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优化设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优化设计绿色建筑设计论文
1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策略
绿色建筑设计包括场地与绿色规划、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和节材五部分内容。设计中相应体现在绿色建筑理念在在规划阶段的通盘整体考虑、适应当地建筑气候性的被动设计策略。具体包括,合理的日照与遮阳设施、良好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合理的通风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污水处理及雨水中水利用、绿色材料用选用、良好的室内热舒适环境、声环境、空气质量等等。如何实现这些设计策略转化到建筑设计,“不显山露水”地落实到施工图上,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中最关键是要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手段采用“整体设计方法”。在项目初期建立一个由各个专业组成设计团队,团队定一个确定的目标——设计绿色建筑。各成员均以此目标作为准绳,来进行协调专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只有各专业的通力合作和全程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
2绿色建筑优化设计过程
2.1绿色建筑的规划阶段的设计优化
在规划阶段,分析场地中的气候资源特点,结合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从空间布局和朝向选择上对建筑的热、声、光、风场等进行优化。建筑设计项目一旦通过报规,是很难进行修改调整。如果前期仓促定案,会造成先天不足,是很大的缺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归谷低碳小区日照强度计算图,通过总平面设计的优化分析,对建筑物平面布置和体型的调整,优化建筑的阴影分布,保证充足的日光进入每一栋建筑内,日照效果达到最好。对建筑物进行通风模拟,以确定最佳的布局方式,并优化室内外空间布局,形成穿堂风,使建筑物达到最好的通风条件。该项目的室外风环境CFD模拟风场。
2.2建筑气候适应性与设计优化
在深入分析不同经典绿色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气候区建筑设计创作的研究,发现地域建筑的创新与发展都涉及到建筑基本属性。如功能与空间、结构与构造形式、室内外物理环境、经济投入、地域风格等,反映出安全、经济、舒适、美观等性能特征在建筑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建筑外观是在顺应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按照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审美等的要求,作用于建筑,是地域建筑给外界的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建筑的功能是在满足工作与生活需求这一共性的基础上,对文化、宗教信仰、工作与生活习惯等个性特征的满足;环境问题是人工环境带给人体最直观的感受,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也会导致资源、能源利用的差异;经济性决定了选取材料和技术的衡量标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制约因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除此以外,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目前以及很长一段时期内任何建筑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之一,尊重自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业是当务之急。通过对不同建筑的功能、文化、气候适应性研究,认为绿色建筑最显著特点之一是建筑的气候适应性。遵义市科技馆效果图,遵义市属于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但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气流、降水以及气候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建筑场地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地,以石作为造型理念,采用半覆土建筑形式,以厚重实体回归自然,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延伸入土中,整个体量从屋面到松林做到自然过渡,浑然一体。利用地下土壤的热稳定性和地下温度的恒温性,体现出建筑的地域特色,具有创新的理念。建筑设计按照被动优先的原则,通过计算机模拟,采用围护结构隔热、遮阳,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加强自然通风等技术措施,来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室内舒适度。外围护结构主要为非透明实体围护结构,以减少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对建筑室内过热和空调能耗的增加,同时满足科技馆建筑室内采光与照明对科技作品、艺术作品的功能要求。半覆土建筑形式对场地内地形地貌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避免进行大开挖,大填方。对场地内的水系和现有植物进行利用。景观专业对现有水系和植物的利用,包括现有竹林,树木,灌木等等。结合给排水专业设置雨水蓄积方案,确定雨水蓄积的方式和位置,雨水蓄积同时作为景观水景,同时满足功能和绿色建筑对水资源节约的要求。瓦努阿图国家会议中心效果图,瓦努阿图位于南太平洋,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4℃,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1.6℃,年平均气温24.1℃。全年太阳高度角较大,直接辐射强。气候温和湿润,属于典型的低纬度海洋性气候。建筑设计尤其注重遮阳、通风。利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海陆风的昼夜变化特点,增强自然通风效果。地形对风向和风速的修正以符合项目所在的背景风场。利用种植屋面良好的隔热机理和热稳定性,完全消除太阳辐射得热,实现超低能耗的运行方式,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昼夜海陆风和建筑平面通风流线,采用外挑屋面遮阳结合采光设计,具有遮阳功能的走廊和挑檐,在减小空调负荷,降低空调能耗的同时,可实现自然光亮度、均匀度满足使用要求,并有效控制眩光,最大限度减少昼间人工照明用电等。项目建成后,结合绿色运行手段,可望称为低纬度海洋性气候地区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典范。从以上工程实例可看出,具有气候适应性的建筑将有利于气候的自调节作用,这也是自古以来人类总结出的、今天流行的被动节能技术设计方法。因此,通过被动式自然能源的应用,对建筑进行优化设计,利用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自然通风等将室外温度波的衰减、延迟特性、围护结构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MRT)的日平均值和波幅值控制在人可接受的范围内。这种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尽可能延长基本热舒适时间,减少采用主动干预室内热环境的方式实现热舒适环境时间,也就是说尽量减少空调和采暖时间,是气候适应性节能建筑的核心,也是我国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和方向。
作业最优化设计小学语文论文
一、作业最优化设计在时间上的分层
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是相同的,有的学生三下五除二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则磨叽大半天也不能完成。鉴于此,教师就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这样所有学生都能满足各自的学习愿望及能力水平,以此来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有经验的教师的语文作业的设计,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让学习好的学生吃饱、吃好,又要让所谓的后进生能吃得了,消化得了,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茁壮成长。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课文,鼓励学生做成词卡的形式,拿在手里,在回家的路上可以继续背,直到熟练为止;要求第二天交的作业,教师心里知道有些学生当时完成不了,对一些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如此一来,就能保证后进生的作业质量和书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止后进生形成一种习惯:反正过几天教师就不再收作业了,以致形不成良性循环,给后来的教学工作留下了很大的隐患。由于分层作业保证了学习的时间,而且布置的作业难度适宜,学生还可以选择自主,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激情,增加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完成作业中有了乐趣的体验,所以教学的效果就明显好了。
二、作业最优化设计在分量上的分层
学生的作业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经验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能提前预判哪些学生能完成,哪些学生完成不了,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智力好,学习能力强,掌握知识快的学生,可增加作业量让他们吃饱;而对那些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就可以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大家都知道,每上完一课,课后的基础性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最优化地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内容,让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古典诗词的背诵练习,一般情况下要把整首诗词背诵下来,可对部分学生重点要求他们只记住那些千古名句,其他的可以记也可以不记。但对于那些记忆力超群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课外的经典名篇都是可以选择的对象。因此,最优化的作业和练习要求,是教学中必要的手段。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有目的地设计了作业:(1)默写课文中的词语。(2)背诵描写桂林山水的片段。(3)上网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4)按课文中描写漓江水特点的排比句式,仿写练习。(5)仿写一篇描写家乡山水的美文。我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让他们自己选其中的三项来完成。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可以只完成前两项内容;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学生,完成五项作业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分层作业的优势所在。有的教师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布置的作业统统完成,这种作业谈何优化设计?作业的设计不是最优化的,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要么被限制,要么被抹杀,由此可见作业的优化设计是多么重要。
三、作业的最优化设计在难易上的分层
我布置作业知识水准,其难度一般情况下是高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的,而且是开放性的作业,这种作业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培养他们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如此一来,学生才会对作业产生兴趣,否则,学生极易在心理上产生抵触,不好好完成作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针对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目的性地制定发展目标,给学生搭建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就可以把作业设计成难易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答题,这样,就像“车走车路,马走马路”一样,谁有谁的作业,大家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的愉悦。学生在学了《猫》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1)收集有关描写小猫淘气的语句。(2)找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语句,并体会其表达作用。(3)模仿课文的写法,选择一种你最熟悉的的小动物,写出观察记录,要做到真实感人。这样的作业,就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还可以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来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四、结语
基于教学能力的机械设计论文
一、在理论教学中灌输科研项目研究的前瞻性
对于机械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而言,所有机械设计类课程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但是这类课程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往往比较枯燥,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纯粹按照严谨的理论体系进行教学,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觉得所学的知识一无所用。所以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灌输教学内容的理论意义、价值与应用,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也是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将教师的课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机械专业教师所研究的课题,无论是纵向或横向课题,在其所用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必定都存在与机械设计类课程非常贴切的内容,需要应用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例如在解决某型号转塔冲床在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就要了解机床的结构设计特点及工作原理,需要涉及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等课程的内容;要对机床的振动与噪声进行实际测量,需要掌握机械振动、机械测试与分析等课程有关的知识;为了对机床进行减振降噪,可以在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等课程中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总体而言,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尤其是横向课题,都有很多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值得与学生分析与探讨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二、在研究方案制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
目前针对工科专业的研究性教学而言,以“项目和课题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非常贴切现行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趋势。该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在讲课内容中要增加具体的工程实例,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工程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提炼工程主题,并将工程主题与教学重点内容结合起来。在进行项目研究方案的制订与讨论过程中,可以先介绍课题的来源、背景、研究需求和研究目标,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去查资料,阅读查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并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工程背景结合,使抽象的工程问题变得丰满有趣,从而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与背景。然后,将学生带到企业,进入生产现场和使用现场,获得对所研究课题的感性认识,掌握和了解课题实际存在的问题,形成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的课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工程技术人员的介绍以及教师的深入分析,使学生对研究的内容和课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便于制定更为具体和合理的研究计划。例如在对某型号的路灯灯杆进行强度与可靠性研究时,可以运用力学知识进行理论计算,再进行实际测量,最后进行优化设计,这一过程几乎会涉及到机械设计类的所有课程。
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工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后学生可以掌握本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很多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还需要2~5年时间的重新学习与培训,才能具备较好的工程素养,也才能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造成企业人力与财力的浪费,使得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的文凭和学习成绩,而是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近几年本科教学大纲经历了至少两次修订,修订过程中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正在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其主要做法是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实行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培养模式,其目标就是在工程应用、生产实际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师与企业合作的课题中来,在项目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就可以实现新大纲修订的宗旨,满足新大纲的要求。横向课题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或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来的技术难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课题的研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提升产品质量,产生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所以首先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调研与查阅资料,包括设备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产品质量的评估等,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画图、识图、查阅文献的能力。确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之后,就要进行课题的研究,该研究过程往往历时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在此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大量的研究工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系统知识应用于理论计算,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了解理论研究的价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还可以从事实验分析和实际测试,不但可以在实验室对试样进行试验,进一步熟悉实验室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到车间进行实际测量,掌握现代测试仪器的操作和使用,并在试验和测试完成后,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手段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学习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有限元计算软件等进行结构的改进设计研究工作,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及时了解优化设计的效果,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让学生深度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对机械专业学生而言,可以对实验应力分析、有限元分析、机械振动、机械结构的测试分析以及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类的重要课程和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企业的产品、要求、技术、研发甚至市场都有比较全面的接触。这样对毕业生就业而言,所提供的参与这些企业课题研发的经历,对企业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学生一旦进入相关行业,马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能够独当一面解决企业面临的具体工程问题。
四、在项目成果的总结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举措提升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
[摘要]随着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对化工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更侧重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工毕业设计作为化工实践培养环节最为重要的一环,针对其质量存在逐年下滑的情况,详细分析现状和质量不能保证的原因,将多种举措应用于改革和探索有效提升化工毕业设计的质量,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化工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本科;教改化工类
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于培养工程设计的能力和训练系统实践技能。其教育内容非常注重合成、过程分析、设计、模拟与优化等教学内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1]。虽然是大学生在毕业前才开展的综合实践环节,但其综合了学生四年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不仅是一次所学知识的总结,更是学生能力一次升华的机会。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要求的重要支撑[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及质量保障等各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要求。随着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伴随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绿色化工”、“新安全生产法”、等重要政策法规,对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造升级刻不容缓[3];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及毕业学生的回访,发现企业对化工人才的要求也逐年升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设计、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信息智能化等多方面的理解运用,同时也要对政策法规、技术管理、合作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然而,目前高校对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亟需开展系统化的改革与调整[4]。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新时代企业对新型化工人才的需求,为提升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工程能力,对化工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改革刻不容缓。因此,多举措全面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达标评价体系,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1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课程知识体系处于割裂状态,理论与实践不能同步
要做好一篇优秀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需要对基础核心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工制图、仪表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过程模拟、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等课程的知识有整体及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目前各个课程教学情况是各自为政,学生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某一门课程对于整体项目设计中处于什么地位没有清晰的认识,各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联动还很缺乏,教师在现有课时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已经很困难,想要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有难度。教师也满足于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不能够将专业涉及的各个方面串联起来,每位老师代课集中并且侧重一两门课,缺乏沟通和讨论。另外,课程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理念及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现代工程的理念,也不适应工程实践需求[5]。
1.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局限,单一化,课题数量偏少,且立意陈旧
食品加工实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分析食品加工实验设计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和综合素质培养3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结合教学实践,梳理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改善教学效果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改革;食品加工实验设计;问题;措施;实践
食品加工实验设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其以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是指导生产实践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理论工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食品加工实验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涵盖内容丰富,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来研究食品领域中科研和加工生产中的数量变异规律,具体说来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并且含有大量抽象的理论、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复杂的计算,而且实践性要求较高,使得该课程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1.1教学内容复杂
食品加工实验设计课程中讲述的概念较多、原理抽象、计算公式也冗长复杂,所以对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相对要求较高,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但由于专业的限制,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数理逻辑方面的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该课程无法真正地理解与掌握。另外,各个章节前后相关性比较强,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课程前部分基础章节的内容没有理解,后面的章节也就无法掌握,如此往复,恶性循环,无形之中加大了该课程讲授的难度。
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应用
摘要:现代设计方法已成为当前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高校毕业生需具有一定的现代设计方法应用能力。作为机械专业关键的实践课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仍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已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结合课程设计特点、学生基础和社会需求优选出3种常用的现代设计方法应用于课程设计中,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考核改革建议,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施措施;考核改革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专业关键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学生除毕业设计外唯一一次专业基础知识的集中应用,是首次系统地使学生熟悉机器设计流程,锻炼并提高设计能力的一次练兵,同时为后续毕业设计及工作期间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许多高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仍采用传统设计方法,其考核资料主要通过手工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现代设计方法已成为当前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无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还是进一步深造都需要至少掌握2~3种现代设计方法。机械类教学质量国标中规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在业务方面要求“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选择、运用相应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同时,提出机械工程专业核心知识领域要求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1]。部分高校业已开展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二维绘图、三维建模、运动仿真及有限元仿真等改革思路[2-4]。但现代设计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及相应的考核改革措施,还需深入研究。本文以机械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当前社会需求研究现代设计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同时研究相应的考核改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一现代设计方法的选用
现代设计方法有很多,在学生时间有限及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应结合学生实际和今后工作需要优选出常用的几种现代设计方法。
(一)现代设计方法特点
当前,设计已经从传统设计迈向了现代设计。传统设计是以经验总结为基础,运用力学和数学而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手册等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的设计。学生主要借助《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知识和《机械设计手册》进行设计。主要采用手工计算,为经验分析、近似计算,且设计速度慢、设计质量不高,仅能进行简单结构的宏观计算。而现代设计则在继承传统设计精华的基础上,吸收了当代科技成果和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定量化、最优化、动态化、可靠性化等设计,设计速度快、质量高,特别是对于结构不规则的复杂零件及动态工况下的零部件设计具有更大优势。目前现代设计方法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法、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绿色设计、动态设计、反求工程设计、人机工程、人工神经元计算方法等等[5]。每种现代设计方法侧重点及应用领域不同,并不是每台设备及其零部件的设计都需要应用上所有的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是当前机械设计最常用的现代设计方法。
药物化学论文投稿问题思考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ChineseChemicalLetters期刊2015—2017年药物化学专业稿件中退稿(或大修)稿件328篇。根据审稿专家意见、副主编意见和编辑专业知识,按照退稿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归纳总结并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
二、问题与分析
(一)摘要(Abstract)的信息量不全
摘要的内容是全文的核心内容,在文献检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摘要应该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具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2,3]。但是有些论文的摘要不能体现全文的主要内容,信息量偏少,要素不全,论述方法或结果太笼统。一般情况下,摘要由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与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应该具体明确,并且应该给出主要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引言(Introduction)部分的设计思路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引言部分要求重点突出,避免空泛,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后直接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3]。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是引言写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引言的撰写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并且不能出现较多语法错误。引言一般应该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或讨论说明。如果作者未能在论文的引言部分就其分子设计思想提出有说服力的依据(例如药效团的拼合并非随意组合等),并且对母体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SAR)没有给出必要的说明,给读者的印象是拼合片段的选择存在随意性,这样就会降低审稿专家对论文创新性的评价。其次,在生物活性筛选中虽然发现了一些与阳性对照药物作用强度相近的新化合物,但是作者对这些新化合物的优势或潜在优势没有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文章的结论仅限于对实验结果的一般性概括,不能体现论文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另外,如果论文的英文写作语法错误还较多,这样的稿件一定会被退稿。例如有一篇抗菌药物合成的论文,审稿人提出:(1)在设计思路上,作者采用片段拼合方法设计新化合物,依据不充分。建议作者在分析具有明确抗菌活性化合物药效团基础上,采用结构多样的片段与药效团接合,获得新化合物。(2)英文撰写需要修改,过多重复,并且存在很多语法错误。再例如对于4-苯氨基喹唑啉类激酶抑制剂的报道已经很多,如果还是利用该骨架进行衍生合成新化合物,关键是要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如果对于化合物的设计思想并没有给出充分的理由,对于取代基的性质和种类也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的论文会让审稿专家和读者感觉化合物设计比较盲目,没有创新的设计思路。如果根据母药或已有药物(leadcompound)设计新化合物,设计思想要有事实依据,指出候选药物的不足要有文献或数据支持,不能猜想,不然审稿人就会认为设计思想的基础不可靠。如果发现化合物体外(体内)活性与化合物结构不符一定要分析具体原因,否则审稿人也会提出疑问。最终设计的化合物要向着活性更好的化合物结构靠近。
谈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改造优化设计
【摘要】主要对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改造优化设计进行分析。论文阐述了明确公路隧道安全设施改造提升的意义,结合隧道安全管理设施改造存在的问题,得出在改造优化设计中,应重视隧道管理区、结构设计、洞口设计、内部设计、安全监控、重视护栏防护、轮廓标以及隧道照明配光等视线诱导设施、交通标线和隔离栅等主要设施的设计。
【关键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改造;提升设计
1引言
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公路的迅速发展,城市公路隧道越来越多。隧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需对公路隧道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改造设计,建立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创新运行管理模式。
2公路隧道安全设施改造设计原则
在公路隧道安全设施改造提升设计的过程中,应结合公路隧道的特点,对路况进行分析,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提高隧道行车的安全。在设计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至上,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兼顾规划统一的原则,及时发现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积极采取先进成熟的技术,在满足安全功能及性能的要求下,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另外,应针对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根据公路隧道建设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对安全设施的标志、标线、护栏等安全设施进行完善。相关工作人员应借鉴国内外公路及城市隧道交通安全设置的先进经验,对公路隧道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提高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的改造水平[1]。
3隧道安全管理设施改造提升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