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一周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探索
【摘要】
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机延伸,是提高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为例,从实训周教学的概述、具体实施过程及经验总结三个方面介绍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物业管理实务;实训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真正意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可积极开展实训周教学。
1实训周教学的概述
实训周教学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效途径。实训周是在课程内容构建、考核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三方面按企业岗位需求和管理模式而开创的全新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入了职业人的角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物业管理实务》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通过实训周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小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
基于检验技术的医学检验论文
1开设校外检验仪器实训课的必要性
1.1实践教学模式陈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沿袭“基础实验→专业技能训练→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缺少与行(企)业的联系与互动。
1.2实验教学内容滞后
当代医学检验已远不是一杆枪(刻度吸管)、一门炮(显微镜)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的时代。然而,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临床检验新设备和新的检验技术在临床应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被纳入教学内容。
1.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按照课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实训室,通常为生化检验实训室、免疫学检验实训室、微生物学检验实训室、临床基础检验实训室和血液学检验实训室等。实训室功能单一,缺乏医学检验职场氛围,教学仪器设备更新速度慢,明显落后于医院检验科。这些都导致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时对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不能熟练掌握、融入角色慢等问题。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该专业的培养特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布局优良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数控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教育;数控技术;实施策略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面对机械制造类行业企业,能从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操作、装调维修与管理等生产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分析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该专业是培养动手能力强、掌握数控关键技能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而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施:一是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即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模拟数控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二是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即组织数控技术学生到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里去,通过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在真实数控技术岗位上工学交替,学习和掌握数控技术技能。
2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起着将学生引入数控技术专业领域里的作用,是学生掌握后面更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主要通过“点”型实践教学和“线”型实践教学两方面来实施。
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构建
一、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对检验岗位能力需求和检验项目的调查。
2013年在浙江省范围内对163家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检验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包括55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45家社区医院、42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检验公司独立实验室。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应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需求的重要性进行调查。除寄生虫检验的重要性需求在78.5%之外,其他各课程均在91%以上。同时,被调查单位对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需求均在93%以上,说明各单位对工作人员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163家单位开展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调研(见表2)。除骨髓象检查外的各主要检验项目开展率均在60%以上,三大常规达到100%。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和独立实验室的项目开展率跟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因定位不同有所区别,各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率接近于100%,最低的骨髓象检查也在86%以上。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调研结果,即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和各单位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课程专家、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召开课程分析会议,从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分析出常规检验项目形成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包括:三大常规、骨髓象检查、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结合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的建立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得到中央财政专业建设项目和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招标购置和医院、公司馈赠,配置了一批检验仪器设备: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US-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ESR-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M-9602自动酶标分析仪、奥林帕斯显微成像系统、荧光显微系统等。并安装了LIS系统,把所有的仪器设备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检验实验室系统,从标本接收、项目检验、结果审核到检验报告单的输出打印实现一体化,实现医院检验科的功能。
校企双主体生产性课程改革研究
一、校企“双主体”的内涵
校企“双主体”是指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体的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生活。学生通过上岗学习,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流程,了解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一切实践活动,边学习,边实践。学校在保证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它是一种学生全面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突出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整合能力的教学模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体是指事物的属性、关系、运动变化的承担者和载体,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主体与客体通常作为相对应的范畴来考虑,相当于客体来讲,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从教育领域来讲,主体,通常是指学生和教师。本文探讨的“双主体”课程教学模式,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师生双主体概念,也不同于宏观办学层面上的双主体含义,而是微观教学活动中企业经营、教师教学的“双主体”,即通过真实的企业经营来教学,通过学生的实训来经营。
二、市场营销课程与校园超市合作实施双主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校在校园内投资建设了一个近三百平米营业面积的校园超市,并引进广州市知名连锁经营企业广州市8字连锁店有限公司入驻独立经营,对超市实施规范化的连锁店管理,承担我校电子商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
(一)实训形式的确定
学生的实训形式分为三种:岗前培训、上岗见习、顶岗实习。岗前培训主要是在专业指导老师(兼职副店长)的协调下,由企业经营方安排有经验的超市管理者对即将参加超市见习和实训的学生就经理(店长)、理货员、促销员、防损员、收银员及其他服务人员等岗位进行短期的业务培训,并组织以上人员到本企业的其他大型超市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为见习和顶岗实训打好基础。每次培训和现场观摩的学生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上岗见习主要是由校园实训超市的每一个正式员工分别带领1~3名学生上岗工作,正式员工指导安排学生了解和操作本岗位的工作流程。顶岗实习主要是按照校园实训超市的管理规章制度,接受部门管理人员和超市经理(店长)的管理,服从指导教师的训练安排,以正式员工的身份轮换制上岗履行职责,完成本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因是顶岗实习,经营方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支付工资)。顶岗实训的人数由店长和实训指导老师根据每天运营繁忙的高低谷合理安排,建议正式员工与实训学生交叉安排上班班次,即每个运营班次中正式员工与实训学生人数各占一半,或顶岗实训组学生和正式员工交替上班(具体安排双方协商确定)。这样既能最大程度保障超市的正常运营,又能兼顾实训学生的顶岗实训。
(二)实训过程的设计
略谈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
1实验教学的实施
1.1确定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内容
在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改革中,有临床一线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改革小组,探讨和分析医疗卫生检验一线工作人员的现状和需求及检验行业发展趋势、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规项目、临床一线检验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内容:①常用仪器操作训练,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②方法学评价实验,让学生对生化检验质量管理有充分认识;③常规生化项目检测,挑选各级医院均开展的临床常规生化项目为实训内容,而且将质量控制贯穿于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之中。
1.2临床见习
在大一第二学期期末,由教师分组带领检验专业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一周,让学生亲身感触检验的场景和临床检验流程,并设置一些临床检验有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做出见结。在第三学期期中选择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再见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授课的第一周再进行一次临床见习,让学生带着感知和问题走进生物化学检验课,让学生明确生化检验流程,带着“问题”去求知。
1.3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生物化学检验课总共106学时,其中实验课56学时。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不能安排过多的基础技能实验操作及相关知识介绍,而这些内容又是具体项目检测的技能基础,笔者采取开设第二课堂来弥补基础技能教学的不足。①化学试剂的配制和保存实验工作中,配制试剂是一项重要内容,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必须熟练掌握试剂配制的方法、规程和要领。对于常用试剂也应了解各成分的使用、反应原理和配制后的质量性能及保存方法。为了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试剂的配制过程,笔者利用课外时间,轮流训练学生参与有代表性的试剂,如:葡萄糖标准液、缓冲液和某一实验全套试剂的配制。在配制过程中,强调称量的注意事项,试剂溶解、分装、保存方法及瓶签的书写方式等基本规则,以达到训练的目的。②常用玻璃器材的选用、清洁玻璃器材是生物化学检验中必不可少的器材,它的清洁与容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训练学生此方面的基本操作有清洁液配制、污染器材的合理化处理及玻璃器材的洗涤、烘干等。
专业英语交际石油工程论文
一、高职学生进行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必要性
近年来,部分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来学校招聘毕业生时,非常强调学生的英语能力。一是看学生是否有四、六级证书。二是用英语直接面试考查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很多学生因为英语这一关而错失就业良机。基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为了切实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符合高职学生水平和需要的英语实践途径,对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和历届毕业生进行了多项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在校学生包括:中澳班51人,普通班100人。95.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较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和沟通。对于在校期间练习英语听说的机会,只有1%的人认为,机会较多;7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机会。对于最有效的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方法,72.2%的学生认为,行之有效的是集中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和大量课外英语小组活动。同时,普通班63%,中澳班37.3%的学生认为,最理想的英语强化训练方式是:电影对白模仿+工作场景+日常英语交际训练。同时,对15家外向型单位和10家非外向型单位进行了调研。92%的单位认为,新毕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一般,只有一家单位表示很满意。而52%的单位经常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而以英语听说能力培训居多,达到84%。因此,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符合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需要,也符合企业方的利益。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训内容和模式
针对本次调研结果,选取了学院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的石油工程专业中澳班进行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训。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出适合高职高专英语水平的英语听说实训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习惯,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1.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主要内容
衡量一个人口语水平高低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2)表达是否流利。(3)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口语水平,需要制定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英语交际能力实训内容。总体思路是:典型任务确定实训内容,任务驱动引领教学,模拟生活场景建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学习指导,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多种实训模式,并逐项进行能力考核。实训主要分五个模块进行。模块一:语音语调训练。学生需掌握较为标准的语音,较为自然的语调,较为流畅的语速。训练的重点是语音、语调、语感、意群、连读、重读、弱读。选取原版标准视听材料对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让他们跟读,辨音,听写,交谈。模块二:日常生活场景交际。主要实训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各个生活场景下自然流畅地进行交际。重点内容是特定场景下的相关词汇、短语及句子表达,尤其要注意各场景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因为表达是否符合英语习惯对于口语能力至关重要。主要方式是选取典型情景样例对话,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两人或多人进行场景交际。模块三:小组话题讨论及辩论。本模块实训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就某个话题发表自己观点。重点内容是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子等。设计一些活动来推动本轮实训的进行,例如:抽选话题,模拟记者采访,模拟电视节目,小组讨论,开展辩论赛等。模块四:电影对白片段模仿。本模块实际是对语音、语调训练的更高一个层次。实训目标是让学生更有兴趣练习英语,能较流畅模仿电影台词和对白,重点训练语音、语调、语速及词汇。模块五: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根据各石油企业对新毕业生英语的要求,增加了石油英语900句的训练。
2.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主要步骤
水产药物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水产药物与使用技术》课程作为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现代学徒制学习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模式上展开了相关改革探索:课程设计形成理论学习—公司岗前培训—实践锻炼—总结提炼四个环节,教学方式上增加案例引入,考核方式由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多元评价方式,培养新型高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水产药物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我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于2015年实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学校理论学习-企业生实训三次循环提升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关课程体系;经过三年实践,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高,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及创业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产药物与使用技术》课程作为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现代学徒制学习中的核心技能之一。水产药物是我国现阶段防治水生动物病害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水产药物学知识和技能是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教学中必须科学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用药的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论联系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三农”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的背景下,探讨《水产药物与使用技术》课程的改革实践,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及水产药物课程的教学改革累积实践经验。
一、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
《水产药物与使用技术》作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学徒制教学改革,以“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水产一线创新创业型人才”为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突破口,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课程设计形成理论学习—公司岗前培训—实践锻炼—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进行:3-4月为期6周42学时在校内理论学习,之后为期1周企业培训环节,4-7月为期11周的企业学徒学习,9-12月16学时总结提升。
(一)在校理论学习,加入新型案例
理论教学时间为二年级下期1-6周,42学时,之前三学期学生已学习鱼的解剖生理、水产微生物、水环境化学、水生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具备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课程集中排课,进行水产药物的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对基本的药效、药动学进行分析,强调安全用药原则,对常用药物的原理、有效成分在课堂上进行拆解分析,强调记忆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在接下来的学徒学习环节中能实践问题用理论分析,做到不同案例不同环境的灵活用药。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往年学徒学习中同学遇到的典型生产案例,引入典型性、代表性案例进行理论-实践的分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相对传统教学案例有很大不同:其一这些案例是学长收集,也就是接下来同学们可能会遇到的真实情况,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相联系,对学生来说马上会走出学校,进入生产,走进行业,触发了学生迫切进入社会的好奇心、兴趣点,自然而然聚精会神的关注;其二这些案例是去年发生的,具有时效性,代表全国最新的养殖现状,最新的养殖问题,而传统教材上的案例也许是10年甚至20年前的生产案例,严重和现在的生产脱节;其三,结合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自媒体、手机多媒体工具的普及,这些案例的展现形式不再是传统单纯的文字形式,而是加入了更多的图片、视频,更能真实的展现临床情况,用视频、图片替代传统的文字,信息量的深入化,上课形式的多样化,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与调动学习积极性。将实践问题与当堂课的理论知识结合,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实践案例,达到了很好的理论学习效果,同时也进行了学徒学习的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