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优质课程建设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网络资源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优质课程资源,是高校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展示高校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教学内容和服务的资源。优质课程资源的网络资源作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和利用的载体,是发挥优质课程资源作用的根本,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但是,通过众多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以网络为依托课程资源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课程网站打不开、运行不够良好,资源内容不够丰富,媒体呈现形式不新颖、教学方式设计不灵活,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线录像没有感染力,社会知名度不够,互动交流少,反馈渠道不畅通,课程资源更新与维护不足;课程对学生学习支持力度不大等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发网络学习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北京联合大学自2003年以来,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在优质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方面,那么这些优质课程的网络资源,其应用状况、共享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是否得到学生认同和满意、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得而知。可见有必要对优质课程资源的网络实施现状及学生满意度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本文旨在对普通高校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现状进行调研,摸清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现状,并对学生对优质课程网络资源满意度进行调研。并且将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与正在培育建设中的优质课程网络资源进行对比,分析差距,以提出一些建议,促进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发展,提高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标准参考。
为了检测和评价优质课程网络资源发展现状,本文以教育部制定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基本要求,并且对整个高校课程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因此,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依据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不仅能有效的检测精品课程的发展,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品课程后期建设,并且也能有效的评价其他优质课程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他优质课程资源和精品课程的差距,对促进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和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以学生角度为视角。
学生是优质课程资源的使用者,也是优质课程资源的参与者、监督者。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主旨在于通过优质课程资源,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目的在于让学生受益。因而,本文从课程资源的最终用户———学习者视角来了解现有优质课程资源的发展现状,和他们对优质课程资源的满意程度。
环境设计专业中优质课堂资源的应用
摘要:回顾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其主要研究和讨论的是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方面。如何利用资源整合、多维度认知模型提升课堂教学,已成为时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优质课堂资源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在多维度认知模式下,对现行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资源提出思考与分析,围绕“现状分析—多维度因素整合—应用研究—实效成果”的整体研究思路,让学生更确切地感受知识产生过程中各学科专业的相互融合和创新体现。
关键词:优质资源;多维度;应用研究
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实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完美结合,就必须注重优质课堂资源的教学优势。高校优质课堂资源的应用现状体现了该校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文章依据高校教师优质课堂资源有效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在多维度认知模式下整合各领域资源,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为实现优质课堂资源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添上了更有实效的一笔。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型学科,不仅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更体现出技术发展的时代感。目前,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主要依据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向,在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环境设计专业相关内容,建立开放性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学院对教学改革提出相应要求,环境设计系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实施教学安排: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必修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大一阶段是学科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大二阶段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从人体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表现技法到室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内容,逐步安排。近年来,部分学生未能对实际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归纳、总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借助多层次、多学科、综合性新理念融合优质课堂资源的理论尚未研究。因此,优质课堂资源的应用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对于建立更完善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多维度认知模式教学,推动环境设计专业优质课堂资源教学内容创新
多维度认知模式教学是利用多种类型、不同视角及其他设计领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它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利用多维度认知模式教学,可以推动环境设计专业优质课堂资源教学内容出新,实现优质课堂资源共享,从而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新理念的发展。
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构建
摘要:为了切实提升课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效益,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基于任务分类的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基于任务分类的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任务分类;课程评估
课程建设是院校教学建设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长期以来,国家、地方和各级各类院校通常采取立项资助的方式,设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培育项目,深化教学改革。而如何优质高效地组织开展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提升课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效益,切实通过课程项目建设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各级各类院校教学管理都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亲身参与挖掘、研究、寻找、创造的一个和谐有机体[1],课程的要素也由传统的知识与经验两大要素,拓展为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实施要素、评价要素等。许多院校在组织实施课程建设项目时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整体设计不够
课程建设项目涉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条件建设、课程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统筹规划、一体设计、协同配合,才能提高建设成效。但在各院校的建设实践中,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涉及的任务分属人力资源、教务、教学保障等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一般都会单独组织人才队伍、课程教材、实验室及教学场地建设的分项计划,单独组织项目立项申报与资助建设,这样易导致各类建设与课程教学实际需求相比,可能存在过度建设或支撑不足的问题,即缺乏统筹规划,使建设成效与课程建设总体目标的达成存在偏差。
产品设计资源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
太原工业学院产品设计课程团队以微信平台搭建了辅助课堂教学及资源共享课程网站,通过夯实课程基础、优化课程结构、突出资源特色,实现了课程的多级联动、共建共享。设计知识三维向度延伸的三个空间属性是普适性、统合性和传承性。稳定微信平台建设应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向“知识开发者”转变、由“本位者”向“牵引者”转变。
关键词:
微信平台;产品设计课程;产品设计资源共享;多级联动;共建共享
一、产品设计课程延伸学习微信平台的实现
产品设计课程延伸学习平台的实现,一方面借助网站平台,一方面借助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广度上增加学习者的访问量,深度上通过资源内容加强学习者的黏度,促进该课程相关资源的传播,建构学习共同体。
1.产品设计课程延伸学习微信平台的搭建
地方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改革
[摘要]在当前学分制条件下选课制的实施过程中,地方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普遍存在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开课师资力量不够、学生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规范选课管理制度,优化课程资源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科学指导学生选课等措施进行地方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学分制;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管理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的学分制改革热潮,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是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积极响应国家和广东省的教学改革号召下,我校于2017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这是我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和教育改革的新征程。学分制是高校教学中一项非常复杂的教学管理系统工程。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选课”,而选修课程体系中最能体现学生自主选课的就是通识教育选修课。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热点。在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中,通识教育课一般分为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也称作公共必修课程,它主要强调对学生基础课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技能教育的培养,教学内容形式相对单一,难以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的价值。通识教育选修课具有基础性、多元性、综合性和特色性等特点,是以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健全学生心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研究对地方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分制下通识教育选修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没有专门设立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机构,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缺失,导致在课程开设、学生选课、教师授课、考试考核以及教学质量监督等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一是课程审批不严格,只追求课程数量,忽视课程质量,课程开设随意性很强,教师仅根据自己专业特长或爱好申请开课,对于教学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拓展需求方面的考虑较少;二是考试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从多角度考察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课程多数安排在必修课和专业课较少的晚上或周六,教学质量监控力度相对薄弱,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监管不到位,难以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多媒体技术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带人们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的吃、穿、住、行等带来了很多便利。与此同时,大学精品课程也逐渐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共享教学资源、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为大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示范作用。多媒体技术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提高了精品课程网站的便捷性、流畅性和共享性,给师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互动和交流平台。本文总结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明资源共享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主要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设计;问题;研究
0引言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课程共享是我国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高校全体师生,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要内容提供学习价值。计算机的出现,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资源共享的必然趋势。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共享提升了精品课程的价值,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教育事业中的效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影响。但是现阶段,精品课程在网络资源共享中出现了种种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制定高效合理的解决对策。
1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公路工程造价精品课程建设必要性
摘要: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适应当下用人单位的需要,精品课程建设顺应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新趋势,增强了教学吸引力,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公路;造价;精品课程;必要性
1课程定位
1.1课程定位
贵州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的造价高达1.2个亿,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我们的行业人员都应具备造价知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重视控制成本。造价工作贯穿公路全建设过程,覆盖建设一线岗位群。从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这三方面综合分析,我们将课程定位为路桥专业必修课程。
1.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重视造价、控制成本的职业素养,理解造价相关知识,获得运用造价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转化检验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转化检验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转化检验医学的发展特点和创新型国家战略为我们鲜明地指明了检验医学人才“厚基础,宽口径,临床知识和专业技术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并举”的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育人目标。这就要求在知识结构上,不再满足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物理学(检验仪器学)、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几大类学科,还要兼纳材料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生物学和预测医学等新兴和实用学科;在能力要求上,除了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外,还要具备更高要求的外语能力(包括专业英语)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转化检验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转化检验医学的基本技能和特色技能培养。
结合学分制改革特点和要求,以精简理论课程、增加实验课程为主线,突出转化检验医学基本技能培养和技术特长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多次修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学分/总学分比例逐步下降(公共基础课学分比从原来的20.0%下降到18.4%;专业基础课学分比从原来的38.2%下降到25.4%);专业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程学分/总学分比例大幅度增加(专业限选课学分比从原来的0学分增加到4.5%最后到12.6%;任意选修课学分比从原来的0学分增加到5.8%);各类型课程实验课学时数/该课程总学时比例逐步增加(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比例从31.5%增加到32.7%;专业课程实验课比例分别从43.2%增加到47.3%),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总学分比例逐步增加(从原来20.9%增加到39.2%)。同时,为使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强化转化检验医学的技术训练,我们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文献检索等限定性选修课,面对医学检验技术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医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又陆续增设了生化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全国率先开设)、输血与输血技术必修课程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临床基础检验仪器学等限制性选修课程。
(二)开设“名师课堂”,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和视野。
为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邀请国内外医学检验界著名教授、专家、企业家等名人名家,开设“名师课堂”系列公开课。通过名人名家们的丰富的学识阅历和创新创业实践,解析国内外最新进展,点评本专业发展趋势,言传身教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