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技工院校声乐教学与幼儿教育论文
一、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学生基础起点高低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
技工院校的学校生源相对于高等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稍差,且由于目前招生政策的放宽,高校扩招形势的趋势,技工院校的生源一部分质量较好,另一部分的选择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基础起点高低不同。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声乐基础更是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会唱歌但不识谱,有的学生喜欢唱歌但是音质、音准或音色较差,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见过钢琴之类的乐器。这种学生起点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势必给声乐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趋于老套陈旧,缺乏因材施教
声乐教学“一对一”教学模式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技工院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不够充分等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都是在集体大教室中进行,同学们一起练习同一首歌,共同发声,教师既要弹奏钢琴伴奏,又要集中精力倾听学生的发声,故而,很难做到完全掌握一个学生声乐学习的动态过程,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声乐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声乐积极性知之甚少,也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匮乏
近几年,技工院校发展迅速,幼儿教育专业也备受社会关注,不少专业书目也相继出版发行,但是能够突出技工院校特色的声乐教学课程却少之又少。许多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都是借鉴本、专科高等院校的声乐教材。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材中曲目专业性强、难度较大,与幼儿教育声乐教学有一定的距离,故而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探析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1.深化科学管理,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众多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例如《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等。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间接推动了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使得科学管理更加的迫切。幼儿园教学对孩子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则是实现良好教学的坚强保障。
2.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职业认识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指导下,要想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就需要幼儿教师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认识,进而保证教师思想的先进性。这是教师从事该行业的基本素质之一,尤其是幼儿园教师要想在职业生涯中长期发展,就需要具备发展的意识和行为,必须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在从事相应工作时还需要树立强烈而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要具备自身专业发展的素质,认识到该职业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同时每一位教育人员都应该认识到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幼儿园教师应该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理论与实践要充分结合
对于幼儿园教师行业来说,它的实践性比理论性更重要。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善教学方法,为幼儿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中,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去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中找到教学缺点,提高教学质量。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从实践入手,坚持幼儿教育为主体,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需要教师不断改变传统观念,丰富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带动教育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充分结合,保证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教师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1分“专项”研究
1.1卫生保健能力专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卫生保健能力。了解3-6岁孩子的身心状况,能够根据年龄特点、季节变化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够指导孩子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能够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能够结合生活实际适时地进行安全教育,教给孩子简单的自救和求救方法。
1.2语言能力专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极为重要,是实现沟通与互动的重要手段与表达方式。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语言能力专项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将从沟通能力、幼儿故事的创编与表演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1.3艺术能力专项
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审美教育目的、落实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帮助学生获得有益的艺术学习经验,并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其他领域的知识。通过情感的激发、陶冶和升华,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我们将从幼儿歌曲弹唱能力、幼儿舞蹈创编与表演能力、幼儿美术能力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亟需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一体化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二是增加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三是建设结构合理的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资队伍;四是健全教师教育专业实习的监管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师资队伍;评价体系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从教者的主要基地,随着课改的推进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从教能力,已经成为师范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解决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问题,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深入探讨。
一、构建一体化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1]24而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这符合师范院校教育的目的,也是提升职前教师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教育一体化实践能力培养应以《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指导,把从教信念和终身职业规划贯穿始终,以培养教师教育实践能力为突破口,以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平台为依托,构建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创建“高等院校—政府(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共赢的一体化教师职前培养与服务模式。积极建设师范院校教学实验区,充分发挥实验区的教育资源优势,并将政府和中小学、幼儿园需求相融合,更好地搭建不同区域教师教育发展平台,为各地教师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建立高校—政府—中小学、幼儿园的一体化机制,是整合教师教育优质资源、理顺教师教育体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在这个实践教学模式中,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分工,政府负责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分配实习学校,高校负责提供实习督导教师,中小学、幼儿园负责提供具体的实习指导和训练。同时,在一体化培训模式中,需要处理好参与方之间的关系。中小学、幼儿园为高校提供实训基地,高校也应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在职培训,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之间充当桥梁作用和履行监管职责,促进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之间实现互惠互利,推动实习资源、实习过程和实习管理的一体化,保障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
二、增加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内容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有的学者侧重知识,从知识本位角度确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以提升教师素质为主;有的学者偏向能力,从能力本位角度确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以能力的高低体现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而重视实践性课程开发是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课程项目[2]、英国的“学校体验课程”[3]和日本教师教育的“核心样板课程”[4]都十分强调课程的实践性质,致力于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我们曾对从事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五所高校(三所本科院校、两所专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做了调查分析,发现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与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直接相关的课程偏少,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中小学教学所必需的一些教学实践技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以其中一所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该校专业最新修订后的课程有七个: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拓展平台课程、素质拓展平台课程、教师教育平台课程Ⅰ、教师教育平台课程Ⅱ。与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直接相关的课程主要是“教师教育平台课程Ⅰ”和“教师教育平台课程Ⅱ”,但这两个课程加起来才19个学分,只占该专业总学分的11%。该校“教师教育平台课程Ⅰ”中共有7门课程(必修):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语文教学论(含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师教育平台课程Ⅱ”中有6门课程(只要求学生选修两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网络教学)、课程设计与评价、有效教学、教育研究方法、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不难发现,该课程体系中缺少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教学法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教学法课程,没有开设课堂管理课程,也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培养师范生与领导、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力等。针对这种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弱化的现象,我们认为在课程安排上,一方面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时效性,让理论课程的学习能直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目前的基础理论课“教育学”和“心理学”大多是介绍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传授理论知识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框架结构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不高,走上教学岗位后感到在学校课堂学习的内容与教学实践关联性不强。其根本原因是目前我们的师范教育中把教师的职业培训作为教育研究人员的专业教育[5]245,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联系不紧密。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育基础课与学科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以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如适当降低专业学术课程的课时比重,增加与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直接相关的课程数量和课时量;针对各项教育实践技能的训练开设专门的课程,在实践课环节增加观摩课和独立的课堂教学环节;延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的时间,对学生教育实习的每周工作量(尤其是课堂教学观摩和独立进行课堂教学的时长)应有详细规定。
反思型幼儿教师队伍建构
一、反思型教师的内涵及其意义
本文中所说的反思型幼儿教师是指在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能够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对教育教学观念及实践活动进行持续的、批判的观察、解释、研究和改进,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教师。从这里可以看出反思型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经常对自我进行反思,又要对教学的各方面进行深思熟虑,进而促进其专业自主发展。他们思想活跃开明,愿意接受和挑战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带来的新问题;他们敢于承担责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他们对教育教学的态度真诚,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教育科学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建构反思型幼儿教师队伍的意义在于:第一,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第二,反思性教学方法和思想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三,有助于丰富反思型幼儿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拓展新时代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第四,有利于促进我国当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改革。
二、构建反思型幼儿教师队伍的策略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为反思是合格优秀教师的标志,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学探究能力。那么如何构建反思型幼儿教师队伍呢?笔者结合幼儿教育规章制度、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及教育经验提出几点建议或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当今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对教师教学管理理念提出了当务之急,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或管理理念是提升幼儿园教学和管理质量的基石。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进行本质了解的基础上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就不能有效地教育幼儿和指导教育实践,更不可能产生恰当的教育行为。笔者认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这样的:“以人为本”,树立新的儿童观——儿童是一个主动的完整的有机体,因此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全面兼顾,树立和谐的发展观;适当放权,树立新的教学管理观——支持教师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为教师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硬件,树立整体环境观——创设宽松舒适和谐平等的心理氛围以外更要优化物质环境。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该转变管理观念,重新定位管理者的角色、实施新型幼儿园管理,例如在幼儿园管理和教育工作中,与教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主动聆听一线教师的意见,成为教师工作的伙伴;在教研活动中,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用好的思维方式去启发他们,使教师在不断反思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使幼儿园得到整体有效发展,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营造反思性人文环境,强化团队凝聚力
幼儿园游戏课程融入茶文化运用探索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茶叶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幼儿园游戏课程融入茶文化的应用意义,分别从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创设适宜环境、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丰富活动形式、搭建教育平台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将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课程;茶文化;实践策略
茶中人生,哲理悠悠。在几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中,茶文化凭借其独特魅力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幼儿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提高幼儿的茶文化水平,不仅能够树立幼儿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因而,幼儿园在游戏课程中应当加强茶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幼儿的茶文化水平。
1幼儿园游戏课程融入茶文化的应用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茶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逐渐衍生出了茶诗词、茶道、茶艺、茶戏等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物质层面来看,茶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种植、采摘、加工等茶叶生产方式,其二是茶具、茶座等饮茶所需的茶用具,在物质层面上,茶文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特征,而将其融入幼儿园游戏课程,能够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在长期的茶文化实际过程中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幼儿文化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其茶文化知识,提高其茶文化水平。
1.2有利于树立幼儿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谈幼儿园美术艺术教育的创新方法
有关美术艺术的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一步地陶冶幼儿的情操。在传统的美术艺术教育中,幼儿教师缺乏对于幼儿美术素养以及美术认知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需要对美术艺术教育做出创新。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教学实践当中,美术艺术教育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幼儿园中开展较为科学的美术艺术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本文探讨了幼儿园美术艺术教育的创新策略。
1对幼儿园美术艺术的教学观念进行全面更新
在幼儿园美术艺术的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幼儿美术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充分的引导,并且在实际的美术艺术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地结合幼儿当前的认知特点与特有的思维方式,对幼儿园美术艺术的教学观念进行全面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美术艺术教育过程中充分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1.1切实突出幼儿在美术艺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艺术教育当中,教师更注重于引导幼儿进行固定的图画的模仿,也就是让幼儿进行临摹,或者是给幼儿发放用黑色粗线条框定好的结构,让幼儿进行色彩的填涂。这样的教学形式过于固定、过于死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美术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严重限制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幼儿应该是幼儿园美术艺术教育的主体,幼儿美术教师在实际的美术艺术教育过程中要将幼儿放在中心位置上,并且要积极地鼓励幼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散自身的思维,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聪明才智,与此同时,幼儿美术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引导幼儿对自身的思维空间进行拓展,从而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来进行美术艺术的学习。
1.2不断强化美术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幼儿园美术艺术教育过程当中,幼儿美术教师需要激发幼儿对于美术艺术的兴趣,并且要通过一些较为巧妙的形式将美术艺术的课堂教育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就可以引导幼儿对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并且要求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展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通过这样能够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的美术艺术教育方式进行实际的教学,可以促进幼儿在美术艺术学习方面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还能够极大地拓宽幼儿的美术视野,除此之外,这种教学形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的审美认知能力进行了提高。幼儿因为年龄的限制,拥有的生活阅历以及生活经验较浅,但即使是这样,幼儿对于自身实际生活中的人或事都比较熟悉。幼儿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幼儿所熟悉的事物来进行美术艺术的实际教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对美术艺术教学内容做出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幼儿对课程内容的熟悉以及认知程度,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对美术艺术教育的认知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必须要全面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将“树德育人”的任务确切落实,对此,就必须要充分了解核心素养在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同时也是满足国家教育事业、社会教育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为幼儿园提供合格、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反思教育》中提出了这一观点:“当前人们都生活在一个变化频繁、复杂矛盾的世界之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如此一个复杂的世界中,不得不思考要如何将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培养成为具有自强不息精神和尊重他人、爱护祖国、爱社会品质的人才。对此,国际组织以及各国学会专家给出了答案:只有不断开展反思教育、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制定和优化核心课程、强化创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跟上21世纪的发展潮流,即具有核心素养。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中央部委提出“树德育人”的教育方针,方针内容为:直至2020年,要基本建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的“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体系。最近几年,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全国上下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全球范围内,关于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转型创新方向都着重表现于核心素养上。并且,“核心素养”一词对应着英文keycompetencies,而这一英文同时也可译为“关键能力”,由此可见,所谓的核心素养实则具有双层含义:其一是关键,也就是指人类在21世纪中生存、生活、工作、交际最为关键的能力;其二是共同,是表示在课程设计中研究某一群体时所应当具备的共同素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分析
1人文底蕴
在“树德育人”的教育总方针引领下,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核心储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一方面,需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汉语语言的内涵,另一方面,应当学习中西方哲理知识,并且要可以充分应用人类的智慧成果和成功经验来解决遇到的难题,使得自身内在涵养不断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包容性,不可盲目否定艺术的多样性,要具备基本的欣赏和表达美的能力,要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方向,应当在日常生活和幼儿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表达、扩展以及升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