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生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生教育

审美教育医学生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

审美教育在社会中的价值日益突显,正逐渐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德技双馨的医学专门人才,而医学院校在审美教育方面相对于综合院校来说还很薄弱。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审美教育工作,使审美欣赏、审美创造贯穿于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得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审美教育;医学生;素质教育

罗特韦尔步特普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人既是美的鉴赏者,也是美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在经济、科技和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审美教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意义,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审美教育。医学生作为专业针对性极强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主体,高素质不仅仅体现在高超的专业技能上,也体现在高素质的审美和创造中。审美教育对医学的指导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医学从来都离不开审美问题,它同美学不可分离。

一、审美教育在医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1.审美教育对提高医学生美的认识能力的作用。

阅读全文

医学生医学教育思考(3篇)

第一篇:医学教育下医学生医学教育思考

1原因分析

1.1宏观因素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改革步伐缓慢、经济发展区域失衡、文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

1.1.1医学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偏离,人文医学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往往只重视医疗技术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医学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开设一些基础性课程,如文史哲、艺术欣赏等,完全背离我国医学教育的实质。

1.1.2我国教育重理轻文,人文医学教育未得到重视长期以来,重理轻文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样虽然培养了医学生的理解、概括、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忽视了开发医学生的意志、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现阶段的医务工作者,既要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1.2微观因素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本身的教育观念、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1.2.1教育观念体制落后调查研究显示,53.03%的学校其人文医学教育的阻力主要是教育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育体制改革缓慢;51.62%的认为人文医学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学校决策者;进一步分析发现,53.48%的认为来自学校决策层的阻力,是他们在观念上认为人文医学教育不重要,46.5%的认为他们认为很重要,但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太麻烦了,不易做到。这些数据说明,教育观念、体制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阅读全文

医学生临床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医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反映出来的思想状况不同,德育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也有所不同。随着医药卫生大环境的变化,对医学生临床阶段的德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注重加强临床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把握时代特征,结合实际开展适合医学生思想特点和环境变化的德育教学,是临床医学院做好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引领着大学教育的主要方向,也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专门人才的重任,临床教学阶段则是由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务人员的重要桥梁和必经阶段,在此阶段,不仅要培养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其形成良好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因此,对临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永恒的素质教育主题。

1新时期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环境变化

伴随着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医学生的思想行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教育主体的思想特点,才能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出符合教育主体特点的教育形式和载体。

1.1新时期医学生的思想特点

新时期医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趋势,又有其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1]。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其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择业观及婚恋观等充分体现了时代变革的烙印,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等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和职业倾向性。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高校学生基本情况滚动调查问卷显示,对于“您在大学期间最大的压力来自”这一问题,41.5%的同学选择了“就业及发展前景”,位居各选项榜首,远远高于2015年的30.1%。一项以哈尔滨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体的调查中,“您认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问题时,41.9%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取决于社会名望的高低和事业成就的大小[2]。由此可见,固化的职业倾向使医学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实用主义倾向。另外,进入临床医学院后,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自由空间骤然增大,教育管理形式也由集中向分散管理、兼职管理转变,这些特点都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求我们结合当前形势和相关政策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惑及时予以解答和帮助,使其真正感受到德育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阅读全文

少数民族医学生素质教育

1、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微观化、综合化、多元化发展,人们对于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医学人才应当医德高尚、知识基础扎实、医术精湛、服务优良、适应性强、富有竞争力和创新性。因此,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至少包括3个方面: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下,一部分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见利忘义的现象,尤其是当前国内医疗费用上涨、医患关系恶化、医患纠纷增多、医护人员不负责任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医学生很难对医疗行业的问题形成正确的理解,难免会对自身的职业价值感到困惑与迷茫。因此,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帮助其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观念,担负起救死扶伤、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大职责就显得特别迫切和重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学识是作为一名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本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科研活动等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这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中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和谐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医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承担医疗行业风险,经受失败的考验,与痛苦和疾病作斗争的必要准备。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以实现培养适应社会的新型高级医学人才的目标。

2、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2.1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2.1.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递进式五年“不断线”的教育模式,研究与民族医学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基础知识、专业特点及学校地域特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把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2.1.2对大学新生进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

阅读全文

医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医学教育应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应全面地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保障的重要地位,应全面地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育改革;教育现状

为了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医学教育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医学教育应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应全面地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保障。本文将就医学生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医学教育的改革进行思考。

1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1.1医学教育成本高导致的城市农村卫生水平差距过大。由于目前本科医学教育的学制很长,医学生最少需要通过五年本科教育以及三年规培才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因此培养一个医生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财力以及人力。这种条件就导致经过八年学习的医学生普遍不甘心进入乡镇医疗进而导致卫生人力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布严重不均。杜凤姣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高学历、高素质的医疗工作者普遍分布在城市地区,就业方面他们会倾向于大型的、级别更高的医院,然而农村地区和社区卫生机构中高学历、高素质的医疗工作者却显著不足[1]。究其根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市与农村医疗工作者待遇上差距以及年轻人对于城市现代化生活的向往。

1.2医学生对个别科室的担忧。一部分医学生在就业时不愿意进入一些任务量较高且薪水不理想的科室,以儿科来举例,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科室,儿科本应该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但近些年来儿科医生的数量远远达不到预期,根据宋秋霞等人的研究测算结果显示全国儿科医生缺口约20万[2],越来越多的儿科医生因生活压力选择离职,安徽省宿松县人民医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要求转岗一事便是这个社会矛盾最强有力的证实。为解决该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便指出鼓励承担培训任务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给予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对象薪酬待遇方面的倾斜。

1.3医学教育缺乏横向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学科交叉已逐渐成为时代的热门话题,医学也毫不例外。由于人们对于疾病的研究逐渐深入,单一学科已经很难解决最新出现的问题,因此交叉学科的出现使得医学发展迎来新的春天,正是由于材料、机械以及电气等学科的加入使得医学发展能够上升到当今的高度。但纵观现今的医学本科教育,还是以单一医学教育为主,学生大多缺乏横向学习意识,这将在本科教育结束后产生严重的知识断层。由于缺乏横向教育许多医学生无法适应工作环境,但是适应交叉学科的工作环境就需要许多时间更别谈精通学科之间的互作以及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阅读全文

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研讨

一、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的意义

1.内化价值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述说“认识”与“实践”关系时指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客体的反映,其发生、发展和检验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这也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有助于医学生在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认真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医学精神。

2.掌握生活技能

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一般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谋生能力,即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技能、心理结构的能力,心态上能够独立承受各种压力、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生活的能力等。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能帮助医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社会化进程与当前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引导医学生成长、成才,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药人才。

二、社会视角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仍面临许多问题。从社会视角看,社会环境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国内形势看,全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局面尚未形成,这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化的进程。其具体表现在政府导向作用不强,地方及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接纳程度不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稳定性;基地建设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基地建设机制,或者是已挂牌的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甚至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状态。经费投入不足,活动资金紧张;部分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专项经费支持,或者是可用于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有限,只支持少部分“重点队伍”;大多数社会实践队伍只能自筹经费或自主寻求社会赞助,但社会企业商家和社会团队予以扶持的力度并不大。

阅读全文

医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路径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医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医学生的创业受到自身因素、社会因素、方法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医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医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理念、重视师资、紧扣特点和联系社会四个方面路径的探索。

关键词:医学生;创业教育;路径

一、医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是一种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行为,而创业教育毫无疑问成了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知识创造能力、想象力、洞察力、实践能力、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最佳手段。创业教育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激增的大学生数量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紧迫,反观医学生,大部分观念仍然持传统观念,认为“学医就要当医生”,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就业压力更为突出。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创业教育向医学生传播创业文化、培养创业精神、训练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满足就业需求。

二、医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

鉴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应当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不同区域、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应主动探索适合其办学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医学教育具有时间长、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等自身特点,医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特殊形式,凸显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项调查显示,医学生的创业能力总体得分不高,但有约94%人处于“中等偏下”的档次,属于“潜力股”,这支“潜力股”的群体庞大,有待学校和有关教育机构更大力度的支持培养。新医改的到来,对我国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应具有服务基层的思想、全科医生的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择业观念的转变,这些都与医学生的创业教育目标相契合。因此,医学生创业教育要根据其具体特征,结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来合理开展。

三、医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美术教育培养医学生形象思维探究

【内容摘要】建立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不仅关系到医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发展,更是当下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美术教育作为医学院校实施美育工作的途径之一,对于发展与培养医学生形象思维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围绕美术的学科特点,对美术教育促进医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作用和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美育;美术教育;医学生;形象思维

随着“大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新医学模式的日臻完善以及医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日益强化,对医务工作者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医学生作为医务人员的储备力量,即将成为未来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守护者,肩负着发展国家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任和时代使命。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医学院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思维能力是医学生素质发展的核心要素。发展与培养形象思维,对医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医学研究与科研创新、临床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高校实施美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其优势在于它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目的。医学院校建立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引领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提高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对美进行认知、判断和创造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强调通过形象思维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客观规律的作用,培养医学生的求异与创新思维。

一、培养医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对于医学生来说,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支柱来认识、发现和解决医学领域各种矛盾的思维过程。它能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具象化,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激发联想和想象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形象思维对应的是逻辑性较强的抽象思维,两者分别对应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功能区,在生理基础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存于一个完整统一的思维过程之中,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不可截然分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医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一的思维模式会阻碍和限制医学生思维能力的优化,不能满足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然而,当今医学生两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仍不平衡、不充分,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学科来看,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以及与人的生命和健康相关的因素,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医学思维必须严谨规范,并将逻辑抽象思维视为严谨的体现。第二,从学生自身来看,医学生入学前大多为理科背景,在理论学习和医学实践过程中,抽象思维占了绝对的优势。第三,从培养方面来看,医学院校对学生形象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还有待于加强,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发展形象思维的教育教学体系,充分认识艺术课程的美育功能,形成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二、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医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激发直觉、情感及灵感等感性思维。美术基础教育更侧重于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通过用点、线、面及对透视规律、明暗关系、色彩关系的处理,塑造事物的形与体,表现事物的具体形象。医学院校通过开设美术课程,可以有效地针对医学生进行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美的造型、美的线条、美的色彩,并能体味其中的意境,感受其中的志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医学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医学家在分析客观现象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中,如能同时具备艺术家的美感,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将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