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实验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实验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实践

1对象与方法

1.1授课对象

蚌埠医学院检验系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1.2方法

1.2.1精选实验项目

为体现实验的综合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我们精选了3个临床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分别是:肺部感染、慢性肝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检测指标涉及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多门课程内容,体现出临床检验科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能为学生尽快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1.2.2课时安排与分组

阅读全文

医学检验专业分子医学实验学探讨

摘要:为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中心将基础医学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三门课程的实验,通过学科整合构建了一门新型的独立实验课程即“分子医学实验学”。通过对该课程的实验项目重新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及课程考核评估体系的实施等主要环节进行大胆改革实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分子医学实验学;实验教学改革;医学检验专业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是具备熟练的医学实践能力、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检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和分子水平。分子医学是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它涵盖了分子生物学主要的理论和技术体系[1]。为了实现我校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内涵的专业教育和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模式,推动我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我院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开设一门跨学科、全新的独立实验课程即“分子医学实验学”。该课程是将基础医学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等三门课程的实验课重新构建起来,它打破了基础医学原有学科之间设置的壁垒,使相对割裂的学科知识串通起来,尤其对加强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开设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

1.1构建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

多年来,大多数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一般是以每门学科为中心的模式开展,每一门课程的实验都是由教研室负责独立设置并完成带教,学生只是从中学到了某一实验内容和某种实验方法,很难将它与其他学科知识及科学研究联系起来,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之间的界限特别明显,教师间也缺乏互动沟通交流,导致实验内容难免出现重复或衔接不当。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必须通过淡化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来实现。构建以跨学科、多交叉和综合性为特点的实验教学平台,让各学科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2]。分子医学实验学是一门涵盖了分子医学相关实验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掌握分子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如层析法、电泳法、分光光度法和生物大分子制备等常用的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二是通过开设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2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实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阅读全文

动物医学实验教学变革

作者:陈永富 单位: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围绕专业系列技能培养,构建实验项目体系

为了保证学生达到行业岗位的要求,我们在对行业发展和专业学生就业主要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四大技能,即动物基础医学技能、动物预防医学技能、动物临床医学技能、动物检疫检疫技能。据此制定了动物医学专业实验相应的教学大纲,明确了50项学生必须掌握的系列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构建能体现相关的系列专业技能要求的实验项目23个,实验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其应用性与行业性,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设置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三个层次、递进式的实验项目训练体系,成为体现动物医学行业要求的系列实验,涵盖动物解剖技术、病料的取材与送检技术、动物给药技术、动物病理剖解技术、流行病诊断检疫技术、外科技术等多方面专业技能的实验项目体系,并明确每一个实验项目的考核与实验技能的掌握要求。

1.基础性实验为验证性和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为主,注重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技能训练,旨在加深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培养实验基本技能。如《病料的取材和送检》实验中,强调剖检前检查、取材时间、器械的消毒、病料采取、病料的保存、病料的运送等手把手的规范化训练,为后续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综合性实验注意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性、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如《病原菌分离及其疫苗制备技术》实验,此实验中包含病料的采取技术、细菌的培养技术、细菌的分离鉴定技术、疫苗的制备技术等多种综合技能,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先提出实验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提交实际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操作,合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利用从基础性实验中学到的实验操作技术(病料的取材)去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综合疫苗(灭活苗)制备技术,在临床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3.应用性实验其实验内容侧重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如《中毒犬的急救》、《宠物口炎的诊断与治疗》、《宠物食道阻塞的救治》、《伪狂犬病的诊治》、《动物胃肠炎的治疗》等常见、多发的疾病,此层次实验围绕临床门诊开展,通过开放式实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缩短就业的适应期。

创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实验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

医学检验技术化学实验技能培养

【摘要】

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非常有必要。针对学生在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培养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技能的重要性,知道怎样是规范操作,清楚为什么要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自我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达到培养目标。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分析化学;实验技能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5ZCY102),项目负责人为董丽丹。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导学案在高职高专‘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GH150631),项目负责人为蔺首睿。

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此前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理论与实验基础,此后衔接临床检验基础等专业课程。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分析化学实验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实验中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分析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实习、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阅读全文

综合实验医学检验论文

1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

1.1实验预备阶段

按照课程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肺部感染的实验诊断、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实验诊断、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共6个,每个实验安排8学时。病案的准备是由教师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特点,与临床相关科室联系,每个病案从医院收集6-8个有代表性、实用性、可学性的病例,根据病案结合大纲要求共同协商、反复讨论,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无能力开设的实验项目需要提供检查报告等资料。学生每6-8个为一组,民主选举出组长,组长协调本组全部的工作,每次实验均要在组内推选出不同的汇报人和评委,组织本组同学针对提前一周所给病案资料和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及参考书。此阶段既可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又能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学习如何获取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分工协作。

1.2实验方案确定阶段

首先由每组的汇报人根据所准备的资料对病案每一个信息点进行分析讨论,如病人的年龄、姓别、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拟检测的实验指标、初步诊断等,内容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后由各组汇报人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病案分析思路,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各组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评分,评分的依据由参与态度、汇报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及其他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课后学生进行下次相关实验方案的准备,包括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此阶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病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如何选择较佳的实验项目组合。

1.3实验进行阶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与以前单科实验的不同处之一是实验中的操作老师事先并不讲解,全凭学生自己看试剂说明书或相关实验指导,而且组内每个同学所做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结果组内共享。这既是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挑战。指导教师在实验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操作等此类问题或困难时,一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指导他们查阅有关参考书、试剂说明书等资料,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阅读全文

实验室信息系统医学检验探讨

1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功能分析

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内容:数据采集:主要是指通过信息自动采集以及接收分析仪器发出的实验数据,通过与前台输出的查者体或患者的资料相对应所形成的数据内容。资料录入:主要包括查者体条形码信息的录入、患者资料的录入以及手工测定结果的录入等内容。结果传送:检测人员要对试验的结果以及评价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及时发送出评价报告,并导出原始的OD值、吸光度等计量性数据的。例如,冷凝集素主要为IgM抗体,这种冷抗体在31℃以下温度时,能作用于自身的红细胞抗原而发生可逆性的红细胞凝集。而引起冷凝素反应。在严重冷凝集样本血常规检测方法分析的过程中,冷凝集反应严重影响了血液的检测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必须对其影响的可能性作出有效性的评价,方可发出检验结果。结果数据的对比:在审核报告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自动调出患者有效时间段内测定的实验结果,方便对其历史值进行对比分析,使实验的结果能引起观察者的注意,有效减少检测误差的出现。报告的打印及分析:报告的打印要按照统一、标准、完整的格式进行打印,提供患者的完整临床信息、标本状态以及结果的参考值,要将检测的结果审核之后,发往医院的信息系统。对于实验人员而言,要对实验室的信息管理软件进行自动数据的读取,经过审核,打印相关的报告内容。质量控制及实验数据的共享:质量控制,主要是指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实验室分析人员对测试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包括空白实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仪器设备的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包括分发标准样对诸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对分析方法进行协作实验验证、加密码样进行考察等。实验数据共享主要是指,实验室工作站要对患者的资料及查者体检测结果进行录入分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为数据内容的分析处理提供有效的依据。结构保存:即指查体人员或是患者资料的长期保存。系统维护人员要对服务器的数据资料进行定期的备份与处理,充分保证试验结构数据的安全可靠。管理功能:有不断完善、适时更新的科室试剂管理功能,仪器设备运行的管理功能。系统的安全性:针对每个操作者对系统功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设置不同级别的操作权限,防止不熟练者误操作而对系统造成损害。实验室监督员定期进行监督,实现实验室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行。

2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医学检验中的工作流程

2.1患者标本的采集

对于门诊患者而言,在抽血室要通过门诊缴费的收据号进行信息的提取,通过扫描式条码进行标本内容的采集,并将标本内容送到实验室。病区患者的信息采集,护士要确认并执行医嘱,扫描条码试管,并将采集中心的数据送往实验室进行保存。

2.2查者体标本的采集

对于查者体,采集血样的护士要撕下查者体登记表中已经贴上的条形码标签,并贴在留取标本的空试管上,当达到血样的采集量充足的情况,要按照系统的工作程序,将查者体的血液留取并贴在条形码的试管上,等到采血结束之后要将查者体的信息及检测标准按照一定的输送条件送至到实验室。

阅读全文

动物医学实验室信息化构造

作者:计红 王春仁 杨焕民 李士泽 崔一? 郭景茹 张旭 郭丽 冉旭华 于立权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由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实验材料都是动物,而要满足所有涉及的实验动物较为困难。因此,在设计实验上,挑选了有代表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来进行真实操作,而其他一些相似的实验可以采用虚拟实验系统替代。使用虚拟实验系统对实验结果会有清楚的展示,学生较易理解,这正好填补了真实性实验的不足。两者结合,使学生对实验技术和结果的理解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外,2007年10月起该校开辟课程主页,不仅将学习的时间、地点加以延伸,还可以通过网上“留言板”及时了解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收集反馈意见,促进师生的双向交流。

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与讲授式方法的结合由于该校整体教学体系在几年前进行了改革,导致实验课时缩减,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增大,但是由于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学习热情差,再加上实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当前所提倡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1]。此外,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方面,普遍存在只重视理论课教学,而实验课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现象,把实验课当成了理论课的附属[2]。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在机能实验教学中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近年来,改革的中心思想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了适应该教学改革思路,可以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改革方式。

该校动物机能学教研室坚持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创新思维为主,验证课堂理论为辅的原则,改变传统的按理论课安排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对实验内容和体系作了相应调整。坚持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实验分为以下4大部分:①动物生理学常用实验技术概述;②基本实验操作;③综合性实验;④实验设计。从内容设置来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先安排一些简单的经典实验,如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等,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以及常用的手术技术;而后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综合实验,如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及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等,这些实验项目较多、过程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所需时间较长,旨在进一步强化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自己设计实验,要求学生根据现有条件,自拟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是机能实验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每一学期实验刚刚开始时,就布置给学生作业。作业的内容就是根据该学期的理论内容设计一个实验,在该学期实验结束前2周上交实验计划。教师拿到实验计划后进行审核,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实验要求。通过该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相反,探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则可以达到协同提高的效果。因此,该校所采用的是分组讲解实验和总结实验的方式。如30人进行实验,要分成5~6组,每组都分别要进行实验前的讲解和实验后的总结。如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第1组负责讲解实验原理,第2组就要负责讲解实验方法,第3组要讲解注意事项等,然后依次轮讲。到实验结束时,由于每个实验都有很多实验项目,因此每组负责一个小的实验项目结果和分析的讲解。在学生讲解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在旁边指导,如遇到学生讲解不全面或者讲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和补充。通过该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开动了学生的脑筋,实验效果明显提升。该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实验方式。以探究式教学为主,教师补充说明为辅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实验考核方式的改变近年来,为了逐步完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实验课成绩评定强调全面性与全程性,通过平时成绩、实验设计与答辩和口试考核3个方面评价学生成绩。机能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100分,根据学生平时每次实验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情况以及写作实验报告的质量等加以评定。实验设计和实验表现占50分、实验报告占30分、期末考核占20分,包括口试、准备实验物品和操作考核3个方面。通过该过程,既规范了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又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方法较之传统的方法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加强教材建设,出版创新性实验教材为适应动物机能学教学的需要,该教研室还共同编写了《机能学实验指导》一书。在编写过程中,教师们参阅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有关资料,力求使该书既能适合本科生,又能用于大专生;既便于读者自学,又有益于临床工作者参考。在先进性方面,立足于我国现实条件,着眼于生理学科未来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实验绪言、常用仪器、常用器材介绍、常用手术方法、普通生理实验、电生理实验、实验设计等。此外,还有常用溶液的配制等。该书已使用5年,效果较好。

阅读全文

医学信息学课程挑战性综合实验设计

摘要: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信息科学和医学科学的交叉实践类课程,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综合应用性强,信息技术更新快,缺少优秀教材,并且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教学内容难以掌握。针对该课程的不足,该文提出了引导学生动手设计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医院挂号信息子系统的挑战性综合实验方案,并具体阐述了挑战性实验的设计目标、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该课程四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挑战性综合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医院挂号系统;挑战性设计;综合实验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通过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技术完成生物医学数据、信息及知识的存储、组织、传输、处理、检索和优化利用等一系列医学信息管理任务,辅助医学领域的科研实践,提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学科[1]。医学信息学概论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图像传输与处理系统和医学决策支持系统等临床应用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涵盖各种医学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显示、处理及利用等基本知识和技术,内容多而杂[2-4]。另外,医学信息学概论本身也是一门融合了信息科学和医学科学的交叉实践类课程,可涉及综合应用所学的有关医学、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及网络技术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具有应用性强、内容多、信息技术更新快、实验设计难、但对学生今后工作帮助大等特点[5-6]。这门课程在世界上受越来越多的医科院校及工程类院校的青睐,国外很多大学专门设有医学信息学专业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以多种形式(理论+实验/实践)加强和巩固该课程的学习[7-8]。截至2014年,我国开设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院校已达到59所,众多高校(无论医学院校还是理工院校)都面向本科学生开设了医学信息学概论相关课程[9]。该课程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10],但是该课程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优秀教材匮乏,教材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更新和发展的速度[11]。截至2017年,与医学信息学概论相关的著作与教材总共不到40种,绝大多数教材针对对象是医学本科生或信息管理类本科生,至今无一本专门针对理工类学生的著作或教材。2)医学信息种类繁多,既包括大量数字、文本类信息,也包含大量生理信号、医学图像及视频流等多维多模态信息。相关信息处理及利用的软硬件技术及网络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理论教学中很难做到全面而新颖。3)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2-13]。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本课程的先修或同修课程有C语言、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但学生学习这些课程时一般只能单独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缺少系统性的实践与开发经验。如何将这些课程知识有机整合起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4]。从2003年开始,我们一直从事医学信息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十几年来,课程组不断思考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及综合实验应用等方面的改革和提升。考虑到医学信息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开始探索在授课同时,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医学信息小系统,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希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与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动手能力,激活学生的挑战因子,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感,培养他们直面困难、挑战困难、并克服困难的品质。为此,我们教学研讨决定,从2014年开始,课堂教学之外,新增一项综合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开发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医学信息子系统。4年积累下来,我们在医学信息学课程挑战性实验设计上已取得了一定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下面我们将从本挑战性实验的设计目标、设计内容、实施方案、实施效果和思考等几个部分进行总结,期望与广大同仁分享和交流。

1挑战性综合实验目标

通过对课堂上讲授的HIS系统功能、工作流程和主要内容的理解,综合应用软件开发语言、数据库技术及软件工程等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开发一个简单的医院门诊挂号子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与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实验内容

本课程授课之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已学习过C语言和软件工程两门编程类课程,同步正在学习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课程,在知识和技术储备上已有一定基础。考虑到医学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软硬件综合工程,我们选择学生最为熟悉、工作流程最为简单、最容易实施的医院挂号子系统开发作为综合实验设计目标,即设计开发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医院挂号信息子系统,要求系统具有登录管理功能,具有权限管理功能,具有初诊和复诊挂号功能,具有一定的数据计算和统计功能,并要求每小组按软件开发的流程从系统规划、工作流程(业务流程)设计、开发工具选择、数据库设计、到编写程序、再到系统调试、最后到系统测试,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兴趣特长的差异性,挑战性综合实验以小组为单位(3~5人/组),开发语言不限,数据库管理系统不限,挂号系统的系统架构不限,学生可设计为单机版、客户/服务器版(C/S)、浏览器/服务器版(B/S)或手机APP等任何形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