人的思想、精神状态和艺术教育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现在的高职校园文化普遍流于浅、散、繁、俗,没有真正将大学的灵魂凸显出来。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表现在:领导有“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博大胸襟;教师有厚德载物,学高为范的气度;学生有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品格;校园环境美妙优雅,活动丰富多彩,氛围温馨和谐,学风端良。作为文化传承的经典名著,可以在文化濡染的过程中,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使很多人发生气质上的变化,一所校园的精神风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校园阅读现状考察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状况,首先要调查其读书的情况,笔者在2009年对我院1000名师生进行了经典阅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多数师生不太明晰经典的概念,普遍认为畅销书即经典;(2)多数教师的阅读材料就是报纸杂志或专业参考资料;学生主要阅读口袋本、日本漫画、三流杂志;(3)网络的普及使得大批师生沉溺于网络,阅读时间每天几乎不到半小时,即便喜欢读书的学生也将注意力转为网络原创阅读。
笔者在调查中还得知,学生所知的名著基本在以前中考、高考时试题的范畴内,对名著的具体内容则一问三不知。同时,普遍对经典不感兴趣,认为距离现在生活较远,曲高和寡。而教师的阅读现状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因为工作生活所累,一方面,没有时间读书,另一方面,仅注重大环境下提倡的艰涩不实用的各种教参,忽视学养积累,自身成长日渐萎缩。师生整体阅读状况不佳,势必影响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经典阅读的价值何谓经典阅读?从字面意思看,“经”是指经书,“典”是指典籍,指那种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而反复被引用、被阐发的文化资源。简言之,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古语说得好:“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我们读书当然要读最好的书,那就是经典。
从经典中寻求精神家园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他的精神发展史。目前,高职教师由于背负的任务过重、承担的责任太多,教师一直扮演着一种略带悲凉意味的角色,岗位幸福感带有普遍性的缺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思想的贫困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没有精神的自觉,教师就不会有追寻岗位幸福的行为产生。简言之,是因为教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精神王国。无法建立内在的精神王国,教师就没有精神上的皈依,即便教师在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却无法达到人生的安详、平和之境,其人格很可能会自相矛盾,乃至因内耗而逐步走向自身优势的反面。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打造自己的精神王国最好的途径就是经典阅读。从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看,学生道德价值体系混乱,是非观念不强,具体表现在消解崇高,淡化理想,崇尚享乐,追逐时尚,玩味感官。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科技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新兴载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双刃性。网络文化使得大量信息得以普及,可是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和虚拟性,会导致人际关系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许多打着文学网站大旗的原创网站,实际是艳俗低级小说的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于学生本体而言,经典阅读无疑可为其重塑精神家园。让学生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经典,可以使我们在精神的原野自由驰骋。
从经典中获取人生智慧经调查得知,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因为考试只是突击了四大名著之类的习题,“题典”取代了原著。我们读《诗经》可以深刻感悟爱情;读孔子可以懂得爱的博大;读庄子可以学会冷静理智;读孟子可以感受浩然正气;读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可以品味人生态度。古代圣哲的名言警句可为我们前行指明方向,其博大丰厚的知识思想也可为我们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提供鲜活的源泉。从经典阅读中寻找原型经常有人说:“经典离我们太遥远了,读了也没有什么作用。”马克•吐温也有句被奉为经典的话:“所谓名著乃是每人都希望已经读过的一本书,但是无人想去读它。”一方面,是事实,另一方面,却是曲解。经典所反映的是作家观察、思考和表述生活现象的思维依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那些人类基本的生活需求却没有产生多大的变化,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感情,如生之喜悦和生之忧苦也没有变化。现在的文学作品和其他的艺术作品很多都取法于经典,所以就有“引经据典”一说。如许多歌词源于经典诗词,如电影《夜宴》就是根据莎士比亚戏剧改编而成,戏剧的模式大概都有原型。如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则是来自于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更不用说现在的文学创作,借鉴自然从经典中获得更有分量。就是学生喜欢的原创小说,也不是无源之水。从诗词中汲取养料,从小说中借鉴描写,从哲学中归结人性。所以经典阅读为我们寻求精神家园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归根结底,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阅读经典的意义巨大,建造经典阅读工程,引领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在语文读本上实现经典阅读经典名篇浩如烟海,如从中截取又似突兀,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语文读本。尽管现有的课本已有“炒冷饭”之嫌,可是从编排体系来看,却是严谨而科学的。如诗歌单元从《诗经》开始,屈原、陶渊明、唐诗、宋诗、宋词、现代诗、外国诗歌,不需要额外讲述,自成一体。那么,作为教师主体本身就应广泛阅读,专心研究,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阅读。如开篇的《关雎》是《诗经》的首篇,可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名篇。《诗经》中还有许多经典的爱情名篇,如《静女》、《蒹葭》、《击鼓》、《桃夭》、《氓》等,在介绍讲解的同时,可将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句指导学生背诵。如在讲授苏东坡的诗词时,可由苏轼的豪放词,迁移到他的婉约词,再由词迁移,到诗和文、赋,进而迁移到评论苏轼人格的文章(如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最后,还可加上史传(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是一个“滚雪球”的生成过程。“品其文,识其人”,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深入而详尽的了解,可使学生认识到“殆无伟大人格就无伟大文章”。制定可行性经典阅读计划“凡事预则立”,及早制定行之有效的阅读计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需考虑时间。#p#分页标题#e#
高职三年,其中,实训见习时间就将近少半,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完成阅读计划?最可取的方法就是养成阅读习惯。一般人平均每分钟能阅读300字左右,那么,15分钟就可以读4500字,7天就可看3.15万字,一个月就可达12.6万字,一年总计可达151.2万字。一位伟大的医生提倡的睡前15分钟的阅读计划,是一个使我们博学多闻的简易方法。所以,每天强迫自己实践这15分钟阅读,可以使我们终身受益。其次,要推荐真正的经典。现在伪经典泛滥,要学会甄别经典,尊重经典。真正的经典应该是质朴的、简洁的、大众的、亲和的,而不是纷繁芜杂、高高在上的。如《飘》、《平凡的世界》、《简爱》、金庸的武侠小说等虽然创作时间并不长,可是其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也颇深,最能引发学生兴趣。再次,要保证计划实施必须有激励措施。学校在实行学分制时,应该将经典阅读作为奖励学分,以此激励学生读书,虽然有功利阅读嫌疑,但却能保证阅读计划的顺利实施。
80后作家群文学创作理念
“80后”是最近新出现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现在正成为一代青年,有成为主力军的趋势。他们在各方面都开始引人瞩目。而最惹眼的是,一大批从他们之中涌现,成为一种文学现象。 一、“80后”作家群的出现原因 1.《萌芽》和“新概念作文”是培育园地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萌芽》杂志很受“80后”的欢迎。1999年1月,由它发出的别出心裁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由原来的无心插柳变成了柳成荫。在一些著名作家和高校学者的评选下,从最开始简单的作文比赛和被名校录取到现在捧红一批又一批的“80后”,它所带来的效应是出乎意料的。大家发现原来作文可以走出课堂模式,随意发挥和创造,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和语言风格就可以。于是大批的“80后”涌进了这个“新概念”。“新概念”成为“作家生产线”。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都是这个队伍中走出的闪耀星星。还有太多的人或许没有他们那么惹眼,但是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并通过各种出版渠道跻身于“作家”行列。 2.网络文学的发展 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自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网络一炮走红后,人们开始将视线转移到网络。网络给原创文学提供了一个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写作。新浪等网站举行的文学大赛都显示了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很多畅销书的封面看见“本年度网络人气小说”“年度新浪网点击率最高文学”的字样。 据《扬子晚报》2006年4月5日报道,19岁的男孩林千羽凭借处女作《逍遥,圣战传说》一举拿下了2006年新浪原创文学大赛前半段文学状元的桂冠。北京朝华出版社宣布,将用100万元打造林千羽,让他成为“80后”中新一代领军人物。在这个自由的土壤上,“80后”们从中涌现了出来,蓬勃发展,不断壮大了“80后”作家群的队伍。 3.文化消费能力的增强 在11月25日举行的2005北京文艺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指出,年轻一代的文学消费能量不可忽视。 他认为,“80后”一代的特点就是文化消费能力特别强,“他们是独生子女,赶上了我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期;他们要买书,于是郭敬明变成了文化英雄;他们要玩游戏,于是陈天桥变成了网游大亨;他们要看电影,于是《头文字D》卖座他们的文化消费力量越来越强大。”张颐武说,随着这代年轻人的崛起,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和阅读市场也逐渐形成。“青春化写作”崛起并占据了文学市场的重要位置,引发了文学领域的许多变化:首先是作家“换代”,原来走红的王朔等人渐趋沉寂,而韩寒、郭敬明、春树等人开始崛起。2004年2月,《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就曾采用少女作家春树的形象,并将春树、韩寒等人作为80年代出生的中国新一代文学代表人物。 4.媒体的炒作 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开始用各种方式吸引受众。 明星化、偶像化、文学圈的娱乐化,都是“80后”走红市场的另一个外在因素。他们接受采访,举办签售,各种公众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林千羽被媒体冠以“韩寒第二”的头衔(他本人对此不予认可),可见媒体的炒作的声势之大,影响之广,非同小可。 韩寒,郭敬明等一而再地出现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他们的名声一方面是自己成就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媒体的关注和炒作。 二、“80后”作家群特点 1.自身特点 在他们成为“作家”之前,他们是属于“80后”。他们有“80后”的普遍特征:缺乏斗志,希冀安逸;有“拜金”意识;个性张扬,相对逆反;富有一定的创造力;重视感情,心理素质较差。同时他们相对更加自恋和张狂。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复杂。写作源于生活,他们在作品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表现自己的生活,可能他们比一般的同龄人更有生活体悟和经历,他们内心比较敏感,思维比较活跃。郭敬明曾在上海电视台的一档采访节目中说自己和很多“80后”的孩子一样,有美好的童年、亲情、友情,并承认他的作品很多都有自己的生活影子。但当问及他的抄袭案时,他立即表示不愿回答,并要求在播出时掐了这段录像。他的任性和脆弱也体现了“80后”典型的性格特点。 2.作品特点 (1)在创作内容上,除了郭敬明的《幻城》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既有漫画感,又有童话感,让所有的同龄人都勾引起那种久违的感觉外,80年代后大部分都呈现着类似的面貌:校园的快乐和压力、家庭的破碎、纯真的友情、朦胧复杂的爱情、边缘生活、伤感、低靡的情绪诸如此类。由于读者都是同年龄层的,因而比较能引起情感的共鸣。 (2)在语言上有自己的风格。郭敬明的语言风格比较明朗,但同时又很华丽。张悦然的则比较阴郁、细腻。以他们俩为代表,导致后来出现了太多的模仿形式文字。现今许多“80后”将校园生活的草样爱情写得犹如韩剧般的泡沫,幼稚而轻佻、浮华,网络文学的粗糙也在其间起了影响作用。 (3)在塑造人物特点上,他们都很局限地将自己,或身边人的喜好特点赋予其中。这是比较缺乏创造力的。在自己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喜欢穿白色帆布鞋,喜欢棉质体恤,等等;同时由于他们的成名带来的富裕生活或本就有的富裕条件,他们在作品中也时常透露出一些小资情节。对各种品牌东西的轻描淡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出来他们的物质欲和金钱欲。人物性格特点比较简单,没有前辈作家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深度。#p#分页标题#e# (4)在文体形式上,大都以小说形式和散文形式出现。 在结构安排上也出现比较特别的,如蒋峰的《惟以不永伤》。 (5)在思想上,“80后”很少能表现出主题思想的深度。这和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涉足社会生活有关。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故事情节如何曲折动人,而在于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人物形象所内含的社会意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能以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去吸引人、感染人和感化人,这是作品取得艺术成就的首要之点。 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作者)长期生活的积累、历史积累、知识积累和审美积累的结晶。“80后”的作品大都是校园青涩的爱情和对人生的迷茫,没有大的典型意义。 三、“80后”的真正天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这是生命的规律,不可逆转的人生大势。“80后”作家群现象是一个趋势。 所谓“存在即为合理”。当然不是说对这个现象无须争议。张颐武说:“在这一代影响下的文学市场中,青春化写作的一朝成名动摇了原有的文学秩序,文学的概念和价值判断的标准面临冲击。很难想象,当今文学市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居然是一些少年人。这些几乎毫无写作经验的少年人的试笔之作,往往会被成年人视为肤浅的自我表达,却受到了和作者同样年轻的读者的追捧。”著名文学评论家陈辽先生在他的《倾斜的中国文学界》(见《江苏作家》2003年第3期)中指出:“当前我国文学界出现了‘大人文学’和‘小鬼文学’之间的倾斜”。所谓“大人文学”指的是由成年作家创造的文学;所谓“小鬼文学”,指的是由少年作家写出来的文学。 当前一些成人作家的作品出版难上难;然而,一些少年作者写的作品却“火”得不得了。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流传一时;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等作品成为各大书店销售量第一,他们的知名度竟远远高出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已成名的作家。其他少年写出的作品也全都成了“卖点”。在中国文学史上,个别少年曾在年幼时写出过一两首较好的诗作,但少年写出高质量的小说的却从来不曾有过。因为这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和文学积累,还得益于创造性的艺术才能,这都不是一个少年所能做到的。 陈辽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小鬼文学’当家,这是我国文坛的悲哀,也是我国文坛的讽刺。这一倾斜,更反映了中国文学界当前生态环境的不正常。”我认为,他们有些人的确是“走上了市场,没走上文坛”。文坛的概念不一定是曲高和寡和阳春白雪,但市场不能盲目地没了区分文学和非文学的标准了。“80后”作者的生存状态并不好。出版了那么多书却很少有非常扎实的作品,很少有值得称道的作品,更少有得到传统的作者和评论者比较全面肯定的作品。这些情况并不是文学圈对“80后”的歧视,而是“80后”作者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能量来让别人认可。仅以韩寒而言,一个仅仅钟情于写作的中学生,在出了几本书之后又少有音讯。我认为,真正的作家是视写作为生命的。我们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处于中学阶段的“韩寒们”可能就是社会的一类“偏才”。“韩寒”只能是极少数的,假如每个学生都成了“韩寒”,那将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又如郭敬明抄袭案接二连三,但他一直否认抄袭,不肯低头道歉,书依旧是热卖,那么这又将怎样影响文坛,影响“80后”的写作态度呢?一个,两个单独的作者要成功并不难,但一整个年龄层的作者,一个被做了标记的作者群要获得一致认可就没有那么简单。“80后”作家群需要的是更多的更全面的努力。 在批评声和赞扬声中,这个族群将走向何方,成为震铄文坛的明星,还是匆匆走过场的“流民”?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我们应该坚持相信历史的沙漏会留下精华。《扬子晚报》2006年4月11日报道: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不赞成中学生的“另类文学”。当前很多中学生的文章都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怎么叛逆怎么来。在竞争激烈、压力大的状态下,有的的确反映了部分学生的心声。但这种方向对吗?林非指出,应该说不指望中学生能写出惊天动地的文学作品,这也不大可能。但对中学生文学有两点要求,一是文字要好,这对今后很有好处;二是要能抒发自己的善良情怀。 文学不仅是私人化的情感抒发,真正好的文学家必须具有社会的良知,应该肩负社会的责任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整个青春文学市场,整个“80后”作家群也应该洗牌了。经过这轮洗牌,或许很多人的名字将不再看见,或者不会那么频繁地被看见,但无疑,整个“80后”作家群会变得更加健康。虽然不知道是谁,但一定会有人继续留下来,以“80后”作家的名义去承载这片天空!
大众分类法的网络文学标签应用
摘要:以用户自定义标签为主要形式的大众分类法在网络文学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标签分类对网站原有的标准化分类系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不同的网络文学网站在标签的数量、类型、词长词性、重合度方面具有较大差异,网络文学标签在规范性上也存在通用程度低、同义词和近义词泛滥、歧义泛意指代模糊等问题,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和运营手段实现对标签的规范控制。
关键词:网络文学;大众分类法;规范控制
网络文学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实现创作、传播、阅读的过程的文学形式,广义上泛指一切首发于网络平台的原创文学作品,狭义则指专门性文学网站上发表的通俗小说。本文涉及的“网络文学”概念为狭义的网络文学。由于网络文学具有变化快、存量大、信息专业化程度低、无序性强的特点,且兼网络文学的读者阅读需求分散、概括及表达能力参差不齐,传统的自上而下层级式图书分类方法既无法满足网络文学作品分类细化的需求,也不能帮助读者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反之,由用户自发定义标签对内容信息进行描述并实现自动分类的平行非层级分类方法,即大众分类法,在网络文学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标签”也成为了读者在网络文学网站对作品内容进行检索时的重要依据。
1网络文学网站大众分类法及标签应用机制
1.1大众分类法相关概念
2004年美国学者ThomasVanderWal首次提出大众分类法(Folksonomy)的概念①,表示大众分类法是广大用户根据自己需求和理解为信息自由添加标签(Tag),从而实现信息分类的方法。标签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用户的习惯和目的,所添加的标签不仅服务于添加者本人,还被广泛共享于整个站点或网络。相比主题词和关键词的使用规范,标签在使用时通常并不要求全面概括或高度提炼信息内涵,而且标签词汇在专业性上没有要求,因此具有突出的自由性、简易性、开放性的特点。此外,标签之间不存在层级关系,不强调唯一性,能很好地实现信息的细化分类,从而以较低的管理成本换取了较高的使用价值。然而,也正是由于自由度高、缺乏规范化管理,用户自定义的标签词汇也存在词量过大、语言混乱等问题。因此,应用大众分类法的网站通常会利用“反长尾理论”会对用户添加的标签进行聚类整理,选择高频标签和标签分类结果呈现在检索界面或推荐界面,以供用户选择,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标签词量的控制。
1.2网络文学网站标签使用流程
论图书版权贸易的提升
在开展版权贸易工作中,无论是版权的引进还是输出,都需要非常重视作者的作用。在版权引进时,可以通过了解作者进一步加深对引进图书选题的认识,甚至可以通过直接联系作者对图书内容以及议价空间有更多的认识;在版权输出时,可以通过介绍作者进一步宣传图书故事人物和情节,甚至以作者和作品为点波及介绍以此点为圆心的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理念。
在这里,笔者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的出版社对作者的包装和介绍目前还不是非常重视,或者说,对作品的重视程度远较作者高。无论其中的盘根错节如何复杂,其作品、作者和出版社的关系永远都是非常清晰的:作者和出版社一同对作品负责,作者和出版社都是该作品(商品)的利益攸关方;作者,又是出版社另一个作品的潜在作者,也是出版社另一次收益的潜在授权方和合作方。
因此,包装作者对出版社来说,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划算的,而且在包装“人”方面比包装“物”方面来得更容易和简单。在图书市场上,无论是图书购买者还是版权购买者,都更集中在对人(作者)的热衷上,因此,出版社千万不能忽视对作者作用的开发。
提高版权贸易工作的任重道远:
从宏观来看,版权的引进与输出,其实就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一种冲击,是文化选择上的一种自觉。文化在比较上,尽管没有好与差之分,但却有强弱之说。从现在来看,我们的文化正处在相对弱势的层面。目前,荷兰、土耳其、西班牙、韩国等许多国家在推广本土文化方面不遗余力,在图书版权输出方面给予多种的优惠与便利,以便让本土的出版单位减少压力,开发更优秀的图书作品。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文化相关部门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中观来看,版权的引进与输出,需要整个行业的规范与积累。行业的规范发展一定会促进行业内各种组成要素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各种组成要素的健康发展又会全面带来行业内的丰富积累。从历史来看,我国的版权贸易开展至今刚过而立之年(1980年我国第一次向国外正式购买图书版权,购买的图书版权是《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版权贸易的实训、管理、人才培养、相关策划出版等专业领域都还是起步阶段。以笔者的角度来看,做好版权贸易的根本前提,还是立足国内图书市场。具有真正切分国内图书市场的实力,也就具有了出版“有一定特色,又精又专的图书选题”的实力,同时也就具有了在版权输出方面更多选择和议价空间的实力。
从微观来看,版权的引进与输出,就是对某本图书选题的认可与否。从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来看,引进的版权选题通常都不会形成比较差的经济收益。从版权输出来看,弱势文化要想冲击强势文化,必须要在更为具体的环节上做到至善至美。笔者认为,以上海文艺出版社已成功输出版权的图书来看,更为具体的环节就是体现在作者“讲故事”的本领(A),以及内容要么拥有国际化的情怀(B1),要么非常具有原创地区的乡土特色(B2)。
大学语文与网络文学的关系
大学语文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等重要使命,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主干课程。网络文学是网络环境中通过人机互动产生的原创文学形式,其兴起对大学语文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信息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文学,是大学语文新的教育课题。本文基于大学语文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对其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展开思考,以期促进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网络文学的特征
1.创作自由,限制较少
网络文学创作成本小、门槛低、形式自由,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以各种途径发表作品。网络文学的创作优势使其来源广泛、内容丰富、数量巨大,能超越传统出版业的限制,在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受众中迅速传播。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形式更为活泼,作者、读者与平台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媒介的社交性都得到了提高。很多网络文学作品都体现出“超文本”的特征,通过链接、图片、颜文字、背景音乐等形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超越了传统文本在形式方面的限制。但同样由于传播的自由性,网络文学有时呈现出内容质量无保障、更新周期易变动、剽窃行为难追责等不稳定特征。
2.贴近读者,内容通俗
大多数网络作者并非专业作家,其中部分作者不具备文学创作的基本素养,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创作意图,他们写作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事实证明,这些作者的作品反而更易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网络文学的魅力恰恰源于其贴近读者心理、关注平凡生活、注重个人体验的特点。网络文学是一扇双向的窗口,既让身为普通人的作者找到了倾诉的渠道,又让广大受众产生了情感共鸣。但生活化的情感、通俗的内容有时会呈现出低俗化、情绪化的倾向,而且通俗语言较文学语言单调,容易使作品模式化、同质化。
3.读者可以参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