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师实习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师生顶岗实习幼儿园论文
一、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现状分析
1.乡镇中心幼儿园缺乏专任教师,师资薄弱。
乡镇中心幼儿园大多设在小学,没有固定的办园场所,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幼儿园没有教师编制,所以教师多数是小学教师转岗或外聘教师,几乎每年都要交换教师或有教师转行。由于不是幼儿园正式在编教师,所以积极性较差,责任心不强,部分幼儿园也不愿在教师培训上进行投入,担心有了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之后教师就会跳槽。教师的频繁流动,经常换岗,也给乡镇幼儿园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教师素质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幼儿接受不到优质的学前教育,甚至享受不到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这有悖于我国当前强调的教育均衡与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2.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不规范,难留人才。
虽然现阶段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现阶段条件限制,大部分乡镇幼儿园虽然是国办园,但办园极其不规范,幼儿园没有独立建制,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受过专业学前教育的教师由于基层幼儿园条件差、幼儿多、教师少,所以工作繁重,难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另一方面,乡镇中心幼儿园又很难招到新的专任教师。由于大城市幼儿园教师有巨大缺口,每年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流向了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其次选择二、三线城市,最差选择在县级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则是无人问津。由于招不到新任教师,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也就不可能将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根植到乡镇幼儿园,同时也丧失了与外界接触、吸收新理念的机会。
3.教师没有提升渠道,缺乏工作热情。
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乡镇幼儿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提升幼儿教师个人专业化的程度,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但是,对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经费短缺。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能保证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办公经费,外聘教师及雇佣的勤杂人员需幼儿园自筹。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继续教育的经费,能得到的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则更少。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的短板。其次,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培训工作。2008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既没有幼教专门管理机构也没有幼教管理的专职人员,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教师培训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组织的无序局面。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摘要: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因素,这些因素将对教育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经过多年研究调查发现,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强化教学质量的管理,对高职学院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本文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就目前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遇到的相关问题做策略分析,从实践教学的理念保障、内容保障、条件保障等方面做系统性评估,最终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分析
在进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时候,怎样才能良好地落实教学质量的监控以及测评模式“以人为本”,这是目前高职学院必须思考的问题。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高职学校主要的培育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弊端
(一)在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高素质教育队伍。但是,目前我国一些高职学校并没有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中“以人为本”只存在于表面,“以人为本”正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难点。“以人为本”就是将学生放在首位,在价值取向评价中,尊重和理解教师,高度重视教师的进步和发展。站在因果关系的角度来讲,事物的发展都是因为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内因是发展的基础,确定了事物发展方向,外因则为事物发展的外在条件,起着加速或延缓的效果,外因则是依靠内因发挥作用。所以,高职学院教师积极性的培养,应该由学校管理人员在内因以及外因上着手,在进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创建时,应该不断优化有关的制度,使其能够发挥促进的效果,积极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师能够将教学任务作为自己献身的事业,而不是简单的工作。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观念陈旧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培养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对教育科研素养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夯实科研素养基础;通过科研方法课程优化助推科研意识形成;通过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促进科研能力提高;通过毕业论文训练促使科研素养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
当前,中小幼学校对教育科研愈加重视,反思和研究能力也逐渐成为评判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因此,高师院校不得不将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纳入重要议题。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补给的重要来源,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养成不能从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而应该“关口”环节前移,在大学期间教师就应为其创造条件,开拓路径,形成培养锻炼体系,使其具备反思、批判、创新等基本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幼教工作岗位,开展保教工作、开展教育研究、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客观地讲,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方面没有建立科学的体系,不同学科教师对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理解不同,笔者结合自身在高师院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策略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教育科研素养概述
素养一词内涵丰富、理解多元,从字面常被理解为道德层面的素质或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2]。具体到个体身上,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科研素养指在不断探究人文、社会、自然等领域中的真理,进行理智化创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研究技巧或能力。对幼儿教师来说,教育科研素养是指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则是指他们在正式成为幼儿教师之前、大学期间经过学习实践而形成的未来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所应当具备的科研理论、科研道德和科研能力上的基本要求。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纯粹靠天赋遗传或后天习得,它是先天和后天综合形成的结果。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加之后天的训练和实践,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会水到渠成。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修炼与养成也必须遵照这个内在规律,重视得越早,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有益处。教育科研素养是高级的、复杂的,具有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综合特质。一般来说,教育科研素养的基本要素包含以下三种。一是教育科研理论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有关学前教育、学前心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以及教育科研方法及技巧等。二是教育科研道德。这是科研道德下位概念,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均要遵守基本的科研伦理,教育科研也不例外,它包括研究者的科研意识、科研规范、科研道德、判断的理性思维等。三是教育科研能力。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处理图文作品、进行科研规划、组织和操作,以及成果表述等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训练,在教育科研素养的养成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比如,具有初步的科研意识,对学前教育领域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也会在毕业前经历专题培训或专项科研训练,但是客观地讲,他们身上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用人单位幼儿教师培养需求
摘要:了解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师范生需求的走向及师范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结合多年的幼儿园实践观察及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探讨发现,幼儿园教师通识性知识匮乏,教育理论有待加强;科研能力欠缺,教学反思能力有待提高;专业知识浅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知识不足。应激活师范生的主体意识,提升高校教师教育实践指导的有效性,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革新教学评价方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用人单位;人才需求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的发展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重视学前教育”,由此,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以质量为价值取向的发展定位,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将“幼有所育”列为民生事业目标之首,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推进学前教育由量的补充到机会与质量并重,需保障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规模与培养质量齐头并进,使培养出的师资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充分符合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发现,相关文献多站在高校视角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谈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鲜有文献关注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基于用人单位的视角对人才需求的走向及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一、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培养标准
随着时展和教育的革新,学前教育迈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基本人文科学素养和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2014年12月5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2]。针对一些院校小学和幼教师资培养条件不达标的问题,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实行师范类专业三级监测认证,强调学前教育师范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素质有:践行师德(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会教学(保教知识、保教能力)、学会育人(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发展(自主学习、国际视野、反思科研、交流合作)。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强调培养“热爱学前、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3]。2018年3月28日,由教育部等五部联合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指出:“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教师培养规格层次满足保障国民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4]。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幼儿园教师”[5]。总体来看,新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应以《专业标准》为前提,努力培养热爱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人文科学基础扎实并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发展潜质的幼儿园教师,才能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人才需求的走向
“市场导向型自主择业”催生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论质量观”。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现状,高校才能为人才培养争取就业话语权。
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使用自编问卷对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有待调整,教学设施设备缺乏,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策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引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增添学前教育专业设施设备,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学习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教学质量;策略;学前教育
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着眼于供给一方进行的结构性改革。[1]在改革开放40年之后,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过去过于强调通过扩大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带来的生产结构性过剩问题凸显,同志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的同时,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不断提升社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既包括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改革,也包括教育领域的结构性调整。[2]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为幼儿园培养合格师资及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质量。经过00年代中期学前教育办学规模扩张至现在,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规模逐渐扩大,到2016年,全国有266所高校举办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专任教师人数达249.9万人,在园幼儿4413.86万人,平均幼师比为17.7:1,城市、县镇和农村幼师比为14:1、19:1和25:1。[3]可见,虽然幼儿教师培养数量迅速增加,但仍未满足办园基本需求,特别是县镇和农村幼师比严重不合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是满足基本学前教育需求,对高质量、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已成为社会共识。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直接影响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拟以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从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角度探讨如何培养高质量幼儿教育师资。XX学院远离中心城市,地处欠发达地区,升本时间较短(10年左右),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学院发展现状与我国中西部同类别高校类似。本研究可以为我国中西部同类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借鉴,为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建议。本研究以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研究》问卷对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12人,学生216人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教师、学生进行非结构式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1XX学院学前教育教学情况调查及发现的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XX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于2009年,分别在2012年、2014年、2016年进行了修订。现行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见表1。从表1可见,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分总数为170分,共2770学时;其中必修课135分,占比79.4,选修课35分,占比20.6%;通识课程为45分,占比26.5%;学科基础课程为31分,占比19.4%;专业课程为55分,占比32.4%。XX学院学分总数相对较高(国内类似院校在150分至170分之间);必修课占比太大而选修课占比较少;通识课程占比太大,专业核心课程占比太少;专业实践课程学分虽然符合国家师范教育基本要求,但相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讲仍然偏少。XX学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适度减少了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了专业核心课程,大量增加了专业实践课程,基本符合教育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的基本需求,基本符合国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的基本要求。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通识性所占的比例太大,而且难以调整,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个别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核心课程没有开设;专业技能型课程虽有开设,但开设课时数不足,如学前音乐类、舞蹈类课程;专业实习时间仅为3个月,与国家标准要求的1年相比太少;专业见习时间充裕,但在实施中缺乏过程监督与评价;专业实践类课程门类繁多,许多类别并不能体现专业特色;课程方案中课程结构体系繁杂,全校各专业均为同一模板下的展现,专业特色体现不突出。
1.2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施设备统计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研究
摘要:观察幼儿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观察具有的一定原则,即观察目标的明确性、观察方法的科学性、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和观察分析的准确性。同时,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大重视力度,学校优化职前幼师培养体系,幼儿园提供优质环境支持,教师强化自身理论知识结构。
关键词:生活活动;幼儿教师;观察能力
一切教育都来源于生活,教育和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观察是研究幼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实的种种不良现象突兀出幼儿教师观察意识、能力、策略缺乏,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忽略了幼儿内在的需求,影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强化观察儿童意识,注重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加强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一、生活活动与教师观察
(一)生活活动
“生活”一词既熟悉又陌生,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活的定义是:其一,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政治生活、日常生活等;其二,进行的各种生活;其三,生存;其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况。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同时,他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揭示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联系紧密,幼儿生活是幼儿教育的中心,幼儿教育的根本意义是幼儿生活之变化。与生活有关的另外一个概念是生活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认为,幼儿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活动,包括入园、进餐、盥洗、喝水、如厕、睡眠、散步、过渡活动、自由活动、离园等。3由此看来,幼儿教育是从幼儿生活中来,又进入幼儿生活里去,幼儿生活活动能反映幼儿最自然、最本真、最真实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生活活动,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师观察
中职学前教育实践课程探究
摘要
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基于当前学前教育状况的必然要求,同时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也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实地教育见习
课程是影响一所教育机构办学质量的核心,课程的设置规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培养有较强职业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领域专业人才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本文就中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进行探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构建取向
(一)转换课程思想,突出实践性
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6篇)
第一篇:中职幼师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摘要:
藏地学生到内地求学,远离家乡,脱离父母,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教育生态,先探析内地西藏中职幼师学生的职业教育之重要性,再进一步探讨当前职业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同时寻求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内地西藏;中职幼儿师班;职业道德教育;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一、内地西藏中职幼师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