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院药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药学人才培育方式建设与实施
作者:仇佩虹 林丽 叶发青 单位:温州医学院药学院
近几年,随着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以推动中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3]。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4]。因此,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探索如何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构建中药学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
中药学实习实训是指组织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场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由野外见习、企业实习、医院实训实习及毕业专题实习等几部分构成。
1.1药用植物野外见习
药用植物野外见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泰顺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和永嘉林坑建立了见习基地,在大二开学的第一周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野外见习,通过一周野外见习,学生对中药的生境、生态及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既拓展了知识面,学生了解了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方法,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1.2企业实习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无法保证高质量专业硕士的培养。因此,急需探索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介绍我校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药学和工业药学两个方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与职业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以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为纽带的企业横向合作服务;构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校院企深度融合,从而探索构建了学科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研究生共培养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了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特色鲜明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
1制定与职业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点,我校围绕培养临床药学和工业药学两个方向,制定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形成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1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药学学科准确定位全日制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紧贴社会行业需求,创新药学教育模式,形成工业药学和临床药学两个学科方向。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药学方向以“懂医精药,能力为先”为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检测、新药临床评价及临床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服务人才”;工业药学方向则以“实践能力为基础,行业需求为牵引”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较强专业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胜任药物技术转化、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及药品监管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1.2构建了“校企(院)一体化、三阶段递进式”的药学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
循证医学中药学教学实践
[摘要]
为提高本院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质量,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采用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循证医学知识,教师带教过程中培养循证医学理念,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方式(PBL)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鼓励研究生撰写循证医学论文等教学方法,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以下教学难点:国内缺乏优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资料,研究生的统计学功底普遍薄弱,研究生缺乏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循证医学有助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关键词]
循证医学;临床中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教学难点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应用现有最为可靠的研究证据,结合医师的临床技能及既往经验,在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患者做出的医疗决策与诊治方案[1]。自1992年GordonGuyatt于JAMA杂志首次提出此概念始,循证医学迅速与临床各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体系的同时,更促进了传统临床教育模式的转变[2]。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3]。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及内容尚处于摸索阶段[4]。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依托本科室课题背景及首都医科大学教学资源,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且硕果颇丰。现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教学的方法、成果及难点做一归纳总结,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方法
1.1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
药学学科科研绩效评价
摘要:本文根据药学学科的特色,结合科研评价的目的,对药学学科的科研绩效评价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要对药学学科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业绩做出尽可能客观准确的评估和评价,要构建相对完备的药学学科科研绩效评价体系,除了将评价范围缩小在“学科”的范畴外,还需要考虑到行业的因素,不能够一概而论。
关键词:药学;学科;科研绩效
2015年10月5日,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先生喜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国人多年夙愿,一时间各大媒体热议,尤其是屠呦呦先生的所谓“三无”身份以及未发表SCI论文等特征,更引起了对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广泛讨论。屠呦呦先生获奖究竟折射出我国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哪些问题?尤其是在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民对于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大,我国创新药物研发逐步发展,开设药学类专业本科院校的增多以及医院药学在整个医疗服务链条中的作用日趋显著的背景下,如何能够客观准确地对药学学科的科研业绩进行认定及评价,以提高该学科的科研效率及整体水平,提高科研的投入产出效果等问题己成为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主要思考的问题。
1药学研究及药学学科
1.1药学研究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初期,就已经产生了最原始的药物。药物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以及在与疾病和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萌芽而产生发展的,在中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千金方》《本草纲目》等有关药物的著作均对我国药物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近百年来,随着西方药学的传入以及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医药知识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外,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制药工业的产生,带动了药学教育和药学科研的发展。近代我国关于药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药的药理和化学的研究,药品的生产以仿制和制剂加工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医药科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使我国在药物创新、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甚至在某些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尤其是在“十五”———“十二五”期间,在医药行业规划的指引下,更是取得了系列瞩目的科技成果。
1.2药学学科
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摘要]
实践与创新是中药学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河南大学将中药学“阶梯式”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及此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也对此教学改革及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药学;教学改革;创新性
综合性与实践性是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学生掌握中药学专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现阶段,高校本科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试验为主,涉及交叉学科知识少,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学生通过课本可以提前得知实验结果,只是在实验课堂上机械式地重复书本上的实验步骤,或不积极动手参与实验,缺乏对实验原理的透彻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很难掌握中药学最新且适应社会应用知识的实践。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大学教育不变的宗旨,培养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爱动手、爱实践和爱分析解决问题等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1]。笔者通过几年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带教工作,尝试做了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与中药学“阶梯式”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模式,体验到了此教学培养模式对中药学实验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方面的益处,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2-3],为此进行归纳总结。
1“阶梯式”教学实践方法
1.1启蒙阶段
中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现状分析
摘要:基于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内容、实习现状,本文提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实习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将来更好地实现就业。
关键词:中药学;毕业实习;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中药学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面对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的冲击,固有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学科发展,中药学专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专业学科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必将成为高等中药学教育的发展新趋势。中药学专业课程主要以中药学为主,另以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计算机、数学等课程为支持工具,辅之以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突出要点,巩固生物学知识及化学知识,加强中药种植、采集加工、鉴定、炮制、提取工艺、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生产及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中药临床事件等教育。以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并重的扎实基础,可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很好的帮助。
一、毕业实习的含义
毕业实习是落实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的深化学习和继续深造。毕业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中以及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实习能够有效地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慢热平台,让学生能够缓冲学习与工作的距离。
二、毕业实习内容
中药学专业实习重在培养中药学专业人才基本技能,通过课程学习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实习的过程是对专业课知识学习的深化和理解。目前,毕业实习一般包括5个环节,选取题目、查阅文献、实验研究、论文撰写。毕业论文是对毕业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等各项技能的综合考核,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实习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学论文(共10篇)
(一)
一、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的研究
过去各教研室忽视了学科联系,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专业实验之间均缺乏沟通合作,资源难以共享,实验教学效果堪忧。曾有考研学生初试成绩名列前茅,而复试实验技能表现不佳。这引起了药学系的高度重视,意识到整合各个实验室迫在眉睫,进而从规划、建设、管理、资源四个方面对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1、统一规划
对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所承担的学院临床医学、药学等13个专业: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药剂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物毒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的教学任务,采取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分配师资,统一调配设备等措施。这使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能高效、顺畅运转。
2、集中建设
长治医学院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于2004年随药学系的成立而建立。在建立之初就始终坚持集中建设的原则,采取提前规划、合理论证、集中审评等方法,最终确定了实验教学中心的规划与集中建设的方案。通过集中建设有利于完善实验教学中心功能结构,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利用价值;注重了规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操作性,使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良性推进;实验教学中心功能空间的有效整合,使各学科实验室既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结,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的价值和使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土地空置。
谈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年回顾
摘要:经过十年发展,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生源质量稳中有升,但学位授予总体规模偏小。实践创新能力是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重点,“两段式、双导师”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最有效途径,高新科技企业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坚定力量。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首次增列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开启了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会议还审议新增另外1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通过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等文件,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制度完善阶段[1]。2017年全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硕士,增长幅度达到43%,远超研究生总招生数20%的增长幅度[2]。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发展专业学位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截至2020年1月,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开展十年,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由2010年首次增列的43个增加至48个。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迈向新征程之际,笔者回顾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总结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继往开来,推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以全面提高本校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
1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情况
1.1招生规模与质量
1.1.1招生规模
2011年至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了12倍,由2011年首次招生的4人,增长到2019年48人,占全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比重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达36.4%。与之相对的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年均增长率仅为0.1%,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