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院管理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院管理人才现状及对策分析
【提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我国医院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成功应对环境的变化,必须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该文首先分析医院管理人才的现状,即传统观念对医院管理“经济贡献”的轻视、医院管理人员落后的选拔机制、医院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观念,重视医院管理经济效益;建立标准化的医疗卫生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增加医院管理专业数量,提升医院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面对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实行针对性目标化培养等四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医院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市场的开放程度日渐增加,国际竞争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局势,如投资集团控股医院、医院品牌导入、医院集团化等[1]。中国医院想要在如此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医院管理者必须由经验型转向科学型。对于卫生事业管理干部的相关要求,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作出了明确指导:“了解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趋势和医学科学基本规律,具有较广泛的医学社会学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及卫生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卫生事业专业化管理人才”。由此可见,传统的医疗技术型管理者已经不能适应大环境的变化,医院管理专业化势在必行。
1医院管理人才现状分析
1.1传统观念对医院管理“经济贡献”的轻视
医院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初探
一、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意义
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意义主要表现在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其一,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上而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医院建设的好坏程度,而管理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医院综合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而言,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化,有利于医院办院质量和办院效益的整体提升,进而有效促进医院竞争实力的提高。其二,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而言,国家加入WTO的趋势、国家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以及医院分类管理的实施,从资金实力、经营观念和市场策略等三个方面为外资或盈利性医院提供发展机会,进一步激化医疗市场和资源的竞争形势。为应对这白热化的竞争趋势,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在提升自身专业实力的同时,也要进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现代化管理素质培养。
二、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医院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逐渐涌现各种问题,其现状主要在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性、管理干部队伍的管理观念以及管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三个方面存在问题。首先,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性不全面充分。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性不只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包括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现代管理素养。目前,医院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多是从业务岗位因业务能力的突出转向领导岗位的,并未接受系统的管理知识学习,他们即使是临床业务方面的专家,但并非管理方面的全才。因此,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性的不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医院的健康发展。其次,管理干部队伍的管理观念不与时俱进。管理干部队伍的管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管理工作的水平。然而,目前多年的管理习惯致使管理人员保持着陈旧的管理理念,没有危机意识,不考虑管理观念的推陈出新,这大大束缚着医院的发展。最后,管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不高。管理干部的执行能力直接决定着医院管理决策的落实与否,执行能力的软弱无力,容易导致管理决策的施行流于形式化,达不到管理决策的实施效果。
三、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对策
新的经济体制下,医院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国家提倡人才兴国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人才在医院发展方面的作用。这样的情形下,要求医院管理干部队伍采取科学可行的建设对策,加大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力度,有效提升医院的竞争实力。
(一)健全管理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制度
从业人员视域下医院管理论文
1我军医院管理队伍现状分析
1.1医院管理从业人员非职业化
目前,我军医院管理人员多数是临床医师出身,各级卫生机关行政部门和各医院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医学专家而非专业的管理人士。我们分析了某军区16家医院从事医院管理专业人员230人,从事医院管理(院长、医疗副院长、医务处、护理部等)的人员中,在从事管理岗位之前,大部分在一线科室工作,仅1人为医院管理专业硕士毕业。临床专业占35%,药学、检验、放射、医学工程专业占23%,护理专业占22%,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占9%,计算机、军事及其他专业占11%。其中,仅4%的管理人员接受过医院管理专业短期培训,法律、卫生经济、管理专业等相关知识缺乏,大多采取的是经验管理方式,造成了管理人员非职业化的现状。另外,部分经过系统培训的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毕业生因个人意愿与协调能力等原因,又不适合从事医院管理专业工作,出现了“偏岗”的工作状态。
1.2技术职称体系存在缺陷
目前,我军医院的编制体系对从事医院管理专业人员的技术职称未单独设置,需要挂靠临床或其他技术职称系列,造成管理部门医类、技类、药学、护理等诸多职称“集成”的局面。这些人员既要从事管理专业工作,又要在晋升职称方面在“所属”的职称上有所“作为”,势必会分散其有限精力。同时,因无法用传统的职称晋级评定方法对医院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质量做出客观评定,使医院管理队伍质量无法衡量。另外,军医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因无医学学历,无法报名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故无资格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造成这部分人员无法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影响了其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1.3医院管理专业学历教育不完善
军队医院管理学科起步晚,医院管理专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人员较少。目前,军队的教育强调大专业招生,军医大学本专科学历教育体系中没有开设医院管理学专业,现有的管理人员队伍主要来源于卫生专业人员,而无法定的医院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各军医大学虽然不定期举办助理员班、卫勤指挥班、院长班、科处长班等,但都偏重于卫勤指挥,对医院管理专业的培训内容和力度明显不足;现有的培训渠道也比较窄,使相当数量的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管理知识,管理的专业水平一般,即使是担任领导职务的高学历医学专家,虽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识,但缺乏管理实践、缺乏系统的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科学管理决策能力较低,这显然与现代医院管理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
干部队伍医院管理问题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和上海市部分三级医院对管理干部和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的梳理,结合本院管理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分别针对现职干部培养和后备干部培养两方面提出对策,从而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医院管理干部队伍培养体系。
[关键词]
管理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新医改提出“建立起一支职业化的卫生管理队伍”,推动医院从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向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转变,管理干部和管理人才是关键因素。本院是一所以诊治心胸疾患为主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医院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刻不容缓。医院既要加强对现职管理干部队伍的培养,同时还要做好对后备管理干部的培养和建设。
1现况调研
1.1研究现状
医院管理人员现状分析
1医院管理现状:“专业做技术,业余做管理”,医院管理人员任职体系呈“兼职模式”
1.1从人员来源方面。
目前广西医院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业务转型人员,主要是从医务人员转岗到行政管理岗位,管理队伍中管理专业毕业者占少数。根据一项我国综合性非营利医院职能科室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临床医学、护理专业358人,占79.7%;卫生管理38人,占8.5%;财务29人,占6.3%;其他24人,占5.5%”。无论是三甲医院,还是县级乡镇医院,大都是非专业管理人士。多数未接受过系统的医院管理知识培训,缺乏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等必要的医院管理理论知识。
1.2从人员任职方面。
管理队伍中专职从事管理者少,大多精于医务专业却疏于管理,形成“双肩挑”局面,导致了“专业做技术,业余做管理”现象的出现。长期把医院管理事务当作副业对待,投入管理的精力有限,缺乏与下属沟通的充足时间和科学管理的宏观思考,实际上成为重医疗,轻管理,是包括广西在内很多医院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2人才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理念不更新
2.1管理职责混淆不清,部门之间协调机制运转不畅。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提升方法
摘要:行政管理人员对医院管理而言十分重要,只有拥有较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才能让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进而让医院更好的适应社会形势发展。所以,在当前新医改的背景之下,为了医院更好的发展,一定要注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本文将基于新医改背景,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和提升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设提供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医改背景;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提升方法
0引言
随着新医改项目的全面实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拥有较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团队,是当一个医院在面临紧急问题时,也能确保医院行政管理系统稳步运行的首要条件。但是,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呢?本文将从创新管理模式、专业素质培训、建立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效果。
1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1.1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医院本身并没有专门制定关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奖金发放制度,再加上行政管理工作繁忙、政策性强,同期工资和奖金也没有临床医务人员的高,而且就算有好的工作业绩、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有很多行政管理人员的职称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普遍会出现员工工作不积极、工作效率提不上去的现象,影响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1]。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现状
摘要:在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影响下,我国医院普遍重视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的发展,而忽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影响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了医院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医院管理队伍的职业化逐渐被人们重视,相关的职业化培训在医院管理队伍中展开,但由于职业化培训的制度和落实仍需完善,目前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培训还存在种种问题,仍旧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文章总结了职业化培训现状,探讨了职业化培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相关部门重视,推动医院管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现状
0引言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正逐步深化,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的竞争都要求医院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方法更加职业化[1]。本文在简要概括国内外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做一总结,并探讨其重要意义,希望引起重视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医院管理事业的发展。
1国内外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
发达国家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相较国内更为成熟。美国医院院长由董事会任命,要求如下:(1)获得MBA、MHA或MPA的学位;(2)如担任大型医院院长则要求有10年以上的相关管理经验;(3)在职过程中需要参加继续教育,需要不断接受“人力资源”“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课程的培训。而德国医院管理体制最大的特点是设立了行政院长、医疗院长和护理院长模式,三类院长在秘书的协助下各司其职:(1)行政院长负责管理整体运作,要求经济学、管理学、商学或者法学专业毕业且经过两年医院管理相关培训才可任职;(2)医疗院长则由资深医生担任,需要经过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研究生课程教育;(3)护理院长的任职要求是必须通过医院管理强化教育[1-2]。新加坡医院的管理模式和我国类似,也是由行政管理人员和临床工作人员两部分组成,但主要负责人还是由纯行政管理人员担任。其中大多数拥有管理学的专业背景,而在各科室中心则配备除了业务负责人外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工作[3]。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相关制度还不够规范化。公立医院较为“重医疗、轻管理”,多数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晋升基于其临床业绩,且大部分存在业务、管理“双肩挑”现象。因此,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理论成为这类管理人员工作中的短板,在管理过程中,他们一般采用的是简单式、粗放型、经验化的管理模式[4]。由于我国卫生管理相关专业开设较迟,目前此类专业毕业生还处于医院管理层次的中层或初级,他们在校过程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实习过程与临床学生不一样,在医院时间较短(轮转科室)或甚至在非医院等单位实习,不足以了解整个医院的运作模式,并且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后职业化培训体系还未建立,倒是其管理或决策有一定的盲点,可能会使医院运作模式出现漏洞[5-6]。
2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的必要性和意义
医院管理中的网络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院从2002年10月开始使用了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医院推行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我们对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应用计算机产生的效益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 在这里,结合我的体会谈点看法。 1 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管理者依据客观现实实施医院管理,对医院客观现实的认识主要靠信息的分析,正确的决策来源于科学的依据。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仍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法所提供的信息,难以保证及时性和科学性。如果医院管理者不能及时掌握可靠情报、准确数据,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就难免发生主观片面性。而计算机具有快速、敏捷、智能分析的特点,应用它来管理信息,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应用计算机后,有些数据可每天在自己的工作站屏幕上随时查询。 以往统计数据是根据门诊、住院处、科室几个部门人工登记报表和病案来进行汇总的,由于中间环节多,误差大,统计时间长,有时影响到工作。应用计算机网络后,统计数据是按标准程序逐级录入第一手资料,由计算机自动汇总完成,每月末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提供的数据既及时又准确,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节省了统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整体上还提高了科室管理水平。在财务部门进行经济核算时应用微机网络管理后,就将全院各科室收入及时核算出来,为经济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从而提高了职能科室办公效率。 2 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中的效益 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中应用可提高管理水平,必然产生效益,这种效益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既有近期效益又有长期效益。如应用计算机进行医疗收费管理,可以做到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按录入医嘱计价,可防止人为漏费;减少核算环节,避免人工核算所产生的误差,增加病人与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提高医院的声誉。这都说明了计算机管理既可直接增加医院收入,又可提高社会效益。我们应用计算机进行医疗收费管理以来,收费人员按时结账后交款,并计财处核对结账信息做记账,从未出现任何现金差错和贪污现象。药品、器械通过微机管理后,避免盲目采购而造成库存积压,可节约开支,这既有直接经济效益,又有间接经济效益。 3 计算机应用有利于医院全面建设 计算机进行管理,靠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标准化的程序、正规化的流程、严格的时间及科学的逻辑关系,应用它进行管理使操作者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不允许有丝毫马虎、拖拉、偷懒的作风存在。 必须使应用者有严谨的作风,认真的态度,严格的时间观念去完成各种信息的录入工作,同时也起到了相互检测、相互制约的作用。使管理人员、医护人员现代管理知识、科学管理态度得以提高,有利于人员素质的培养。 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积累大量系统的资料和各类数据,这些数据和资料对医院制订计划、规划有着重要意义;对临床科研工作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同时也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保证科研水平,从而可促进医院业务技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