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影像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影像教学

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现状

【摘要】文章通过对陕西省某综合性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医学人文教育程度及其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研,发现目前医学院校师生对医学人文知识了解不够,接受医学人文教育程度严重不足,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相对薄弱,种类单一,不能满足临床教学和工作中对医学人文的需求。进而提出了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应提高医学院校师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知程度,课程设置上将人文精神与医学教育相融合,加强医学影像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医学影像教学;融合教育;现状

伴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同时人们的关注点由疾病为中心转化成患者为中心及健康为中心[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预示着医学领域人文精神的强力回归。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医学影像学包涵了多种影像检查、治疗手段,已成为临床最大的证源,在临床工作、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医学人文教育在影像学中的发展却略显滞后。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某医学高校师生医学人文教育程度和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研,探究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规律,为提升医学影像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基础与依据。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1、调研对象

于2018年9月-2018年12月对陕西省某综合性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师生进行问卷调研分析。调研对象包括医学影像医师、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及实习医师、在校医学生。

2、调研方法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在校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

摘要:医学影像学涉及面广泛,专业性及实践性较强,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而中医院校学生的影像学基础相对薄弱,故其实习医学影像学难度略大。本文着重介绍带教中医院校规培及实习生的方法,主要是图像存档传输系统(PACS)和人工智能(AI),旨在提高带教效率,使其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丰富的影像医学知识,并能针对不同病例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PACS;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方面,其专业性及实践性强,涉及临床医学面广泛,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门独立且重要的桥梁学科[1]。中医院校学生由于课时限制等原因,医学影像基础较单薄,对影像诊断知识更是知之甚少[2]。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提高中医院校学生医学影像知识的实习质量。

1中医院校影像学教育现状

中医理论注重讲究人体的整体性,西医理论特别是影像医学更强调人体的局部结构解剖,故中西医在教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西医理论在中医院校分布的课时较短,相应的教学设施亦不充足,故中医院校学生影像医学基础相对薄弱。另外,学生在影像科的实习时间较短,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实习中综合多种易懂手段进行教学。

2医学影像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及科技进步,医学影像设备更新换代迅速,从而也进一步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由于教材更新需要时间,医学影像学课程内容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PACS即图像存档传输系统,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信息,是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储存、传输和管理为目的的综合系统[3-4]。PACS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HIS)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环境,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医疗服务。PACS系统运用便捷、易掌握,也为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先进的手段,提高了影像教学层次。大数据时代,理论算法的不断更新,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网络设施的演进,共同驱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局限于解决单一影像任务,虽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仍为临床工作带来不少便捷之处,我们可以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临床带教工作中,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影像,服务临床。

阅读全文

医学影像学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通过对医学影像教学特点的分析,从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理念及具体的影像思维培养等各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影像学教学及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医学影像学知识,培养出具有科学思维观的创新型医学影像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创新;实践;思维

随着电子、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运用与发展,医学影像学已发展成为集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RI)及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临床学科.医学影像学诊断的范围已经由形态学发展到功能学,甚至是分子水平,例如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GingGstatefMRI)、MR分子成像探针等[1].随着医学影像学科在“深度”及“广度”的持续性发展,给我们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实践提岀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大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的综合型医学影像人才.因此,笔者结合30年来的影像医学教学及实践体会,就医学影像学的教与学中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

1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教学

1.1循循善诱,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在授课前要对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医学基础及影像知识的了解要进行调研,围绕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有针对性备课.无论多媒体教学或传统的教学模式,都不应简单地将知识“堆积”或“下载”给学生,应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采用类比及比喻的方法,深入浅出,激发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影像知识的理解,使抽象、枯燥生疏的医学影像学变得直观、有趣、形象,易懂易记[2].例如:讲X线、CT成像原理的区别,可以比喻为X线照片就像把面包压扁看、CT成像就像面包切成薄片看等;如讲授左心衰竭体征中的舒张期奔马律,可模仿马蹄奔跑时的节奏敲击桌面发出声音配合进行讲述,这种形象的知识讲解可使学生记忆深刻.对一门全新的学科,开始听讲部分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可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引导、总结.通过这种以问题导向学习方式(PBL)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阅读医学书籍、刊物的能力,为真正掌握医学影像学的精髓、树立正确的医学思维方法和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2G6].

1.2不断强化学科建设,提高师资素质

阅读全文

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2014级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28人,作为本次探讨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大班,传统教学组有学生160人,比较影像学组有学生168人,两组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传统教学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法;比较影像教学组,需要教师在进行疾病特点讲解时,配合核医学影像特点进行说明,采用多种仪器(X线、螺旋CT、MRI以及超声仪等)扫描出来的影像,介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各种角度对学生进行疾病表现和发病机制分析,并让学生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疗效评价方式、预后处理等。两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所学习的内容,课堂时间以及任课教师均相同,且学生期末所面对的考题内容和评分标准均相同。

3.效果评价。

给比较影像教学组的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表,待其填好后上交。统计两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满分为100,100≥x≥90优秀、89>x≥80为良好、79>x≥70为中等,69>x≥60为及格,60>x为不及格。

阅读全文

互联网+医学教育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摘要:随着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教育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各个专业中陆续出现了“互联网+”的概念,高等医学教育的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医学影像学,实施混合教学的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有诸多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在优势教育资源的共享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医学影像学为研究案例,重点剖析了现阶段该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发挥了本学科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医学教育;混合式教学;医学影像学;共享

一、引言

“互联网+”的概念最近被广泛地提起,出现了许多“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叫法,比如“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教育”等,但这种概念并不是简单的概念罗列,而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等的多种融合,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创建一个新的发展业态。近些年,“互联网+”的概念已逐渐发生了转变,并逐渐影响着多个行业,其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形态,即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及资源集成方面的优势,并创新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全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班级+老师”的模式已经是多年不变的固定模式,但是在新的“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已经逐渐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原有的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教育领域的许多学者对“互联网+教育”,特别是“互联网+高等教育”做了深入而细致的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互联网+教育”并非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全颠覆,而是对前者的一种改进和优化。重视“互联网+教育”在教学资源方面的作用,实现教学空间公平的突破和个性化学习,最大化利用互联网优势共享本专业一切可能的资源,最终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实现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目标。

二、目前“互联网+医学教育”的背景下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一)“互联网+医学教育”下的多媒体医学图片库

许多医学类的院校,已经建立了PACS网络多媒体图片库,该图片库具有浏览图像简单、清晰、内容丰富的特点,能够充分显示影视图像的特点以及细节,在学生的阅读感受方面可以极大地进行优化。但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厂商生产研制的PACS只具有访问和阅览的功能,不具有模拟读片、写报告等是临床实际当中需要的功能,对于缺乏医学方面经验的同学,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把握住与临床影像相关的知识和病理,更不能模拟实际工作当中的拟写报告模式。再加上校园网的网速比较慢,学生只能用学校内的局域网进行登录,因此可以使用的数据库就较小,教学的空间扩展能力不够。

阅读全文

PACS/RIS影像学应用

1比较影像学

1.1比较影像学概念

比较影像学是指以不同的成像设备为手段,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对疾病不同的影像检查进行综合比较,从而采用最有诊断价值的、最优先的影像检查方法。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以医学影像学为中心,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将疾病相关的基础学科(如解剖、病理和生理)、临床学科、影像技术学和影像诊断学等相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教学方法。

1.2医学影像学见习引入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不同的影像检查技术其成像原理是完全不同的,这导致各种影像学方法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及劣势。因此,针对不同疾病,甚至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不尽不同。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常过分强调影像学中某一种方法的优势,而忽视了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的特长,使学生所获取的影像诊断知识比较片面,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面对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出现选择困难。因此,我们在讲授时应注意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强调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不足。比如,冠心病的影像诊断技术包括超声、冠脉CTA、冠脉造影、SPECT等。冠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都可以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狭窄、闭塞等形态学改变,不同的是CTA不仅可以了解狭窄程度,还可以评价斑块的情况,不足之处是假阳性率较高和不能进行治疗。DSA是诊断冠脉狭窄的金标准,同时可以进行介入治疗,但该检查方法具有创伤性且不能观察斑块情况。这两种检查方法共同的缺陷是不能反映心肌局部的血流灌注与心肌细胞的活性,而SPC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不仅可以诊断有无心肌缺血,还有助于判定缺血是可逆性或不可逆性,以及冠状动脉的贮备功能,但无法评估冠脉形态学改变,包括管腔和管壁斑块。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对不同疾病,甚至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优势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比如同样是脑出血,不同出血时期影像学检查的敏感性不同。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而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MRI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在影像学实习中采用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医学生了解到不同影像检查在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医生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更为合理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既能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能对疾病进行确诊及定位。

2传统影像学诊断学见习模式的弊端

既往我院医学影像学见习多采用传统模式,以典型的影像教学胶片和观片灯为主要教具,先复课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分组阅片、讨论。近年来,各种影像设备飞速发展,影像新技术及新方法层出不穷,影像诊断涉及的教学内容随之越来越广。一方面,传统的胶片因数量有限,已无法承载现代医学影像所蕴含的大量影像学信息,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同病异征”和“异病同征”等抽象的影像学概念。另一方面,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需要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将不同的影像技术所产生的图像、相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等信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检查申请单上相关的信息非常有限,学生无法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比较影像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此外,传统教学胶片一些固有的缺陷,如大小固定,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图像,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

医学影像学教学论文(共3篇)

(一)

一、课堂讲解,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完善教师的备课内容

1、根据学生的专业及所学知识背景情况选择教学计划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包括X线、CT、MRI、超声及介入放射学等内容的课程,在临床上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及随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亚专业细化及交叉,掌握并应用好影像学不仅是影像科医生而且是临床各科医生所必须的.对于综合型医学院校,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医学知识背景(专科、本科)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的医学知识背景编写具有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计划和备课的内容.

2、丰富课件的内容

影像教学的特点是以图像学习为主,所以要充分重视多媒体及数字化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学手段实现数字化.在理论教学时,充分利用幻灯、录像、及图表等,尽量减少板书,以缩短授课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能“看得见,摸得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影像征象的辨认和综合分析能力.现行的教材特点是以局部解剖为主线,介绍各系统中各个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学表现,目的是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这是希望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综合应用多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教学模式可采用整合各种影像资源集中安排教学,即X线、CT、MRI及超声相结合;影像、临床、解剖和病理结合的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立体的、三维的影像概念,建立起各种影像间的立体联系,以增强学生多方面影像的认识能力.

3、改进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放射科规范化培训及住院医师教学方法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保障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由医院内部培训转变为社会化培训,其中放射科轮转培训是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区、各单位由于不同的师资力量、专业背景、教学能力,放射科轮转培训的水平参差不齐。文章基于我国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特点及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规范化培训的实践情况,阐述儿科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培训期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儿科住院医师的影像专业水平,造福广大患儿。

【关键词】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继续医学教育;教学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提高儿科医生诊疗水平,解决目前儿科医生短缺的重要途径[1]。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儿科影像学作为亚专业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儿童疾病的发现、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对临床儿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放射科已成为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选科室[2]。西安市儿童医院放射科于2017年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依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细则》)等相关规定制订了轮转与考核计划,每年承担约20名儿科住院医师的住培任务。文章旨在分析本院儿科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优化解决方案。

1儿科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兴趣

一方面,儿科住院医师住培学员本科阶段影像专业学习课时短,对医学影像学认识不足,加之影像教材的滞后性,学员自身影像基础知识薄弱,住培期间对新技术、新设备,如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CT三维重建等技术缺乏了解,对影像专业知识缺乏临床实践,认为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各种设备、影像技术能解决哪些临床问题缺乏了解,加之轮转时间短,常常容易懈怠。另一方面,带教老师要承担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对非影像专业的住培学员,往往认为其轮转时间短、缺乏专业知识、积极性不高,常常疏于指导,对于不同临床专业背景、不同层次的学员更难以实施个性化培训,因此教师更倾向于关注影像专业的住培学员。

1.2轮转时间短,培训内容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