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师类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体育教学研究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文件资料的检索、收集和研读。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查阅大量学校体育教学及幼儿体育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论著,涉及课程论、教学论、教学法、学前教育学、学前体育学等领域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选题和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教学双方及用人单位对现行幼师男生体育教学的看法,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分别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幼儿园专家问卷,以便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在编制问卷结构和指标时,根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阅读了大量体育科研及幼儿教育方面的资料,做出调查问卷。
1.3专家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得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体育(游戏)教学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男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要求等信息,在问卷调查对象中选择了3位园长、5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目前男幼师培养中的能力需求。
幼儿教师压力应对调查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南昌市6所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幼儿园的幼师(特指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的执教者,不包括保育员和园长)作为被试。研究工具是采用了陈利平在硕士毕业论文《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修订韦有华、汤盛钦(1995)的COPE量表编制的《南昌市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问卷》。6所幼儿园共有134名幼儿教师接受本次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12份,保留有效问卷102份。
二、幼儿教师压力及压力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1、幼儿教师压力现状与压力应对方式
初步统计,幼师压力源按降序排列依次是:工作,经济待遇,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家庭,健康状况,其他因素。这类似与前人研究结果:女性最大的压力来自经济和工作。幼儿教师多数采用的应对方式是集中资源行动、工具性社会支持,更多地会采用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有时会采用伴随情绪宣泄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克制性行动、行为解脱;很少采用精神寄托、否认、心理解脱。
2、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1)青年幼儿教师应对能力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培养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对教育科研素养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夯实科研素养基础;通过科研方法课程优化助推科研意识形成;通过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促进科研能力提高;通过毕业论文训练促使科研素养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
当前,中小幼学校对教育科研愈加重视,反思和研究能力也逐渐成为评判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因此,高师院校不得不将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纳入重要议题。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补给的重要来源,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养成不能从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而应该“关口”环节前移,在大学期间教师就应为其创造条件,开拓路径,形成培养锻炼体系,使其具备反思、批判、创新等基本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幼教工作岗位,开展保教工作、开展教育研究、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客观地讲,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方面没有建立科学的体系,不同学科教师对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理解不同,笔者结合自身在高师院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策略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教育科研素养概述
素养一词内涵丰富、理解多元,从字面常被理解为道德层面的素质或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2]。具体到个体身上,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科研素养指在不断探究人文、社会、自然等领域中的真理,进行理智化创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研究技巧或能力。对幼儿教师来说,教育科研素养是指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则是指他们在正式成为幼儿教师之前、大学期间经过学习实践而形成的未来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所应当具备的科研理论、科研道德和科研能力上的基本要求。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纯粹靠天赋遗传或后天习得,它是先天和后天综合形成的结果。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加之后天的训练和实践,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会水到渠成。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修炼与养成也必须遵照这个内在规律,重视得越早,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有益处。教育科研素养是高级的、复杂的,具有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综合特质。一般来说,教育科研素养的基本要素包含以下三种。一是教育科研理论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有关学前教育、学前心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以及教育科研方法及技巧等。二是教育科研道德。这是科研道德下位概念,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均要遵守基本的科研伦理,教育科研也不例外,它包括研究者的科研意识、科研规范、科研道德、判断的理性思维等。三是教育科研能力。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处理图文作品、进行科研规划、组织和操作,以及成果表述等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训练,在教育科研素养的养成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比如,具有初步的科研意识,对学前教育领域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也会在毕业前经历专题培训或专项科研训练,但是客观地讲,他们身上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如何让学生对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正确的发声方法中加以贴切而生动的情感表现,是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将从学习兴趣、发声方法和情感表现三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习兴趣;发声方法;情感表现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声乐课的教学的目标完全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中声乐,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具有精湛技巧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幼儿教师。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使之具备一定程度的演唱能力、声音运用的能力和对音乐表达的能力。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获得丰富的音乐感性知识,使歌唱成为从事专业学习的有力工具。声乐在音乐艺术的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歌声,其目的是通过歌唱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它的最凸显的特点是通过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抒发歌唱者真实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最终达到能和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专业院校中所采用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固然能够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的进行教学,从而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的歌唱方法。但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师的学生来说,既不太可能也不太恰当。鉴于幼师学生较多,所设置的课程种类也较多等诸多原因,因此,幼师的声乐课普遍都采用了集体课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这种有限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特别感兴趣时,他往往就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许多研究证明浓厚的兴趣往往可以激发人们积极的思维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兴趣的力量对于人的潜能发挥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下面我们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呢?首先,示范很重要。示范是声乐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规范的示范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播放一些中外优秀歌唱家的音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直接领会歌曲的旋律、节奏、风格以及歌曲的情绪等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演唱能力以及表演能力。二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现场示范是声乐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学习一首新歌之前,教师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和生动的表情将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无疑会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激发下,教师可以更好的把“言传”和“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三是学生观摩性的示范。定期选择演唱能力较好的学生分别进行歌唱,通过歌声的展示来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从而激励起其他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这种集体课形式的声乐上,课堂上有唱、有听、有问、有答、有想、有议,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节奏,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地给学生创造了独立思维、在共性中发展个性的机会,更有利于解除学生身心紧张的情绪。在课堂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调动。因此,声乐集体课这种教学方式本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里特征,是刻意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而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这些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后,才会收到感染表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和创作,而出现由“要我唱”变成“我想唱”的情形。因此,在声乐入门辅导的阶段中,着重培养兴趣爱好,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我国幼儿园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幼儿园幼师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创新发展,创办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特色幼儿园已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开设幼儿英语课以成为幼儿园的必修课。我们中职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认识,立足市场,针对幼儿师范专业学生的现状和幼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师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因此本文针对中职幼师英语和幼儿园英语教学衔接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职幼师;幼儿园;英语;衔接
1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职幼师英语和幼儿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很大的一个难题,那么现阶段双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解决?在下文会进行具体的讲述。
幼儿园教育教学浅议(5篇)
第一篇:浅谈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
【摘要】幼儿常规教育是帮助幼儿从家庭生活顺利迈入集体生活,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为了常规”“为了集体生活”等异化了的常规教育现象。正当的幼儿常规教育应该指向幼儿参与集体生活的能力的生长,应该保证幼儿交往的真实展开。教师的指导策略应该实现从“应该这样做”到“可以这样做”的转换。幼儿园的正常运转,一定是在所有管理层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之后产生的成果。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
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
1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学习能力
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对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充满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喜欢参与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如美工活动,音乐活动等,并能学习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的探索活动和表演活动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乐于勇敢地在集体面前发言和表演。幼儿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各项娱乐表演活动。
2让幼儿学会简单的的礼貌用语,如:老师早、你早、你好、再见、谢谢等,遇到熟悉的人会问好。
用人单位幼儿教师培养需求
摘要:了解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师范生需求的走向及师范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结合多年的幼儿园实践观察及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探讨发现,幼儿园教师通识性知识匮乏,教育理论有待加强;科研能力欠缺,教学反思能力有待提高;专业知识浅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知识不足。应激活师范生的主体意识,提升高校教师教育实践指导的有效性,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革新教学评价方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用人单位;人才需求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的发展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重视学前教育”,由此,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以质量为价值取向的发展定位,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将“幼有所育”列为民生事业目标之首,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推进学前教育由量的补充到机会与质量并重,需保障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规模与培养质量齐头并进,使培养出的师资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充分符合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发现,相关文献多站在高校视角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谈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鲜有文献关注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基于用人单位的视角对人才需求的走向及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一、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培养标准
随着时展和教育的革新,学前教育迈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基本人文科学素养和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2014年12月5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2]。针对一些院校小学和幼教师资培养条件不达标的问题,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实行师范类专业三级监测认证,强调学前教育师范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素质有:践行师德(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会教学(保教知识、保教能力)、学会育人(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发展(自主学习、国际视野、反思科研、交流合作)。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强调培养“热爱学前、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3]。2018年3月28日,由教育部等五部联合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指出:“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教师培养规格层次满足保障国民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4]。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幼儿园教师”[5]。总体来看,新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应以《专业标准》为前提,努力培养热爱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人文科学基础扎实并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发展潜质的幼儿园教师,才能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人才需求的走向
“市场导向型自主择业”催生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论质量观”。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现状,高校才能为人才培养争取就业话语权。
钢琴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摘 要】幼儿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钢琴演奏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必备技能。在幼儿时期开展钢琴音乐教育,能有效提高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为开发其音乐鉴赏潜能打下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设置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幼儿歌曲钢琴演奏;高职学前教育;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扩招与发展,每年招收与毕业的学生数量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毕业生钢琴技能即兴伴奏与儿歌弹唱职业能力远达不到岗位需求,这会进一步影响毕业生在教师招聘面试中的成绩,最终影响学校的就业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绝大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初入学的时候,并没有学习钢琴的基础,音乐水平普遍不高,同时,在大部分高校实践课程的安排中,钢琴课程教学学时少,学生缺乏长时间规范的练习。除此以外,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无针对性,教学实践脱离教学原理,也是导致学生基本功差,后期难以适应儿歌弹唱授课要求的重要原因。所以,积极研究和探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的生育政策的出台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社会大众对幼师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不少家长在幼儿时期就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儿童阶段就更加重视,这就要求课堂授课的音乐老师音乐基本功必须过关。而老旧的钢琴课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年轻家长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诸多要求,这反过来也进一步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钢琴课程的教学设置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学校方面要求钢琴授课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教学品质,这对于实践课来说并不现实,实际情况是,学校分配给钢琴课的课时在逐年递减,有限的课时量很难保证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进而也拉低了毕业生就业率。而钢琴作为需要用较长时间积累键盘实操能力的科目,在实际授课中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零基础,这种现象在高职招生中更加突出,学生入学时无需经过任何面试考察,只要高考分数够即可入学,这种现状加剧了实际授课的难度,也是造成高职钢琴教学现状的一个间接原因。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