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育案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优秀教育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优秀教育案例

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

摘要:

案例教学是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论文对案例教学法的发展、概念和优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市场营销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复杂的营销环境并进行沟通、协调和决策。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营销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面对复杂营销环境综合决策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却能够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营销情境中,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思考。因此,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推进案例教学,特别是对于高层次学员(如MBA)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阅读全文

案例教学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摘要:由于案例教学偏重教与学的互动,因此受到高校教育者们一定的关注和运用。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忽视案例教学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不够重视案例教学过程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因案例教学方式与课时设置较少且案例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而客观上影响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积极培养。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及解决对策做一些深入探讨,以供学界进一步研究之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职业能力;培养;问题;对策

近年来,由于案例教学在拓展大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提高了其正确分析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及实际问题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使教师授课更富有启发性、直观效果好,因此受到各高校教师的一定关注和运用。但现在案例教学的运用大多数存在“例子化”、“经典化”等问题,同时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以及充足的案例资源,并且忽视了案例教学在培养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因此,为提高案例教学在高校各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中的教学效果,近期笔者在本校内向跨专业选修课的部分学生(来自全校经、管、法、工、文、理等各专业学科),做了有关案例教学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的实际调查。下面结合一些调研情况做进一步的研讨,其研讨结果可供学界做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使用。

一、案例教学在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强调”例子”教学,忽视案例教学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案例教学是各高校专业建设中的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受传统理论教学的影响,一些教育者还误以为举例教学就是案例教学,或用所谓经典的理论实例代替案例教学,并且不够重视案例教学在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实,例子教学是从理论前提到理论观点结论的推导,其过程一般缺乏实践分析,并已有固定答案。而案例教学则先提供案例的专业实践背景和实情,推导结论时需不断强化思维并结合实际得出不同结论,才能将最后结论供学生决策、选择使用。还有,例子教学让教师主导课堂,灌输知识给学生学习,而案例教学则让学生主动活跃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并学习。再者,鲜活的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一般认为,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职业技能(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专业能力(所学专业理论和实践应掌握的能力)和综合能力(如:思考判断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高校本科教育现在也已比较注重“理论型与应用型”、“综合型与专业型”、“传承型与创新型”的教育定位,推进案例教学正是本科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教育并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必要法宝之一。由于案例教学中结论分析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知识与问题的能力,增强决策与信息判断能力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经典例子教学则缺乏案例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思维模式,不太利于学生分析、决策能力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2.只注意案例分析过程,不太注意案例教学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已开展的案例教学中,教育者一般只注意案例分析的过程教学,而不够重视案例教学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比如,案例教学没能很好地与学生科研能力、调研能力、决策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也不够重视案例教学在模拟实习、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等职业能力教育中的运用。在对我校55个来自不同专业选修课的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问题调查问卷的统计后,笔者发现98.1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用,仅一人认为无大作用。当问到“案例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哪些职业能力有用(可多选)”时,有87.2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以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76.36%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以增强职业实践能力,74.55%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4.5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以改善沟通能力,80.0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增强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能力等,63.6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甚至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当问到:“您在职业发展方面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时(可兼选)”,有72.73%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专业工作经验,有52.73%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专业知识和技能,有58.18%学生认为自己欠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50.91%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的是沟通协调能力,有60.00%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决策能力等。这些数据表明,他们已普遍认识到案例教学对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有较强的作用。而且,认为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对就业很不利,因此特别渴望通过优秀的案例教学强化对专业理论与实践的针对性理解,了解实际工作案例知识,及时有效地弥补自己在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的不足之处。

3.案例教学方式课时较少,影响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积极培养。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较在实际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少,且案例教学的课时也较少,这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积极培养造成了一些客观影响。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10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现在仍然缺乏案例教学,这将不利于自己职业能力的养成;74.5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要和普通教学一样二者并重,不要以哪种教学形式为主,哪种为辅,也不要全部是案例教学;有23.64%的学生认为可以案例教学为主,普通教学为辅,只有1人认为最好全部是案例教学。其实,在当前的国际教学实例中,案例教学至今仍然是商学院教学的重要手段。“案例分析是MBA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平均要做800个案例分析,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几乎所有的MBA课程都是通过案例分析来讲授的”。[1]当然,在国内,对于除了商学院以外的其他院校里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讲,案例教学方式仍然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有重要作用,最好是能占有一定的课时比重,否则学生们将无法深刻体验到案例教学的好处,将不能更多地感受到案例教学对自己职业能力的积极培养作用。

阅读全文

案例模式在高职教育学中的运用

教育学是高职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使得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实践当中恰当地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育学当中强调实践以及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提升教育学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相联系。

一、重视开发教育案例

案例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教育方法,更是增强教学成效,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与高职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不谋而合的。高职教育学课程当中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是学生今后从事相关教育工作必须要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但是如果在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时单一的注重死记硬背或者是机械性的应用,那么高职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教育学的内涵,这也直接和教育学的实践教学目标相背离,影响到高职院校对于优秀教育人才培养目的的实现。因此,在教育学的实际教学当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也就是将教学案例和教育理论进行紧密整合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增强学生知识理解,强化学生技巧掌握能力的重要方法。而案例模式的应用最为基础的阶段,就是加强对教育学科知识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挖掘能够体现出核心教育学科知识、实践教育和应用价值的案例,并以案例作为重要的课堂推动力和调节剂让学生主动将理论和实际案例进行整合,在实践当中理解抽象知识和概念。教师开发出的案例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案例分析。如对于德育案例,可以将这一案例的整个过程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抓住教师描述的重点,并认真分析这一教育案例当中的优劣势,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运用哪些教育理论知识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论证,鼓励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工作能力。

二、科学编写案例教案

为了更好地将案例模式在高职教育学当中进行实际运用,做好案例教案的编写工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教育学教学质量提高打下基础的阶段。在进行案例叫我按的实际编写时,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了解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培养计划当中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案例教案的设定,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安排如,应该将哪一部分的内容作为案例教案编写的重点部分,哪些任务需要进行一定的分工,落实好各个部分的责任,教师应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和职能,学生又应该重点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案例编写过程中,需要满足下面几个要求:第一,明确案例教学目标,也就是要清楚的确定应该从教育学课程的哪一单元着手来进行案例的准备工作,应该将其应用到怎样的场合,具体要达成怎样的目标。第二,明确教学案例体现以及包含的教育学理论知识以及教育规律内容,并且根据实际需要来恰当地确定在案例教学当中要采用哪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辅助案例模式的实施。第三,案例编写必须要结合学生专业需要,具备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征。

三、优化案例模式实施

案例模式对于教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案例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必须要把握的重点环节,关系到案例模式应用的成效,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教育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优化案例模式的实施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案例模式应用的准备工作。前面已经提及需要从教育学的教材当中有助于体现教育理论,并且贴近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案例,之后要做好案例教案的编写工作,为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就是要明确师生角色,强化学生实践体验当中案例学习的客观性以真实的体验感受。第二,指导小组学习以及深入探究。在一个完整的教育案例当中,会涉及多种教学问题。例如,在德育教育案例当中,其中针对于学生的个人表现可以提出多种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实践解决。在很多情况下,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为学生能够在小组当中进行分工合作,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和取长补短,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构建师生互动交流模式。整个案例教学课堂必须要发挥师生的多向互动作用,通过师生互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思维的拓展和积极的思考。在生生互动当中,学生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组员之间的互相辩解和观点交换当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第四,对案例模式在高职教育学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书写相应的报告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能够在案例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当中改进。案例模式在高职教育学当中有着突出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彻底突破传统教育学当中过度强调理论教学的限制,运用实际案例来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深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启发学生锻炼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当中能够深入研究将案例模式和教育学教学进行紧密整合的策略,重视开发教育案例,科学编写案例教学教案,并注重优化案例模式在教育学当中的实施。

阅读全文

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模块化设计

摘要:目的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采用模块化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级中药学专业4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感受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与对照班比较,教学班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感受较好;94.8%以上的学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较高;学生认为影响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是专业知识技能,其次是教师师德师风。结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模块化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其文化自信、专业自信。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模块化设计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有利于教师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有利于教师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医药发展繁荣[3]。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专业自信,也能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国家输送优秀人才[4]。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更好地结合,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专业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5]。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学科,受授课教师较多、授课内容分散的影响,教师通常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讲授知识,对学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人生规划等的思政教育不足。中药药剂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但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规划,使课程思政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处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状况,不能达到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教学团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评估,实践过程如下。

1研究方法

1.1教材选择

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药药剂学》(第4版)为课程教材。

1.2对象

阅读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运用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价值观塑造、综合能力培养、知识精准传送是育人的关键。案例教学法是思政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案例的选取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达到育人目的。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案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模式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案例有身临其境的感知和体验,并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其特点在于: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学生喜爱并受益终身的课,必须正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往教学方式难以有力吸引学生。二是教材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生看来欠生动。三是教材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之间的转化缺乏科学设计。四是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类课程,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在学生与知识之间铺好转化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体系,构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这些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学能力,关注当下生活,案例筛选中秉承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取要贯穿立德树人这条主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

二、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

(一)案例选取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政治性原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原则,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关注社会改革和发展情况,对重大新闻事件保持高度敏感,选择案例和归纳总结要做到服务思政课教育目的”②。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在案例教学中运用源于中国的生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国家,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理论并用来指导自身学习和生活,“立德”,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德,“树人”,是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二)案例选取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政课教材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抽象,部分章节讲解有难度,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之生动有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促进理论联系实际。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生动形象接地气,引发共鸣,学生自身有意愿关注,加大思考问题的深度。贴近生活,和自身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话说,便于学生参与表达。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关注学生生活,是教学艺术的表现。案例形式多种多样,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章节内容灵活选取,如文字、图片、表格、视频等,案例来源应真实可靠,通过新闻、报纸、杂志、互联网、新媒体资源等发掘案例。近年来一批优秀的电视节目为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国宝档案》等,弘扬传统文化,关注平凡生活中的优秀人物,受众广泛传播力强,内容精编细选,形式非常吸引人。政论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辉煌中国》、《巡视利剑》、《法治中国》等。纪录片中既有权威严谨的理论阐述,具有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有丰富具体的案例故事。对应教材中的章节内容,截取部分视频配合理论教学,更具有说服力,达到教学效果。多种形式灵活运用,使思政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彰显理论意义和实践魅力。需要注意的是,贴近生活并不简单等同于浅显单一讲故事。不能为了增强趣味性而一味迎合,否则会偏离案例教学目的,忽视教学目标。案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案例归根结底是为教学服务,这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始终牢记。

阅读全文

新文科下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思政的内涵

摘要:培养有正确思想观念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必要手段。该文作者通过学校“四个一”试点项目实施,探索了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措施,如挖掘素材、精彩诠释、做学结合、全域覆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新文科;艺术设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回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指出要想在大国博弈竞争中赢得优势与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高等文科教育作为培养青年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两份文件有共同之处,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其实,“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课题,而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命题。早在2000多年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家就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与“才”,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政治、国家服务。历朝历代的执政者也都把德育置于教育的显赫位置,这也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之一。民国时期,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首次明确把“世界观教育”纳入全面人格培养范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对各级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度提出了教育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改革开放之后,多元化思想一方面打开了国人的眼界,使人们可以看得更高、更远;另一方面,一些消极的思想也渗透进来。因此,教育部十分重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98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强调“马列主义理论课和学校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组成的“两课”建设开始走向规范化,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伴随着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部分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专业知识的讲授,很少同步开展课程思政,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单纯依靠以往的“两课”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社会主义人才建设质量的高要求。未来我国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学生对专业技术的掌握,更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梳理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功能,课程思政理念被正式提出。课程思政要求通过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显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隐性教育”(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2],开发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长久发展培养政治、思想、品德可靠的优质专业人才。

二、课程思政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文科”建设概念体现了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发展。文科教育不仅影响文科本身,而且将影响理、工、农、医等学科领域,关乎高等教育的全局。新文科的“新”,首先是教育理念之新,就是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为新一轮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新文科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不仅要有拔尖的一流人才,而且要有一大批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专业能力均衡发展的专业人才,需要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模式。如今,年轻人身处的时代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一方面,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便捷的生活方式,让年轻学子眼界开阔、思维灵敏、接受能力更强;另一方面,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个别学生心理素质较为脆弱,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改变以往简单直接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模式,摒弃理论灌输,将思想观念、法治意识、职业操守、优秀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以此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是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三、艺术设计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

阅读全文

MBA教育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

MBA教育作为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在我国自1991开始试办以来,其发展趋势便如雨后春笋般让人    可喜。到目前为止全国的试点院校也是不计其数。在我国MBA在发展的同时也折射出很多问题,让社会    各界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教育教学的模式是否有缺失的地方。本文对改进和完善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方法    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拿出一套更完善的MBA教育教学模式来造福社会。

关键词:

MBA 教育教学 模式思考

MBA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模式,其强调的是所学内容能否好好实施和应用。在这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下,就需要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及案例等来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MBA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MBA教育教学的现状

MBA教育形式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提高工商管理知识,推动经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的MBA教育始于1991年,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中国每年的MBA报名人数呈平稳增长。我们也有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团队,累积了一些优秀案例,在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上都有了很好的经验。MBA教育在我国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已深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欢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MBA在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探

摘要:对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图像处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通过实践探索,让课程思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字图像处理;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0引言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让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1]。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专业课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因此,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对此各学院开展了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研究。

1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利用专业课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不强,育德能力不足,忽视了利用专业课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2)课程思政教育深入性不够。在教学中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特点,思政教育浮在表面、难以落地;教师会因学时紧、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侧重专业知识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很多时候流于形式,缺乏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的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辅助思政课程体系,往往为思政而思政。3)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不全。当前,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但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标准尚在摸索阶段,教师们能够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但没有相对成熟的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结合的课程体系。

2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