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儿启蒙早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儿童绘本设计与营销创新思路
【摘要】文章从“乐乐趣”多样态绘本系列出发,探讨新时期儿童绘本出版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儿童绘本产品的质量保障需求顺时而变,针对该类问题提出绘本设计和营销的可行思路,建议细化年龄分段,提供专属定制,强化线下互动,组合应用新媒体营销策略,厘清儿童绘本出版的宏观格局和行业生态,正确把握儿童绘本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绘本设计;绘本营销;“乐乐趣”童书
一、我国早教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早教行业发展历程较短,源于机构对儿童精细运动能力培训的早期教育唤醒了部分家长的关注。2002年前后,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对学前教育立法,大量商业早教机构成立,与早教相关的图书、玩具产品陆续涌现。在市场的刺激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0年5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学前教育归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2012年,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就早教行业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经费保障、服务内容等进行顶层设计。相关政策法规带来的红利为早教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积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增长助推下,早教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早教蓝皮书》指出,2018年儿童早教类型企业获资本投资数量占总数的20.9%,在教育领域中位居首位。消费习惯方面,约68%的消费者优先选择线下门店,18%的消费者选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14%的消费者只选择线上,线下门店仍在早教行业中发挥主流作用。资源分布方面,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居民更关注早教,知名国际早教品牌大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从报告可知,在市场对早教行业的高度关注下,还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行业待遇不高、监管薄弱等问题。绘本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适宜婴幼儿阅读的图书”。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将绘本列为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绘本是开发儿童智力、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面、激发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儿童情感、推动其社会化成长的必备读物[1]。在龙头早教机构竞争实力增强,地区差异显著的情况下,儿童绘本承担着幼儿园和其他线下早期教育的补充和扩展功能。探索儿童绘本设计和营销创新,有利于放大幼儿的想象空间,发挥绘本潜在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提升家长对绘本阅读重要性的认同。
二、“乐乐趣”多样态绘本系列设计和营销策略
1.细分绘本年龄、品类和内容
内容和风格多元化的“乐乐趣”童书包含700多类2200多种产品,坚持儿童本位的设计理念,根据读者年龄细分绘本品类,有针对性地绘制角色、草图、封面、扉页。适用于早教期的“乐乐趣”绘本有0—2岁段、2—4岁段和4—6岁段三类,每段都提供撕不烂系列、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好玩发声等主题的单本和套装,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各年龄层的儿童阅读需求有所不同,“乐乐趣”绘本致力于研发高质量的原创绘本,由婴幼儿教育专家、资深早教从业人事、艺术推广人、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组成策划、编辑、评审队伍,以系统化、专业化的眼光进行绘本设计,所出版的绘本高度匹配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特性。如0—2岁段绘本套装《奇妙洞洞书》,抓住该年龄段婴儿喜欢用手指抠东西的特点,设计出可以“戳”的洞洞造型绘本,加强婴儿的手部锻炼,通过洞洞、拼音、图画、汉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婴儿在游戏中学习。2—4岁段绘本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动手操作能力,重在智力开发和文化启蒙。如“世界各地最美的民间故事特辑”收集全球经典寓言、神话、童谣等,配以地域特色鲜明的插图和清新活泼的文字,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从而开阔幼儿的眼界,提高其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力。紧密贴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的构思和绘制,使得绘本的形象和主题更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让儿童读者觉得亲切、有吸引力,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沉浸到绘本构筑的情境中。“乐乐趣”不断对已有的绘本品类框架进行细化,从中华传统节日、新兴科技成果、流行艺术等领域汲取创作灵感,设计兼具创意和实用性的新绘本,保持每月均有可推介和畅销的书目。如《给孩子的艺术课》系列根据主题从易到难分为三辑:第一辑从儿童熟悉的颜色切入,介绍世界艺术名作,引导孩子轻松迈向艺术大门;第二辑开展进阶训练,围绕作品主题分析艺术家如何挑选元素,施展技艺,让儿童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敏锐度;第三辑介绍更加丰富的艺术门类,辅以涂鸦、拼贴、填色等益智游戏,鼓励儿童尝试艺术创作。新绘本具有跨年龄段、跨文化层的优势,能与已有的系列绘本形成互补,确保绘本包含的知识点和价值观及时更新,在统一的品牌符号下实现绘本内容和类型的多样态,推动绘本出版进入良性循环。
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
摘要:
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攀升,中国对教育的重视更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幼儿园教育则是作为启蒙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高度重视。通过与国外优秀的幼儿园教育成功经验对比,人们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标准规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幼儿园的教学与发展水平。本文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来对幼儿教师职业准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目前的幼儿启蒙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
一、引言
幼儿教育作为职业的保育、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负担着幼儿日常的起居生活,还要担负起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重任。所以说幼儿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及文化修养外,还需要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但由于中国的幼儿教师职业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对此加以要求。而对于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证要求,还需要参照《教师资格条例》等国家文件。而具体的教育水平及素质每个省份还存在不同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个别私立幼儿园教师水平较低、素质良莠不齐的居民。通过对国外先进幼儿教师准入标准的研究,人们提出四项指标,分别为:学历指标、职业道德指标、专业认知水平及实践操作经验。
二、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指标及标准
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为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带来了多种可能性。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类早期教育资源,可以丰富实训教学内容,改变实训教学方式,拓展实训教学时空,建设实训资源库,构建实训技能导向,细化实训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实训效果的目的。[关键词]早期教育;互联网技术;实训教学;高职院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早期教育(以下简称早教)被越来越重视。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2013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发《教育部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决定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试点工作,以发展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为目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幼有所育”作为第一个民生事业提出,促进学前教育从3-6岁逐步拓展到0-6岁,以实现所有幼儿的平衡发展。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一批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5年,基本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一系列早教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不可置否的是,我国早期教育发展的速度与合格的早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匹配。为了满足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2004年起,我国一些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开始设置早期教育专业,以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的早教师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围绕早教师资培养开展研究。就现有文献看,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早教专业的课程设置、课证融合、实训室建设、早教师资的行业标准等,鲜有对互联网技术下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研究。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其对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影响还在不断加大。本文以G省L职业技术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为研究对象,开展互联网技术下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为切实提高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和启示。
一、我国高校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现实困境
既往研究表明,实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基本任务进行操作,对常见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操作、反思、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应用书本的理论知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进而促使学生进行职业角色的转换,增加职业认同感,逐步形成必备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就早期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而言,其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
1.实训内容碎片化。早期教育具有“教不离养,养中有教,教养结合”[1]的特性,因此早期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内容必然涉及到0-3岁婴幼儿保育、教育、养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目前很多院校开展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虽然实训内容涉及到婴幼儿的生活照料、营养喂哺、疾病及伤害预防、游戏组织、教育促进等多个方面,但内容往往碎片化,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思考,各实训内容之间尚未形成有机联系。
2.实训方式较单一。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倾听、模拟操作是早期教育专业实训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它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开展早期教学活动的技巧和方法,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缺少指导和训练。3.实训环境受限制早教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的服务对象是正在发育成长、具有个性特征的婴幼儿,以及见识、思想较为成熟的婴幼儿扶养人。虽然很多院校的早教实训室为学生创设了人—机互动、人—物互动的实训条件,但仅有物化设施的实训环境限制了学生对婴幼儿真实生活的认知,限制了学生与婴幼儿扶养人的互动。
(二)原因分析
颜氏家训家庭教育论文
一、颜之推和《颜氏家训》
1.辉煌下的落寞:颜之推门第之哀。
颜之推,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北朝至隋朝初年的世家大族,官至黄门侍郎。在诗歌创作以及散文创作上均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此人字子介,家世显赫,自幼便有机会接受当时最为严格、正统的入学教育,这为其在成年后拥有优秀的文学修养奠定了十分坚实的思想基础,并为其一生倾心于儒学精神传递打好了早期良好的教育基础。在思想取向上,颜之推与普通士大夫出身者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他们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忠孝仁义的熏陶,天下大同是所有孔孟学派沿袭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现实却并不像儒家所宣扬的那样美好、和谐,在颜之推生活的历史时期,封建社会的主要力量门阀士族正处于整体实力逐步下降的阶段,再加上军阀割据、长期混战,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也一步步地采取相关政策打击其他影响皇帝权威的政治力量。在各方势力不断博弈下,南北两方长期分裂已经逐步走向了尽头,统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潮流。在这种政治环境的直接影响下,社会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显贵门阀、世族的优势正一点点地被剥离,他们只能够凭借着昔日显贵的门第、婚媾在社会上装点出令人仰望的虚荣。皇家天子为了制约世族力量,越来越倾向于联合新崛起的寒门势力将政权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士族门阀以前可以和天子共同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优势不复存在之外,还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危机。例如,在最高统治者将统治方针确定为消除门阀势力之后,先后有数家世家大族仅仅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被皇帝毫不留情面地灭门,广大世族人心惶惶,往日的辉煌再难重现,颜之推有一次曾经亲眼看到自己的好友王氏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落得满门抄斩,这使得他不愿再在官场上“混迹”,产生了隐退之心。
2.消极世风下颜之推专注于家教的钻研。
外部环境不安定,人心惶惶怎样才能够找到内心的救赎之路?中国人向来讲究修身养性,在颜之推的生活年代,同样不免这样的避世思想。佛、道二教在南北朝时期成为众人膜拜、忠心信奉的精神依托,士族为了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以让灵魂得以安稳的信仰,也纷纷将佛教、道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士族出身的颜之推不可避免地将避世“、独善其身”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导致颜之推不热衷于政治,只寄希望于人品修养、学术研究的因素还有很多,最直接的便是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作为一名历经梁、周、齐、隋四朝的知识分子,他先后成为了三朝的亡国之人,这让他感受到世人看他眼光异样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了世事无常,要想在乱世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最应当做得就是少一些欲望,待人要谦逊、要知足。因此,尽管历史资料记载颜之推本人天赋极高、拥有善辩的才能,然而在严峻客观环境影响下,颜之推最终收敛了其直接、坚硬的处世态度,而是变得圆滑、思想缜密。这是其在历经劫数之后,经过不断反思,为保证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最终能使家门不至于灰飞烟灭的深刻体验。他有责任将自己的认知与感悟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让子孙后代能够深刻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基于这种认知,他正式决定撰写《颜氏家训》。
二、《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观
1《.颜氏家训》中早教观念的确定。
校企合作下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当前,国家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日益重视,良好职业习惯养成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上对幼儿的影响,其发挥的作用都是巨大的。中职院校与幼儿园、早教机构合作紧密,如何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搞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是值得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分析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阶段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的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及意义。找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当地学前教育企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做贡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前教育;职业习惯;养成教育
2010年7月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2月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国家和社会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执行者之一的幼儿教师,必须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及职业素养。由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因素,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强,个人职业素养欠佳。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习惯养成教育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把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当地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为社会发展、人民整体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一、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养成习惯教育的现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
1.存在自卑心理,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不佳。因受家庭、学习环境影响,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焦虑,学习目标不明确。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学生不懂如何表达自我,缺乏有效沟通的方法,形成内敛、不爱说话的表象,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不佳。2.文明礼仪培养缺失,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较差。相比同龄人,中职学生受社会和家庭影响较大,由于不良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当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养成部分不够重视,造成部分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缺失,出现行为举止粗鲁,不注意文明礼仪的现象。3.自律性差,未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中学阶段,学生所接受的大部分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和家长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重视不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表现出规则意识差,未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道德行为与幼儿教师标准存在差距。4.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欠佳。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困难、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部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游戏、浏览短视频等上,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动脑去思考专业学习上的问题,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未能及时养成。5.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职业认同感低。受认知水平影响,部分中职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职业目标并不明确。因为家长选择,所以就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仍有不少。部分学生仅是单纯地认为幼儿教师是一个体面的职业,但自身并不喜欢孩子,对自己的职业成长规划缺失,职业认同感低。
(二)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探求幼小衔接教育的完善策略
一、当前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小学化教育现象严重
幼儿园的办学宗旨本应是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这种学习并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综合性的素质,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说话能力、交际能力、动脑能力、学习创造性等等。如今的幼儿教育也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缺少趣味性、缺少图案色彩、教具演示、课堂游戏等。这样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会造成幼儿的疑惑以及丧失学习兴趣。小学化教育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将来的成长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2.幼小衔接的师资力量匮乏
据了解,在当前幼儿园教师中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中有部分还担任着大班教师的职务,由于缺少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对幼儿的身心发育以及对他们的环境适应力的培养考虑欠佳等问题,造成幼儿对小学的教学环境感到陌生,无心学习。这对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非常不利,还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总体比较匮乏,有不少地方的幼小衔接教育甚至是被忽略问题。
3.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
家长是孩子启蒙老师,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家长的努力配合。笔者了解到,很多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都比较传统,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兴趣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的家长急切地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超前的能力训练以求超越同龄的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他们认为孩子能读会写肯定就很聪明,越早教育就越能提早挖掘孩子的潜力。于是要求幼儿园教会儿童拼音、加减法等,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写算术的能力,却很少关心幼儿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跟同班的同学关系处的怎么样等等这样综合能力。幼儿教育应该渗透到多个知识领域,从不同角度培养幼儿情感、态度和技能,培养幼儿环境适应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促进有效衔接教育的顺利进行。
数学教师幼儿游戏教学思路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低年级的教学课堂上使用游戏教学活动,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艺术中的寓教于乐已是所有教师达成的共识。然而,在现在很多的教学课堂上的游戏使用中发现:教师们在使用教学游戏时问题多多,致使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指导作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相互抵触。如何让这一教学手段行之有效,达到预期目的呢?在此问题上略作一些不成熟的阐述,旨在与同行交流。
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育能让幼儿学生或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有人把数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比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盐一样。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培养幼儿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良好的品质,对任何学科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对所接收的新知识,将会系统地归纳。现在的孩子时间观念差、做事磨蹭,原因是孩子的数理能力不强。
如何统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条理地安排好自己该做的事,幼儿又如何学习早期数学?数学知识抽象思维性较强,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知识的特点,我采用了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各种游戏过程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形成概念的积极思维能力和思维过程,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早期数学知识的途径。
让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较好。在我们生活中,数学原理和数学社会化已越来越突出。如在街上购物或进行销售,需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于是生活中的数学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农村孩子从小就要面对很多的计算,他们在家中可以说是一个小主人,购物啊,数数啊,都是他们接触数学的最早教育。家里鸡下蛋,就让他们认识了数学中的数;帮助家长买烟,让他们知道了物品的价格或者获得了对钱币的认识;帮助家长上街买卖东西,让他们认识到计算等等。
怎样才能把数学知识设置成游戏呢?下面我从几个小例子的教学来做表述:如在教学“4-1=”时,在认识了数的基础上进行实况演示,我们可以让同桌甲在桌上摆上四颗糖果,让同桌乙吃掉一颗,现在请数数,有几颗?于是学生就会很明显地认识到桌上只有三颗糖果了。这时让学生上讲台完成此题目练习4-1=3。此时教师可以延伸一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明白了此类题型的计算。明白减去就是将其中的拿走或吃掉。
这样学生就会在开心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又如在教学8这一数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认识到8的这种形状和读法。于是学生了解到8这一形状的构成,好像是一条线给绕起来的。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线放在桌子上,让他们对着8将线绕成8的形状,教师在检查中进行指导,学生就会掌握其构成原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场景,形成游戏形式,让他们把生活中的数学运用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使他们知道原来学习数学与他们曾经历过的情况一致,并让他们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明白学习数学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过程,它不是一两个游戏就能说得清楚讲得明白,也不是一个方法就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它需要的是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各种因素制定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行之有效,才能取得成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低年级倾听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一、不会倾听的几种表现
经过两年的课堂观察我发现我班孩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会听”的问题:
1.做小动作
学生做小动作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学生总是被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东西所吸引,暗地里做一些干扰自己甚至干扰整个课堂的动作。比如上课坐不住,时而扭头,时而站立,有甚者更会走下位子,这也就人们常说的管不住自己的行为。
2.假装听
我们这个班有个女孩子每天上课坐姿特别端正,眼睛也目不转睛的盯着黑板,可当我喊她回答问题她就支支吾吾,这时我才发现其实她根本没有在认真听,只是在“假装听讲”。
3.咬手指、咬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