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税务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院税务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院税务管理

医院创新后勤管理财务风控探究

摘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管办分开、政事分开”,“两权分离、权责明晰”。我院后勤目前是单纯保障功能,效率低下,作为财务管理者,要思想前卫,勇于创新,开启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步伐。但医院后勤在实行社会化之前,要充分论证可行性,做好风险控制,财务风险包括体制内外人员工资管理、核心工作(或关键岗位)管理、成本管理、纳税问题、内部控制等。

关键词:工资;核心工作;成本;纳税;内控

一、后勤服务社会化在如下财务风险点

体制内人员要打破依附于医院的“大锅饭”思想,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规范分离。这样做会引起体制内人员担心自我身份由事业单位人员变成企业员工,担心工资水平波动,甚至退休待遇下降。社会化服务人员普遍存在人员素质相对不高、服务意识不积极,对企业忠诚度不高、劳动人事关系比较松散等问题。医院的核心工作(或关键岗位)出现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临床供应不足、物品价格虚高,质量无法保证等。后勤服务成本处于高位,质量和效率则在低位运行的风险。鉴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药品零差价,我院拟由医院自己申办独立法人性质的企业实体来经营超市、停车场、自选药店等,努力弥补公益医疗服务收入的不足,此三项经营的涉税问题。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服务内容广泛,服务事项繁杂,服务对象较多,无法预知风险。个别领导主观臆断,冲动决策导致财务利益受损。

二、对不同风险点的管理控制

(一)工资管理。对体制内员工保留其编制,由医院连续交保险和公积金,退休待遇不变。但工资由后勤服务公司统一管理,实行底薪加提成。与后期招聘人员同岗同薪、同工同酬、奖惩分明、优胜劣汰。让他们转变观念,增加危机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对社会化公司人员要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如果社会化公司成员待遇低,会造成人员不稳定,招不到优秀人才,年龄结构偏大,高质量的服务需要对等水平的工资。合理地提高待遇,可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服务质量。要制定后勤服务标准、把服务标准分数化,建立日常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制定绩效考核工资细则和绩效考核工资流程,体制内员工和社会化公司人员统一进行绩效考核,以此为据核算并发放工资。

(二)关键岗位管理。医院的核心工作或关键岗位应由医院完成,其它服务可以采用社会化管理模式。如保洁工作、秩序维护、维修电梯、维修中央空调、基建维修等可以采取社会化直接外包、驻院外包等多种方式。我院目前医疗废物清运外包给辽阳鸿宇医疗垃圾处理有限公司,每年收费120万元。核心工作或关键岗位必须由医院自己来做,如电力供应、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成本控制等,这样才能规避相应风险,保证服务质量。

阅读全文

企业财务会计思考(5篇)

第一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

摘要: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单位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和市场的需要,也需要优化其财务会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是一个企业和单位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流程,它把企业中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联系起来,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医院单位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应该加大力度推广和应用医院单位流程再造,这是医院单位优化财务会计流程的核心理念。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四个角度分别对其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

财务会计流程;内涵;缺陷;流程再造;优化

近些年,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并被应用到我国的各个领域中,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与此同时,医院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无形中使医院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收到冲击并迫使其发生改变。在这种大背景下,原有的财务会计流程已经无法满足单位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为了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对传统的会计财务流程必须进行改革,使医院单位在做出决策之前可以参考到完整可靠的数据,促进医院单位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简析(4篇)

第一篇: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但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对中小企业发展和成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根据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呈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优势,对中小型企业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和繁荣。在新时期下,我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在各个领域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企业财务风险也就更大,因此中小型企业就需要不断竞争和创新,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就要进行不断完善、优化和整改,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小型企业的长足发展。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只有在确保中小型企业内部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推动中小型企业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综述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而言,中小型企业在企业规模和人员数量、资金储备等诸多方面都介绍,在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相对灵活和多变。而财务会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和中小企业发展及经济利益紧密相关,而财务会计管理主要可以将其分为利润分配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和筹资管理等方面。其中利润分配管理主要是为了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分配,这也是企业发展和投资者投资的动力,在利润分配过程牵涉到多方利益,也和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利润分配时应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对投资者合法权益和企业发展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并对利润分配的顺序和形式加以限定,对利润分配进行核算,从而实现科学化的利润分配。而流动资金管理也被成为现金流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正常运转,并保证企业在运行中的的资金最低,使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从而使资金利用效率提升,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投资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实现企业资本增值的手段,企业在金融行为展开时抱着特定的目标,最终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但这一部分的内容只涉及到资金风险问题,当企业决策者或领导人一旦出现投资失误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甚至对企业正常运转产生威胁。因此中小企业在投资管理中应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通过科学的论证与分析后进行合理投资与谨慎投资。筹资管理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筹资管理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则会对企业资本结构带来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主要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根据经营活动需要,通过融资的手段来为企业发展筹集一定的资金,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但中小型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受到企业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造成筹资难等问题,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这也是中小型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创新分析

摘要:1994年以来开展的以增值税管理为主的“金税工程”,经历多年建设发展,使中国的经营商业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当前金税三期防伪税控系统得益于大数据平台的发展完善、增值税发票系统的统一、涉税信用机制和社会信用机制的完善,建立起了互联网+模式的大数据系统,使企业税务管理进入到强制规范时期。国税金税三期系统的运行对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带来较大的变革,税收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是企业不断适应大数据分析方式,从税法专业技能、企业内部管理、业务财务融合、业务模式调整、组织结构重塑、税务风险管控等多角度完善管理,创新税务风险管理办法,适应税务系统转变。

关键词:金税三期;税务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1引言

信息化时代国家推出的十二项电子政务工程,并对税务管控进行重点建设。国家税务管理的环境明显该改善,税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升。对多数企业而言,金税三期的上线带来更多的挑战。企业需要和大数据对接,以驱动业务发展。信息化技术支撑的税务管理手段和工具的应用将会加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风险。尤其新税制使用后,增值税的统一管理急需企业加强对自身的风险控制,不断优化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办法,主动适应税制改革环境和互联网+模式的管理大背景。

2金税三期概述

金税三期是国家税务局根据税务工作的特点研发的可以提供税务管理和决策的支持的系统。其中税务管理系统涉及个税管理、核心征管和网络发票管理三大部分内容。税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税收数据的处理和相关业务工作,涵盖对所有税收业务。并且系统凭借统一的管理流程、数据处理标准以及规范的外部接入可以是实现对税务数据的动态监控,有利于税收执法的统一执行,为国家税务工作的优化提供数据服务平台。而税务决策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应用和公共数据两大模块。决策支持系统则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实现对数据的基础分析、数据仓库和数据治理,并为不同主体提供开放的数据资料,实现数据共享。金税三期相较于以往税务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性,不仅可以实现票据税号和金额等全部信息的识别,还可以进行信息采集、查验和存储,智能化进一步提升了发票的真伪识别准确率。应用信息系统对发票进行识别,可以提高鉴定效率,并且有效规避个人操作中的失误,减少主观性问题导致的工作不规范。金税三期可以对所有业务工作进行详细记录,且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为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数据信息。在金税三期系统下,税收征管单位只需要掌握企业的税务识别号便可以对纳税人的税收情况实现追查。而系统内设的商品编码监控和限制可以使税务征管单位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及时掌握企业的库存状况,通过系统计算企业库存量和商品增值额,对发票的使用情况实现精准掌控,并降低税务计算错误。该系统同时可以掌握企业全面的信息资源,实现对发票信息和企业资金流向的管理,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可以实现针对性的监督。

3金税三期下企业税务管理模式变化

阅读全文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国家的税制体制和会计制度也在日趋完善,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将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但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要协调好双方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为其协调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协调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相关的经济法律不断地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我们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不断了解,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必须做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分工作。由于这几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我国的经济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我国在税务方面和财务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革,这次变革使得在税务和财务方面都得到了很大了改善,相关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会计的信息质量,为企业和国家提供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数据。但两者在管理、监督和实施方面还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为达到各自的管理要求,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

阅读全文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税务风险探究

摘要:本文选取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税务风险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税务风险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第二,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第三,增值型内部审计会弱化税务风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税务风险;企业价值

一、引言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2年向美国国会提出服务于企业增加价值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由此正式拉开了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序幕。2015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正式《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活动目标是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可见,现代内部审计除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职能外,还需要实现组织价值增值和经营改善,审计职能上升到价值增值层面。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应用效果评价的实务分析,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增值影响的实证分析未曾出现。在我国税收政策制定和执行均存在较高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制定低风险、低支出的纳税筹划方案,一旦开展较为激进的纳税筹划往往会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企业若不能有效控制税务风险会影响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最终体现在企业价值上。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职能之一为风险管理,因此本文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税务风险与企业价值开展实证分析,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税务风险与企业价值。税务风险一方面是指企业因不遵守法律法规开展恶意少纳税、不纳税而面临处罚和信誉损失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未实施合理的纳税筹划而多缴纳税款,承担更高的税收负担。Peng和Li[1]从现金流和风险规模两个角度构建企业价值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企业在有效控制投融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税务风险等财务风险后能够大幅提升企业价值。Siepka[2]在企业价值影响途径的研究中指出,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风险管理具备较高的影响程度,尤其是财务风险对企业价值创造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的投融资风险、税务风险较高不仅会导致资产和信誉遭受损失,更有甚者会导致企业破产。Pilarski[3]在企业价值管理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指出,风险管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价值管理,企业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税务风险的控制力度越强,企业的资产保护力度越强,有助于减少资产流失、企业价值增长。Nesbitt[4]选取卢森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股票价值角度分析税收风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经过研究发现,企业若存在偷税漏税行为,不仅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更重要的是影响企业的信誉,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下降,企业价值遭受严重损失。李超[5]认为企业的税务风险具备累积性和诱发性,一般税务风险都是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以某一形式爆发,对企业产生严重的损害,此外,税务风险还具备诱导性,会诱发信誉风险、经营决策风险等,导致企业价值大幅缩减。谭缅[6]在研究中指出,企业无论是因偷税漏税导致税金处罚,还是因未开展合理的纳税筹划而增加税收负担,均会增加税务风险的成本,此外,税务风险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企业一旦出现严重的税务风险往往说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会导致企业资产出现较大损失。沈峰[7]通过构建和测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发现,企业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后可以降低税务风险成本支出,更有助于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制定,对企业价值提升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税收支出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是企业开展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通过纳税筹划合理避税可以降低税收支出成本。然而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时制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妥之处,导致企业产生税务风险,尤其是我国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均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企业难以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此外,企业开展纳税筹划时会影响战略制定和经营决策,会对企业价值产生较大影响。在梳理现有学者的研究后发现税务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投资方面,企业面临较高程度的税务风险时,一方面会导致投资决策收益的可预测性降低,另一方面会导致资本投资决策执行的推迟,投资规模的减少和决策推迟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提升;第二现金流方面,企业面临较高程度的税务风险时会加重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为了防范税务风险企业会储备更多的现金,导致投资项目减少、规模扩张变缓,同时股利分配的规模和次数也会变少进而影响企业的股价;第三成本方面,企业面临较高程度的税务风险时,不仅可能会支付大量的处罚税金,还需要对战略决策和经营模式进行调整导致经营成本增加,对企业价值增长具有负面影响。根据以上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税务风险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企业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是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99年提出的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的目标从监督评价转变为增值改善,具体为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和价值增值。内部审计虽然作为独立部分但对企业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成本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以增值改善作为导向后会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以企业价值增值为核心。Headquarters[8]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从价值链角度探讨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影响作用,经过研究后发现,商业银行通过增值型内部审计可以有效控制各项业务活动的成本,能够显著提升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GetieMihret[9]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埃塞俄比亚公共部门公司的数据,探究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状况,经过研究发现,相比传统的内部审计,该模式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风险控制以及财务管理具有更强的约束作用,而且在内部审计属性变为价值增值后,对营销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质量,有助于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的提升。Gramling[10]在内部审计职能对公司治理影响作用的研究中指出,内部审计对企业调整战略决策和经营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可以有效约束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尤其是在内部审计的核心转变为价值增值导向后,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开始围绕价值增值开展,有助于公司治理效用和企业价值的提升。Regoliosi[11]选取意大利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内部审计职能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内部审计能够为管理者提供一套完整的企业信息,对企业的各方面治理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目前内部审计在监管评估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价值增值,能够从经济层面对企业各方面治理进行约束,避免企业价值流失。安广实[12]选取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过实证分析得出,增值型内部审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价值增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透明度,降低矛盾和成本,尤其是从经济角度开展内部审计可以防范财务风险。刘维[13]选取公立医院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价值增值的作用,增值型内部审计可以促使公立医院的各项业务活动向成本控制、附加值增加靠拢,对价值提升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董称[14]构建评价体系对电力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高质量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盈余管理、风险管理等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于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作用体现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部分。从直接作用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可以从经济角度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和财务风险,同时约束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从间接作用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形成威慑作用,促使管理者重视战略决策的价值增值,员工在工作中重视成本控制和工作绩效以组织减值增值为导向。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核心,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会重视各项业务活动的经济效应,管理层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内部审计除了对战略决策的合规性和风险进行评估外,还需要对经济效应开展评估,保障各项决策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增加价值增值职能后出具的审计报告涵盖更多的会计信息,一方面增强信息透明度对管理层制定经营决策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会显著降低管理层的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增长具有正向影响。此外,增值型内部审计会从经济效应角度开展审计工作,审计范围更加广泛,对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作用更为合理,能够更加有效的避免企业资产流失。根据以上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阅读全文

地方地税局年度工作总结

一、立足部门职责,实现组织收入“升量、提质、增效”

1.确保税收数量的稳定增长。

完善多部门税源联合排查机制,全面摸清税源底数,为税源监控与税款征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优化税源监控机制,逐步确定机关业务科室收入责任制,多层次抓好税源监控,定期组织组织收入联席会,集中抓好乡镇税收、土地增值税清算、房土两税等重点税源、热点税源、难点税源的征收工作。丰富征管手段,充分发挥征收人员及相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堵塞漏洞、挖潜增收。

2.确保收入质量的大幅提升。

始终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组织收入原则,注重税源与收入的关联分析,严格把“内容的真实性、手续的完备性、程序的规范性以及标准的统一性”作为税收入库的前置条件。将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对违规操作“零容忍”,努力将税收弹性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

3.确保服务职能的全面发挥。

完善收入计划编制、分配和调整机制,与财政、统计、国税等部门形成联合分析机制,建立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和数据联动的税收分析机制,全面提升收入分析与预测水平。围绕地方经济工作部署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深入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建设等专题税收政策调研,辅导上级领导把握政策边界,用足税收调节空间,为地方政府税收的策划与统筹提供建议,包括纠正政府涉税经济行为、加强外来经营管理等。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工作,策应地方工业大突破战略。

阅读全文

医药卫生革新的税收制度

作者:张仲芳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财税研究中心

一、引言

医疗服务市场具有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外部性、政府干预及非营利性等特征[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堪称“世界性难题”。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5年以来,对于医疗卫生改革成败及出路的大讨论无疑是我国社会公共政策领域的一件大事。2003年SARS的大规模流行,引发了全体国民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广泛关注。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更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为举国关注和争论的焦点[2]。

在对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讨论中,一些学者强调了税收政策的作用。我国于2000年推行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是实行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与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政策相配套,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分别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但是,从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即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来看,分类实施的税收政策事实上对营利性医疗机构构成了一种税收歧视[3]。沈彤指出,医改需要税收政策的支持,尤其要减少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歧视。2000年以后实行的医疗服务征税制度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存在税收歧视;二是营利性医疗机构收入少税负重,难以发展[4]。在健康保险(医疗保险)方面,朱铭来和丁继红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国政府在对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进行引导时大多采用税收扶持政策。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实行全民健康保险仅靠政府的财政直接投入远远不够,因此他们建议对企业和个人购买健康保险给予税收优惠,以鼓励消费者购买健康保险,从而提高全民健康保障水平[5]。

经过多年的讨论,2009年4月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终于面世。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总体目标,涵盖了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等事关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所有重大方面。其中,在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在医疗保障体系方面,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方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新医改方案启动后,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5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民发[2009]81号)、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财社[2009]66号)、卫生部《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卫药政发[2009]7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2009]2844号)、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这些配套文件涉及多个政策层面,涵盖新医改的各个方面,但是并没有对税收扶持政策给出具体详细的规定。毫无疑问,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完善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在新医改方案中,涉及税收政策的内容仅有一条,即“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后续出台的系列配套文件并未对这一问题做出进一步的细化。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税收政策工具尚有很大的操作空间[6]。

二、医药卫生领域的政府干预与税收支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