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影像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药影像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药影像技术

影像科增强检查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影像科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影像科增强检查的患者46例,观察并总结所有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以及临床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在46例患者中,对配合护理方法满意的患者共计45例,满意度为98%。结论:在为患者进行影像科增强检查时,实施相应的护理配合,可达到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在检查期间的舒适度,达到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影像科增强检查;护理方法;临床效果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已逐渐成为我国临床中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之一[1-2]。常见的影像科检查技术主要有CT检查、各种造影检查、磁共振强化扫描检查以及各种介入性治疗。以上各种影像科增强检查技术,均能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达到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在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检查准确性。本文主要就是探讨在影像科增强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以及临床效果,具有过程如下所示。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影像科增强检查的患者4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的患者73岁,年龄最小的患者19岁,平均年龄(46.14±3.31)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例、消化系统疾病16例、其他疾病患者11例。纳入标准:均具有我院医生开具的影像学检查单据,并均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符合影像学检查标准的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存在较高依从性的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并能够与研究人员沟通交流的患者。剔除标准:对本次研究具有抗拒心理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阅读全文

中药学野外实习平台数字化模型初探

1GoogleEarth简介

GoogleEarth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于2005年6月的最新地图搜索服务软件,向用户展示了全球范围内不同地物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包括卫星影像和航拍影像。它采用强劲的三维引擎和超高速的数据压缩传输技术,进行了金字塔式建库,将超大数据量的卫星影像通过Internet网进行,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周期性更新。重要的城市和重要的高校,如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大多运用QuickBird影像来显示地物和环境信息,分辨率可达到0.6m。

GoogleEarth的功能非常丰富,其具强大的地点搜索功能,能够检索并在3D视窗中切换到要查询的位置;并显示三维地形等。GE具有开放性,其提供的GoogleEarthAPI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开发者,基本上不需要专业的地图知识与计算机软件技术,采用的标准是已公布的GIS标准。既可直接在影像上加载点位注记与影像标记等,也可以读档的方式加载这些数据。因而,可自行编写或修改文件,把自定义的数据加载到GoogleEarth中,与卫星影像叠加进行三维数据展示。该文以该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江苏宜兴太华镇凤凰山”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GoogleEarth软件提供的功能构建数字化野外实习基地。

2中药学数字化野外实习基地平台开发

2.1收集资料和数据

本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具体可以包括:(1)现场采集的图片数据;(2)线路数据;(3)地图数据;(4)实习基地数据。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积累,原课题组主要成员已拍摄了部分野外实习基地的数码照片,近几年已拍摄野外教学录像12盘,本课题的相关文件资料已收集了大部分。满足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

阅读全文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摘要】医学影像学属于医学诊断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在现阶段快速发展的医学技术中能够充分体现其价值。但是因为医学影像技术尚属于一门新兴学科,教学体系尚未完全成熟,所以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均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上好医学影像技术这门学科,将该学科特点进行探究,对其潜在优势进行挖掘,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将学生主动探索欲望充分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应用学生易懂的语言与教学方式,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主要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作为依据,对适合该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模式进行探究,以此来推动教学进程,构建高效且稳定的教学框架。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知识结构涉及到医学与理学两大板块的内容,其教学内容与生化、生理、人体系统解剖、电子电工、计算机、化学、物理、数学等均具有密切相关性,包含有丰富的信息量[1-3]。为此,采用一种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利于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宏观把握,不仅是专业教学理论实践化的需求,而且也是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

1教学模式

1.1“双中心”教学模式

设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还要求该专业学生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为了有效达到以上目的,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探索欲望与激情,将其自觉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使其对知识形成过程主动探索,将其科研能力显著提高[4-5]。

1.2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中影像技术的运用

1肠梗阻   张辑等学者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得知,肠梗阻系外科急腹症,目前对肠梗阻除传统疗法外,还可结合现代X线、卧位拍摄片CT技术,以更好地确定该疾病的发病机理。笔者先后对50名肠梗阻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主要研究其中医证候和相关的影像学资料,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更快地对病症进行确诊,应进一步应用影像学进行全方位诊断,前提是开展常规首选检测,对病症的发生原因及病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肠梗阻的中医辨证分型、X线临床表现主要有:①气滞血瘀型:分析X线片后可知,位于梗阻部位上方的肠腔有明显积液、积气现象,立位片可看出,积液面高低不平且表现出连续阶梯状态,卧位片可看出肠腔呈连续扩展趋势,与粘连性小肠梗阻相似。通常情况下,梗阻段内肠曲长度小于70cm时,难以与单纯性小肠梗阻鉴别区分;②里热内结型:X线显示与单纯性大肠梗阻差别不大,常伴有肠道粪石症状,症状主要特性为在直肠、乙型结肠、盲肠区域有大小不一、密度不均匀或形态均匀分布的结石状物质,不排除伴有其它一些特性,如时有状若指甲大小的多区域性阴影,外缘一般伴有大小不均匀的钙化现象,内部表现为无序性钙化,区域透光或呈现稀松块状;③气血不旺型:该型与单纯麻痹性肠梗阻接近,肠管内有大量充气现象,但未明显扩张,少量气液平面与大量充气肠管不构成比例;④脏腑失调型:此型临床症状与单纯性肠梗阻接近,采用气钡灌肠法会有明显的充盈性缺损,甚至产生肠扭转现象,通常伴有肠套叠或肠粘膜破坏。   2颈椎病   颈椎病已成为当今发病率最高的病症之一,治疗以中医临床结合现代影像技术效果显著。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征象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中医辨证分型上能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辅助,并提供有效信息,从而有利于临床诊断及分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痹证型、眩晕型、痉证型,在研究颈椎病影像学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联性方面,陈木养等通过研究发现,影像学检查颈椎病以不同位置观察能够获得良好效果,采用的不同位置指颈椎正侧位、左、右前斜位、过屈过伸位。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痹证型征象主要指颈椎生理曲度在病变节段发生改变;眩晕型征象改变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变小、椎间隙及椎间孔缩小;痉证型主要指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   3腰椎病   在腰椎病的治疗问题上,程有根等应用临床治疗结合医学影像方法,将影像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作为各种观察所得结果的参照依据。同时,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以中医临床治疗手段进行相关诊治,这对后期治疗过程的预测及相关治疗方法的制定有极大帮助。在对患者采用CT影像技术手段进行检查后,可发现大多数腰椎病患者均以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为主,这些患者的病症大多较重,一般腰椎突出量大于0.5cm。在临床特点上,腰椎发病已逐渐年轻化,也多属非慢性发病;风湿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央型突出,这部分患者一般都有腰肌劳损史,属于长期患病型;湿热痰滞型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特点为腰椎外侧突出,大多表现为下肢体滞胀、行动困难,且伴有经年性腰膝酸痛;肾肝虚弱型患者腰椎病一般指椎间盘纤维环突出,患者多有骨质增生症状,且椎间隙过于狭小,椎间小关节稳定性极低,此类型患者有极大的行走障碍,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群体。   4结语   为了让我国中医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中医学的新突破,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这就必须要借助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更多的先进医疗设备引入到中医临床治疗中,这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国的医学临床治疗水平,也能拓宽医学视野,研究出更多针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同时,现代影像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效结合,也能促进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我国影像医学的不断发展,早期的单一影像技术渐渐演变为现在的多功能影像技术,探索层次也从原来单一的形态学诊疗开始往更深层次的多视角分析层次。先进影像技术、功能诊治以及临床诊疗等综合运用,已逐渐形成一门学科,这是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与中医药学完美结合的成果,为中医学辨证诊疗的实现提供了有利依据。中医与现代影像技术的结合还需进一步探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为医学的长期发展开拓了新的视野,也让人们意识到现代影像技术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故中医在发展过程中需时刻保持与先进影像技术的有机结合,为自身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作者:胡颖璐 单位: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

阅读全文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探索

摘要:目的:探讨在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开设“影像技术质量控制”课程的必要性。方法:总结我校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中开设“影像技术质量控制”课程的情况。结果:通过开设“影像技术质量控制”课程,增强了学生对影像技术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在实习及工作中能正确开展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工作。结论:在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开设“影像技术质量控制”课程非常必要。

关键词:影像技术;质量控制;放射科;本科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各级各类医院培养影像技术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X线、CT、MRI等影像设备的操作,同时需要对所取得的图像是否符合影像技术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判断和分析,将合格的影像图像提供给影像科诊断医师,让诊断医师能够进行正确的疾病诊断,为疾病治疗提供正确的信息。此外,每位技术人员需熟悉各种设备性能、摄影参数,熟悉各项放射科工作制度和遵守各种岗位职责,熟练操作技能,及时应对和处置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并具有一定的抢救能力,因此工作中开展影像技术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但目前尚没有影像技术质量控制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所以各学校也很少开设相应课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中也很少提到这方面的内容。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从2013年起招收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学生毕业后能在岗位上较好地掌握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方法,但缺乏关于影像技术质控方面的知识,对放射科工作制度生疏,缺乏对操作过程中突发意外事件的处置能力,不能很好地开展技术质控工作。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从2017年起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开设“影像技术质量控制”课程。现将我们的做法报告如下。

1教学内容与方法

1.1内容。教材采用浙江省临床放射质控中心袁建华主任编写的《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二版)》[1]。课程内容包括“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职责及各级人员职责”“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与评价”,授课计划按32学时分配。见表1。在“放射科管理制度”中重点讲授与技术有关的管理制度。如在讲授“影像技术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时重点讲解评价影像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分析?如何持续性改进等。在讲授“危急病报告制度”时需讲解要报告的危急值有哪些疾病?各危急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是什么?如何报告?配以影像图片和文字说明,加深学生印象,以便在今后工作中作出初步诊断并第一时间告知诊断医师或临床医师。在讲授“放射科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时,通过图片认识各种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告知书、指示灯等,强调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照射剂量,对受检者及陪同人员做好屏蔽防护,同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减少不必要的曝光次数,用最小的剂量得到最优的图像。在讲授“放射科患者紧急意外情况的预防和抢救预案”时重点讲解在对危重病人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如何快速、简便及准确操作来减少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在发生对比剂不良反应时,如何正确判断不良反应程度,对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何进行处理,病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并配以相应的图片和视频,加强学生对医疗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在讲授“放射科岗位职责及各级人员职责”时,重点讲解技术类的岗位职责及各级技术人员职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讲授“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与评价”时重点讲解X线、CT技术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密度、对比度、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噪声、伪影及X线标准摄影体位、CT标准扫描体位等内容。对各部位符合技术质量标准的X线、CT图像配合文字进行讲解的同时,放入大量从临床一线工作中出现的不合格影像图片,并对其不符合标准的原因进行判断和分析,图文并茂,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以避免在今后工作中发生。

1.2方法。为加强学生对图像质量判断和分析,课程从2017年开始设置,并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由学生自行选择学习,至今已有85位学生参与学习。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课程教学。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之后,毕业实习前的第6学期开设。授课老师由附属医院放射科负责技术质控工作的卫技人员或临床教师担任,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

1.3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以观察图片的形式对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的影像让学生进行点评,从中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模拟病人发生对比剂不良反应,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处理。提供出现危急病的病人图像,考核学生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和考核要求学生掌握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范,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正确运用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范要求,并运用技术规范要求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阅读全文

颈椎病应用X线平片和CT影像学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X线片和CT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12月在本院就诊的42名颈椎疼痛病例为研究对象,先行X线片再行CT检查,以MRI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结果:X线诊断敏感度80.65%、特异性63.64%、准确率78.57%;CT敏感度96.77%、特异性81.82%、准确率92.86%,CT敏感度高于X线片,P<0.05。结论:X线片和CT均可作为颈椎病的诊断技术,但CT更为准确。

【关键词】颈椎病;X线片;CT;诊断价值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的疾病,病人症见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或手指发麻,严重者甚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但由于颈椎病症状与运动神经元病早期、肌肉劳损疼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相似,因而通过临床症状无法准确判断[2]。X线和CT是目前临床诊断颈椎病的常用手段,本次以2019年1月—12月在本院就诊的42名颈椎疼痛病例为对象,比较X线片和CT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12月在本院就诊的42名颈椎疼痛病例为对象,其中男女各有28、14例,年龄在27~68岁,平均(47.56±15.04)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疼痛时间在5d~3月,平均(1.47±0.72)月。所有患者最终均行MRI检查确诊,其中31例确诊颈椎病,11例为其他疾病。

1.2方法

阅读全文

医院多院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践和效果

【摘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进一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充、下沉,多院区发展模式或将成为大型综合公立医院的主要发展方向。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一院六区”的多院区区域医疗中心和医疗集团,医院采用垂直化与扁平化管理交叉结合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各院区行政管理一体化、医疗质量同质化、医技科室中心化、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内涵建设统一融合的紧密型多院区一体化格局。本文介绍了该院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的实践探索和效果,为公立医院优化多院区管理举措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多院区一体化管理;同质化管理

伴加速,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许多医院纷纷以托管、共建、新建等形式,设立分中心、分支机构,建设分院区,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扩充、下沉[1]。武汉多院区医院以征用单独院区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救治方式,对取得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彰显了多院区医院在满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需求方面的显著优势[2]。2022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从国家层面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设置,并对公立医院申请设置分院区的基本条件、公立医院的发展阶段、分院区的床位规模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预示着在新的医改政策下,一院多区的发展模式将进入“多再做强”转变为“先做强再做大”。充分发挥高水平三甲医院的区域带动作用,合理布局分院区的优势专科配置,才能让优质医疗资源的布局更均衡,满足老百姓对优质高效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3]。本文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例,对医院多院区一体化管理进行探讨。

1案例医院多院区发展概况

近年来,医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速医疗服务能力扩容提升,院区建设行稳致远。2005年,沧州铁路医院整建制划入,成为医院东院区,自此医院拉开了一院多区发展序幕。2007年,托管运河区医院,托管期限10医药服务联合体;2016年,位于高新区的康复院区开诊运行;2021年,青县院区开诊运行,与总院区专家共享、技术对接;2022年,骨科院区开诊运行,优化高新区医疗资源配置。

2“多院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

多院区一体化管理,即总院区向其他分院区输出人才、信息、技术、文化、运营、管理等各类资源,统筹医疗业务、人员调动、运营管理、物资采购等。

阅读全文

儿科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儿科医学影像学研究生培养是促进和保障儿童健康的必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医学影像学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临床能力不足、科研创新能力缺乏、评估体系不完善等。文章对我国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探讨。试图通过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病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方法,创建影像科医生和学生交流平台,影像科与临床科室交流平台,加强学生的识别影像征象能力;同时,加强科研思路的培养和英语学习,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提高医学影像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旨在促进我国影像医学的创新及发展。

【关键词】儿科;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模式

现代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医学影像学在医疗机构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医学影像知识已经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必备的知识之一。而且,我国“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随着出生人口数量的增加,儿科医生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作为儿科诊断和治疗保驾护航的儿科影像医生,需求量日益增加。儿科影像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发展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儿科医学影像学的教学由于受医院资金匮乏、设备陈旧,教学人才短缺和教学体制落后等条件的的限制,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形式上,都落后于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这是我国儿科影像教学的现状。另外,儿童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起步晚,发展慢,尽管近年少数儿童专科医院已经建起了自己的网络教学数据库,但仍赶不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医学影像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想要掌握不同疾病影像诊断,需要阅读大量的病例,才能积累经验,达到一定的诊断水平,特别是儿科医学影像学知识,在大学教科书中很少涉及,更需要学生加强儿科病例的阅读与实践。同时,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能胜任临床影像诊断工作,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科研发展和医疗的进步。临床技能的提高,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科研能力的提高,不仅能提高医生自身的科研水平,而且还能推动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针对目前儿科影像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和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提升研究生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实习质量,提升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是摆在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科室教学改革的探索,就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如下探讨。

1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研究生技能

1)传统教学方式。是由带教老师负责全程带教,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跟着带教老师参与临床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能全面了解影像诊断基本知识和各种疾病。但是,此种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另外,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病种与成人不同,儿童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五官及呼吸系统等各个系统,需要由擅长不同系统的医生进行系统讲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儿科影像的特点。2)病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病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指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初步诊断真实病例,并提出诊断依据,制定治疗计划。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好比一座桥梁,连接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完成临床工作奠定基础。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在该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经过临床教学实践证明[3],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先准备典型病例或疑难病例,带教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具体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①首先,由带教老师找出典型或疑难病例,让学生介绍病史,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现病史、既往史以及体检结果。②然后,从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中调出所有影像资料,包括X-ray平片,CT及MR,超声等影像图像,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代表描述影像学征象,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提出诊断思路,列出诊断及鉴别诊断。③带教老师针对该病例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带教老师再对学生的描述和诊断,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根据同学们讨论的方向和内容做出点评,加深对征象及疾病诊断的了解和认识。3)创建影像科医生和学生交流平台,影像科与临床科室交流平台。通过创建微信平台或开辟网络专栏,促进学生和带教老师,影像学生和临床医生的相互沟通,定期上传儿科影像病例和影像诊断课件,在微信或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只要有手机或电脑,有网络,无论在何时何地,学生都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2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加强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技能的培养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导师团队需要事先制定好完善的专业科研训练内容,包括针对临床病例的文献检索、影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影像数据的综合分析、科研综述和科研论文的写作,以及针对临床遇到的疑难病例和未解决的问题的思索,提出科研问题,并进行科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研究课题等,这些都是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应创造国内甚至国际间学术交流,让学生参加国内和国际会议,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如有条件可以邀请国外专家来医院演讲,介绍最新医学或科研进展,让医学生们在拓展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继续科研深造的兴趣[4-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