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师工作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教师压力应对调查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南昌市6所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幼儿园的幼师(特指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的执教者,不包括保育员和园长)作为被试。研究工具是采用了陈利平在硕士毕业论文《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修订韦有华、汤盛钦(1995)的COPE量表编制的《南昌市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问卷》。6所幼儿园共有134名幼儿教师接受本次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12份,保留有效问卷102份。
二、幼儿教师压力及压力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1、幼儿教师压力现状与压力应对方式
初步统计,幼师压力源按降序排列依次是:工作,经济待遇,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家庭,健康状况,其他因素。这类似与前人研究结果:女性最大的压力来自经济和工作。幼儿教师多数采用的应对方式是集中资源行动、工具性社会支持,更多地会采用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有时会采用伴随情绪宣泄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克制性行动、行为解脱;很少采用精神寄托、否认、心理解脱。
2、幼儿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1)青年幼儿教师应对能力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体育教学研究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文件资料的检索、收集和研读。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查阅大量学校体育教学及幼儿体育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论著,涉及课程论、教学论、教学法、学前教育学、学前体育学等领域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选题和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教学双方及用人单位对现行幼师男生体育教学的看法,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分别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幼儿园专家问卷,以便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在编制问卷结构和指标时,根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阅读了大量体育科研及幼儿教育方面的资料,做出调查问卷。
1.3专家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得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体育(游戏)教学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男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要求等信息,在问卷调查对象中选择了3位园长、5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目前男幼师培养中的能力需求。
多媒体辅助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调查
摘要:多媒体操作技能是培养幼师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方式。本论文针对多媒体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现状,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对黄平县三所幼儿园在科学培养活动中的多媒体应用进行调查,得出调查结果。
关键词:多媒体;优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学活动
1前言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多媒体辅助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调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信息化对于教育的推进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却较少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学前教育在研究领域中处于边缘地位。近年来,随着各个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信息化慢慢成为研讨的热点,相应的,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研究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因此,本文对幼儿园学前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2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定的对象是黄平县重安镇重兴幼儿园、黄平县谷陇镇克麻幼儿园、黄平县苗陇幼儿园的20名教师,其中黄平县重安镇重兴幼儿园、黄平县苗陇幼儿园为公立幼儿园,黄平县谷陇镇克麻幼儿园为私立幼儿园。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问卷20份。收集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3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研究
摘要:观察幼儿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观察具有的一定原则,即观察目标的明确性、观察方法的科学性、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和观察分析的准确性。同时,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大重视力度,学校优化职前幼师培养体系,幼儿园提供优质环境支持,教师强化自身理论知识结构。
关键词:生活活动;幼儿教师;观察能力
一切教育都来源于生活,教育和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观察是研究幼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实的种种不良现象突兀出幼儿教师观察意识、能力、策略缺乏,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忽略了幼儿内在的需求,影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强化观察儿童意识,注重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加强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一、生活活动与教师观察
(一)生活活动
“生活”一词既熟悉又陌生,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活的定义是:其一,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政治生活、日常生活等;其二,进行的各种生活;其三,生存;其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况。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同时,他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揭示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联系紧密,幼儿生活是幼儿教育的中心,幼儿教育的根本意义是幼儿生活之变化。与生活有关的另外一个概念是生活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认为,幼儿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活动,包括入园、进餐、盥洗、喝水、如厕、睡眠、散步、过渡活动、自由活动、离园等。3由此看来,幼儿教育是从幼儿生活中来,又进入幼儿生活里去,幼儿生活活动能反映幼儿最自然、最本真、最真实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生活活动,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师观察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培养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对教育科研素养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夯实科研素养基础;通过科研方法课程优化助推科研意识形成;通过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促进科研能力提高;通过毕业论文训练促使科研素养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
当前,中小幼学校对教育科研愈加重视,反思和研究能力也逐渐成为评判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因此,高师院校不得不将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纳入重要议题。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补给的重要来源,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养成不能从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而应该“关口”环节前移,在大学期间教师就应为其创造条件,开拓路径,形成培养锻炼体系,使其具备反思、批判、创新等基本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幼教工作岗位,开展保教工作、开展教育研究、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客观地讲,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方面没有建立科学的体系,不同学科教师对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理解不同,笔者结合自身在高师院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策略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教育科研素养概述
素养一词内涵丰富、理解多元,从字面常被理解为道德层面的素质或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2]。具体到个体身上,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科研素养指在不断探究人文、社会、自然等领域中的真理,进行理智化创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研究技巧或能力。对幼儿教师来说,教育科研素养是指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则是指他们在正式成为幼儿教师之前、大学期间经过学习实践而形成的未来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所应当具备的科研理论、科研道德和科研能力上的基本要求。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纯粹靠天赋遗传或后天习得,它是先天和后天综合形成的结果。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加之后天的训练和实践,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会水到渠成。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修炼与养成也必须遵照这个内在规律,重视得越早,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有益处。教育科研素养是高级的、复杂的,具有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综合特质。一般来说,教育科研素养的基本要素包含以下三种。一是教育科研理论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有关学前教育、学前心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以及教育科研方法及技巧等。二是教育科研道德。这是科研道德下位概念,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均要遵守基本的科研伦理,教育科研也不例外,它包括研究者的科研意识、科研规范、科研道德、判断的理性思维等。三是教育科研能力。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处理图文作品、进行科研规划、组织和操作,以及成果表述等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训练,在教育科研素养的养成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比如,具有初步的科研意识,对学前教育领域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也会在毕业前经历专题培训或专项科研训练,但是客观地讲,他们身上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我国幼儿园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幼儿园幼师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创新发展,创办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特色幼儿园已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开设幼儿英语课以成为幼儿园的必修课。我们中职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认识,立足市场,针对幼儿师范专业学生的现状和幼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师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因此本文针对中职幼师英语和幼儿园英语教学衔接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职幼师;幼儿园;英语;衔接
1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职幼师英语和幼儿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很大的一个难题,那么现阶段双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解决?在下文会进行具体的讲述。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摘要: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因素,这些因素将对教育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经过多年研究调查发现,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强化教学质量的管理,对高职学院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本文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就目前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遇到的相关问题做策略分析,从实践教学的理念保障、内容保障、条件保障等方面做系统性评估,最终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分析
在进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时候,怎样才能良好地落实教学质量的监控以及测评模式“以人为本”,这是目前高职学院必须思考的问题。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高职学校主要的培育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弊端
(一)在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高素质教育队伍。但是,目前我国一些高职学校并没有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中“以人为本”只存在于表面,“以人为本”正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难点。“以人为本”就是将学生放在首位,在价值取向评价中,尊重和理解教师,高度重视教师的进步和发展。站在因果关系的角度来讲,事物的发展都是因为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内因是发展的基础,确定了事物发展方向,外因则为事物发展的外在条件,起着加速或延缓的效果,外因则是依靠内因发挥作用。所以,高职学院教师积极性的培养,应该由学校管理人员在内因以及外因上着手,在进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创建时,应该不断优化有关的制度,使其能够发挥促进的效果,积极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师能够将教学任务作为自己献身的事业,而不是简单的工作。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观念陈旧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如何让学生对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正确的发声方法中加以贴切而生动的情感表现,是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将从学习兴趣、发声方法和情感表现三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习兴趣;发声方法;情感表现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声乐课的教学的目标完全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中声乐,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具有精湛技巧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幼儿教师。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使之具备一定程度的演唱能力、声音运用的能力和对音乐表达的能力。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获得丰富的音乐感性知识,使歌唱成为从事专业学习的有力工具。声乐在音乐艺术的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歌声,其目的是通过歌唱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它的最凸显的特点是通过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抒发歌唱者真实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最终达到能和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专业院校中所采用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固然能够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的进行教学,从而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的歌唱方法。但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师的学生来说,既不太可能也不太恰当。鉴于幼师学生较多,所设置的课程种类也较多等诸多原因,因此,幼师的声乐课普遍都采用了集体课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这种有限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特别感兴趣时,他往往就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许多研究证明浓厚的兴趣往往可以激发人们积极的思维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兴趣的力量对于人的潜能发挥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下面我们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呢?首先,示范很重要。示范是声乐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规范的示范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播放一些中外优秀歌唱家的音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直接领会歌曲的旋律、节奏、风格以及歌曲的情绪等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演唱能力以及表演能力。二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现场示范是声乐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学习一首新歌之前,教师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和生动的表情将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无疑会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激发下,教师可以更好的把“言传”和“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三是学生观摩性的示范。定期选择演唱能力较好的学生分别进行歌唱,通过歌声的展示来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从而激励起其他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这种集体课形式的声乐上,课堂上有唱、有听、有问、有答、有想、有议,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节奏,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地给学生创造了独立思维、在共性中发展个性的机会,更有利于解除学生身心紧张的情绪。在课堂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调动。因此,声乐集体课这种教学方式本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里特征,是刻意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而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这些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后,才会收到感染表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和创作,而出现由“要我唱”变成“我想唱”的情形。因此,在声乐入门辅导的阶段中,着重培养兴趣爱好,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