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药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药学论文

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管理论文

1继承中医传统

中医药学传统深邃,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医药学研究生至关重要。首先要继承,然后才能创新。理论方面,要合理安排中医传统经典课程,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课程要做到精而深,指导研究生到图书馆深入挖掘中医典籍,以满足中医药学研究生高层次研究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知名的中医理论专家、学者,来为本校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活动。这些大牌的专家、学者往往具有独到的中医传统理念,他们的传统理论会对我们现在的中医研究生起到启发作用,此时年轻人的想法与老前辈的思想容易产生交汇互融效应,可以让研究生们的理论学习更上一层楼。

实践方面,大力倡导研究生跟随中医导师学习传统,感受文化底蕴。导师的中医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实际、更具操作性的学术指导。在跟随导师进行中医传统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多学习、多实践,“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导师只是给研究生们一把打开中医大门的钥匙,而最终需要研究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大门,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中医研究生们勤劳扎实,苦练内功,尽可能多地通过实践操作,继承更多的中医传统。“继承中医传统”的教育,应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

2创新科研能力

中医药学研究生尤其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创新。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区级乃至国家级先进的重点实验室,近距离接触各种仪器设备,引导中医药学研究生自觉感悟现代实验思维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再有,在中医药特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的科研技术手段,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医药学,用科学的方法支撑中医药学的发展。

目前,中医药的发展急需先进的实验研究,可以安排在读的中医药学研究生开展网上学习活动,如浏览自己学校和其他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网站,加入网上各种先进实验室的BBS论坛和微博、微信客户端进行学术讨论,以学习更好的实验技术为中医药所用,这样既进行了深度学习,同时又向学术界的不同领域介绍传播了中医药,为我们中医药的科研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三人行,必有我师。”还要鼓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中医药学研究生定期开展学术沙龙研讨活动,还要积极与周边大学开展校际学术交流,乃至全国范围的学术交流。不同的科研想法交汇,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总结

阅读全文

中医人文学科建设当代价值与发展路径

摘要:当前,科学与文化之间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冲突依然明显存在于中医学的实践之中,给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运用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此,需要大力加强中医人文学科的建设,以在组织和知识建制上作出安排,消弭两者之间的斗争冲突、实现两者之间的对话沟通。在推进中医药院校“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应当进一步认识中医人文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对其建设路径进行积极思考和有益探索,以形成更大、更有力的建设性力量,促进科学与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中医药;人文学科;学科建设

中医学是生命之学,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土壤,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方面的属性,是科学与文化的共同载体;就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的思想来源而言,人文属性恰恰是中医学的第一属性。由于知识类型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科学与文化之间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冲突依然明显存在于中医学的实践之中,给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运用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此,需要巩固和加强中医人文学科建设,弘扬中医人文精神,将解决实际问题的“求实”,解决科学问题的“求真”与解决疾病问题的“求善”结合起来,使得中医学在发展的过程超越科学与人文之争,从而自然地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也为当代医学的进步提供积极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中医人文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和学术的不断发展,人文学科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学科本身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以及自主发展的学术空间,部分院校还独立设置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院等实体学院,建设了一批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除了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基础理论等传统学科外,中医文化学、中医心理学、中医哲学等新兴学科不断成熟。在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和传播、当代社会和科技条件下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中医人文学科在解决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符合中医药思维特质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并且应当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医人文学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但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在中医药学科的整体框架之中缺乏应有的位置,更未在兼顾历史传统和当代条件下的情形下,较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甚至,对于中医人文学科与中医基础学科、中医临床学科相互关系的认识也缺乏足够的视野和格局。在当代学术环境和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人文学科的作用,需要我们首先正视当前中医人文学科发展的问题,并藉此重新认识中医人文学科在中医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和价值,进而对中医人文学科的建设路径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中医人文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集中和突出地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1.1学术评价体系制约了中医人文学科的发展

尽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文学科在中医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大学为了迎合和适应政府和各大排行榜上的量化评价指标,往往在具体举措和制度上忽视甚至抑制了中医人文学科的发展,使得其涵养和引领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作用无法发挥,导致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特色优势淡化”,这些潜在的影响即使通过中医药立法也无法立竿见影地获得解决。这其中,既有一般人文学科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中医人文学科发展遇到的特殊问题,在这些功利主义和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学术周期长、成果考核难,无法用现行的一些量化指标进行评价的中医人文学科自然成为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豆芽"学科,自然也无法获得丰富的学术资源。

阅读全文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模式

摘要:

立足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文化和中蒙药材资源优势,依托内蒙古医科大学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蒙医药学“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支撑,构建适应内蒙古自治区大健康产业发展、中蒙药产业发展需求的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及“一体两翼”的办学特色,强化学科优势,提升办学水平,为自治区中蒙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

中药学;蒙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极有优势、最具特色的学科,其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科学价值是客观存在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明。中药产业作为医药产业中独具特色的优势领域,不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优势,而且对我国新医改、人民健康、产业调整、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巨大影响[1]。蒙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具有完整而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学科内容,为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2]。内蒙古自治区在“十五”期间就启动了蒙药现代化研究,并将中蒙药产业作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高层次中蒙药人才是保证内蒙古中蒙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内蒙古医科大学作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成立最早的高等医药院校,自建校以来,一直肩负着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中蒙药人才的重任。在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中蒙药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自身发展的双重需要,在中蒙药学本科培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蒙药学研究生教育。2010年,学校获批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现有学科目录设置框架内,开展了中药学和蒙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性实践,使该学科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的创新型中蒙药人才培养体系。

1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立足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科优势和蒙药材资源优势,充分考虑自治区中蒙药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对中蒙药学科专业结构、办学资源进行梳理,准确定位学校中药学学位点。以培养适应自治区中蒙药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中蒙药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展开,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开创了以中药学为主体,中药和蒙药两个学科方向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的特色办学模式。

阅读全文

药学期刊英文编辑职业素养培养与提升

随着中国医药科技的高速发展,新药品及新药理不断出现,国内急需将本国现有医药学发展成果介绍给世界,也需要引进国外先进医药学信息,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因此,目前多数国内药学期刊论文要求中文药学期刊标题、摘要、表格数据等内容需要英文对照,以提高本国药学期刊国际化程度[1]。英文编辑的职业素养会直接影响科技论文在推广创新成果和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2],这就对英文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我国虽然是学术、科技期刊大国,但还远不是学术期刊强国[4],药学期刊英文编辑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良莠不齐,亟待提升。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药学期刊英文编辑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讨论,寻找影响药学英文编辑职业素养的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药学科技期刊英文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

一、现状

目前,我国药学期刊英文摘要的编辑工作主要承担方式有3种:(1)外包给专门的翻译公司或翻译人员;(2)医学类院校大学英语老师兼职编辑;(3)英语水平较高的药学类专业人才或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全职编辑。陆建平的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内地学术期刊英文编辑的年龄结构以70后和80后为主;教育程度以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为主;专业方向主要为与供职期刊所在领域的相关专业,其中不乏本科、研究生主修英语的人员;一半以上为高校教师兼职。同时,我国学术期刊英文语言规范和编辑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编辑或校对等技术性的问题,而是由于作者和编校人员语法、结构、用词等基本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缺失形成的差错[5]。目前,我国药学科技期刊编辑仍存在以下不足:兼职英文编辑因受自己本职工作、时间等因素限制,流动性较大,且医药学知识和医学英语知识薄弱,导致书面表达能力欠佳,难以高水平地完成英文摘要的翻译、润色和编校工作;药学专业人才虽然拥有专业的药学知识和大量的医药学词汇,但缺少对医学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和技巧的了解,导致译文生硬且不符合英语习惯;医学英语专业人才接受过专业的翻译技巧训练,对医学英语文体也十分熟悉,但在医学上只接受过医学基础概论、临床概论等简单的学习,缺乏专业系统的药学知识学习,在专业词语的选择上会出现不恰当甚至错误。因此,我国药学期刊英文编辑的综合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影响因素

(一)缺乏扎实的编辑出版知识

药学期刊中已录用稿件的作者在其研究方向上有较高水平,但部分作者英文水平欠佳,且不够重视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图表英文等在论文中的作用,需要期刊英文编辑利用其英文及编辑业务水平,根据全文的中心思想对论文的摘要﹑关键词提出合理的修改或补充意见,以确保论文高质量的发表[6]。但药学期刊英文编辑多出身于英语或医药学专业,未接受过编辑出版学知识系统全面的学习和培训。期刊全职英文编辑每年可通过编辑出版继续教育弥补编辑出版知识,但兼职的英文编辑不可能参与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因此,英文编辑不熟悉出版要求、不了解出版流程、用词模糊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均严重影响了期刊的语言质量。

(二)不具备过硬的翻译技巧

阅读全文

医药高校化学教育探索

[摘要]本文将化学基础理论和实践与医药专业课程进行了深度融合,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项目的重组、教材的编写到教学团队的科研方向,构筑与医药课程密切相关的化学课程教育新体系。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能应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去分析和解决与医药专业相关的化学问题。

[关键词]医药高校;化学教育;融合教学

化学课程是医学院校医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化学课程在大学前两个学年开设,在课程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论和理论指导,是重要的基础课程。[1-2]学生不仅要掌握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现在有不少学生认为化学与现实生活脱节,化学教材与医药专业联系不多,给学生一种学之无用的感觉。[3-4]所以,如何使医药专业的化学课程的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且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从加强医药学专业知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为配合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使学生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内以化学的观点从分子水平观察和探索生命现象,能应用化学的理论、规律、方法、手段去分析和解决医药专业相关的问题[5-6],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医药高校化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以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多学科渗透交叉融合点转化为教学和研究的创新点,教学和研究的的兴趣点

对传统四大化学课程进行改革,重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构筑了与医药课程密切相关的化学课程新体系。以化学与医药学多学科渗透交叉的教学与研究为切入点,形成了能在化学基础课程与生物无机化学、生物物理化学、无机药物、物理药剂学等交叉学科中进行教学和研究的教学和学习群体。以物理化学为例,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药物化学、药剂学等专业课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同时它还是联系药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应用的桥梁,因此,物理化学已渗透到药学专业各个领域。将物理化学基础课程与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渗透交叉融合,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转化为教学和研究的创新点,教学和研究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热情。下面是物理化学与物理药剂学课程融合的例子。两门课程融合形成新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有效促进了《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以化学实验为载体,使实验室成为综合培养

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最好场所通过编写大学实验化学(应用型医药专业)教材,改变传统的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阵、自成体系,各自依附于其理论课程的传统模式,建立一个在一级学科水平上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该体系从教材编写、实验教学组织等各方面进行实施运行,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调整实验课结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基础化学实验精选了元素性质的实验,以60%化学定量分析的综合性实验,保证医学生在医学检验及生化检验方面的基本需要。无机化学实验精选了元素性质的实验,重点突出了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分析检验的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与药剂学紧密结合起来,满足药学专业的需要。综合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占50%,基础实验占50%,增加动手动脑的综合性训练。

阅读全文

传承精华争创一流期刊

艰难而不平凡的2020年终于过去,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一年已经开始。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艰难、奋斗和胜利,历史将铭记这改变世界的一年。病毒肺炎在全球肆虐,严重打乱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果断决策、统筹部署、英明指挥下,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打了一场壮烈的抗疫人民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疫情暴发,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但我们有中医药。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一大批勇于担当的院士、国医大师和中医药界的同道们,在武汉疫情暴发之初,在全国各地就迅速行动起来,以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三位院士为代表的中医药人,投入抗疫第一线,从大年初一开始,陆续带队驰援武汉,奋战80多天,终于使疫情得到控制,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贡献,在全球疫情普遍蔓延之际,创立独树一帜的抗疫模式。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中国抗疫的亮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医杂志》同样和大家战斗在一起,以我们的方式,为中医药抗疫做出贡献。从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第一天起,即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应对疫情,开辟肺炎专栏。2020年1月29日,通过中国知网首发了第一篇肺炎论文,目前下载量已达到近1.9万次,单篇被引超过400次。截至2020年12月10日,《中医杂志》共发表肺炎相关论文72篇,包括院士、国医大师的学术观点和诊治经验,抗疫一线专家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报告,涵盖肺炎的相关理论阐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诊断与证候特点分析、临床观察报告、典型病例报道,以及国家和各地诊疗方案的分析等内容,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已的72篇论文中,已正式印刷出版64篇,总下载量达18.9万次,7篇论文的单篇被引频次超过100次,极大地弘扬了中医药抗击肺炎的成果。

2020年《中医杂志》引证指标大幅上升,最新的引证数据显示,本刊复合总被引频次达到13222,复合影响因子达到2.145,网络年下载量达到81.07万次,居同类期刊领先地位。遵照中央深改会《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的精神,紧抓机遇,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期刊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在开年之初,肺炎依然在全球蔓延。作为抗击疫情重要力量的中医药人,依然需要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团结一致,发挥我们的力量。《中医杂志》全体编辑人员,祈愿在中医药界广大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继续做好有关报道工作,“抗疫三月短、格物几年许”,继续深入总结防疫经验,传承创新中医药数千年抗疫精华,引领中医药学术的不断进步。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研究进展,加强对心脑血管病、肺系病、消化系疾病、代谢病和肿瘤等的报道。主动加强对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高端领军人物的组稿工作,加强对中医药创新理论的报道,关注中医药临床循证研究,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阅读全文

国外医学教育现状及分析

一、日本汉方医学教育方法及课程设置

1.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与体现

在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上,各医学院校存在偏重医学教育与偏重药学教育两大类。李丹溪等分析了日本15所医学院校,发现前者占33%,后者占66%,进一步分析,发现偏重医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针灸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偏重药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汉方植物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药效机理的理解。如前身为明治针灸大学的明治国际医疗大学,在针灸教学方面颇具特色,1~4年级都有针灸的各种相关课程,包括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大阪大学、独协医科大学等以现代医学教育为主的院校也很重视针灸学习。北海里大学药学部于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开设汉方医学教育课,除了东洋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循证之外,其他都是关于汉方药物的课程。

2.汉方医学教育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形式

据统计分析,日本汉方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汉方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史、汉方医学理论与诊断学、针灸学、汉方药学、方剂学、汉方医学循证、方药副作用、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研究、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汉方医学概论几乎是每个学校均有的课程。系统分析15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其中31%课程较为系统,19%以药学课程为主,44%以针灸课程为主,6%仅有概论性课程。以明治国际医疗大学为例,该校开设汉方教育课程时间最长(1~4年级),第一学年时有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第二学年时开设有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医学、生活习惯及其预防,第三学年时有运动营养与健康,第四学年有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东洋与西洋医学结合的研讨。庆应义塾大学,该校将汉方医学教育分为基础药理学与基础理论两个阶段,并且二者按先后顺序进行。第三学年时有必修课10节,内容以汉方药的基础药理学为中心,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阐释。第四学年有必修课8节,讲授临床如何应用。目前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统一教材正在制定中,授课内容以课堂讲授市售教科书或自编讲义为主,皆重视汉方医学基本理论。还有实习、讲座、研讨等教学形式。《和汉药概论》《入门汉方医学》等教材是很多医学院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文化如家长,科学如孩童”。中华文化是中医药学形成、发展的土壤,日本岛国文化的外源性特征,使其在文化创造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拿来主义”。基于国际医疗发展方向及日本国内存在的医疗问题,日本医学界对汉方医学教育愈来重视,以将“汉方医学融入医学教育”为重要课题,以各种形式开展的汉方医学教育不断增加。汉方医学教育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医学生及民众对汉方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在其岛国文化基础上,选择性地吸取中医药学形成的汉方医学与中国本土的中医药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汉方医学教育与国内中医药教育相比,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阅读全文

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摘要:中药相关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改革:转变“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在基本实验基础上,增加探究性实验,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并重。无机化学实验评价方法改革: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微型化;探究性

如何为我国中药事业发展输送具备坚实化学基础的合格中药人才,进而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对于无机化学尤其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仍有诸多问题尚需改进,笔者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系统分析。

一、目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和实验方法比较陈旧,无法适应当前中医药学发展要求。目前,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2006年教学大纲为基础,课程内容和实验方法近年虽进行了修订,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实验方法和设备仍比较陈旧,特别是在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习主动性和主动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内容,重点提醒注意事项,学生们再开始操作试验,验证课本上的实验结果,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必须按照教材规定进行,在此过程中是机械性的,没有改进创新。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3.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够科学,无法全面评价学生能力。以往的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基本上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做出终结性评价,评分细则不够详细,评价分数比较笼统,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细节、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无法具体、细致地进行形成性评价。为适应当前中医药学教育发展的要求,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应从试验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采取以基本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为基础,开展微型化实验,开发计算机三维仿真模拟实验教学,提高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