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师毕业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师钢琴教学分析
摘要: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入学门槛较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差距较大,学校内设的琴法课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毕业后要达到的目标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教学;弹奏方法;能力
幼师,这所师范类中专学校,以其传授的知识内容涵盖面广、易于接受以及高就业率等优点在近些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幼师的众多课程中,琴法是占有相当重要位置的一门。如何在幼师中有效地进行钢琴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钢琴弹奏者是幼师琴法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结合幼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些自己在实践工作中的体会和看法。
1实施基础教学
幼师学生对于钢琴的学习程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学生具有一定的钢琴基础;二是学生没有任何基础。第一类学生在进校之前学习过钢琴的基础技能并且能够进行演奏。具有基础的学生在幼师中为数较少。她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技巧基础但缺少音乐表现力。琴法课中,学生在学习不同音乐的时候都会进行音乐内容的联想,在听到《小星星》这首歌曲时会想象到夜晚坐在屋外静静抬头看着天上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场景;《粉刷匠》里可爱、忙碌又开心的小朋友形象;《摇篮曲》中漂亮温柔的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温馨画面。想象力是学生获得音乐表现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利用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进行教学,如在课堂中利用唱歌和跳舞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广泛地听钢琴曲,在闲暇时间听比较典型的曲子,在实际的练琴过程中能够完美地进行结合。学生可以对音乐类的书籍进行广泛的阅读,有利于提高自身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为音乐作品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音乐书籍主要包括音乐欣赏类、艺术概论以及音乐文学等,对音乐书籍广泛地进行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表演的音乐作品更具感染力,从而和听众产生共鸣。第二类是指零基础学习音乐的学生。幼师的绝大多数学生正属于这一类。首先,教师宜从头引导,从兴趣入手。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演奏典型的钢琴乐曲。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慢演奏的节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进入初级学习阶段后,教师就应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练好基本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学生的读谱能力进行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乐曲谱号、拍号、调号进行充分的了解;其次,看清楚音符在五线谱上的准确位置;再次,让学生看音符时值的长短;最后,确定弹奏音符应该利用的指法。有的学生在弹琴的时候为了方便忽视了音符在谱表上的具体位置,只是利用音符上标注对实际的音符进行猜测。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及时制止并进行纠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唱谱,这种方法比较的有效。在学生弹奏新曲的过程中,应该先看谱、读谱、唱谱,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第二,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和方法,提高手指弹奏能力。教师应该规范学生弹奏的姿势:手型是自然的,掌关节顶住,手腕平稳,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要凸出,仿佛握住一个小球。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姿势都不标准,教师应该不断地对其进行示范,提醒和纠正学生,让学生改变错误的姿势,树立用正确的姿势弹奏的概念。而正确的弹奏方法归纳总结之后主要是总体的、持续的放松与局部的、暂时的紧张(指用力)相结合的方法。“总体的、持续的放松”是指学生在实际的弹奏过程中,手、臂、肩、背保持放松的姿势。“局部的、暂时的紧张”是指正在触键的手指尖关节用力,其他手指保持放松。当这个手指弹奏结束后也应该放松。在另一手指弹奏的时候,指尖关节在触键时用力。这种弹奏方法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学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反复地进行训练。弹奏技巧主要包括断奏、连奏、跳奏,在最开始学习弹奏技巧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强调。在学生不明白弹奏的要领时,利用放大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慢速度地弹奏乐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动作要领熟悉领会。对于学生钢琴作品的演奏,手指弹奏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手指能力是指学生在演奏钢琴时每个手指是否能够独立地活动,手指在训练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灵活有力地进行弹奏。幼师学生一般都在15~17岁之间,幼师的年龄比较小,自我领悟的能力比较差。虽然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手指、骨骼关节已趋成人化,五指打开时比较僵硬。所以,手指的独立性以及灵活性成了幼师学生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弹琴时手指不够主动,每个音的弹奏都是靠手腕往下压而用力,这是错误的方法。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从训练掌关节入手。教师可以在结束断奏练习进入连奏训练后让学生明白,做连奏的过程中每个手指都要主动进行,不可以压手腕。在练习时,努力用“高抬指”的方法,先要慢慢地练,然后再逐渐加快。这段时间还可以通过弹奏《哈农》《什密特》来加强手指能力的训练。第三,培养良好的节奏感,教师要让学生建立对音乐节奏的认知。在刚开始学习弹奏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觉音乐的节奏和节拍,教师教授时音乐的节奏忽快忽慢,学生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让学生准确地合上音乐的节拍,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唱谱训练,这样就能够充分地体会音乐的节奏。第四,学生对于听过的曲子会比较感兴趣,也会加快学习的速度。学生通过唱谱对乐曲有一定的印象,在实际的弹奏过程中会在脑海中进行回想,就算弹错之后也能够自己改正。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亲自示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完整地演奏乐曲,让学生感受每个音符的强弱和音色,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学习音乐的演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两类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学的侧重点就不同。前者要着重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音乐素养,提高音乐表现力。而后者则应从头开始,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针对学生的目标进行教学
幼师的学生毕业后有两个目标:一是参加高考,进入大专院校继续深造;二是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于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应试是主要的任务。教师应该先对学生的考试曲目进行选择。通常而言,幼师学生多选择师范类院校,最好在已准备曲目的基础上再准备辅助曲目以备不时之需,和辅助的练习曲相互配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推荐,基本功扎实、节奏感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奏鸣曲”体裁,如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的作品等;对于一些节奏不稳的学生,可以选择练习曲及钢琴小品。练习时由慢速开始,逐渐再到曲目要求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任何一首曲目在学生演奏时都应该发挥长处,避免短处,从而提高学生的效率。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琴房练习时没有上台的经验,因此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进行钢琴演奏表演。每次弹奏表演的同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总之,教师要尽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应试。对于毕业后要参加工作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讲,教师要让她们在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底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钢琴即兴伴奏知识,并培养她们自弹自唱的能力。因为能够快速为幼儿歌曲编配合适的伴奏并准确地弹唱出来是一名幼儿园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不同风格的幼儿歌曲编配适当的和弦序进和伴奏音型,讲解弹奏技巧,给出示范的例子,并且力求简单明快。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练熟之后举一反三运用到同一风格的不同歌曲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学以致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外,还要多练习用首调弹奏,而且要严格要求甚至达到背谱弹奏的程度。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地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知识,提高即兴伴奏能力,达到即兴伴奏培养目标。毕业后,学生才可以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音乐教师。幼师的钢琴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课题,要把幼师的琴法课上好,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探讨。作为幼师的钢琴教师,我们所需进行的努力是永无止境的。
幼儿园课程管理现状及课程整合途径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成果的日益关注,幼儿园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由于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桥梁,幼儿园在课程管理上付出了很多精力,希望对课程的有效改革,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由于课程是根据本园幼儿的具体特点设计的,将幼儿的个性在课程中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管理和课程设计,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研究问题。幼儿园课程反映了在幼儿教育阶段的社会价值,如果将这些社会价值整合到幼师的学习经验之中,幼儿园课程就会更好地起到促进幼儿学习活动和延长学习生命的作用,幼儿园课程管理和课程建设就会更多元化,幼儿所能接受的教育内容质量会更高。
二、幼儿园课程管理现状及保障措施
(一)幼儿园课程管理现状
1.课程设计的盲从和单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与幼儿发展特点适应与否,对幼儿课程价值取向的实现有重要影响。在当今多元文化盛行的形式下,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包含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碰撞,还要体现出我国现有文化的辉煌,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融合。但是,我国幼儿园管理者对于课程的管理能力不足,幼师的专业素养较低,导致课程内容出现盲目跟风和课程内容单一现象。2.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严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所以他们在将孩子送去幼儿园时,就会要求幼儿园课程能最大程度提高孩子文化水平。久而久之,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多少,便成为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之一。部分幼儿园为了增加生源,便迎合家长要求增加了许多小学课程,以便幼儿在进入小学能轻松应对小学课程。但是幼儿园及家长却没有认清幼儿在幼儿园时期,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一味地追求课程小学化,只会打乱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严重影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幼儿园理论课程多,游戏活动少。一些家长认为游戏活动对幼儿学习发展没有作用,耽误孩子时间;幼儿园不能贯彻以游戏活动为基本课程的教育理念;幼师也是以讲授理论课程为主,忽略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幼儿未来身心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3.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课程评价是课程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合适的课程评价,促使幼师了解课程是否符合幼儿特点,促使幼师及时对课程内容做出修改和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幼儿园课程管理中,他们的课程评价机制并不完善,管理者常常将课程实施的最终结果,作为检验课程是否有效的依据,如幼儿是否学到了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内容,以及幼儿是否获得了操作技能。由于幼儿园缺乏完善的课程评价标准,所以幼儿园的评价机制不能很好地反映课程内容质量和幼儿真实的发展水平。
(二)推动课程管理建设的保障措施
1.各地政府部门的监督。各地方应组织专门部门对幼儿园进行课程管理监督,结合各地不同的课程资源,形成一套有特色的课程管理体系。并且根据世界先进研究成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制定课程规范,明确课程内容应注重对幼儿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理论讲授。2.幼儿园要创新课程理念,领悟课程本质。理念指导行动,只有科学正确的课程理念,才能引领完善的课程建设。园长在培训中要加强课程管理领导力,把握幼儿课程的本质,引领幼师设计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内容;幼师应当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在自身知识库完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管理的理解,创新课程理念,在课程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反省,从而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设计出更加贴合实际的课程。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课程。根据当地特有文化设计课程。幼儿园首先要对当地资源进行充分了解,进而对资源进行整理、选择,最后和课程进行整合。比如某地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幼儿园可以和当地政府合作,政府可以派出专业人员帮助幼师一起,将当地文化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让幼儿在课程学习中体会到当地优秀文化,进而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到当地有历史气息的古老建筑或者博物馆去参观,使幼儿直接接触历史,唤起幼儿内心的文化情怀。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分析
摘要:现代社会,不论科技还是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各种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已有的知识框架难以应对发展的各种需求,那么对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可贵之处就显而易见了。本文以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进而探究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内在联系和方向。
关键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小学到最终完成的学校教育已不再能终身受用,要想适应现在的社会节奏,就必须不断学习最前沿和最新的理念。终身教育这一理念因此应运而生,不仅受到大众、社会、教育学专家的支持,更受到学习者的认可。
一、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
继续教育兴起于1930年左右,是技术人员实行再教育的活动,随着知识、信息、经济爆炸这种前所未有时代的到来。继续教育是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并且继续教育已然成为了终身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也可以说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必然会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继续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空间等方面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常规模式,使教育在无阻碍的情况下面向任何人,使教育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上贯穿人的一生,即逐步确立终身教育体系。青少年时期终身教育是指能满足一个人各成长阶段对教育的需要,或者说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了体系比较完备的学习平台,使其进行不断汲取适应社会发展的“弹药”。终身教育包括对个人生命不同发展阶段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不同层面所接受的教育。总而言之,终身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恰当的组织结构和方式供给学习者必要的东西;应当是利用教育体系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资源,最终完成学习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通过终身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培养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发挥个人才华的创造者,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发展迅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高精尖的人才,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的观念也不断的改变,继续教育早已不是“1+1”这种简单的叠加,一种简单的学历补充,继续教育是满足需求者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对有效知识信息量的需要,更应该把其看成对个人教育体系的全方位的提升,甚至是对原有知识框架颠覆后的完备。
二、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概述
1.幼师的人员构成及继续教育现状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研究
[摘要]以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为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从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开始,延伸到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最后阐述如何在幼师岗位上提升相应的计算机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职业岗位。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学前教育
常言道“不能光顾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及早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职业生涯教育及意义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提升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所谓的职业规划就是知己、知彼,确定职业目标、达到职业目标的路径,并高效行动去实现职业目标。知己就是了解自己的现状及禀性等,知彼就是了解与职业有关的内容,包括就业信息、职业的分类与内容以及职业所需的能力等。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提供职业路径,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实现职业目标。那么,我们究竟怎么帮助学生达到这样的目标呢?本文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前教育的学生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现状
就职业生涯问题对我校2019学前教育4个班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35份,根据问卷可知86.67%的学生立志毕业后要当一名幼儿教师,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但是87.41%的学生对幼师的工作内容及一天的工作流程了解不多。65.19%的学生对于幼师岗位需要哪些技能不是很清楚。此外,77.04%的学生对于幼儿教师需要哪些计算机技能不是很清楚,并且对三年的在校学习,会学习哪些课程有55.56%的学生不是十分清晰。
幼师高专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
摘要:幼师高专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割裂、缺乏实践能力、非智力品质有待提升等“短板”。通过改善专业课教学、建立有效的实习指导基地、加强校园合作、多渠道开展院校毕业生职后继续教育等措施,可推动幼专院校职业教育模式创新,提高毕业生从业素质。
关键词:幼师高专;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策略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学前教育的发展,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其中,提升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是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关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关键性举措。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分步普及学前一年、两年、三年教育的宏图大略。同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正是在这样的改革洪流之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使得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由原来的中专快步向大专层次迈进。招生起点的改变,学历层次的提升,使得幼师高专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较之前有了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与岗位不能完美匹配的现象,需要各院校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培养途径,创新培养模式。
1幼师高专院校毕业生的“短板”
1.1专业知识割裂,难以自行整合运用
幼师高专类院校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由4部分构成:通识性课程、学前教育类专业课程、文化艺术技能类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专业课程是形成学生专业素养的关键性课程,这类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必修课如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五大领域的教学法或综合教法、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与指导、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等,专业选修课如家庭教育学、蒙台梭利教学法等。初看来,课程的确十分丰富,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陷入了难以自行整合专业知识的困境。如心理学中的幼儿心理特点是以卫生学中所学的幼儿生理特点为基础的;教育学中的理念、原则又是植根于卫生学和心理学;教法中的具体教学方法、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班级管理方法、幼儿游戏与指导中的环境创设及游戏观察与指导,均植根于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基本理论;各领域的教法、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游戏与指导,又是可以统整在主题活动之下的等等。然而很多学生在浩瀚的专业课学习中,难以提取出其中的联系,割裂地学习这些专业课,出现“学蒙了”“学混了”的现象。自然,在工作岗位中,也难以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1.2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实操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不能完全实现“无缝对接”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体育教学研究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文件资料的检索、收集和研读。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查阅大量学校体育教学及幼儿体育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论著,涉及课程论、教学论、教学法、学前教育学、学前体育学等领域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选题和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教学双方及用人单位对现行幼师男生体育教学的看法,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分别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幼儿园专家问卷,以便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在编制问卷结构和指标时,根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阅读了大量体育科研及幼儿教育方面的资料,做出调查问卷。
1.3专家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得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体育(游戏)教学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男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要求等信息,在问卷调查对象中选择了3位园长、5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目前男幼师培养中的能力需求。
农村学前教育困境及策略3篇
第一篇
1.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流动性大
大多农村的教师流动性较大,留不住老师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农村的工作条件、环境都不好,和城市的工作环境相差的比较远,教师们也考虑到自己的发展问题,在农村发展的空间小,机会也少,这也是造成教书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关于工资待遇方面,在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工资也不会相同层次,这是导致教师不愿意去农村的关键性因素。最后一方面就是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管理不严格,这就致使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教育的制度也不规范。
1.2教育经费投入不够
在农村中学前教育的机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大量的儿童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参加学前教育,而有的儿童却是由于所在地区没有学前教育的场所而不能去上学。教育机构的数量太少这导致很多的孩子们都无法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方面没有确定一定的投入量,这就使教育经费每年都不确定,甚至有时很少的比例。
2.对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化策略
幼儿教师脱产研修班级管理策略
一、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特征
(一)主体性
“幼师国培”是以参训的幼儿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在培训过程中,班级相关管理者则会更加以学员为根本,以学员为中心,让参训学员切实深入到培训的情境和氛围中,使得这次培训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此次贵州师范学院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根据“国培”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学员实际问题,帮助和解决参训学员所面对的问题,主要采取了集中培训、跟岗实践和总结反思三项内容来展开,很好地体现了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主体性特征。
(二)合作性
在“幼师国培”中,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并且共享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资料,共同处理和解决问题。培训相关管理者间、学习小组间、学员和班委之间等都积极沟通交流,形成良性互动,同时整个培训班级的相互配合与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参训学员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带动了整个班集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训团队的组建,也不断发挥着团队的集体作用和力量,如专家或是授课教师通过集体研课和集体备课等方式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讲授过程中,和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则更进一步的使得合作性加深;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内容,全体参与其中集体讨论,实现多层次的互动。
(三)实践操作性
“幼师国培”通过国培使幼儿教师队伍不断加强,质量得到提升,解决好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培养出一批起带头领军作用的幼儿骨干教师。因此,培训最终都要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实际内容,将“幼师国培”的目的和目标落实到实处,真正达到培训的效果。通过深入挖掘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问题,给每位参训学员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以便通过培训后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