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教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幼儿教育研究
一、政府要重视幼教事业发展
贫困地区甚至包括不贫困地区,政府对幼儿教育抓得也不够,没有实质性的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些地方还有不少辅导班似的幼教模式,管理混乱,没有对幼教正规的事业建制。这样一来,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很多不具备幼教专业和资格的老师“,赶鸭子上架”能教好孩子吗?在幼教事业发展上,政府是先导,项目规划可多往这方面考虑。政府的支持力度是以往薄弱的幼教发展的关键。政府可以加大重视和资金投入,如,可以向江浙等地区学习,规范化配置教学设施,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幼教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非本专业教师要再进修,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等,逐渐缩小幼教地区化差距。政府要带领农村在各项事业上向城市靠拢,推动幼教事业发展要步步落实,从根基做起,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
二、农村幼师地位和待遇不高
我常常看到农村教师穿着朴素,甚至“土气”,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认可度普遍不高,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有时还会被别人说是“孩子王、看孩子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一次安徽出差,大巴车上坐在旁边的是一位中年女士,闲聊时发现她是一位幼师,说是某乡镇农村幼儿园的,当问及她的待遇时,说比中小学教师差远了,不到600元,自己以前是技校学计算机的。推敲一下,不难发现问题。
1.基层农村幼教的待遇的确很低。暂且不说是公办还是私有单位,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没有低于600元的,江西贫困地区最低工资国标还610元呢,教师的工资待遇还略高于其他行业吧。幼教的工作其实比中小学教师还辛苦,他们默默耕耘,含辛茹苦,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工资待遇,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在社会人的心中地位当然不高。
2.配套的师资不符合标准。在农村,幼儿教师大都不是本专业的,学历也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从某种程度上看,农村幼师就是“看孩子的”,家长并没有寄希望培养孩子,而是自己没时间看,给孩子找个地方“玩”。所以,幼儿就得不到科学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以上这两个问题是农村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政府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社会要端正对幼儿教育的态度。如,要采取吸引人才机制,提高幼师待遇,激发从事幼教行业的积极性;招聘幼教专业的教师,对非幼教专业的教师要再培训和进修;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年青教师的知识理念新,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一个系统良好的教育是需要多方面运营的,可以向示范性幼教单位多学习,才能在农村幼教发展上取得特色和创新。
三、家庭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滞后
幼儿园幼儿德育论文
一、当前幼儿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家长对德育不重视
在传统教育观念及升学、就业压力影响下,家长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思想,幼儿德育观念淡薄忽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
(二)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家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甚至个别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的管教问题上存在矛盾。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沟通、协调、配合不足,使得幼儿德育工作缺乏连续性。
(三)社会消极心理因素负面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对幼儿德育工作缺乏广泛的支持,社会幼儿德育氛围不够浓厚,社会群体对幼儿德育态度淡漠等。
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概述
一、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的含义
幼儿教师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并通过教育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专门人员。职业是伴随社会分工出现的,并在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中构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工作方式。职业素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个体所具备各种能力与条件的综合。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自身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品质等方面。
二、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是对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人员的整体要求,并依据幼儿教育思想的丰富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等开展幼教工作。学者李季湄认为,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素质等”。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如有的幼儿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幼儿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沟通能力较弱,同时,专业的自我提升能力及科研能力欠缺等。面对这样的现状,明确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幼儿教师应具备教育观念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心审美素质和幼教能力素质,其中教育观念素质是先导、文化知识素质是基础、幼教能力素质是核心、身心审美素质是保障。
(一)教育观念素质
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决定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和教育策略并进一步影响着对幼儿所采用的教育行为。幼儿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包括热爱幼教事业的教育价值观、热爱幼儿的儿童观、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和积极的自我效能感。热爱幼教事业的教育价值观是指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感、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的体现;热爱幼儿的儿童观是指幼儿教师热爱、尊重和保护幼儿,是在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对待幼儿的观点、看法及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观是指幼儿教师在从事幼教职业时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也是幼儿教师内化的人格品质的体现;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幼儿教师对自身能否顺利完成幼教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这些观念是幼儿教师的先导性素质,也是幼儿教师自身特征中影响儿童发展最为直接和突出的方面。因此,幼儿教师应形成积极而正确的教育观念,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将个人的幼儿教育观念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保教工作中,牢固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情感。
(二)文化知识素质
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探讨
近几年来,我们借助出版发行企业的力量,对农村幼儿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且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是选择优秀的幼儿课程和教材,然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企业合作,经费由企业出,培训机构要派专家,设计和安排培训活动,教育部门组织配合,深入农村幼儿在职教师培训活动。要开发一些比较适合的培训教材。农村幼儿教师的时间和经费相对来讲都比较短缺,自学教材必须实用而且要价格低廉,经费由政府出,专业培训机构要组织一些幼教专家,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现实需求进行编写,免费发放到各地农村幼儿教师手中。
一、农村幼儿在职教师培训的模式
在培训农村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很多教育培训机构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提出了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在这之前,农村幼儿在职教师培训的模式主要有:开放式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研究室和原河北省教育委员会的研究成果。这种培训模式的目标是培训一支喜爱幼教事业,有一定文化和幼教专业理论基础,且具有基本技能技巧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这种培训模式具有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特点,强调全天候的培训时间、全方位的培训地点、多层次的培训类型、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和多种类的培训方法。自我教学的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比较注重通过新的教育理念来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教学方法。此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主体为学员,以教师为指导,培训模式的四个步骤包括:自学培训教材,提出问题;学员一起备课,思考问题;自我授课,解答问题;最后是分析归纳,总结问题。这种培训模式以能够促进学员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促进学员教学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为目的。分析案例的教学模式。因为培训一般不是传授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而是根据学员的实际需要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员在教学、教研上的水平。案例教学即把采集到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对它进行典型化处理而形成教学案例,是为学员们分析、思考、讨论并各自作出判断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有助于开发学员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培训方式,展示培训的多样性
培训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到主动参与学习以及学会学习。目前,我们探索出多样化、多方面的培训方式。一是深入研究传统集中讲授的价值。即针对那些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学历较低,对多媒体教学应用能力比较差且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课程培训;而对那些学历较高、对于多媒体教学应用较好的中青年教师,则要对教育案例分析及幼儿案例分析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对于学历较低的年轻教师,则鼓励他们多参加学习,使学历层次得到提升,开展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且要加大对实践知识的培训。二是要探索亲身实践、现场观察及专家点评等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在比较受欢迎的走教活动中,由一名幼教专家、几名骨干教师深入一些农村幼儿园的大、中、小班进行现场观摩。由于范围较小,而且教师们之间也比较熟悉,使得教师能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在资源共享的同时,既解决了参训教师的疑惑,又能够提高参训教师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不仅要优化培训方式,还要促使农村幼儿教师提高对培训的积极性。首先我们要从教师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一些经历式、体验式的培训,让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案例一般要选择教师比较熟悉的,这样才能让那些参加培训的教师积极地参与讨论,不断创新教和学的方法,还需要对其想法给予一定的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在利用已有经验的同时,还要挖掘出教师的发展潜力,从而促使教师成长。
三、改善培训管理,提升培训的适应性
对农村幼儿在职教师的培训,大部分培训者关注的仅仅是培训本身,往往不重视培训过程的管理。实际上,有效的管理不但能够优化教师培训的流程,还能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要从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多样性、长期性要求以及教师培训的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从完善培训管理、及时更新培训信息和调整培训过程这几个方面着手,让培训能更好地适应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建立一条完整的适合的培训管理途径,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培训管理的导向、管理、激励等功能。我们还要通过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培训制度展开以人为本的过程管理。在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的基础上,还要现场进行相关教学、答辩、测试等,实行培训签到制和发证制。及时对受训的教师进行掌握技能和提高能力等方面的评估,而评估的结果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同时,要为受训教师建立信息库,且要及时跟进受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还要通过对比分析把握教师受训的实际效果,努力使农村幼儿园教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在职培训。
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体系的构建
摘要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关键是提升学前教育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鉴于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建立完善的网络学前教育教研指导机构与教研平台,是对幼教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速推进学前教育教研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帮助其掌握网络教研工具。各级幼教部门要组建网络教研指导体系,完善网络教研指导团队运行机制,开展网上教学鉴赏研讨,落实网上教学实训指导,发挥各级网站教研专家组的指导作用,建设好教师个人教研工作室,构建科学的网络教研考评机制。
关键词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体系
0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借助三通两平台等信息技术资源取得了卓越成绩。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却是十分薄弱的环节。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阶段没有完全纳入义务教育,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公立、私立、社区等幼儿园并存。这就使得幼儿保教人员的素质、幼儿园的场地、设施难以保证。一些幼儿园教学管理小学化,更有甚者一些保教人员师德缺失、管理简单粗暴,严重摧残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要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关键是提升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人员的素质。鉴于幼儿园城乡分布零散,有的教师身兼数职,工作强度大,很难抽身脱岗培训,所以建立完善的网络学前教育教研指导机构与教研平台,是对幼教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途径。下面就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体系建构探讨如下。
1构建网络教研指导平台
1.1加速推进学前教育教研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基于我国幼教事业的现状,只有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前教育培训、教研与指导,才能尽快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因此,在国家、省、县三级幼教培训网络的基础上,应完善幼教终端建设,尤其是完善偏远地区乡镇、农村幼儿园教研网络三通终端建设,达到县(区)、乡镇、村各个幼儿园、幼儿教育机构宽带网络校校通。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的幼儿园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远远高于贫困地区或乡镇村办幼儿园,为了使落后地区或园的教师能够看到发达地区幼儿教育前沿动态,必须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通过观摩让大家感受什么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了解幼儿教师怎么教、幼儿怎么学、怎样组织安排等等。网络教研空间人人通能够跨越时空,为幼教老师创设无限的教研天地。通过网络教研空间进行沟通,幼教人员可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不仅可以解决怎么做,还可以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等问题。
互联网+下幼儿家园共育问题的对策
摘要:网络时代为教育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使得幼儿教育具有更为丰富的资源与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互联网技术是时代与现实的需要。本文将对“互联网 +”与幼教工作结合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并列举出现阶段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给出其他的额外建议,为网络时代下的家园共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背景;幼儿教育;家园共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达,家园共育工作也愈发便捷、灵活。教师将幼儿园的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家长进行线上的交流与沟通,并长期推送丰富的高质量育儿资源。在进行课程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共同讨论幼儿感兴趣的相关话题,家长为课程活动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并帮助教师做好教育工作,而教师也为家长提供沟通渠道,了解相关情况。
一、“互联网 +”与幼教工作结合的背景
在疫情的背景下,幼儿无法和往常一样正常入园,但幼教工作却并未就此止步。在如今信息发达的时代,“互联网 +”概念的兴起为各个行业领域提供了便利,而这一概念在家园共育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幼儿园教师通过制作大量的幼教课程与辅助活动,让幼儿在家中也能够体验到其乐趣与魅力。此外,教师还能够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与家长在育儿方面进行交流,同时也能够与幼儿进行线上教学互动,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并对幼儿在家中的活动做出适当的指导与评价。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对于幼教领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教师、家长和幼儿通过互联网实现更为便捷地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幼儿园家园共育提供了便捷途径。
二、“互联网 +”背景下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认知存在偏差
西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解析
【摘要】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质量予以了更多的关注,而教育质量的提高,核心要素在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什么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将素养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动中,进而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都是十分急迫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南宁市青秀区为例,调查、分析城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四点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西部;青秀区
南宁青秀区既是南宁市的老城区,也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学前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学前教育师资水平低。十多年来,青秀区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需求,锐意改革,积极进取,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等多种途径,加大教师在职培训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发现青秀区学前教育师资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四项对策,在大面积提升学前师资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青秀区学前教育也因此而成为南宁市学前教育的标杆。
一、解放思想,稳定教师队伍
要想稳定教师队伍,解放思想是关键。在新建园只有3~4个领导岗位编制、其他教师无编制且待遇低的情况下,造成了公办园教师流失,特别是成熟教师流失的现象,这严重影响着幼儿园办园质量和发展,也是摆在区党委和政府领导面前的棘手问题。为此,区政府下大力气在稳定教师队伍上克服了新办园教师无编制的困境。2018年下半年,对新办幼儿园出台了“地方政策”,参考中小学教师“控制数”的做法,提出幼儿园“规模数”新举措,让无编制的教师获得与在编教师一样的待遇。其中,所属的凤凰岭路幼儿园、吉祥路幼儿园、林里桥中段幼儿园、南阳镇中心幼儿园、伶俐镇中心幼儿园5所园核定114个规模数,一是拿出60%的指标首选已经在园内执教年满一年的教师;二是40%的指标对外招聘,分步分批完成。因区施策,为在该区公办幼儿园特别是乡镇农村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带来了福利。同时,也为该区学前教育广筑“师资巢”、招纳贤才、打造稳定而优质的师资队伍奠定坚实基础,让幼儿获得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可能。
二、“四带”并行,发挥雁阵效应
针对“什么样的措施能更好地促进各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城区各类幼儿园的调研。结果发现,空靠本集团、本园“近亲结婚”“自身繁殖”是不够的,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现状,就要努力消除这种二元结构,我们必须走出围墙“嫁接合亲”,形成新的合作理念和文化。
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现状
1.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待遇低、身份不明确、工作环境差
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公立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是私立幼儿园,入园孩子交费极低,在维持基本运营的基础上,对于教师工资的发放并不按时、按量,很多农村幼儿园存在教师工资缓发、扣发的情况,五险一金的基本职工福利待遇保障更是无从谈起。因为上世纪50年代末实行的户籍制度,使我国人为的形成了城市与农村二元结构的特殊社会体系。在城市与农村特殊的二元结构体系下,教育也在这两个地方形成了极大的落差。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学前教育相对城市被无形的边缘化,而从事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更是处于河北省教育事业的最边缘。职业地位的低下,使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处于模糊地带,虽然有着教师的专业资格证书,却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身份。河北省绝大的多数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简陋,民房、仓库等改建而成的“幼儿园”比比皆是;教学设备、书籍少之又少,大型幼儿益智设备更是奇缺;因为经济发展的制约,这些农村幼儿园教学信息闭塞,根本起不到学前教育应有的作用;教师宿舍简陋,很多路途较远的教师晚上只能凑合住在幼儿上课的教室里。
2.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入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缺失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通过学前教育可以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潜移默化的树立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而这些都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育得以实现。从事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有不到总数的10%,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20%左右,剩下的所谓“教师”很多都是一些农村闲散人员,她们都没有相关教师资格证书,对幼儿抚育、教育知识仅凭经验。教师水平有限的同时,教师素质相对低下,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河北省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幼儿园对于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次,个别重视入职培训的幼儿园会在教师入职前组织教师学习一周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学习后组织考试,但考试也大多流于形式。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基本没有针对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因为教师学历普遍较低,甚至有些幼儿园园长仅有小学或初中学历,对于入职培训从未听说过。个别农村幼儿园存在所谓的入职前培训也仅停留在口头告知几条幼儿园自创的“教师须知”而已。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教师入职后的继续教育。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在这一重要环节明显缺失。在河北省经济发达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很少每年定期开展。有后续继续教育的幼儿园,一方面参加的培训的教师一般人数有限,不能实现全体教工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形式单一,除了听主管单位领导讲座、高校专业教师讲座,就是单纯学习统一下发的资料,理论说教居多,实践操作少之又少,针对开办特色幼儿园的教师继续培训内容几乎没有。这些现状都与现代农村学前教育教学理念脱节。
3.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幸福感,教师流失情况严重
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相对工作时间长、责任大、但工资待遇低,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工作上“身心俱疲”,工资待遇少的可怜,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让农村幼儿教师深深的感受到“同工不同酬”一词的含义。职业地位低下、工资待遇低下,农村幼儿教师无形中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一成不变的超负荷工作重压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被不停的消磨,应该树立在农村幼儿教师心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荡然无存。河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因为重中现状的存在而变得极其不稳定,偶有学历稍高一些的教师在任教一个学期后得因为各种原因离职。工作环境简陋,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农村幼儿园同一班级每月都会更换教师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抱有职业理想的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入职农村幼儿园后纷纷转行,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难以提高。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河北省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