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学研究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药科学研究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药科学研究

药学学科科研绩效评价

摘要:本文根据药学学科的特色,结合科研评价的目的,对药学学科的科研绩效评价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要对药学学科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业绩做出尽可能客观准确的评估和评价,要构建相对完备的药学学科科研绩效评价体系,除了将评价范围缩小在“学科”的范畴外,还需要考虑到行业的因素,不能够一概而论。

关键词:药学;学科;科研绩效

2015年10月5日,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先生喜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国人多年夙愿,一时间各大媒体热议,尤其是屠呦呦先生的所谓“三无”身份以及未发表SCI论文等特征,更引起了对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广泛讨论。屠呦呦先生获奖究竟折射出我国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哪些问题?尤其是在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民对于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大,我国创新药物研发逐步发展,开设药学类专业本科院校的增多以及医院药学在整个医疗服务链条中的作用日趋显著的背景下,如何能够客观准确地对药学学科的科研业绩进行认定及评价,以提高该学科的科研效率及整体水平,提高科研的投入产出效果等问题己成为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主要思考的问题。

1药学研究及药学学科

1.1药学研究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初期,就已经产生了最原始的药物。药物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以及在与疾病和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萌芽而产生发展的,在中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千金方》《本草纲目》等有关药物的著作均对我国药物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近百年来,随着西方药学的传入以及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医药知识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外,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制药工业的产生,带动了药学教育和药学科研的发展。近代我国关于药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药的药理和化学的研究,药品的生产以仿制和制剂加工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医药科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使我国在药物创新、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甚至在某些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尤其是在“十五”———“十二五”期间,在医药行业规划的指引下,更是取得了系列瞩目的科技成果。

1.2药学学科

阅读全文

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成就与经验

[摘要]总结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至今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对未来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引。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中医药体系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培养出的人才对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成就;经验

1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

1.1实现了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

以1956年高等中医学院成立为标志,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正式出现,从此中医药教育步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轨道。1993-1995年,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5所学校更名为大学;1996年,黑龙江中医学院和山东中医学院2所学校更名为大学;2006年,湖南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长春中医学院5所学校更名为大学;2010年,福建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2所学校更名为大学;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大学;2013年,安徽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大学,同年,教育部批准河北省独立成立河北中医学院。至此,全国独立建制的中医药高等院校达到24所,其中17所更名为中医药大学。除了独立建制的中医药院校外,还在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扬州大学、三峡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与南方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医药院校或农业大学中成立了中医(药)学院,开设了中医药类专业。不断发展的中医药高等教育,说明院校教育已经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主体,院校教育所具有的开放性和科学化、法制化、多样化,促进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使中医药高等教育有效融入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于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2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60多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的医疗、科研人才已经成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卫生机构、中医机构有中医执业医师267,225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42,047名,中药师(士)100,116名。2011年,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研究人员总数的65.66%。这些人员绝大部分为中医药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他们在国家医疗卫生、科学研究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这些在医药卫生领域工作的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之外,还有很多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医药教育、对外交流等工作。此外,中医药院校培养的非医药类专业人才也在管理、经营等领域作出了贡献,还有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取得了成功。因此,中医药高等教育为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力的支持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阅读全文

医药院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思考

摘要:高等院校的重点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重点实验室在实际运行中形成的管理模式与理想管理模式常常存在冲突。结合广东药科大学重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通过走访调研以及查找文献等方法,分析了我国高校重点实验室现状,总结出高校重点实验室的普遍管理模式,提出了重点实验室目前管理模式的弊端并探讨对策,为提高重点实验室运作效益,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药院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

重点实验室是由国家投资或推动、依托某一大学的优势领域建设的以基础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1]。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来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然而,重点实验室在实际运行中形成的管理模式,与理想管理模式常常存在冲突,本文结合广东药科大学(以下简称:广药)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现状,探索其与理想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提出我国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理想管理模式的完善路径,利于提高实验室运作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

1医药院校重点实验室的普遍现实管理模式

1.1广药重点实验室现状

学校紧密服务广东医药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医药应用研究,是区域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三级实验室);8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建立了涵盖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比较完整的医药研发创新体系;承担了包括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在内的大批国家、省市科研任务;并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国家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在内的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1.2医药院校重点实验室的普遍现实管理模式

阅读全文

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思考

摘要

作者通过对中医药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如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科研项目管理体制落后、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等的分析,提出不断更新中医药院校科研管理观念、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对策、建议,有助于科研人员意识到当前科研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改进,使科研管理工作更为科学、高效,促进中医药院校科研创新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科学;高效

科技创新是当前世界各国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点,而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科研是知识创新的阵地,尤其是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地,在知识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加强中医药院校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中医药事业才能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

1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中医药类高校的科研评价侧重的是较为直观的量的评定,而在质的方面却没有提要求或者有要求但贯彻力度不够;国内一流的中医药类高等院校数量近年来变化不大,国际范围内的知名中医药专家更是屈指可数;中国的高校管理模式趋向于科研人员兼任行政职务,导致学术资源分配不均,中医药高等院校内部部分学科发展迅速而部分学科发展停滞不前;在大型或高级别的科研课题组织申报或者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有效的组织者来承担负责人的角色,这不利于重大科学技术重难点的攻关;再有学校的科研人员积极致力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申报成功后对于项目的实施与结题并不看重,有的甚至到了结题时间根本未达到结题要求;顺利通过项目结题验收的老师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导致其科研成果未能成功转化而产生社会效益等。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权威崇拜、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问题是很多高等院校的共性问题。

阅读全文

战区医学情报思索

本文作者:张侃 宋敏 李君 单位:济南军区医学科技情报研究中心

医学情报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资源之一,其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人类的生命健康面临多种威胁的情况下,做好医药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对于推进军队卫生事业发展、维护官兵生命健康,保持部队战斗力至关紧要。必须充分认清战区医学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其特点和规律,明确任务目标,促进医药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科学发展。

1战区医学科技情报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1.1战区医学科技情报工作的地位战区医学科技情报工作是军队医药卫生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不同层次的机关以及科技人员的情报需求为导向,以情报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手段,对国内外、军内外医药卫生科技情报进行搜集、整理、编译、报道和研究,促进军队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发展。

1.2战区医学科技情报工作的作用战区医学科技情报工作作为军队卫生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为各级领导机关决策服务,服务于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促进医学科研活动效率提高和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对卫生事业和临床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发展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是服务于领导机关的决策。首先体现在为领导机关制定规划和计划服务。医学科技情报研究工作人员在参加军队的科技攻关、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划和计划制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保证了相关的卫生科技发展规划与计划的制定和完成。2008-05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战区医学科技情报研究中心,迅速组织力量,调整工作中心,紧密配合军区卫生部的总体工作部署,以最快的速度对战区部队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工作,在《实用医药杂志》上进行大篇幅连续报道;对赴川抗震救灾“铁军”医疗队、456医院医疗队、野战方舱医院进行大量图片报道,并精心设计、创新版面,及时推出抗震救灾专刊,全面真实地展现了战区全体医务工作者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动人画卷。二是服务于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

战区医学科技情报工作在医学科研管理程序的不同进程中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在医学科研课题的科研立项、审查批准、课题实施和成果鉴定中,战区医学科技情报的保障作用尤为重要。济南军区医学科技情报研究中心针对承担的查新业务范围,积极盘活文献资源、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了与解放军医学图书馆联网,确保了查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年多来,查新站共完成查新项目448项。三是战区医学科技情报工作可以为科研课题的立项和审查批准,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在科研人员经过文献调研,选题论证并提出研究课题后,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对课题的新颖性、先进性即是否为重复研究做出判断[1]。此项工作除了依靠专家评议和审查外,科技情报机构通过调研,对课题先进性和新颖性提出的评价意见,也应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就目前军队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军队医药卫生情报机构开展的课题查新工作,就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实践表明,课题查新工作可以及时发现许多重复研究和设计,在服务于客体的立项和科研人员改进课题的研究设计方面,均发挥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四是战区科技情报工作可以促进正在实施的研究课题的调整。科学研究是一项探索未知的创造性劳动,在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随时都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变化。

例如,有的研究项目在起步的时候比较新颖,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新近发表的科技文献,并已对将要研究的部分问题作了解答;或者遇到难题、出现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等。通过获取新的情报就可以及时对研究项目的指标、研究方法、技术线路等做出调整,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和取得更高水平的成果[2]。因此,在军队内部的科研立项和课题研究,不仅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其他同行在相关领域的科学进展,更加应该关注和搜集国外有价值的最新的医学情报,及时调整军队内部的项目和课题的方向和要求,争取获得的最终成果能真正为我军建设一流的信息化军队服务。五是战区科技情报工作可以对科技成果的坚定和评价起到参考和监督作用。目前,我军的主管部门规定,科技成果在进行鉴定和专家评审前必须先进行成果查新。这里的查新就是由科技情报工作人员通过文献检索和综合分析,对成果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做出初步的判断,为专家评审鉴定和有关部门对成果的审定创造一定的条件。这既是为避免重复建设和研究的,更是为军队立足实战的客观要求,无论从人力财力和其他效益来看,都是完全有必要的。从军区卫生成果办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军区内所有立项的医学科研课题在申报成果之前,百分之百都进行情报搜集和成果查新,真正做到“了解行情,悉知前沿”[3],这为军区每年申报下来的卫生科技成果形成战斗力保障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阅读全文

医学院校下药学学科发展研究

摘要:药学是医学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医学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和医疗器材。我国医学类主导本专科院校在重视和发展基础医学、临床、护理等医学重点学科的同时,往往忽视药学学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药学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药学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医学院校大背景下药学学科发展的新模式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药学学科;医学院校;康达学院;学科建设

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明确提出:①着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③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④统筹推进一流学科的发展。南京医科大学是一所跻身世界医学院水平的高等医学本科院校,以西医为主体,开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等19个医学本科相关专业。康达学院建立于1999年,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为独立院校,设有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部、护理学部等十余个教学机构,其中药学学科发展建设在大医学背景下处于明显劣势地位。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公共医疗卫生未来应做好四个分开工作,确立了药学与医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虽早已设立独立的药学专科性院校,但药学学科自识别率低、认可度缺乏、独立自主意识模糊、学科建设阻滞缺乏动力。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药学部作为研究点,在研究药学经典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药学学科发展阻滞不前的诸多原因,探讨性地提出了医学院校背景下的学科发展趋势以及改革方向,为药学学科基础研究的加强、综合实力的壮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1美国药学发展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药品研发基地。美国药学教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药学教育秉承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原则,形成了完善的药学教育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包括以下几点:①美国药学专业化教学定位明确,美国药学本科教育分为四年制(BSPS)和六年制Pham.D。BSPS为研究型,培养的毕业生主要进入药化、药剂与生物药剂等医药公司从事药学科学研究、商务管理等工作,Pham.D为专业型或技能型,是针对于药师(Pharmacist)的职业前教育,是美国药学教育的主体,相当于国内的临床药师。②美国药学教育具有权威的资格认证体系,不同于我国执业药师和病房药师双轨制,美国药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PE于1997年将Pham.D作为唯一的职业准入学位,其社会定位和经济效益等同于中国的职业医师资格证。③美国药学教育重视实践,美国药学新生第一至第三学年,需要参加每周一次的药学实践入门训练课程(IPPE),第四学年每周需花费40小时的时间完成高等药学实践训练课程(APPE),模拟实际工作状态,做好工作前的知识和技能储备[1][2]。

2医学院校背景下药学学科发展阻力分析

药学学科发展阻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发展定位模糊。药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一般为医药企业,但医学院校中的药学学生与医学联系紧密,就业方向主要是医院的药剂科、临床药学、药理等部门,教学上易产生药品生产环节学习内容的弱化。②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例如药学基础课“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容量分析和仪器分析,但是现代化的医药公司和2015年的新编药典,以HPLC、MS、NMR为新一代药品生产测定的主流技术,医学院校缺乏完整的教学资料库和相应的设备。③师资力量弱。教学队伍年轻,教学经验不丰富,学科理论研究不深入,青年教师面对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定的双重压力,往往焦头烂额、顾此失彼。

阅读全文

超分子化学在有机化学教学的深化尝试

[摘要]近年来,超分子化学在各个研究领域发展迅猛,与多个学科交叉融合。以有机分子为基础的超分子自组装更是这一发展前沿的核心。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适当穿插超分子化学的概念,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更高层次认识,也能促进他们将来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医药科学中的学术理解。

[关键词]超分子化学;有机化学;深化概念;教学尝试

化学是研究分子及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在这里,“分子以上层次”其实主要就是指“超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其实就是“超越分子范畴”的化学。从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脉络来看,其主要围绕有机分子而进行,然后逐步拓展到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进而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医药科学等进行高度交叉。因此,有机化学是超分子化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学好有机化学课程中的超分子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化学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如果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1超分子化学

对于有机化学来讲,大部分有机分子都是基于共价键而形成,因此传统有机化学都是讲授某个分子内部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机制[1,2]。而超分子化学则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合组装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的科学。所谓非共价键其实是一种次级键,也叫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学生所熟知的氢键,以及金属-配位作用、亲疏水作用、静电作用、范德华力等等。超分子化学主要发轫于1967年CJPederson发现冠醚,继而DJCram提出主客体化学,最后由JMLehn系统提出超分子化学概念。由于他们的卓越贡献,三人于1987年共享了诺贝尔化学奖。超分子化学发展十分迅猛,科学家J-P.Sauvage、J.F.Stoddart和B.L.Feringa利用超分子化学手段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构造方面由于做出重大贡献而分享了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3]。2017年10月,笔者有幸在南京大学和Sauvage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其获诺奖的标志性超分子——索烃的合成经历。

2有机超分子化学

如上所述,有机化学是超分子化学的重要发展根源之一。从两次授予超分子领域诺贝尔化学奖的情况可以受到启示。所有获奖的6位科学家中所研究的对象均为有机分子。例如,Pederson的冠醚是一种有机大环分子、Sauvage的索烃是两个有机大环分子以环套环的形式互锁、Stoddart的分子梭则是一个环状有机分子在一个线性有机分子上的穿梭运动等等。显然,有机化学为超分子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并且逐渐形成了化学的一个新分支——有机超分子化学。有机超分子化学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以有机分子为对象,研究它们的自组装规律、组装结构及组装体性质,以期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有序有机分子聚集体。

阅读全文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专业认证是新时期考核专业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途径。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及结果是专业认证考察的主要内容,而课程设计则是教学计划的灵魂。因此,做好课程设计至关重要。作为中药学专业基础课之一,且以培养中医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方剂学》课程,该如何完善课程建设,以满足新时期专业认证的需求,是文章主要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专业认证;方剂学;课程建设;中药学

20世纪初,专业认证在英美起步并逐步走向成熟,现已成为一种国际通行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它具有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三大基本理念[1]。其中,产出导向理念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这对于引导和促进高校专业按照国际先进理念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加快高校与国际接轨,最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至关重要。我校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指日可待。中药学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中医药思维,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医药贸易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中药人才。因此,教学计划对中医药思维的凸显至关重要。然而如何凸显?课程设计是关键,中医药思维培养的关键支点在于《方剂学》。该课程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必修课,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学科内容为基础,是沟通中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课,是体现中医学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的一门课程。因此,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完善《方剂学》课程建设值得深思。专业认证强调“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三大基本理念,为此拟采用反向性原则进行课程设计。即以中药人才产出为导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结果,反向性地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明确“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评价”,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对中医药研究也日益重视,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引进大批人才,推动中医药研究不断走上新台阶。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部分中医药基础研究缺乏深厚的中医理论依据,仅仅停留在基础研究层面,导致基础研究和临床发展脱节,严重影响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药学研究的效率。这反映现有的教学计划培养出的中药人才,虽然有很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娴熟的实践动手能力,优良的论文撰写水平,但他们缺乏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缺乏对中医经典文献的熟识度,没有形成科学的中医药思维,而这些恰恰是从事中医药基础研究的理论根基。溯其源头,主要还是在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2明确目标

中药学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中医药思维,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医药贸易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中药人才。因此,简略地说“培养具备中医药思维能力的中药人才”是中药类专业《方剂学》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这也充分体现了专业认证背景下“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课程设计理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