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人文课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网络课程中医学人文教育论文
1医学生及医务人员人文教育的不足
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系统提出近代医学的三大困境: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他率先意识到新科学与旧人文的不匹配,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之间正在失去平衡。在医患矛盾升级、医务人员被妖魔化的当下,过分强调技术理性、忽视医学的人性关怀和人文教育,将会使医学越来越背离其本质。
1.1医学生人文教育的不足
据2010年实施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医学毕业生要达到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标准,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顺畅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健全的法律观念,完备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等。实际上,医学院校中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与人文相关的专业课课时较少,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形式大多为选修课和阅读、社会实践,开展程度取决于各学校情况和学生兴趣,缺少统一标准和衡量指标。
1.2医务人员人文教育的不足
目前,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专业讲座居多,人文培训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对处理医患纠纷的策略了解不多,对解决职业倦怠的方法掌握不够。根据医生职业满意度大型调查,近75%的医务人员认为执业中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90%对工作不满意,相当一部分对目前压力和职业发展持担忧态度。网络上疯传的“李芊医生列车助产被认定非法行医”其实是一名医生杜撰的谣言,反映出了医务工作者们的群体焦虑。在对医学科学的艰难认识和实践中,医务人员陷入维护道德修养、职业信仰和精神境界的困境。
2MOOC优势在医学教育中的体现
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现状
【摘要】文章通过对陕西省某综合性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医学人文教育程度及其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研,发现目前医学院校师生对医学人文知识了解不够,接受医学人文教育程度严重不足,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相对薄弱,种类单一,不能满足临床教学和工作中对医学人文的需求。进而提出了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应提高医学院校师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知程度,课程设置上将人文精神与医学教育相融合,加强医学影像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医学影像教学;融合教育;现状
伴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同时人们的关注点由疾病为中心转化成患者为中心及健康为中心[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预示着医学领域人文精神的强力回归。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医学影像学包涵了多种影像检查、治疗手段,已成为临床最大的证源,在临床工作、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医学人文教育在影像学中的发展却略显滞后。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某医学高校师生医学人文教育程度和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研,探究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规律,为提升医学影像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基础与依据。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1、调研对象
于2018年9月-2018年12月对陕西省某综合性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师生进行问卷调研分析。调研对象包括医学影像医师、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及实习医师、在校医学生。
2、调研方法
双轨合一研究生培养医学人文教育探讨
摘要:医学人文素质是成为优秀临床医师不可或缺的成分。目前我国“双轨合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侧重临床应用而缺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利于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和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就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需要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双轨合一”;研究生培养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教育的改革,自2010年以来,我国逐渐开展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双轨合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识不足,教育缺失或弱化是普遍现象。医疗实践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时刻伴随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并和政治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关系密不可分。医学人文概念可以纳入哲学范畴,医学内在的人文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医学人文教育主要彰显医疗实践过程中医学内在的人文性,挖掘人类从事医疗活动的精神追求和意志动力。医学人文教育是对医疗实践过程中医学内在的人文性以及医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等根本问题的研讨。医学人文教育涉及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医学哲学、卫生法学、医学史等方面,是培养优秀医生职业精神的钥匙。“双轨合一”研究生临床学习任务重,并面对科研、经济、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当前医疗环境下,医患矛盾日益严重,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得“双轨合一”研究生职业精神欠缺,毕业后在工作中面临更大的困难,甚至难以进入工作岗位,使得医学人文教育的加强迫在眉睫。
一、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1.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或弱化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偏重于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教育,对于医学人文教育尚未成体系,部分高校的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甚至未接受过医学人文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的缺乏。医学研究生人文课程的教师大都从本科生人文课程教师中选取,他们对临床实际工作缺乏了解,教学内容易沿用本科生教学,使研究生课程体验欠佳。与我国不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医学人文教育不仅在课时数、课程设计原则、教育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改进,而且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系统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国家不但重视在医学生中人文教育的开展,还注重对高校教师、临床医师等从事医疗活动和医学教育者医学人文思想的灌输,为医学人文教育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其成为医学生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实践脱节
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分析现阶段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为相应的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医学研究生管理及相应的培养政策的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随着当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理念与模式不断变革,医学教育中最为典型的变革表现为对人文医学教育和医学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1]。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均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了医学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临床医学导论、医学史、卫生法学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相应的医学人文实践教育[2-3]。但相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研究生因教学、科研、临床任务重及师资欠缺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其在校期间医学人文教育与目标尚有一定差距[4]。医学研究生已逐步走向临床医疗岗位,对于医药代表、医患矛盾、诊疗伦理等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如缺乏适当的医学人文教育很容易使医学研究生对现实的医疗环境产生误解。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培养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是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5]。本文分析医学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医学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管理及相应的培养政策修订提供参考。
1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虽然医学研究生在读期间所修课程并不多,但相对于医学本科生,医学研究生学制短,科研、临床等其他培养任务更重。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仅有一年理论授课,教学内容多为医学统计学、科研方法等医学研究方法课程,或局部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类课程,对于伦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较少涉及;专业型医学研究生授课时间更短,在读期间需系统地接受临床医学技能训练,没有安排医学人文课程的授课时间。而经过系统的临床医学实践,相对于医学本科生,医学研究生往往对临床医疗的特点、医患关系、患者心理、诊疗伦理等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医学职业精神往往有自己的理解。但在这一阶段却缺乏医学人文教育,无法引导医学研究生深入探讨职业精神与医学中的人文属性。
1.2具有临床医疗实践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师相对匮乏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人文的内涵
医学与人文,两者的关系可谓息息相关,源远流长。早在1979年,美国学者佩里格利诺(EdmundD.Pellegrino)曾指出:“医学居于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且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包含了双方的许多特性。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由此可见,医学是一门运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护理和服务人类的学科。纵览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医学一直被视为治病救人的“仁术”。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曾写下医者的誓言:“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诊治的患者是男是女、是自由民还是奴婢,对他们我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惟一的目的。我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做各种害人的劣行”。”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德箴言,至今还影响和规范着医疗行为。当代名医大家林巧稚、吴孟超、顾玉东身体力行,让世人看到——作为一名医生,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两者缺一不可。这也印证了古代先贤所言:“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重大,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确实,医学要预防、发现、诊断和治疗疾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和全人类的健康福祉。这一医学本质决定了它必须是充满人性关怀和人道主义的。
二、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1.医学人文教育在美国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力提倡科学技术为人类谋福祉,医学的科学性在无形中被夸大,致使很多医生只钻研医学专业和临床技术,忽略了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他们在行医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患者的关怀,一味追求“看病”而不是在“治人”。一旦科学技术成了医学的主体,科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文造成漠视和侵害,致使医学与人文渐行渐远。慢慢的,广大患者群体对于医学乃至医生产生了对立不满情绪,普通民众对医疗健康保障的诉求变得越来越多。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宾州州立大学和南伊利诺大学最早开始成立医学人文系,而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也开始强制在住院医师的临床培训中增加对医学人文方面的考核。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众多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增设人文艺术课程。1982年,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医学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和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要从经院型转变为多元型,即富于应变、善于学习和应用的人。此后,医学人文学科快速发展,开展人文课程的医学院校数量急速上升。到了1999年,医学人文课程在美国75%的高等医学院校得到开设。很多权威医学杂志也开始关注医学人文的话题。例如,1995年起创刊发行的AcademicMedicine开设专栏发表医学人文主题文章;随后,一批顶级医学杂志(JAMA、Lancet等)开始增设人文话题版面。人文教育的大力推广对于美国医疗卫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美国著名的耶鲁-纽黑文医院(Yale-NewHavenHospital)为例,“以人文本”的理念体现在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医院给行动不便的患者免费提供小推车;为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开设等候室,在其中提供电视、沙发、杂志以便消磨时间;为需要进行手术的儿童提供玩具安抚情绪,母亲可以陪伴孩子进入手术室,并由母亲实施涂有果糖香味的面罩吸入麻醉药物。此外,耶鲁-纽黑文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科研楼、儿童医院和医学院大楼均通过长廊连在一起,患者、家属和医院工作人员均可免受日晒雨淋之苦。于是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
2.医学人文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探索
摘要:医学介于科学与人文之间,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任。当前,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缺乏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设计、医学人文教育认知错位、医学人文校内外实践活动力度不足等问题。通过设计搭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从课堂主渠道教育、校内外专家医学人文讲座和引导示范、校内外医学人文社会实践活动三个途径,探索构建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从而增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广度、深度和效度。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困境;体系探索;实施途径
医学是将“自然-人文-社会”集于一身的学科。医生这一职业承担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当他们面对受疾病困扰具有复杂心理情感的各类患者时,仅具备医学知识和诊治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崇高的职业观、良好的医德,以及伦理、心理、沟通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人文素养。因此,医学人文素养是决定能否成为良医的基础,也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这些需具备的人文素质是需要通过后天医学人文教育来培育,但在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仍存在诸多的困境,仍然滞后于实际的需要,如何提高和培养具备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新时代合格医学生,是值得商榷探究的时代课题。
1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进行补充,对医学生开展关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在未来的医疗卫生领域行业中能够对患者实现人文关怀[1]。无论古今中外,自医学诞生之日起,就介于科学与人文之间,包含了双方诸多特性,既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更是最科学的人文。由于受到商业化、技术化、专科化等特点鲜明的医学范式的影响,如今,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我国现阶段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而如何塑造医生的人文素养是破解问题的关键所在[2]。医学是精英教育,医学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医学生的培养,大学期间是医学生养成教育中的重要阶段,是构建医德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如果无法将“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有机结合,无法让学生认识到“医学人文素养”的地位不亚于“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将会对未来医疗行业领域的医学人才价值观理念的塑造、医德医风的养成存在一定偏颇。因此,迫切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探索医学人文教育的多种形式,以培养良医为导向,构建医学人文教育的立交桥,探索新型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对于塑造医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医德与医术相统一理念,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困境
当前,在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后,在全国一次次医教协同改革意见,呼吁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浪潮和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得到了很多医学院校的重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临诸多困境。
高品质线上医学人文教育分析
出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度,根植于英雄的沃土,有志于崇尚的医学事业,是我们无比的幸运和无悔的人生抉择。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人生的本质课题,是精神指引,是奋进动力。面对病患,医务人员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及精湛的技术固然重要,但科学的发展必要以人文为导向,我们要在思考中坚定方向,坚实脚步,用信念之力擘画美好未来。反之没有人文导向的科学技术,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故高品质的医学人文教育尤其重要。近四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人文内容整合到卫生专业教育中。但是,关于人文倡议活动的目的、功效和实施的持久争议表明,受训人员接触此类内容的背景和方法是关键。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优质课程及各类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进而改变医学生学习模式和状态,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教育的重要手段。高等医学院校要深入挖掘救死扶伤的典型事例,作为医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将其与高品质线上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高等医学院校线上人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医学生人文情怀,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价值观。
1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医学人文的教育现状
国家教育目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医学人文作为一种理念和价值导向存在,是强调将患者健康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对象来维护。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的精神。但是,尚不清楚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到底意味着什么。从思想上将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加强对新生命及病患的体验,培养对患者的关爱及照顾意识是重中之重[1]。因此,医学人文科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关注生命体,同时将其添加到客观体的科学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专注于临床医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医学培训不足以理解人类疾病的复杂性和个性。医学人文通过提高对健康疾病过程的扩展和对医疗保健的关注,使其对医学教育做出重要贡献[2]。医学人文学科被认为是医学组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如何掌握人文技能,目前尚无共识。虽然有跨学科的课程经验,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在医学课程中或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不同时间感知到人文学科。由于人文主题的横断面表达程度较低,对人文融合的较低理解会出现在整合教学服务社区的实践中。
1.2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学人文教育具有“实践的泥泞区域”,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领域阻碍了我们预期的教育成果的实现。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医学教育应包括医学人文教育培训,但关于如何向医学生传授医学人文教育的争论仍很广泛[3]。教育工作者对授课的方法、应涵盖的主题以及医学教育道德培训的有效性和度量有不同意见。很少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医学培训期间的医学人文教育的时间与应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缺乏努力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运用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观点与看法,以及回顾和应用现有文献中的见识,以提高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参与度[4]。目前我国医学人文领域仍然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足、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认可度不高、教学考察方式落后(比如闭卷考试或论文撰写)、医学生对人文实践的缺失等弊端。为了进一步解决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状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2医学人文教育应关注的内容
新医学模式下医学人文教育探讨
摘要:医乃仁术,医者仁心。医学学科的重点是讨论和解决人的生老病死,医学的根本对象并不单单只是疾病而是人的本身。在当前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医学模式转变为新的医学模式,医学人文教育也随之面临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新医学模式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入手,剖析医学人文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力量表现,探究新医学模式下新的医学人文教育有效模式。
关键词:新医学模式;医学人文;人文教育
医学从产生到现在,依次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正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类知识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理解的不断深入。在现代文明中,人们所认知的健康不再单纯只指各项生理功能的健全,同时还包含个人完好的社会、心理适应转态。患者来到医院除了渴望解除身体的病痛,对社会医学的人文关怀也有非常强烈的要求。
一、新医学模式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
没有哪个学科是完美的学科,医学也是如此。这种不完美主要指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存在医学或医疗中。也正因如此,让医学人文的完美才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医学人文的完美,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学本身的不完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背景下,医学发展立足于生物、心理和社会层面,重心在于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对病人和家属心理的关怀。医学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价值,坚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既是医学的最终目的,又是医学的最高使命。新的医学模式一方面重视对疾病的诊治,另一方面又强调重视患者的关怀需求,这与医学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强调关注、敬畏生命的思想一致。所以,践行新型医学模式必须要先践行医学人文精神。
二、医学人文教育的力量表现
1.推动医学人文文化的发展